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总结
  • 工作计划
  • 心得体会
  • 述职报告
  • 申请书
  • 演讲稿
  • 讲话稿
  • 领导发言
  • 读后感
  • 观后感
  • 事迹材料
  • 党建材料
  • 策划方案
  • 对照材料
  • 不忘初心
  • 主题教育
  • 脱贫攻坚
  • 调查报告
  • 疫情防控
  • 自查报告
  • 工作汇报
  • 党史学习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文档下载 > 申请书 > 正文

    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时间:2020-05-15 11:20: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乡镇脱贫攻坚调研报告 为扎实推进全县扶贫攻坚工作,响应习近平总书记讲话精神,尽快尽好完成省委办公厅的嘱托,按照“精准扶贫”和深、细、准、实的总体要求,头陀镇党委政府调研组扎实开展全镇扶贫调研工作,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扶贫开发项目,走访农户了解贫困现状,召集镇村干部、群众代表、产业大户、致富能人和特困群众开展座谈,广泛听取方方面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做好脱贫攻坚的调研工作。


    一、全镇扶贫开发工作总体情况
    近年来,头陀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从解决贫困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从影响贫困地区发展最紧迫、最突出、最薄弱的环节抓起,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狠抓落实,扶贫开发取得明显成效,贫困地区面貌发生深刻变化。我镇以“建档立卡”落实扶贫到户政策。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扶贫开发为全镇经济发展、政治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我镇扶贫开发已经从以解决温饱为主要任务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水平、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但是全镇经济总量较小、交通不便、贫困人口分散仍然是这个阶段的基本特征。


    二、重点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状况、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
    按照“精准扶贫”要求,分析贫困成因及存在的问题,区分因灾、因病、因学和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等不同致贫原因,准确掌握贫困村、贫困户的脱贫致富需求。调研发现重点亟需集中破解“五大难题”:基础设施支撑不够,公共服务水平低,自我发展能力弱;人才技能欠缺背景下贫困代际传递,贫困程度深,增收渠道窄;驻村帮扶起步较晚、帮扶措施和项目落实困难,驻村帮扶参差不齐;因病因学致贫现象时有发生;精准识别数据录入质量有待提升,如何精准打贫困“七寸”是关键等难题。目前,我镇重点贫困村主要分布在交通信息闭塞、自然条件较差、资源缺乏、基础设施落后的山区腹地,2015年我镇系统内建档立卡贫困户1255户,共3691人,现仍未脱贫的共有453户,995人。


    三、2016开展精准扶贫攻坚的几点建议
    (一)扶贫对象精准,决战目标到村到户,全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


    一是扶贫过程中,扶贫资金撒胡椒面等问题依然存在,全镇扶贫工作进入“啃硬骨头”阶段,建议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变过去的“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扶贫攻坚要“靶向精准”,全面做到“六个精准”,集中力量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集结号,制定针对性强的扶贫细化配套措施,确保贫困村和贫困人群的精准认定,实现“扶真贫”“扶准贫”,让贫困村和贫困群众共享新一轮社会发展的制度红利、改革红利,使扶贫开发工作精准、深入推进。二是要精准做到识别的贫困村、贫困户找得准不准,致贫原因分析得透不透,脱贫致富的规划和措施制定得实不实,项目资金和干部驻村是否落实到位等,切实把情况搞准、措施搞明、责任搞清,才能指导基层更加有力有效地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下深水摸清情况、找准问题,找到问题才能精准打贫困“七寸”。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通过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准确识别并建档立卡,全面掌握贫困人口的数量、分布、贫困程度、致贫原因、脱贫门路、帮扶措施和帮扶责任等,使所有扶贫措施与贫困识别结果相衔接,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做到对扶贫对象精准化识别、对扶贫资源精确化配置、对扶贫目标精细化管理、对脱贫责任精准化考核,确保如期稳定脱贫。建议细化贫困村和贫困户识别标准,统筹与社会救助政策相统筹,建立民政、社保与扶贫部门数据对接共享平台。三是将精准扶贫攻坚作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抓手,提升到事关全镇发展大局的高度来谋划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根据贫困原因,实施分类指导,以整村推进为着力点,有针对性地实施扶贫攻坚,有效整合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各类涉农项目和资金,捆绑打包,统筹使用,综合施策,合力攻坚。四是按照“缺什么、扶什么”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综合扶贫、整体推进,实行专项扶贫、行业扶贫和社会扶贫相结合,全方位加大扶贫开发力度,不断增强贫困人口素质与技能,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高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二)项目安排精准,脱贫项目到村到户,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针对我镇部分山区腹地基础设施薄弱的实际,建议镇委、镇政府加大协调争取力度,进一步加大对贫困村“四通”、(通水、通电、通路、通讯)“四有”(有学校、有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级卫生室、村文化室)等方面专项资金投资扶持力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政府信用担保平台建设,整合小额担保贷款、扶贫贴息、抵押贷款等金融扶持政策,解决贫困户发展资金瓶颈难题,积极协调农村信用联社加大扶贫信贷资金的扶持力度,通过理顺体制关系、简化审批手续、提高贷款额度、延长贷款年限等措施,切实提高扶贫贷款的覆盖面和效益,为各类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提供资金支持。


    (三)资金使用精准,扶贫资金到村到户,规划保障攻坚。


    对扶贫攻坚项目资金全程跟踪管理,确保资金安全有效使用。建议把全镇所有部门用于行业扶贫的资金整合起来,统一调配使用,发挥资金的倍增效益、聚合效益。建立规划实施保障机制,在组织调研、科学论证、认真总结正反经验的基础上,科学编制“十三五”扶贫规划,明确主攻方向,科学谋划扶贫开发的目标任务和具体措施,并把“十三五”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年度计划中,保持规划实施的连贯性,确保总体规划通过年度计划的分解落实得以顺利实施。明确部门责任,将其列入政府考核目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自觉接受人大、政协、群众的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规划评估修订机制和规划中期评估制度,并根据形势变化和规划实施进度,进行相关内容的滚动修订,以更好地指导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建议成立由扶贫、财政、农业、监察、财政、建设、水利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措施,统筹规划、综合协调项目实施,为精准扶贫提供组织保障。


    (四)措施到户精准,多措并举,因户制宜因人施策。


    我镇作为省委办公厅帮扶联系点,要与国家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致富的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一是医疗救助一批。对大病慢病致贫、返贫等对象参加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及其他政策性医疗保险的个人缴费给予资助和实施医疗救助。实现贫困人口扶贫小额意外保险、大病医疗补充保险全覆盖。二是教育资助一批。对贫困家庭子女就读普惠性幼儿园、小学和初中、普通高中每年给予一定生活费补助;对贫困子女上大学(含高职)的学生进行资助。三是产业扶持一批。结合贫困户劳动力、土地资源、村级特色支柱产业,因户施策发展种植、养殖、乡村旅游、合作社务工等产业,让每户贫困户拥有1项以上稳定收入项目。通过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宣传力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扶贫开发中,因地制宜抓好特色产业。四是培训就业一批。利用文化旅游等资源,深入开展实用技术培训、乡村旅游培训、资金互助业务培训、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培训、手工艺技能培训、贫困户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等各类培训,项目用工以及县内部分公益性岗位优先招录贫困人口。建议政府部门积极与发达地区的对口帮扶政府协调,定向输出劳务,每年输送100名至200名初、高中毕业生到发达地区以打工的形式轮训一次,期间实行路费和生活费政府补贴,打工费自主,培训结束后去留自定的原则,使培训回来的打工人员带回先进的观念和技术,为建设家乡服务。五是民政兜底一批。将建卡贫困户家庭的残疾人、智障等丧失劳动能力的对象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逐步提高农村低保标准,推进农村低保线与扶贫标准线“两线合一”。六是扶贫搬迁一批。全力推进保障性住房搬迁,探索创新扶贫搬迁示范点、集中安置点持续发展机制,确保搬得出、稳得住、逐步能致富,完善兜底帮扶深度贫困户搬迁机制。


    (五)因村派人精准,合力攻坚,结对帮扶到村到户。


    各行业涉农资源更精准向扶贫对象倾斜聚集;镇村各级领导干部联系贫困村、帮扶贫困户;帮扶贫困村、结对帮扶贫困户,向贫困村派驻工作队,选派党组织“第一书记”;乡镇、村级结对帮扶贫困户。开展以制定一个科学发展的好思路、培育一批致富带头人、开辟一条增加集体经济致富路、解决一批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尤其是各联建单位要以扶贫助困工作为总抓手,在充分掌握联建村基本情况、特色优势的基础上,做到长远联建规划和年度联建计划相衔接,保证联建工作的前瞻性和连续性,同时要创新帮扶形式,为村“两委”和群众选路子、上项目、教技术、筹资金、供信息,变“输血”为“造血”,确保联建工作的实效性。建议针对重点贫困村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对现有的部分“三联三促”单位进行及时调整,尽量将项目单位安排到重点贫困村,切实加大帮扶力度和脱贫步伐。此外,建议采取“政府大投入、资金大整合、项目大集中、社会大参与、群众大建设”的思路,对贫困的原因分门归类,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采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将联村联户机制落实到位,在落实好国家扶贫项目的基础上,将贫困村集中帮扶,分散的贫困户因人因地施策,每村一方案,每户一策,每人一策,每个贫困村由一个项目部门联村帮扶,企业包村包户,协调安排每个企业联3-10户,效益好的企业也可联帮一个贫困村。坚持和完善入乡驻村干部管理工作,在选派入乡驻村干部时,加强与选派单位的沟通联系,真正把优秀人才选出来、派下去,应充分考虑其自身特点和基层工作实际,把善于做群众工作、具有一定基层工作经验、身体健康的年轻干部选派到基层,方便开展工作。


    (六)脱贫成效精准,加强动态管理和队伍建设。


    精准管理,对扶贫对象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建立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实时反映帮扶情况,实现扶贫对象的有进有出,动态管理,为扶贫开发工作提供决策支持。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村“两委”班子作用发挥如何,尤其是村党支部书记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关系到一个村能否如期实现脱贫目标,在选人用人上将政治坚定、办事公正、清正廉洁、敢闯敢干,能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党员推上村委岗位。

    关于志丹县两镇十村脱贫攻坚工作的调研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们从5月9日开始到7月10日,历时2个月,先后对顺宁镇桃沟、阳台、保娃沟门、黄草湾、水沟、白草台和永宁镇贺老庄、崾子川、土门、麻湾两镇十村2015年、2016年的精准扶贫及脱贫攻坚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召开各种座谈会议18次,查阅了镇村两级关于脱贫攻坚工作的档案资料,走访了近100户农户家庭,全面调查和了解了两镇1429户贫困户和调查村50户非贫困农民的收入、开支、生产和生活状况。查看了顺宁镇的扶贫移民搬迁点、白草台村的棚栽业发展情况和永宁镇贺老庄村永昌果业合作社,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基本上从多层面、全方位了解掌握了顺宁、永宁两镇十村扶贫与脱贫工作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现状及做法 顺宁镇地处周河上游县城北,与吴起接壤,属于白于山区,是我县海拔最高的地方,同时也是红大三科、红军后方医院的所在地。永宁镇地处我县洛河下游,与甘泉接壤,是我县海拔最低的地方,1928年,保安县第一个党支部在永宁山成立,这里曾经是苏维埃县政府所在地,两镇均属典型的革命老区。

    两镇共辖54个行政村,293个村民小组,8854户30020人(其中顺宁镇辖32个行政村183个村民小组,4345户17062人;
    永宁镇辖22个行政村,110个村民小组,4509户12958人);
    2015年两镇共有贫困户1052户2916人,其中产业户58户181人,巩固户915户2568人,兜底户79户167人;
    2015年,顺宁镇人均纯收入为11391元,在全县排名第五,保留贫困户127户309人,保留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8%,低于国家退出标准;
    永宁镇人均纯收入11928元,保留贫困户71户161人,保留贫困人口占总人口的1.2%,低于国家退出标准,调研村镇均符合国家贫困村镇退出标准。2016年,两镇有贫困户379户900人(包括新增户),其中产业户151户493人,兜底户228户407人。

    两年来,两镇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坚持“一见面、六签字、三把关、三公示”的原则和程序,反复确认贫困户,建立了扶贫台账、贫困户信息数据库和干部帮扶“两表一卡”,针对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制定了脱贫计划,落实了帮扶脱贫措施。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了底子清楚,工作扎实,成效显著。贫困户收入有了增加,生产条件有了改善,生活水平有了提高,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农业主导产业有了突破性的进展 1、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无论规模、质量、效益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2007年以来,全县先后建成16条苹果产业带,苹果园总面积达到了22万亩。顺宁、永宁两镇有苹果面积44825亩(顺宁24000亩,永宁20825亩),涉及果农3475户12955人(顺宁1786户6251人,永宁1689户6704人),人均3.5亩。全县干部群众对发展山地苹果产业认识清、热情高、干劲足,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服务体系逐步完善,产业发展的群体规模已经形成,初见成效。据统计,2015年全县苹果产量达2万多吨,产值近亿元,全县10万农业人口,仅苹果产业人均增收近千元。永宁镇挂果园已经达到了7600亩,土门村今年苹果套袋150万,预计果农人均收入3000元。

    2、棚栽业健康发展。全县现有大棚4354座,弓棚8419座,每座大棚年收入均在2万元以上,弓棚收入8000多元,全县仅棚栽业年产值约1.5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500元。本次调查的顺宁镇有大棚526座,弓棚1326座。其中白草台村有大棚383座,弓棚260座,年收入达到974万元,全村810人,仅棚栽业人均收入达12000元左右。

    3、养殖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有养羊户2753户,羊子存栏23.6万只;
    生猪存栏6.81万头,形成规模的养猪场98个;
    鸡存栏26.8万只。顺宁镇有百头养猪场3个,千头养猪场8个,453模式养羊户60户,苹果建园达到2.4万亩。保娃沟门村支书张志明带头发展养殖业,养奶牛18头,年产鲜奶60吨,利润达10万元;
    养羊600只,利润达12万元。在张志明的示范带动和指导帮扶下,全村有百只羊场15个;
    白草台村民米彦群,丈夫瘫痪多年,在县老促会的帮助下,建起了家庭养鸡场,2015年养殖乌鸡500只,收入45000多元,人均收入15000多元。永宁镇有养羊户518户,羊子存栏6.58万只,全镇仅羊子一项人均增收1700多元。

    (二)干部包扶加快了贫困户的脱贫步伐 确定干部进村帮扶贫困户脱贫致富,是县委、县政府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2015年,县上安排8名县级领导包乡镇,200个部门单位包村,1868名干部包扶贫困户,选派74名干部担任贫困村第一书记,做到了包镇驻村联户全覆盖,要求贫困户不脱贫包扶干部不脱钩。顺宁镇党委书记曹振颖走遍了全镇所有贫困户家庭,帮助制定了每户脱贫计划,一户一策,措施精准,为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建立了每月定期一次的扶贫活动日制度,按照问题导向,逐一研究解决扶贫工作中出现的新动向、新问题,保证了每个环节扶贫措施的落实。与此同时,还对她所包扶的侯世林、李小红2户贫困户因户施策,帮助他们联系了较为稳定的劳务项目,保证了他们顺利脱贫不返贫。

    县上派往永宁镇的116名包扶干部,截止目前,干部个人投入帮扶资金8400元,化肥16.4吨,玉米种子231袋,地膜196卷,米面44袋,食用油2桶,提供猪仔37头,鸡仔2090只。协调解决大病救助28140元,为贫困户建彩钢房4间。信用联社理事长刘晓峰包扶永宁镇贫困户温万华,帮扶新建果园10亩,投资1000元,资助大学生3000元,提供母猪一头价值2000元,此外还答应今年再提供母猪1头。包扶干部的慷慨解囊,无私奉献,深深感动了群众。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坚强保障 村级领导班子肩负着全村人民脱贫致富的责任重担。在脱贫攻坚工作和农村产业发展中,经常会遇到新困难、新问题。只有一个好的支部班子才能及时帮助群众化解矛盾,排忧解难,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同时,也能率先垂范,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脱贫致富。

    永宁镇贺老庄行政村在开始发展苹果产业时,群众认识不够、抵触情绪严重,村级三委会班子组织全体党员,挨家挨户做工作,使全村139户农户家家户户新建了果园,果园总面积1408亩,户均10亩。为了帮助果农在果园管理中做好指导服务,排忧解难,在村级领导班子的努力下,该村成立了农民果业合作社,为果农提供农药、修剪工具、技术指导。还修建了苹果储藏冷库,负责果品收购营销等。在村党支部的坚强领导下,2014年底该村的贫困人口缩减到了全村人口的2.8%,提前退出贫困村序列。顺宁镇白草台村在支部书记任美雄的带领下,一举结束了长期矛盾纠纷多、群众上访多的历史,并在全体党员中建立了“1+1+10”的包扶工作责任制,即每个党员包一户贫困户,带动10户农民发展棚栽业,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该村实现了户户有大棚,家家有产业,全村仅棚栽业一项人均纯收入达12000元,成为了全县的富裕村,目前该村除一户智残,一户伤残外,其他人员全部退出了贫困序列。去年,村支部为这两户建起了大棚,使他们的收入也达到了2万多元。

    二、存在问题 近几年来,脱贫攻坚工作已成为了统领农村工作的重中之重,也取得了十分突出的成效,农民的吃穿住行条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仍然有不少问题需要研究并予以解决。

    1、农民家庭收入结构急需优化。从我们这次调研统计情况看(调研统计对象包括2015年、2016年全部在册贫困户和15%随机抽样的非贫困户),农民收入结构单一,在贫困村的收入中政策性收入比例较大,种、养业比例较小。桃沟村调研户农民的政策性收入(退耕还林、公益林、粮食直补、养老保险、残疾人补贴等)占到了总收入的62%,种、养业收入不到20%,劳务收入占总收入的15%;
    阳台村村民的政策性收入占总收入的59%,种、养业占总收入的12%,劳务业占总收入的27%。造成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国家惠民政策越来越多,农民对政府的依附思想也随之增长,吃苦精神、自我发展意识越来越差,大量农民盲目流入城镇,特别是留守农村的青壮年农民所剩无几,部分村已成为空壳村、老人村,据调查,外出人口占到了总人口的54%,绝大多数国家补贴新建的住宅无人居住,农村小学校园闲置,基本农田撂荒现象处处可见,志丹城乡居民的吃粮、吃肉绝大多数靠外来供应,包括知名度很高的小米、荞面、羊肉等产品也达不到自给自足条件。不少地方农民种植的洋芋品种严重退化,病毒侵害严重,产量不高。

    2、农村主导产业覆盖面不大,困难不小。两镇果、畜、棚栽业三大主导产业的覆盖人口只占到了总人口的51%。不少长期从事果、畜、棚栽业的农民体能、技能都很难适应主导产业生产、经营需求,直接影响着产业开发的质量和效益。一些地方农民发展产业的依靠思想依然存在,有个别农民甚至认为种菜、种果不是为了给自己挣钱,而是为了给政府增光,诸如大棚维修、棚内换土、苹果施肥、套袋等重大环节无一不依靠政府,只有政府给钱、给物他才干,否则就不干。永宁镇麻湾村村民薛玉祥,苹果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看镇上村上怎么办,包村干部将苹果套袋的袋子买好送到院子他都不看一眼,干部第二天带上全村党员为其义务套袋,既不给送水,也不说句谢谢,似乎大家帮他都是应该的。

    3、农民子女上学难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民不堪重负的大事。调研所到之处,只要问起目前农民的最大困难是什么,都会说是农民子女入学、入托难。目前全县农村村一级既没有小学,也没有幼儿园,3岁以上到3年级以下孩子的家长,无论家境如何,为了孩子只能离家陪孩子入托上学。从调研村镇反映的情况看,仅因供子女入托上学的外出户就占到了全部外出户的60%,这些人基本无法从事农业生产,且绝大多数是30岁左右的青壮年,进入城镇后有的还懂得家庭责任感,能干啥就干点啥,有的就干脆依靠政府,依靠父母生活,有的甚至妻离子散,有的变成了无志无业的城镇贫民。

    4、移民搬迁工作有待研究。到今年为止,省上先后下达我县移民搬迁人数为45515人,已建移民搬迁房11386套,经过几年的艰苦动员仍远远完不成上级下达的任务要求,目前入住的农民仅2653户;
    顺宁镇先后共建各类搬迁房671套,落实到户的只有316套。究其原因:一是绝大多数农民不愿离开家乡,他们认为目前的农村水通、电通、路通,电视、手机样样能用,空气新鲜,人有事做,基本享受到了现代文明成果,住在农村生活成本低,疾病烦恼少,没有必要去城镇。二是近年来随着大环境的影响工商业处于萎缩态势,进城就业难,挣钱难,生存难,即使有住处,但无职业、无生计,无法住下去。三是住不起。近年来农村先后几次住宅改造都花了不少钱,有的至今债务未清。移民搬迁房虽说便宜,但总还要出钱,再说住到农村吃穿起居基本不花钱,除了儿子结婚儿媳提出要在县城买房要求的,一般都不愿在城里买房。在种种原因作用下,移民搬迁已成为县、乡、村领导的一件难事。一难农民不情愿、二难政府压力大、既有来自目标任务考核的压力,又有经济压力,为完成上级任务,几年来在财政状况极其吃紧的情况下,县财政投入资金21542万元,贷款3亿元,仍不能全额支付开发商相关费用。

    5、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农村大龄青年成家难,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社会问题。据调查,目前大龄青年成家难仍呈上升趋势,永宁镇崾子川行政村共有25岁以上未婚男青年49人,其主要原因有:一是结婚费用高,一般需要20-30万元;
    二是女方要求高。不愿留在农村受苦受累。此外,因种种原因导致家庭矛盾多,离婚率高也成为上升趋势,近几年,全县每年结婚人数为1800-2000对,但离婚人数已由前几年的不到300对增加至400多对。

    6、脱贫攻坚工作仍需要再细致,更深入。目前多种情况错综复杂,要做好一项工作确实不易,哪怕是一个细节的忽略,也会给我们的工作造成很大的损失。例如,2015年以前的贫困户、贫困村由于审查不严,导致部分上报入库的部分贫困户不是贫困户、贫困村不是贫困村,一些贫困户代表扮演了应付上级检查、向全体村民分发扶贫款的角色,这一问题已于2015年底得到了彻底纠正。还如我们的兜底户与低保户两线合一工作至今未完成,一部分兜底户未进入低保序列,无形加大了县财政负担。再如教育扶贫资助还不完全到位,个别需要资助的贫困生还未得到资助。

    三、思考与建议 1、要继续加大产业开发力度,努力扩大产业覆盖面,不断提高产业开发效益。

    产业是农民增收的基础,为此一定要持之以恒的继续搞好苹果、养畜、棚栽三大主导产业,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产业的科技含量和产业户的营销水平,确保产业增收,力争在最短时间内使全县主导产业收入人均达到2万元左右,从事三大产业的人口覆盖面达到三分之二左右,为全县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做出积极的贡献。

    2、要注重源头治理,有效降低贫困人口发生率。

    根据今年精准扶贫对象的构成情况看,除部分年老体弱者外,绝大多数为智障、伤残和大病医治人员,要减少这些人员的发生,一是要切实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特别是要重视优生优育工作,从源头遏制和减少智障人口的出生。二是做好安全生产监管工作。特别是要加强交通道路安全和农机具生产运营安全管理,最大限度的降低交通农机具事故。三是做好防病治病工作,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注重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减少疾病发生,确保人身健康。四是要想方设法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减轻农民就医用药负担。五是要做好大病救助工作,努力扩大大病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比例,尽量使大病患者不因医治而返贫。

    3、注重美丽乡村建设,努力缩小城乡差距,真正做好城乡统筹发展。

    城镇化是由工商业的发展速度和质量决定的。在我县目前工商业的水平还不是很高的情况下,仍需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发展上,农村的发展关键在于不断提高和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努力建设环境优美舒适,生产经营顺畅便利,处处繁荣昌盛的美丽乡村,让每一个农民创业增收的潜能都能够得到极大的发挥,使每一个农民都能够成为遵纪守法、诚信友爱、尊长爱幼、自强自立、不靠政府、懂技能、会经营、能吃苦、敢争先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另外,当前还要积极稳妥地做好移民搬迁工作,一定要按照搬得来、稳的住、能致富的要求一户一户做好工作,有条件的就搬,没条件的就缓,切不可操之过急,要因地制宜做好移民搬迁工作。

    4、加强教育扶贫工作 要把教育扶贫做成最基础的精准扶贫,让教育扶贫成为扶贫治本的力量源泉。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和农村的发展情况出发,切实做好农村学校布点工作,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地方,应恢复农村小学,创办幼儿园,通过此举减轻农民子女教育负担,为农民自主创业劳动致富腾出时间、精力和资金,让农民与市民共同享有学有所教的平等权益,从制度上根除农民因学返贫的土壤。

    相关热词搜索: 脱贫 攻坚 乡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