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策划方案 > 正文

    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讲话(胡锦涛)

    时间:2021-05-06 08:02: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在中央水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胡锦涛

    (2011年7月8日)

    这次会议是在“十二五”时期开局之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人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主要任务是:总结我国水利改革发展实践经验,分析水利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今后一个时期水利改革发展主要任务,对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进行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提供更为有力的水利保障。

    一、充分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大意义

    『核心提示』

    ★“三生”即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

    ★“三个不可”即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

    ★“三性”即水利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四个仍然”即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

    ★“三个越来越”即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

    1

    ★“四个迫切需要”,加快水利改革发展

    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二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

    三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

    四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

    ★“六个安全”即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人类社会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水利是现代农业建设不可或缺的首要条件,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基础支撑,是生态环境改善不可分割的保障系统,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我国自古就是治水兴水大国。中华民族大规模水利建设活动可以上溯到大禹治水。几千年来,我国人民不仅在治水兴水实践中建造了都江堰、郑国渠、京杭大运河等举世闻名的水利工程,而且形成了重视水利的重要传统。我们的先人们就说过,“善为国者,必先除其五害……五害之属,水最为大。五害已除,人乃可治。”“水利兴而后天下可平。”这些都是中华民族在生存和发展漫长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宝贵思想,对我们认识水利重要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我们党一贯高度重视水利事业。早在瑞金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明确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当时,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2

    临时中央政府带领群众因地制宜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始终把水利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强调,水利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加强水利建设是党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根据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强调要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治水思路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转变,加强水利建设和维护水安全,科学治水、依法治水,建设节水型社会。几十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展了气壮山河的水利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治水兴水成就,一大批重大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发挥效益,主要江河防洪能力显著增强,城乡供水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农田水利设施体系不断完善,水资源节约保护得到加强,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修复稳步推进,水能资源开发利用效益巨大,战胜了多次特大洪涝干旱灾害,为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提供了重要保障。

    同时,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新形势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对水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和水资源的矛盾更加突出,水对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的影响更加突出,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21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8%,列世界第l25位,全国三分之二的城市不同程度缺水,且时空分布不均,水旱灾害年均影响上千万人口,洪涝灾害频繁仍然是中华民族的心腹大患,水资源供需矛盾突出仍然是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瓶颈,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仍然是影响农业稳定发展和国家粮食安全的重

    3

    大制约,水利设施薄弱仍然是国家基础设施的明显短板。随着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我国水利形势更趋严峻,增强防灾减灾能力要求越来越迫切,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越来越繁重,加快扭转农业主要靠天吃饭局面任务越来越艰巨。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事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和中华民族长远发展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第一,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我国是一个有着l 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今后一个时期人口总量还要增加,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粮食生产受水影响最大,“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的农谚道出了水利对粮食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有关研究表明,在影响粮食生产的诸要素中,水的增产效应最为突出,水利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在40%以上。目前,全国仍有一半耕地缺少基本灌排条件,现有灌区普遍存在标准低、配套差、老化失修、效益衰减等问题,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比重低。一些地方之所以发生“一方水土养活不了一方人”现象,主要就是因为缺少水。去年西南地区发生严重干旱,今年春季北方冬麦区发生严重气象干旱,前段时间长江中下游地区又发生严重干旱。这些都警示我们,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把农田水利作为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筑牢国家粮食安全的水利基础。

    第二,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迫切需要。长期以来,我国用水方式粗放,水资源短缺和用水浪费并存,生态脆弱和开发过度并

    4

    存,污染治理和超标排放并存,经济快速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高。这种状况不改变,水资源难以承载,水环境难以承受,人与自然难以和谐。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水资源过度开发,已超出当地水资源和水环境承载和承受能力;还有一些地方大量挤占生态用水,造成湖泊萎缩、水污染严重、生态退化。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用水方式,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把建设节水型社会作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内容,全面强化水资源节约保护工作,形成有利于水资源节约保护的经济结构、生产方式、消费模式,推动全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第三,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水利与民生息息相关,保障和改善民生是发展水利的根本目标。目前,我国还有大量涉及民生的水利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全国有2亿多农村居民存在饮水安全问题,8.3万座小型水库中有4.1万座病险水库存在威胁周边居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严重隐患,蓄滞洪区内群众生活长期处于不稳定状态。要把水利建设作为解民忧、纾民困、惠民生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水利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的迫切需要。我国气候类型复杂,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是世界上最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之一。近年来,受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时空分布更加不均,局部暴雨、高温

    5

    干旱以及超强台风等极端天气灾害出现频率和强度明显上升,水旱灾害突发性、异常性日渐突出。这就需要加强水利抵御自然灾害综合能力建设,从根本上夯实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抵御自然灾害基础,提高水利支撑保障能力,增强应对自然灾害的预见性和主动性。

    总之,水安则邦安,水兴则邦兴。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我们必须从这样的高度认识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行动起来,更加扎实地做好水利工作,推动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准确把握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

    『核心提示』

    ★“三个把”即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

    ★“两个关键”即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

    ★“三个突破”即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不断深化水利改革。

    ★“四大体系”即

    一是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

    二是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

    三是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

    四是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

    6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五项原则:

    一要坚持民生优先;

    二要坚持统筹兼顾;

    三要坚持人水和谐;

    四要坚持政府主导;

    五要坚持改革创新。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水利作为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优先领域,把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任务,把严格水资源管理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举措,注重科学治水、依法治水,突出加强薄弱环节建设,大力发展民生水利,不断深化水利改革,加快建设节水型社会,促进水利可持续发展,努力走出一条中国特色水利现代化道路。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力争通过5年到l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四大体系。一是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重点城市和防洪保护区防洪能力明显提高,抗旱能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时期基本完成重点中小河流(包括大江大河支流、独流人海河流、内陆河流)重要河段治理,全面完成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和山洪灾害易发区预警预报系统建设,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二是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全国年用水总量力争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城乡供水保证率显

    7

    著提高,万元国内生产总值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明显降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0.5提高到0.55以上,“十二五”时期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4000万亩,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合理用水需求得到全面保障。三是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主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明显改善,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重点区域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地下水超采基本得到遏制,维护良好城乡水生态环境。四是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本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水资源节约和合理配置的水价形成机制基本建立,水利工程良性运行体制机制基本形成,水利发展生机活力不断增强。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要坚持以下原则。

    第一,坚持民生优先。治水兴水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要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加快水利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推动水利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水利发展更好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把能让群众直接受益的基础设施作为水利建设优先领域。水利建设投资优先投向与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水利领域,加快建设一批事关国计民生和群众切身利益的水利工程。要坚持把保障人民生命安全和饮水安全放在防汛抗旱工作首位,在重大洪水灾害面前把受洪水威胁地区人员安全转移作为防洪预案重点,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作为防洪调度最高原则,把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需要作为群众安置和救灾工作重中之重。要坚持把维护

    8

    人民基本需求和合法权益放在水利管理和改革突出位置,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保障群众在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保障、用水结构调整、水利移民安置、蓄滞洪区运用补偿等方面的合法权益,坚决防止损害群众利益行为。

    第二,坚持统筹兼顾。我国地域辽阔,各地自然禀赋和发展条件不同,南方北方、东中西部地区、城市农村面临的水利问题千差万别,准确把握和科学处理水利工作中的重大关系,必须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兼顾各方,注重兴利除害结合、防灾减灾并重、治标治本兼顾,促进流域和区域、城市和农村、东中西部地区水利协调发展。要科学制定实施水利规划,统筹安排水资源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科学管理,统筹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要统筹流域和区域水利发展,协调好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关系,使流域治理开发和保护整体部署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相协调。要统筹城乡水利发展,根据城乡水资源条件和需求特点,构筑城乡协调、各具特色、相互补充的水利发展体系。要统筹区域水利发展,着力推进东部地区率先实现水利现代化,积极扶持中西部地区水利发展,大力推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水利发展,不断缩小区域水利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

    第三,坚持人水和谐。正确处理人和自然、人和水的关系,是治理水患、兴修水利的基本前提。要牢固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全面节约、有效保护、高效利用水资源。要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条件的关系,全面考虑水的

    9

    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科学确定水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合理安排生活、生产、生态用水,既要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合理需求,也要满足维护河湖健康基本需求,决不能为追求一时发展而牺牲子孙后代福祉。要正确处理抗灾救灾和防灾避灾的关系,既要加强工程建设,提高抗灾减灾能力,更要注重事前防御,在建设规划和工程选址时充分考虑洪水影响和水资源条件,尽可能避开灾害高风险区域,建立健全水旱灾害预案预报预警体系、物资储备体系,加强避险救灾知识宣传,提高群众避险自救能力。要正确处理开发和保护的关系,坚持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高度重视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把保护生态理念贯穿于规划、论证、建设以及运行调度等各个环节,把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第四,坚持政府主导。水利工程是公益性很强的基础设施,必须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公共财政对水利发展的保障作用,把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重点领域,建立水利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大幅增加水利建设投资,保证事关民生的水利工程、江河重点骨干水利工程、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工程等建设投资稳定增长,要落实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的政策,针对土地出让收益和农田水利建设资金需求不匹配的区域性矛盾,强化省内统筹,中央也要统筹部分资金,重点支持粮食主产区、中西部地区和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农田水利建设。要加强对水利建设的金融支持,发展面向水利的中长期优惠贷款业务,推进经营性水利项

    10

    目市场融资。要针对农村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实际,抓紧研究制定农田水利建设相关政策措施,加大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力度,引导农民为改善生活生产条件兴修水利,形成全社会大办水利的良好氛围,形成政府社会协同治水兴水合力。

    第五,坚持改革创新。改革是水利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要加快水利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破除制约水利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水利体制机制。要推进水资源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流域管理和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城乡水资源统一管理,创新区域水公共服务管理模式,推进水务管理一体化。要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在分类定性基础上落实水利工程管护主体、管理责任、管理经费,搞好水利工程维修养护、保障水利工程良性运行。要积极推进水价改革,充分发挥水价调节作用,大力促进节约用水和产业结构调整。要健全基层水利服务机构,加大对防汛专业抢险队、抗旱服务队、水利科技推广服务、乡镇水利站、农民用水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职能明确、布局合理、队伍精干、服务到位的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夯实基层水利工作基础。

    三、切实完成水利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

    『核心提示』

    一是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

    二是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

    三是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

    四是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

    11

    五是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

    六是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

    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水利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当务之急是要加紧行动、抓紧落实。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科学确定水利发展长远目标、建设任务、投资规模,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推进。同时,要抓住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整合工作力量、集中优势资源,突出战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齐心协力攻坚克难,确保不断取得阶段性突破和进展。当前,要全力以赴完成好以下重点任务。

    第一,着力加强农田水利建设。要下大气力在全国大规模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持续改善农业水利基础条件,显著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加快推进灌区建设,确保到2020年基本完成大型灌区、重点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任务。要结合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在水土资源条件具备的地区新建一批灌区,增加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要推进大中型灌溉排水泵站更新改造,加强重点涝区治理,完善灌排体系。要健全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各级财政都要大幅增加农田水利建设投入,还要引导农民为改善生活生产条件自愿投工投劳。要扩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范围,优先安排产粮大县,集中连片治理、整乡整村推进,对县域农田水利基础设施进行集中配套改造。要加强灌区末级渠系建设和田间工程配套,促进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提高山区蓄水供水能力

    12

    和抗灾减灾能力。要把节水灌溉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大力推广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全面提高农业用水效率。

    第二,着力提高防洪保障能力。要在继续加强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的同时,加快推进防洪重点薄弱环节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抗御洪涝灾害能力和水平。要继续推进主要江河河道整治和堤防建设,全面加快蓄滞洪区建设,抓紧建设一批流域防洪控制性水利枢纽工程,提高调蓄洪水能力。要加大中小河流治理力度,用5年时间对洪涝灾害易发、保护区人口密集、保护对象重要的5000多条中小河流重点河段进行集中治理,同时对大江大河主要支流、独流人海河流、内陆河流进行系统治理,从整体上提升流域防洪保障水平。要巩固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成果,加快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步伐,尽快消除水库安全隐患。要加快实施全国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山洪地质灾害防御和综合治理总体规划,坚持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相结合,力争用3年多时间,在有防治任务的县(市、区)基本建成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做到排查巡查到位、预报预警及时、转移避险有效。要高度重视城市防洪工作,完善城市防洪排涝工程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组织动员体系、应急救援体系和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第三,着力建设水资源配置工程。要以水库为调蓄中枢,以河道、渠系为主要输水载体,实现江河湖库水系连通,按照引得进、蓄得住、排得出、可调控和保护生态的要求,从硬件上全面提高水资源调控水平和供水保障能力。要继续推进南水

    13

    北调工程东中线工程建设,适时开展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前期研究,加快形成四横三纵、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水资源战略配置格局。在工程条件适合的资源性缺水地区,因地制宜建设跨流域、跨区域调水工程。要加快实施西南五省重点水源工程建设,以县域为单元建设一批规模合理、标准适度的应急水源工程,基本解决缺水城镇和人口较集中乡村供水问题,提高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要做好非常规水源利用工作,大力推进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积极开展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高度重视雨水、微咸水利用。要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统筹解决好规划内和新增农村饮水不安全人口饮水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发展城乡一体化供水,加强城乡饮用水水源保护和水质监测,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

    第四,着力推进水生态保护和水环境治理。要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扎实推进水土保持和水生态保护,实现河畅其流、水复其清,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要实施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加强长江上中游、黄河上中游、西南石漠化地区、东北黑土区等重点区域及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水土流失防治。要加快实施坡耕地综合整治工程,强化生产建设项目水土保持监督管理,遏制人为水土流失。要推进生态脆弱河流和地区水生态修复,加快污染严重江河湖泊水环境治理,建立健全水土保持、建设项目占用水利设施和水域等补偿制度。要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湿地的保护,搞好农村水环境整治和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维护河湖健康生态,改善城乡人居环境。要加强牧区水利建设,促进天

    14

    然草原生态保护和恢复。在保护生态和农民利益的前提下,加快水能资源开发利用,加强水能资源管理和规范开发许可,积极开展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推进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建设。

    第五,着力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要加快确立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区限制纳污3条红线,充分发挥红线约束调节作用,从制度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水环境承载能力相协调。要抓紧制定主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建立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严格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要加快制定区域、行业、产品用水效率指标体系,加强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加快实施节水技术改造,坚决遏制用水浪费。要把节约用水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生产全过程,加大农业、工业、生活各领域节水力度。要从严核定水域纳污容量,建立水功能区水质达标评价体系,把限制排污总量作为水污染防治和污染减排工作重要依据,强化入河排污口和水功能区监督管理,严格控制入河湖排污总量。要对各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主要指标落实情况进行监督考核,考核结果作为地方政府相关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重要依据。

    第六,着力提高水利科技创新能力。要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健全水利科技创新体系,强化基础条件平台建设,加强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力争在水利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核心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加快水利科技

    15

    成果推广转化,用现代技术改造和武装传统水利。要加强水文气象基础设施建设,优化站网布局,扩大覆盖范围,加快应急机动监测能力建设,全面提高服务水平。要推进水利信息化建设,加快提高防汛抗旱、水资源调控、水利管理和工程运行信息化水平,以水利信息化带动水利现代化。要加强水利国际交流合作,广泛学习借鉴世界治水兴水的科学理念、先进科技、有益经验。

    四、加强对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

    『核心提示』

    一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二要科学治水,依法管水;

    三要健全队伍,转变作风;

    四要密切协作,形成合力;

    五要重视宣传,营造氛围。

    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我们一定要真抓实干、持之以恒,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深对水利建设重要性的认识,把水利改革发展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及时研究和解决水利改革发展重大问题。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重点抓战略规划,抓工作部署,抓督促检查,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投入到位。要完善考核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严格落实防汛抗旱、饮水安全保障、水资源管理、水库安

    16

    全管理等行政首长负责制,特别是要加强今年中央l号文件贯彻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要把加强农田水利建设作为农村基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内容,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加快改善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和生活生产条件。

    第二,科学治水,依法管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顺应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建立健全适应我国国情和水情的法律法规体系,加快完善全国、流域、区域水利规划体系,强化水利规划对涉水活动的管理和约束作用,加强规划执行情况监督检查。要建立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的水行政执法体系,完善水事纠纷预防和调处机制,提高水利工作科学化、法制化水平。第三,健全队伍,转变作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必须建设一支高素质人才队伍。要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基层水利人才为重点,加强各类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工作。要突出加强基层水利人才队伍建设,采取政策措施稳定一线农田水利人才队伍,加大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力度,加快解决西部地区水利人才不足问题。广大水利工作者要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锻造过硬的政治素质、工作本领、作风形象,弘扬长期以来水利系统形成的优秀行业精神,奋发进取,团结拼搏,埋头苦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第四,密切协作,形成合力。推进水利改革发展,必须牢固树立全流域一盘棋思想,团结治水,合力兴水。地方和地方、地方和部门以及部门和部门要密切配合、通力协作,全面统筹

    17

    各项任务,抓紧制定实施细则,形成治水兴水合力。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要在防汛抗洪、抢险救灾中发挥突击队和中流砥柱作用,积极参与水利改革发展工作。要鼓励和引导全社会支持水利事业发展,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水利建设,集中全社会力量办好水利。

    第五,重视宣传,营造氛围。要加强宣传工作和群众工作,加大国情和水情宣传普及力度。把水利纳入公益性宣传范围,纳入国民素质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育课程体系,纳人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教育培训重要内容,提高全民水患意识、节水意识、水资源保护意识,在全社会形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的良好风尚。

    这里,我再强调一下防汛工作。今年前几个月,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发生历史罕见的春夏连旱,6月以来又旱涝急转,遭受强降雨,局部地区暴雨成灾,全国防汛抗洪已进人紧要阶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防汛抗旱工作部署,恪尽职守,强化措施,加强协调,科学防控.增强防汛抗旱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加强监测预警能力建设,提高雨情汛情旱情预报水平,完善应急抢险物资储备体系,建立专业化和社会化相结合的应急抢险救援队伍,最大程度减轻灾害影响和损失。

    同志们,加强水利建设是强国富民的重大举措。我们要同心同德、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开创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作出积极贡献!

    18

    19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