•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申请书 > 正文

    文明家庭申报材料合辑

    时间:2020-05-14 10:04:1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篇一】

    xx家庭,xx省汉中市南郑县新集镇木坪村,家庭成员3人。

    xx于1998年12月入伍,18年来一直在海拔4860米的唐古拉泵站工作,矢志军营建功业,扎根高原做奉献,2次被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8次被评为优秀士兵,被原总后勤部表彰为优秀技术标兵,荣获全军士官优秀人才奖一等奖,荣立二等功、三等功各1次,现任解放军62217部队25分队士官长。妻子丁S为支持丈夫安心本职,毅然辞去中石油湖州分公司会计工作,到秦巴山区照顾年迈的公婆、患病的小叔子和年幼的儿子,2013年被青藏兵站部评为感动雪线年度人物,2014年被中国双拥年度人物推选组委会评为“中国双拥年度人物社会拥军典范”,2015年被评为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丁S和xx的缘分是从书信往来开始的。xx服役的部队在唐古拉,那儿是长江头;
    丁S的家在湖州,这儿是长江尾。xx寄一封信至少要15天才能到丁S手里。当接到第一封信时,丁S不曾想过这封来自唐古拉的信,会改变她的人生轨迹。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两颗心挨得越来越近。丁S的很多闲暇开始在等信、读信、回信里度过。xx在信里谈得最多的就是唐古拉、他的泵站和他的战友。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就这样从他的信中,丁S第一次了解了唐古拉山,了解了军人的职责和使命,也第一次收获了爱情的甜蜜。

    丁S曾在书信中对xx说:“我希望清晨推开窗的那一刻,你能站在唐古拉的风里云里,感受到我炙热的心意……”

    通信8年后,丁S和xx第一次见了面,她跟他上了唐古拉,到了那里才发现,唐古拉根本没有xx信中描述的春暖花开。丁S看到了战士洗漱时流出来的鼻血、洗头时脱落在盆底的头发、黑红黑红的脸、乌紫乌紫的嘴唇。在唐古拉的那段日子里,强烈的高原反应让丁S什么都不想吃,吐出来的是黄水,好久缓不过劲来。战士们都叫丁S“嫂子”,总是变着法子送她水果,有时是冻得像石头一样的西红柿,有时是皱巴巴的苹果。她明白了,尽管唐古拉没有春暖花开,但在高原军人的精神世界里,这海拔5231米的高原也成了芳香醉人的地方。望着xx为了照顾她忙前忙后的身影,她觉得眼前的这个人更加清晰、也更加高大了。

    丁S离开唐古拉的那天,天空飘着雪花,xx把她送到了格尔木。丁S独自乘火车回了湖州,却把一颗心留在了唐古拉。

    回到浙江后,丁S辞去了中石油的会计工作,去照顾远在xx大山里的公公婆婆。来到xx的老家前,丁S把所有能想到的困难都想了一遍,觉得自己肯定能应对。没想到,现实还是让她一度手足无措。公公婆婆年龄大了,婆婆患病,家里种了10亩田地,养了3头猪、30只鸡。她要上山打柴、割草,手上经常拉出血口子;
    用柴火灶做饭、煮猪食,烟熏得满脸是灰、满眼是泪。丁S从来没种过田,插半亩水稻秧,别人只要两三个小时,她却要一两天。

    更大的困难是在怀孕期间。丁S拖着笨拙的身体下地干活,在家做饭、洗衣、喂猪。丁S偷偷地掉过眼泪,想把这一切都告诉xx。可丁S心里知道,年迈多病的公公婆婆、她和肚子里的孩子,是xx最深的牵挂。她总是告诉他:我们都很好,安心服役,家里有我。和xx通话时,丁S的语气一直是快乐的。xx经常问丁S,她最想要什么。丁S说,作为儿媳,她希望老人身体健康;
    作为母亲,她希望孩子茁壮成长;
    作为妻子,她希望丈夫平安;
    作为公民,她希望丈夫为国奉献。

    【篇二】

    在金川区金冶里社区,有一个相敬相爱、崇尚文明的家庭,丈夫xx二十年来悉心照顾瘫痪在床的妻子,用实际行动兑现着对妻子爱的承诺,谱写了一曲和谐的动人乐章,成为全市文明家庭的先进典型。

    xx一家原本过着幸福的生活,儿女双全,其乐融融。然而,2001年,一场意外的车祸使妻子赵翠英的脊椎中枢神经受伤,导致下半身瘫痪,失去生活自理能力。

    当时检查,手术一动完,大夫就告诉我说是高位截瘫,我一看没希望了,我的头确实就大了。

    我就放弃了,我就不活了,我就不想吃饭了,他就劝呀劝呀,说你吃吧,娃子们也一个一个这么小,你不吃我也不活了。他就饭端到跟前,我就一天盼一天一天盼一天,我就想能站起来。

    车祸后,家中所有负担全都落到了xx一个人身上,前些年,他不仅要上班,还要照顾妻子,负责孩子上学和一家人的生活。为了照顾好妻子,他没有请过一天护工,每天早晨5点就起床给妻子按摩,以最快的速度收拾家务后做早餐,然后去上班。

    那时候姑娘还是十二三岁,儿子也才二十岁左右,可以说我是这个家庭的支柱。如果我给老伴抛弃了不管了,没人照顾了,这个家庭可能就完了。我说还是坚持给老伴锻炼,起码是个完整的家庭,儿女们进来,起码有个妈,家里红红火火,就是生活苦一点,累一点,这个都不怕。

    厄运从来没让倔强的一对儿女低头,母亲的病痛,父亲的操劳,儿女都看在眼里。

    一回到家一有闲时间,不管媳妇姑娘儿子,谁有时间谁都来给她按摩,尿罐子满了倒尿,谁都不嫌弃,我一看这个家庭和睦的,我也挺高兴的。

    二十年来,xx到处寻医,但凡有一点效果他都会尝试,他还坚持给妻子按摩,做康复治疗。就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虽然生活不容易,但是xx一家总是乐观坚强面对,一家人用爱重铸了赵翠英对生命的信心。

    现在孙子也有了,现在都成家立业了。我们就过好我们的下半生。现在社会这么好,他老劝着我说,你活着吧活着吧,腿不能动了嘴能说,给我做个伴儿,我就说你不怕辛苦了,我就给你做伴儿。

    【篇三】

    秦州区平南镇王坡村的xx家庭,全家人都具有很强的环保意识,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能够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家庭成员宣传环保,关心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平衡,在保护生态环境和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他们家庭被评为全省最美家庭。

    “如今污染问题是全球面临的难题,每一个人、每一个家庭如何为环保作贡献、如何才能做一名合格的环保卫士,我觉得,生活中处处是学问,事事可实行。”3月15日,xx向记者细数了他们家的低碳环保生活。

    xx一家六口人,他和妻子张凤梅在家里带头开展环保行动,并用自己的行为习惯去教育、感染孩子们,让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在生活中,他们经常以环保标准作为依据,学习和运用环保知识,创建绿色环保家庭。

    春日里的xx家满院春色,摆放着形态各异的盆栽,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居室宽敞明亮,色彩和谐,营造了一种舒适的生活空间。“每逢过年,当别人家忙着置办年货时,我们家却忙着添置花木、绿植,并赠给亲朋好友,让朋友也来感受绿色带来的快乐。”xx热心村庄绿化,积极倡导建造绿色村庄,并带头投资建设村道两旁的绿化带。在他们家的影响下,村里很多的家庭都给自家小院种上了花草,为整个村庄增色不少。

    生活中处处体现着环保:xx的儿子结婚装修时,购买建筑材料选取正规厂家的环保产品,购买家电首选环保节能产品,购置电脑选防辐射的显示器。在节能方面,家里的厨房和厕都安装了节水龙头,大厅里使用的是节能灯,并养成随手关灯的习惯。选购低排量、小污染的环保型私家车,还积极地向亲戚朋友们宣传使用环保产品的理念。

    因为节俭,张凤梅曾是邻居眼中的“老古董”。她每天都提着个菜篮子去买菜,邻居们见了都称她是个“老古董”。张凤梅就笑着说,这样做是为了减少一次性产品的消费,降低白色污染。受其影响,很多邻居都开始提上菜篮子上街了。

    张凤梅还推行“全家总动员”节水节电行动,从洗衣服、使用热水、洗菜、浇花等各个方面考虑,总结了很多节水节电的生活小窍门、小细节。张凤梅说,很多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只有平时更加珍惜才能让资源不浪费。做饭时,她事先把要做的食物都准备好,然后再点火做饭。烧水时,可直接将冷水烧至需要的温度,这样可节省燃气。

    废物利用是低碳生活的良好开端,xx家的每样东西都能修复利用,从来不肯轻易地抛弃,尽量使其再发挥作用。例如:用费旧的磁带盒、泡沫、包装纸、牙签、纽扣等,他们制作成精美的多功能储物架;保暖内衣盒、酒盒、头饰等,制作成漂亮实用的化妆品盒;不大的酒盒和各类包装盒等,制作成纸抽盒;生日蜡烛、音乐盒不随意丢弃,当成蜡烛台继续使用;用旧毛线勾成拖鞋、织椅垫等……

    xx一家人生活态度积极健康,家庭和睦,尊老爱幼,深得邻居的好评。他们全家始终以健康积极的行动,提倡文明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并影响着周围家庭。

    【篇四】

    一、孝敬父母、感恩父母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在他的家庭成员中,曾有两位年过七旬的老人,年老体弱患有慢性病,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任何生活来源,生活不能自理。为了方便照顾,xx的妻子把公公的床搬到自己的屋子里,晚上常常要起来好几次为老人翻身,每天早上天不亮就起床给老人做饭,喂饭。在老人生病期间,他们夫妻俩悉心照料,尽量满足老人的要求,让老人感受快乐。他的岳母也有80多岁了,患有哮喘病,一到冬天要按时吸氧,xx从来没有怨言,从不对老人发脾气,而是默默地帮老人洗脸、梳头、剪指甲。邻居们都说这个女婿比儿子还要亲。两位老人都是在xx家安详过世的。

    二、呵护子女、教育有方

    为了培养子女成长,他们夫妻俩重视对子女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教育,教育他们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做对社会有所作为、有所贡献的人。xx不仅仅注重子女的学习成绩,更注重培养子女的独立生活、学习的潜质,时时教育子女沿着正道走,鼓励子女刻苦学习。

    xx的大女儿,中专毕业后在闹店镇政府工作,在单位里踏踏实实工作,团结同事,曾多次受到镇、县两级的表彰。从小受到良好教育的她,到了婆家孝顺公婆,团结邻里,是十里八村出了名的好媳妇;
    大儿子中专毕业后在市星峰水泥厂工作,下岗后夫妻二人艰苦创业,经过几年的努力也创出了一条路,儿媳妇进门之后是看着婆婆对爷爷、外婆精心照顾的,耳濡目染的她也是格外的孝敬公婆,不但给老人买衣服和礼物,更从精神上关心他们,做生意那么忙但还是每周都要抽时间回家陪老人吃顿饭、聊会儿天。特别是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家三口天天在家陪老人散步、聊天,让老人享受到了天伦之乐。

    三、邻里和睦、勤俭持家

    在处理家庭的重大事项时,夫妻俩平等对待,互相沟通,共同商议决定,只要是合理的推荐,求大同,存小异,做到办每件大事双方都情绪舒畅。他们勤俭持家,合理安排家庭经费,从不铺张浪费。夫妻俩应对困难,应对挫折,二人携手相伴,从没红过一次脸,从没斗过一次嘴,左邻右舍和亲朋好友没有不羡慕她们这对夫妻的。

    虽然家庭不富裕,但只要亲朋好友、邻居有事说一声,他尽其所能帮忙,在对待邻里关系上,全家人能够善待左邻右舍,帮助他们排忧解难,邻里关系亲如弟兄,情同手足。记得有一次,他的邻居张某身患重病,承担不起医药费,当xx老伴得知这个消息后,毅然拿出了自己的养老钱,帮助张某渡过难关。在他们夫妻俩的心中,人的生命始终高于一切。

    居住同一村子里的两位老人,子女都在外面打工,家境也较困难,xx夫妻俩向这对老人伸出了热情的双手,多次上门问寒问暖,照顾生活,让他们感觉到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感觉到社会的温暖。邻居家有事需要帮忙的,他能放下自己的活主动过去帮忙。

    “家和万事兴”。xx一家是千千万万个家庭中极其普通的一个家庭,但又是一个很不一般的家庭。在这个家庭里,家庭成员之间构建了一个相互理解、和睦相处的生活氛围;
    有一个用心健康的生活态度;
    有一个热爱生活、珍惜所有的心态……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进一步弘扬了伟大的中华民族尊老、爱幼、尽孝道、讲亲情等传统美德。

    【篇五】

    “您好,我是医保部的工作人员,我看一下您的住院单,核对一下信息……”深入病房科室讲政策、核信息,及时掌握患者基本情况,这是xx每天要进行的一项工作。

    xx是甘肃省武威肿瘤医院的一名普通医务工作者。在单位,她关爱他人,恪守职业道德规范,积极维护患者利益,无论是患者还是一起工作的同事,都对她赞不绝口;
    在家里,她是贤妻良母,是全家的依靠,街坊邻里都为她竖起大拇指。2019年,xx家庭荣获“武威市文明家庭”荣誉称号。

    xx和丈夫xx相敬如宾,孩子聪明懂事,老人身体健朗。这一切的背后,离不开xx二十多年来的默默付出。

    1999年元月,一场意外悄无声息地来临。一次疾病,造成了丈夫截瘫,生活不能自理。“当时孩子只有1岁,我不仅要照顾丈夫和孩子,还要伺候两位老人,每天晚上每隔2小时就要起床一次,为丈夫翻身。那个时候真的是累,但我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把这个家撑住,让这个家完完整整的。”就这样,她毫无怨言地撑起这个家,精心竭力照顾丈夫孩子。除了照顾家人的日常生活起居,xx还要定期到省康复中心学习肢体康复技能,回家后为丈夫进行康复锻炼。

    说起家人,她脸上满是温柔。2015年6月,xx的婆婆被检查出直肠癌和胃癌,xx又毅然担起了照顾婆婆的担子。在照顾丈夫的间隙,她悉心照顾患病的婆婆,每天为其擦拭身体,翻身按摩,同病房的其他患者看到都连连称赞。丈夫经常愧疚地说:“嫁给我让你受苦了,这一大家子这么多年多亏了你。”xx却安慰丈夫:“这是我作为妻子、母亲、子女应该做的,我们一家人和和美美的,我不觉得苦,我觉得很幸福。”

    作为子女、妻子、母亲的xx,20多年来,以她那爽朗的性格和爱家的责任心,维护着家庭的幸福美满。她经常给予患病的丈夫工作和精神上的鼓励,悉心照料孩子。在她和丈夫的言传身教下,儿子从小懂礼貌,尊重长辈,如今已顺利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因为xx无私的爱与付出,沐浴在爱里的一家人,无论是单位号召爱心捐赠,还是同事邻里间来往,她们都积极参与。

    “家,是简简单单一个字,是甜甜蜜蜜一家人,有爱才有家,有家就有爱。”这是xx常说的一句话,也是这么多年她坚守的意义。

    【篇六】

    在南郑,提起外地媳妇xx,有关她的赞美便不绝于耳……xx的家是一个三代同堂的五口之家,虽不算富裕,但也其乐融融。2012年8月,公爹蒋德富突患肠梗阻,住院手术治疗20多天,xx夜以继日地守在老人病床前,给老人喂药、喂饭、洗衣、接屎倒尿,不嫌脏、不叫累,毫无怨言。为了凑钱给老人治病,她甚至把结婚时买的金项链和金戒指偷偷变卖。有人说“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来临各自飞”,2006年10月,xx的丈夫被诊断为巨骨细胞瘤,面对突如其来的噩耗,作为妻子的xx没有选择逃避,毅然拿出全部积蓄为丈夫治病,直到花光所有钱,才不得以把丈夫接回家照顾,丈夫4个多月吃喝拉撒全在床上,xx就这样精心伺候了4个多月。同时,她还要照顾家里老人和小孩,虽然承受了巨大压力,但好在半年后丈夫恢复了健康。本以为苦尽甜来,不料2008年丈夫骨病复发了,xx又一次到处找医院,到处借钱给丈夫治病。终于在北京的部队医院做了膝关节置换手术,那一次住院45天,花了5万多元。2013年,丈夫因一次意外摔倒,使右大腿摔成螺旋骨折,又到北京医院治疗,那一次住院108天,花费近12万元……

    一路的心酸和泪水,xx偷偷往肚里咽,无尽的苦和累,她默默忍受。这些年,xx除了照顾生病的丈夫、两个年迈的老人和年幼的孩子之外、还要负责家里各种农活,面对这样的困境,她却从未放弃过,反而经常鼓励丈夫勇敢面对……

    为了偿还因丈夫多次住院欠下的巨额外债,xx利用自己心灵手巧、擅长手工编织的特长,在区妇联的指导下,2011年领办成立了巴山巧娘专业合作社,带领120名农村留守妇女从事手工艺品制作,人均增收5000余元,她本人也被誉为“汉中巧娘”。爱如果仅停留在一家人之间,那么这种爱还是狭隘的,但xx却把这种爱延伸到乡邻之间。2017年她创办了扶贫工厂,吸纳了附近50名贫困家庭妇女在工厂上班,帮助和她们一起就业增收……

    xx用女性独有的善良和爱,坚强面对生活、勇敢承受风雨,她以自己柔弱的双肩撑起了苦难的家庭,还把爱的温暖传递给了乡邻姐妹,让爱的故事在南郑大地久久回荡……

    【篇七】

    心怀大爱,为“折翼天使”插上翅膀

    “来到我面前的,都是我的天使,我要善待每一个与我有缘相逢的孩子。”1986年,妻子xx走上了教书育人的讲台。

    寒来暑往、桃李芬芳。20多年的教学生涯,她以师者的智慧与爱心启迪孩子们的心灵,用知识充实着孩子们的理想。2010年,她编写的小学《阅读课本》和《作文课本》由首都师大出版社出版。

    2011年9月,她所在的南湖小学开始向特教转型。特殊教育面对的是特殊儿童,特殊儿童就更需要特殊的关爱。正是这份爱,让她坚定地选择了坚守。新学期开学,她成为了10个特殊儿童和8个正常孩子的“代理妈妈”。自闭症、脑瘫、唐氏综合症……如何照亮“折翼天使”的人生,成了她工作的新起点。

    教学中没有教材,她就和同事编;
    孩子的智力差异悬殊,她率先实行一对一分层教学
    为架起家校之间沟通的桥梁,她用心设计《家校联系表》,坚持每天填写跟踪;
    为考察孩子成长,期末测试时她坚持一人一卷,从自理能力、情绪控制、交流沟通、知识掌握等多维度对孩子进行检测分析,从而制定个别化教育计划。为寻找这个特殊世界的密码,她积极参加培训,还到上海、北京、哈尔滨等地学习,并自费购买了大量的特教书籍,潜心研读感悟,并在实践中验证其效果。2014年,她撰写的《自闭症儿童教育训练探究》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
    主持并完成了国家级科研课题《特殊教育生活化研究》,《特殊教育数学教学的生活化》被评为优秀论文。

    孝老爱亲,满腔真情铸就无悔人生路

    1994年,xx与部队工作的xx相识。1995年秋,得知朋友xx父亲患了癌症的消息后,她不仅倾囊相助,还四处借钱为老人看病。出院不久,xx接到归队的电报,xx毅然代替xx照顾起病重的父亲。老人的伤口久不愈合,疼得流汗发抖。在没有止痛药时,xx就发动亲朋好友找来几十斤仙人掌,然后把一根根刺拔掉熬汁给老人喝。

    当得知xx春节战备值班不能回家,她再次告别父母,从小年到正月十五,陪着病重的老人度过了最后一个春节。1996年4月28日,老人悄然离开了人世。她又顶着世俗的压力,代“夫”尽孝,帮助料理后事。为了让老人有尊严的离去,她跑了两个乡镇为老人买来了一件呢子大衣。“我父亲这一生中穿过最好的衣服,是xx买的。”xx含着泪说。1997年1月3日,他们带着为老人治病欠下的债务,在亲友的祝福中结了婚。

    “至今我还欠她一个正式的婚礼和一张婚纱照。”xx说,这是他最遗憾的事。

    婚后,农村的小叔子又到了成家年龄,xx又当起了家长的角色――介绍对象,操办婚礼,筹划生活。给小叔子安排妥当后,xx口袋里只剩下了80元钱。为让小叔子好好过日子,已有身孕的xx将自己的房子拱手相送。那一年,她的儿子出生在了简陋的出租房里。从此,小叔子管她再也不叫“嫂子”只叫“姐”。

    2009年,xx的弟媳因病去逝,自己父母受到了严重的精神打击。为让老人安度晚年,她和丈夫把父母接到家中。为减轻弟弟的负担,她又把弟弟的孩子接来读书,主动承担起了母亲的责任。最终孩子不负重望,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重点大学。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恪尽职守,时刻牢记人民利益无小事

    2006年,丈夫xx从部队转业,面对众多选择,他选择了离群众最近的地方――xx省信访局。工作中,他认真倾听群众呼声,热情服务百姓,全力推动问题解决。2007年,转业干部xx来访反映在其转业安置时未按规定落实行政编制。xx详细了解当地安置政策,调阅核实相关材料,交办相关部门。经过与相关部门近一年的努力,xx的编制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某厂工人张子恒多年上访反映当年因说话不当被处理、影响他的家庭生活几十年的问题。为不让老人蒙冤,xx将此案列入领导带案下访案件,此案得到了省领导的高度重视,不仅为老人平了反,还给了6万元生活救助。

    2014年初,省直机关开展党员进社区活动,自由大路社区的73岁居民万顺恒找到了xx,希望能够得到他的帮助。万顺恒患有脑血栓和半身不遂,老有重度残疾,行动非常不便。年初,老人家在给儿子取钱看病时,却遭遇到了身份信息错误,导致养老金账户冻结和医保卡不能使用。xx了解情况后,多次协调并往返于银行和医保部门,帮助老人办理变更信息,最终彻底解决了老人的问题。

    仁心善举,伸出援手救人于危难之中

    2014年4月3日,长春市劳动公园一位卖葱大娘被车撞伤,无人敢扶。xx看到后,与报亭亭主一起将大娘扶了起来。经了解,大娘名叫田凤琴,老伴不幸去世,儿子又检查出脑瘤,大娘一股火得了半身不遂。田大娘为了分担家庭负担,开始推着轮椅上街卖葱。听了老人的遭遇后,xx不仅帮助大娘处理了肇事赔偿,卖掉了大葱,还给老人拿了200元钱,此事被报道后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市骨伤医院为老人免费看了病,社区为大娘办理了低保。看到老人问题得到了解决,xx很欣慰。

    2015年3月11日,时常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xx从媒体得知,磐石白血病患者刘小龙急需2000毫升AB型RH阴性血救命。他知道这种血非常罕见,是“熊猫”中的“熊猫”。

    为挽救刘小龙,他们第一时间向多个省份“熊猫血”群和媒体公众平台发去了紧急求助信息,随即一场生死竞速的爱心接力在辽宁、黑龙江和xx等多个省份展开,他的无私善举也深深感动着社会各界和广大网友。

    5天里,xx接到献血电话近百个。经检测,来自各地的5位符合献血条件的献血者献血1300毫升,为挽救刘小龙的生命争取了时间。3月15日和21日,xx带着儿子陈嘉木再度出发,带领xx好人爱心联盟与xxRH阴性血群开展了“情动松江、爱暖xx”大型无偿献血宣传和寻找“熊猫血”活动,长春、xx、四平、松原、通化市血站和近千名志愿者参与其中。当天,爱心联盟找到了6位献血者,把刘小龙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热衷公益,一步一个脚印谱写温暖篇章

    作为省志愿服务联合会会员和学雷锋志愿者,xx一家始终把帮助别人、提升自己作为人生的价值追求,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向社会传递着正能量。

    刚参加工作时,xx将第一月工资的一半捐给了希望工程;
    2008年汶川地震,她两次捐款;
    在职党员进社区,她主动申领扶困助残项目,为贫困家庭送去新衣和米面等生活用品,义务为社区老人理发,为脑瘫女孩李戈宁送课,资助贫困学子徐鹏程、董亚娇等圆梦大学等。

    丈夫xx更是凝聚力量,2014年8月15日,与“全国道德模范”刘国江、“xx好人”姜国林、“时代楷模”吴亚琴等发起并成立了xx好人爱心联盟,近千名模范、好人和爱心企业相继加入爱心联盟,与联盟成员一道开展了“雷锋在行动”走进社区、营区、校区和老区等活动;
    组织了“爱在千万家”活动,帮助摔伤没钱治病的“农安好人”蔡义田、“长春孝子”马书君等组织筹款20多万元;
    积极开展“寻找贫困学子,助力圆梦大学”公益活动,为考上北大的贫困学子刘金龙等5名优秀学子提供学费6万元……他们所经过之处,都用实际行动留下了温暖的足迹,用大爱谱写着善与美的动人乐章。

    在这个家庭中,爱是最美的语言,是永恒的星座。他们爱事业,爱家庭,爱他人。他们将爱传递给社会,传递给需要的人们;
    他们将爱扩散,让正能量的接力棒延续下去。

    言传身教,夫妻俩带动儿子接力正能量

    夫妻做好事,儿子当传人。陈嘉木深受家庭的熏陶和影响。在学校,遇有同学患有重病时,陈嘉木主动捐款;
    在班级,当同学向他求教时,他会主动帮助答疑;
    在车站,别人丢了财物,他拾到交还给失主。他还利用业余时间参加献血宣传、社区志愿服务和环保宣传。特别是全家第一次为46岁尿毒症患者高明玖寻找“熊猫血”时,他不仅给爸爸妈妈提供了找血的方法,还发动在西南大学的哥哥和同学一起寻找“熊猫血”。当他知道爸爸为患者找到了“熊猫血”时,激动地抱着爸爸说:“我们救人了。”

    这些年,这一家人做了多少好事,他们自己也记不清。但是,他们却记住了一句话:让爱住我家,温暖你我他。

    相关热词搜索: 申报材料 家庭 文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