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申报材料 > 正文

    介绍合肥导游词

    时间:2021-03-20 07:35:4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介绍合肥的导游词

    【篇一:安徽合肥市导游词】

    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们光临合肥参加游览。我很荣幸能够担任您们的导游,陪同各位领略合肥人文风光的神韵,共同度过一段

    美好的时光。

    合肥市,历史悠久,古称庐州,又名庐阳,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

    江淮之间、巢湖北岸,辖东市、西市、中市、郊区4区和长丰、肥东、肥西3县。总面积7266(市区458)平方公里,人口425.9(市区127.94)万。市内道路宽阔,绿树成荫,景色优美,既多现代建筑,

    又有名胜古迹,是一座古老而又年青的城市。

    作为安徽省省会,合肥是全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信息、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也是全国甲等开放城市、全国重要的科

    研教育基地,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30余所高等院校。高科技工业园、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等蜚声中外。

    合肥名称之由来,说法不一。北魏郦道元所著《水经注》载:夏水

    暴涨,施合于淝,故曰合淝。通常把施水叫南淝河,肥水叫东淝河,这是一种说法。唐代有人提出另一种说法,淝水出鸡鸣山,北流二

    十里分而为二,其一东南流(南淝河),经过这里入巢湖;其一西北支(东淝河),二百里出寿春入淮河。《尔雅》上指出归异出同曰肥。二

    水皆曰淝,合于一源,分而为二,故曰合肥。

    合肥市素以三国旧地、包拯故里闻名于世,具有淮右襟喉、江南唇

    齿的战略地位,常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魏将张辽大败孙权十万

    大军的逍遥津战役,即发生在这里。两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开始形

    成商业都会。秦、汉在此设郡县,明、清为庐州府治,民国时为安

    徽省省会,如今已是千樯鳞次、商贾辐凑的商业都会。

    合肥素有绿色城市、花园城市的美名,其环城公园便修建在合肥古

    城墙的基础之上,沿着起伏的岗丘地形,加之原有的绿林带及护城河,精筑而成。环城公园总长约达9公里,分为六个景区,其中较

    为著名的有茂林修竹,夏河朝露的银河景区;湖峦相映、水碧枫赤的

    西山景区;林木葱茏、芳草常青的环北景区。这样的环城公园无城墙

    之隔阂,面水而立,一派迷人旖旎的江南风光。

    近年来,合肥经济突飞猛进,城建日新月异,五里飞虹东西飞架,

    庐州灯火流光溢彩。高新技术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龙岗工业

    区等镶嵌周边。淝水穿城而过,环城公园似翡翠项链;逍遥古津、包

    河秀色、瑶海公园等如珍珠散落其间;蜀山春晓、包公墓园、教弩梵钟、吴王遗踪,徜徉其间,吊古论今,让人留恋忘返。

    合肥的名胜古迹甚多。从前有镇淮角韵,梵刹钟声,藏舟草色,教

    弩松荫,蜀山雪霁,淮浦春融,巢湖夜月,四顶朝霞八处,统称庐

    阳八景。其中巢湖夜月,四顶朝霞等景,现已不属合肥市;镇淮角韵

    等景,因天长日久,物换星移,已荡然无存,成为历史陈迹。现在

    的名胜古迹以教弩台,明教寺,逍遥津,包公祠等最为著名。

    合肥物华天宝,地杰人灵,名人辈出,星转斗移,改革开放给合肥

    带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如今,合肥市正以科学城、工业城、园林城、卫生城的崭新姿态,笑迎天下客,广结世界朋友。

    各位朋友,今天的合肥游览即将结束了,欢迎您及您的朋友再来平

    武游览。祝愿大家生活愉快。

    【篇二:合肥三大景点导游词】

    合肥三大景点导游词

    合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省会,是一个典型的放射型城市,全

    省政治、经济、科教、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下面是合肥三大景点

    导游词,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合肥三大景点导游词九华山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灵山佛地九华山观光礼佛!我是来自安

    徽旅行社的导游,我叫王萍,三横一竖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坐

    在我们旁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可是一位有着多年

    驾驶经验的老司机了,所以大家坐他的车可以尽管放心!在今天的游程

    中呢,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可能为大家解决。

    九华山是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它以佛教文化和绮丽的自然景观

    为特色,是首批国家级重点名胜区之

    一。国家aaaa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旅游示范点。它与清凉佛国五

    台山、光明佛国峨眉山、海天佛国普陀山

    并称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九华山位于长江下游南岸,安徽省的西南部,北临长江、南望黄山、东靠太平湖、西接池洲市,景区总面积120平方公里,山上最高峰

    十王峰,海拔1342米。九华山峰气势雄伟,宋王安石赞誉楚越千万山,雄越此山兼,九华山古名陵阳山,唐朝以前以此山奇秀,高出

    云表,峰蛮异状,其数有九故名九子山。唐天宝年间(736-756年),

    诗人李白曾三上九华,先后在《改九子山为九华山联句》和《望九

    华赠青阳韦仲堪》两诗中,写出了妙有分二气,灵山开九华、昔在

    九江上,遥望九华峰。天河挂绿水,秀出九芙蓉。等名句,在诗中

    他把九子山的九大主峰,比作盛开的莲华。因古汉语中花通华。于

    是在天宝十三年(752年),九子山更名为九华山,山名一直沿用至今。九华山灵秀的自然景观瑰丽,境内奇峰峭石、飞瀑流泉、竹海松涛,清幽秀丽,漂渺奇异,春日,满山芬芳、百鸟合鸣;夏日,佳木繁荫,谷风清凉;秋日,风霜高洁,别有情趣;冬日,琼楼玉宇,超然空灵,

    给人以四时之景,而了亦无穷的感觉。

    九华山不仅以奇峰峭石、飞瀑流泉清幽秀丽的自然美景而闻名。更

    是以地藏菩萨道场而著称于世,然而最早在九华山进行的宗教活动

    并不是佛教,而是中国土生土长的道教。早在西汉元时五年(前11-

    前105年)九华山就有道场建立,并列入道教七十二福地里的三十九

    福地。东晋隆安五年(401)天竺国(今印度)僧人杯渡锡九华初建茅庐,到了唐开元年间(719年)新罗国[今韩国]僧人金乔觉,于24岁渡海来唐,他云游了许多名山大川,到过南京的宝华山、贵池齐山等,最

    后他来到九华山,见九华山秀丽、清幽便决定留在山中求法修道。

    金乔觉在九华山苦修了75年,于唐贞元十年[794年]农历7月30圆寂,寿止99岁,佛弟子依照浮屠之法将金乔觉盖缸三年,三年后开

    缸发现他遗体绵软,脸面如生,骨节转动有如金锁般响声。各种迹

    象与佛经上所说的地藏菩萨极为吻合,众僧认为金乔觉就是地藏菩

    萨的转世,因金乔觉俗家姓金,佛教徒们便尊他为金地藏,其肉身

    在九华山神光岭上的肉身宝殿里供奉,后经历代君工的推崇香火逐

    渐兴旺起来,到了明、清两代更是鼎盛,当时全山有寺院达300多座,僧尼达5000余人,香火之盛甲天下,素有东南第一山莲华佛国

    等美誉。在文革期间由于政局动乱,在极左思想总冲击下,有的寺

    院被拆毁,有的年久失修倒塌,有的被占用,在破四旧,立四新的

    浪潮中,不少僧尼被迫还俗和外流,自1984年后,中央落实宗教政

    策之后,祗园寺恢复了丛林,提倡信仰自由,僧人当家作主,调动

    僧尼自己管自己的积极性,推动弘法利生事业。目前九华山现存寺

    院99座,其中96座寺院为全国重点寺院,分别是:化城寺、祗园寺、甘露寺、百岁宫、肉身殿、上禅堂、旗檀林、天台寺、慧居寺,僧尼达到千余人。

    九华山寺院建筑风格独特,九华山属花岗岩山地地貌,地形的复杂,建筑用地狭窄,因受地理气候环境因素的制约,山上寺院的建筑改

    变了传统的形式,因地制宜,布局灵活,以悬崖峭壁,巨岩山洞或

    自然起伏的台地山坡为基础,巧妙地运用不同规则的地形,精心构

    筑富于空间变化,层次分明,外观峻险古朴,内部则曲折迷离,多

    数寺院与民居相连,游人很难分辨,体现了僧俗共修,古人曾赞道

    九华一千寺,撒在云雾中。

    九华山以他独有的佛教文化著称于世,除其供奉的地藏菩萨确有其

    人外,不腐肉身更使九华山名声大振,从唐至今,先后共出现了十

    五尊真身,不幸文革时被毁九尊,现今保存6尊无瑕、大兴、慈明、仁义、明净等真身,有僧有尼,数量之多实为罕见,九华山地处长

    江南岸,气候温和土地湿润,为什么这此僧人圆寂后遗体不腐呢?目

    前尚无科学诊断有待于后人揭开神秘的面纱。

    九华山物华天宝,特产丰富,有香菇、木耳、石鸡、九华毛峰、黄精,其中九华毛峰又名地藏茶,属高山云雾茶,细如雀后,形如佛手,汤色黄绿清亮,香气持久,相传由金乔觉当年从家乡新罗(今韩国)携来茶种,种在神光岭上,长年云雾滋润,茶叶殊佳,是九华山

    最古老的佛茶,1915年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如今九华山茶

    厂采制的各种名优绿茶,因其价廉物美而供不应求。黄精是一种中

    草药,吸取黄土之精华,一年长一节,十年一尺,实为罕见,据

    《本草纲目》记载,黄精又名鸡头参,太阳草,主要有补血补肾、

    治高血压及排毒养颜,据考证九华山的真身菩萨生前常以采黄精充饥,苦心修行,唐代杜甫诗曰:扫除白发黄精在,君看他年冰雪融。可谓是北有长北山人参,南有九华黄精,是赠送亲友之佳品。

    各位!快到九华街之前,我把一些注意事项对大家说一下,由于九华山地处皖南山区,各方面条件有限,宾馆的硬件设施还未达到标准(如冬天冻水,夏天停水,旺季房间紧张等??),但是酒店的服务卫生请大家放心,多数酒店都依山势而建,山上长年云雾笼罩,一年之

    中有一百八十天是雨水天气,房间内相对来说潮气比较大,请各位

    多多谅解了。请在旅途中牢记,1、走路不观景、观景不走路,安全

    第一;2、进入猴群区

    不要逗玩猴子,以免被猴子袭击。进寺院时请注意:1、寺院的门

    槛不能踩,也不能坐在上面;2、法器和佛像不能随意摸,殿内禁止摄影拍照和大声喧哗;在敬香时,随时留意香火,注意防火;如果您在我

    们安排的行程外自由活动的话,请您记好下榻酒店的名称和方位,

    贵重物品保管好。

    好啦!现在我们已到了下榻的酒店了,请各位拿好自己的行李物品进房,半小时后在大厅集合,午餐后正式开始我们的九华之旅,最后

    预祝各位九华之行圆满开心!!!

    篇二:合肥三大景点导游词三河古镇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三河古镇旅游观光!我是来自安徽旅行

    社的导游,我叫王萍,三横一竖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坐在我们

    旁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可是一位有着多年驾驶经

    验的老司机了,所以大家坐他的车可以尽管放心!在今天的游程中呢,如果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向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可能为大家解决。

    首先我给大家介绍下三河古镇的概况。

    三河距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自古水陆通衢,车船辐辏,百货交通,商贾云集,甚是繁荣,曾于1949 年设市,当时人口5.6 万,被

    誉为皖中商品走廊,是典型的中国水乡古镇。21世纪的三河正在缔

    造新的辉煌,

    三河,座落在巢湖岸畔,地处合肥、六安、巢湖三市交界处,位于

    安徽省城合肥至黄山、九华山的旅游黄金线上,距合肥35 公里,因

    环镇而抱的丰乐河、杭埠河与流贯镇内的小南河合而为一而得名。

    镇内五里长街,古建筑飞檐翘壁,雕梁画栋,青石板路光滑清澈,

    见证着三河所经历的风雨岁月;镇外,河湖环绕,稻花飘香,碧波万里,风光潋滟,一派春秋古镇,皖中水乡的美丽风光,形成了外环

    两岸、中峙三洲的独特地貌。三河是具有2500多年的水乡古镇,史

    称鹊渚,是全国文明村镇,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全国小城镇建设重点镇,安徽省最佳旅游乡镇,安徽省环境优美镇,合肥市新十景之一。三河,以水乡古镇为特色。源于水,灵于水,活于水,盛于水,水

    是三河的灵魂。2900米小南河穿镇而过,潺潺流淌,清澈见底,河

    上古桥横跨,水中游船荡漾,河边垂柳拂水,岸上却是古老的徽派

    建筑群和百铺相连的古大街,前门店铺,后门码头,依河傍水,河

    街相连,再现了一幅现代的清明上河图。

    朋友们,当你身处此地,思绪是不是穿越了时空,仿佛来到了明清

    乃至更久远的时期啊。古西街原长500来米,曾号称五里长街。三

    河镇在古时交通闭塞的环境下,具有水路交通便捷的得天独厚的优势,使这里的商业经济一时得到空前的繁荣。曾经店铺林立,各地

    的货物源源不断运到三河,再辐射到十里八乡,古镇真正成为皖中

    商品走廊。这条西街上就有天安楼、吴恒兴、同兴隆等十几家颇有

    名气的商家。特别是靠近西街小埂一带,曾经繁华一时。沿街有大

    毛竹巷、小毛竹巷、专卖巷、沿河西巷、百货巷、书店巷、人民巷、清水巷、乔三巷、合众巷等十个巷子,故又有五里十巷之说。修复

    后的古西街全长为1500米,正在恢复的店铺、茶楼、商行约400来家。我们不妨去参观几幢至今保存尚好的古建筑。穿过小桥咱们就

    来到了古南街。古南街共有七条小街,街街都铺有青石板路。据说

    民国时期,有一个叫孙自合的三河人,挨家挨户收粮收钱,集资铺

    就了这青石板路。在当时这青石板路给三河人带来了方便,如今成

    了古镇三河的一大特色。

    在小南河上有许多桥,这些桥不但古韵犹存,而且座座桥名都有着

    传奇的故事。架在小南河上的这座桥,叫做国公桥,据说是古代一

    位国公修建的。还有鹊煮廊桥,三县桥,望月桥,天然桥等等。其

    中最具风格的是鹊渚廊桥,也是三河唯一的廊桥。大家可以看到,

    这座桥长22米,宽2.7米,桥上竖有12根立柱,撑起两层飞檐翘

    角式的长亭。

    桥两边建有美人靠,供游人坐在桥上观风景。桥两头装有四根四方

    青石灯柱,是专为夜晚来此游览观赏夜景的游人而设的。

    那好,就由我来告诉大家吧,他们是古街、古桥、古巷、古炮台、

    古民居、古城墙、古茶楼、古战场。咱们现在行走的街道就是古西街。大家可以清楚地看到,街的两侧都是古民居,这些民居大部分

    都是建于明清时期的。粉墙黛瓦,飞檐翘首,古朴典雅,呈现一派

    徽派建筑风格。

    三河街多,巷子也多,大巷小巷共26条。在众多巷子中,最为出

    名的要数南街的一人巷。因为它是古镇三河最古老最悠长的巷子,

    进出只容一人通过。大家看,这就是一人巷了。大家抬头再看看天,此时犹如一线天。走,大家进去走走吧。巷子的尽头有间民房,那

    是杨振宁博士客居过的地方。游客朋友们,这便是杨振宁在三河时

    的故居了。杨振宁的母亲罗孟华女士是三河人。1937年11月,合

    肥沦陷,杨振宁随着母亲到三河读书,就客居在这间简陋的民房里。他每天四次穿越一人巷,到同时迁来而设在张家祠堂的庐州中学上学,直到第二年才被父亲接到西南联大继续上学。右手这间房间就

    是当年杨振宁客居时的卧室。挂在墙上的一帧帧照片,记录了杨振

    宁博士各个时代的生活片段。

    三河饮食,以徽派菜系为底蕴,融百家菜系之长,堪称中国饮食的

    一大奇葩,闻名遐迩,传统宴席—八八席、八四席,无不传递着久

    远饮食文化的底蕴,三河酥鸭、米粉虾、豆腐面鱼汤等名菜无不展

    示水乡的风韵,三河小米饺、三河马蹄酥让你回味无穷,还有三河

    茶干、三河米酒,工艺品三河羽毛扇更让人流连忘返。至今,仍保

    存明清民谣《十大舍不得》:一舍不得三河街花花世界,二舍不得

    大河水淘米洗菜??

    游览三河,观赏的是风景,感受的却是厚重的历史和文化;三河,这座镶嵌在巢湖岸畔璀璨的明珠,以水乡古镇独特的魅力,笑迎四方

    宾朋。

    篇三:合肥三大景点导游词包公园

    大家一路辛苦了,欢迎大家来包公园旅游观光!我是来自安徽旅行社

    的导游,我叫王萍,三横一竖王,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坐在我们旁

    边的这位呢,是我们的司机王师傅,王师傅可是一位有着多年驾驶经验

    的老司机了,所以大家坐他的车可以尽管放心!在

    【篇三:合肥包公园导游词[1]】

    一讲包拯生平简介

    (选自合肥市旅游局编《合肥市旅游景点导游词》)

    包拯是北宋人,字希仁,北宁真宗咸平二年(公元999年)生于合

    肥肥东包村。其父包令仪,字肃之,进士及第,当过福建惠民县知县,任京都的七品虞部外郎,掌管国家的冶炼的生产。母亲张氏。

    包拯自幼受到良好的传统教育及父母美德的影响,加上他聪明睿智,敦厚诚实,严守父教,刻苦攻读。乡试中,他名列前茅。但包拯不

    骄不懈,谦虚谨慎,尊重师长和学友,受到乡邻们的赞扬和好评。

    宋仁宗天圣五年,也就是公元1037年,朝廷开科,已29岁的包拯,进京赴试,高中士,初授大理评事,任建昌知县,建昌就是今天的

    江西永修县。由于父母年事已高,为侍奉父母,他辞官归里。数年后,双亲相继过世,包拯为他们送葬并结庐守孝三年。

    景佑二年,也就是公元1037年,已39岁的包拯,方在乡邻的劝说

    下重登仕途,出任扬州天长(今安徽天长)知县.池州.江宁等地

    的知县.知府;任过监察御史.贺契丹正旦史、河北都转运史、天

    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右谏议大夫、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

    最后官至枢密副使,成为宋仁宗最高行政领导核心之一。包拯在主

    持京师开封府政事之时,下令废除陈规陋制,允许百姓直接到公堂

    上诉伸冤。这个措施深受开封老百姓的拥护,百姓称他为“包青天”。包拯于嘉佑七年(1062)病逝于开封,享年63岁。第二年八月,葬

    于合肥城东郊公城里东村(今合肥市大兴集)。包拯被追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人称包公。

    有关包公铁面无么,不畏权贵的故事、戏曲、小说,在民间流传很广,诸如《秦香莲》、《包公赔情》、《三勘蝴蝶梦》、《包公误》等等,里边所写的事情都不是历史上的真事,然而,历史上的包拯

    是一位清官,也是一个忠臣,他反对脏官,但忠于皇帝;他在维护

    封建制度的前提下,为老百姓做了不好事,所以历代的老百姓都非

    常喜爱他。客观地说,这些传说与舞台上的包公形象,写得太神了,其中虽有不少溢美夸大之辞,有些纯属虚构,但它无不倾注着百姓

    的理想和愿望,但诸如《判牛舌案》《陈州粜米》《出使契丹》

    《打赃官大开府门》《怒斥国丈》等故事,还是有史可据的。

    第二讲包公祠(解说词)

    (选自合肥市旅游局编《合肥市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包公文化旅游区已经到了,现在请大家跟随着我,游览

    包公文化旅游区的第一个景点:包公祠。

    包公祠是祭祀北宋名臣包拯的专祠,它的全称为“包孝肃公祠”。“孝肃”二字,是宋仁宗在包公死后赐给他的谥号。包公是个孝子,29岁考中进士后,因父母年老体弱,一度放弃了做官的机会,在家奉养

    父母,直到39岁才出任天长县知县。包公一生,严于律己,为官清

    下廉洁,所以,宋仁宗用“孝肃”二字评价包公的一生,赐给他这个

    谥号。

    包公祠背靠环城南路,三面临水,莲荷盈盈,绿树掩映,由于包拯

    是人们传颂的清官典型,包公祠也因此名闻名遐迩,与逍遥津、明

    教寺,合称为合肥三大名胜古迹。

    包公祠位于香花墩,据《庐文州府志》记载:“香花墩,在城东南门

    外濠中,包孝肃读书处,本为公祠,蒲苇数重,鱼凫上下,长桥径渡,竹树阴翳。”另据碑文记载:包河小洲上原为一座小庙,明朝弘

    治元年(1488年),庐州知府宋鉴(字克明)见其风景幽雅,遂将

    小庙拆除,改建为“包公书院”,并改洲名为香花墩。1539年,御史杨

    瞻把“包公书院”易名为“包公祠”。今天看到的祠堂建筑是清代光绪

    年间由李鸿章筹白银重建的。

    现在,请大家转身向后看,正对包公祠大门前的那座白底黑框墙,

    叫做照壁。照壁前后正中绘有一叶青荷,青荷侧旁一枝荷花亭亭玉立,出污泥而不染,散发着一股清香。照壁与包公祠大门的门楼两

    边立着一对“抱石鼓”。它与正殿两旁的两只石狮子,都是象征着威

    严和权力的建筑,在古代,不是每个人都能拥有这些建筑的,只有

    帝王将相、文武百官的王宫、官衙、府第门前才可以建有。

    跨过山门,踏着翠色笼烟、波光浮碧的水面上的青石板小道,我们

    看到的是一座石砌的小桥,桥头左右分立两只石狮,左边的那只是

    雌狮,正以左脚逗着幼狮玩耍。右边的那只是雄狮,右脚下踏着一

    只绣球自娱自乐。你们大概都已注意到,这两只石狮通体早已失去

    莫昔日的风采,它似乎是在向大家倾诉着它经受岁月风霜侵蚀,倾

    诉着它遭受的磨难,特别是文化大革命初期,它们被人打翻,丢进

    了河中。包公祠重修时它才被从河中捞出,立于此处。欢迎大家来

    到包公祠拜谒包拯。

    越过绿树荫庇下的小石桥,迎面便是白墙青瓦构筑的三合古院,“包

    孝肃公祠”两扇黑漆山门上,是隶书“忠贤将相”、“道德名家”的对联。东西两边侧门,分别题额“顽廉”、“懦立”。“顽廉懦立”是成语,意

    思为使贪婪的人廉洁,使懦弱的人立志,形容仁德之人对社会巨大

    的感化力量。整个祠的外表看上去古朴庄严,令人肃然起敬。

    从山门而入,四方形天井正中前立台湾中香客赠送的铸鼎香炉一尊,后立新加坡香客赠送的铜制香炉一尊。两尊香炉内香火缭绕,不时

    有游客焚香谒拜。主建筑是包公祠的正殿,正殿又称享堂,五开间,正中端坐着一座巨大的包公金色塑像。塑像约八尺,一手执笏,一

    手握笔,古铜色的脸庞上,浓眉长髯,神情端庄严肃,正气凛然。

    这座塑像是后来重塑而成的。原来的塑像白面长须,手捧朝笏,威

    严之中又有慈祥之态,比较准确地再现包公的本来面貌,可惜毁于“文革”之初。包拯尘像的两边分别是王朝、马汉、张龙、赵虎四大

    护卫的站立塑像。上方高悬着五方横匾,正中匾额上的“色正芒寒”

    四个大字,为李鸿章之兄李瀚章所题。说起李瀚章所题写的这四个字,还有一段故事:

    太平天国时期,包公祠毁于战火。光绪八年,也就是公元1882年,李鸿章筹白银二千八百两加以重建,规模依旧,只增添了东西两院。当祠堂落成之时,李鸿章曾写一匾额,不料中心位置已被其兄,时

    住湖广总督,因母丧居家的李瀚章捷足先登,挂上“色正芒寒”的横匾。李鸿章不好相争,又不愿屈居偏旁,只得另写一篇《重修包孝

    肃公祠记》,刻石于祠后。这块碑文现在已移到享堂正殿左侧,过

    一会儿大家会看到。

    左匾上“节亮风清”四字,为清乾隆年间庐州知府肖登山所题;右匾

    上“庐阳正气”四字,为光绪年间左锡旋所题。

    此外,殿的上上下下,到处都可以看到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楹联。

    那两侧的堂柱上,书有合肥知县陈斌题写的一幅楹联:“照耀千秋,

    念当年铁面冰心建谠言,不希后福;闻风百世,至今日妇人孺子颂

    清官,只有先生”。两边的堂柱上各有两副对联,东边为陈州百姓所

    写的“理冤狱,关节不通,自是阎罗气象;赈灾黎,慈悲无量,依然

    菩萨心肠”。西边的一副是清代嘉庆年间合肥知县左辅所撰:“一水

    绕荒祠,此地真无关节到;停车肃遗像,几从得并姓名尊。”

    1.三口铡刀

    包拯塑像的左面陈列着三口铡刀。从铡刀上的纹饰大家应当认识它

    们分别是“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最前面的龙头铡,专侧

    皇亲国戚中的违法分子,这就是所谓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中

    间的虎头铡,专铡贪官污吏;最后面的“狗头铡”,专铡劣绅恶霸。

    这三口铡刀,是包公执法严明的象征。

    说起这三口铡刀,还有一段来历。

    包拯以龙图阁直学士的身份担任开封府尹的时候,碰上的第一个案

    子便是“百寿图”案。案件起因是右丞相庞吉每年分别在春、秋两季

    做一次寿,借此受文武百官的寿礼及市井商号的贿赂。这年秋季庞

    吉又要做寿,左丞相展文祥用上好宣纸亲笔题写了一首打油诗:“指

    日高升是何因。官极位显不为民,诈取双寿吸民膏,财欲熏心法外人”,起名为“百寿图”,亲自送到庞府,想借此嘲笑庞吉,为同僚们

    出口怨气。当这幅百寿图悬挂在寿堂中间时,庞吉才发现展文祥是

    在骂自己,恼怒万分,撕碎“百寿图”,当声将展文祥拿下。随即同

    几个奸臣同党密谋,以贪赃枉法的罪名,把展文祥打入牢房。展家

    不服,直接告到宋仁宗御前,于是,宋仁

    宗将这件公案交给包拯审理,要包公判断出个是非来。

    由于庞吉是右丞相,展文祥是左丞相,哪个官职都比自己大,包拯

    知道要处理这样的大案没有特权和重刑,是制服不了奸臣的士!弄

    不好,不仅会身败名裂,甚至边脑袋也会搬家。于是,他将自己的

    苦衷向八贤王倾诉。八贤王立即为包拯请得三道御札。大家别小看

    了八贤王交给包拯的这三道御札,正是这三道御札使包拯有了先斩

    后奏的大权!

    包拯回到府里,心想:这三道御札明明是三道圣旨,八贤王为什么

    偏偏说是三道御札,这不是提醒自己在“御札”,二字上做文章么?

    包拯和他的谋士公孙策一商量,于是借“札”与“铡”同音,就把这三

    道御札打造成三道先斩后奏的御铡。由公孙策领命设计监造,然后

    抬上金銮殿,仁宗一看,龙头铡把双须扎,刀光阴森令人怕;虎头

    铡上头顶王,梨木台床黄铜镶;狗头铡上尖嘴巴,榆木台钉似马牙,

    高兴地说:“包爱卿,这三口御铡造得如此之好,我大宋朝指日便当

    中兴。朕再赏你三身御服,晓喻满朝文武,今后不论是谁,都得遵

    守国家法纪,若有犯者,定铡不饶!”

    有了仁宗的这一番金口玉言,这三口铡刀就成了有权先斩后奏的御铡,它使包拯如虎添翼,威坐开封,不但断了庞、展两家的案子,

    而且以后一直用它铡贪官,斩国戚,除劣绅,为民申冤除害,留名

    青史。

    2.包公像与廉泉

    三口铡刀旁边,沿墙竖有李鸿章亲笔撰写的《重修包孝肃公祠记》

    碑文。这块石碑原竖立在享堂的后墙正中。为了游客参观游览方便,近年才移至此处。

    包公塑像的右侧墙壁上,镶嵌着一块质地黑亮的石头,上面刻“宋包

    孝肃公遗像”。石刻上的包拯遗像,刻得栩栩如生,给人以包拯面如铁、气如虹、铁骨铮铮的包青天形象。这方石刻是清光绪十九年

    (公元1893年),一位叫徐琪的,请工匠以包拯在开封府任上的一

    方石刻画像为蓝本雕刻而成的。它与正殿正中的包拯金色塑像在制

    作和技法上有所不同,两者从不同角度展示了包拯的多方面的人格

    魅力。

    石刻上的画像据说是包拯的真容。画上的包拯头戴乌纱帽,身着紫

    罗袍,脚蹬粉底靴,白脸长须,书生气派。因身材较矮,显得帽翅

    格外长。过去,包家子孙在介绍画像的来历时,常常谈及一个传说。说包拯在开封府时,经常要深入现场办案,百姓为了争看他的风采,往往把他挤得寸步难行。后来,仁宗皇帝知道这事,就赐给他一顶

    特制的乌纱帽,帽翅比别的官吏要长三寸,并下令:凡碰到包拯帽翅者,杀无赦。但是,包拯爱民如子,不忍加害于民,所以每逢他步行

    办案之时,就由随从高声吆喝:圣上有令,碰到帽翅者杀。百姓听

    到后,便纷纷让出一条路来。

    如今在一些纪念包拯的专祠、庙宇、殿堂里,以及戏曲、小说中,

    包拯的形象,为什么都是黑的呢?

    对此,民间也有一传说:包拯父亲为官清正,直到40多岁,与他的母亲还没有生过一个儿子。这事被天上的玉皇大帝知道了,就派文

    曲星下凡做他们的儿子。开始,文曲星不愿意,气得玉皇大帝直拍

    桌子。桌子一震动,上面的一方砚台里的黑墨,泼到文曲星的脸上,所以,后来当文曲星下凡投胎,成了包令仪儿子包拯时,脸也就变

    成黑的了。

    其实,历史上的包拯,脸并不黑,相反,他是一个相貌清秀、白面

    长须的书生。但中国的戏曲讲究脸谱,以便区分好人和坏人,区别

    人物的品质性格。比如,脸上画红颜色,表示这个人忠义勇敢,像

    三国戏里的关云长;脸上画白颜色,表示这个人奸诈阴险,像三国

    戏里的曹操;脸上画黑色,表示这个忠厚耿直。大家都看过《秦香莲》这出戏,那里面的包拯,为人正直,铁面无私,不管皇姑、国

    太怎样威迫利诱讲情,他宁可不做官,也要铡陈士美。把包拯的脸

    塑画成黑色,就是为表示他的这种品质的。此外,还应了民间老百

    姓称包拯“日理阳间,夜理阴间”之说。

    享堂的东壁立有一方石刻的《包拯家训》,上面刻着“后世子孙仕宦

    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

    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享堂的西壁还立有包拯的《乞不用赃吏疏》和他的诗作碑文。碑上

    的这首诗作,就是我刚刚在介绍《包拯家训》时讲过的,包拯在临

    终前,看着仍挂在他床前的那首“清心为治本”五言诗,从这首五言

    诗中,我们可以看到包拯的高风亮节之处。

    游完包公祠正殿,现在请随我继续参观东西两厢的陈列室。东厢房

    陈列有《包拯生平简介》、嘉庆8年版的《合肥县傅郭城图》(意含

    有外城的城图)、《香花墩图》、《宋史》和记载包拯事迹的地志书、《包公办案图》,以及包公当年在贵池手书“齐山”的摩崖石刻拓片等;西厢房陈列有包氏宗谱,从宗谱可以看出自包拯上溯35代,后续37代,共经历了2800多年。其中陈列的《故宫南薰殿藏包公画像》为

    复制品,而由包拯生前好友吴奎撰写的《包拯墓场铭》,因受战乱

    磨难,碑碎为一块,有三分之一的字迹模糊不清。还有出土的包氏

    族人文物木俑、青瓷香熏、影青瓷碗、砚台等。

    出了祠堂,我们看到的这座门角撰尖亭叫“廉泉亭”。廉泉亭内有一

    口井,名叫“廉泉”,说起这口“廉泉”,了有一段故事。

    一日早朝,仁宗还未上朝,包拯与朝中的庞太师在一起闲聊。庞太

    师别有用心地说:“包大人,做官不为己,不虑后,可羡可敬!”包

    拯是个实心人,见部,便答道:“在朝为官人对人要尽义务,何况对

    自己的后人呢。在政已准备好了,把家门前的那口井留给后人。”

    谁知皇帝上朝时,庞太师出列奏道:“陛下,谁都说包拯为官清廉,

    我看不见得,他正值中年,就要留井给后人了。”仁宗问道:“包爱卿,可有此事?”包拯回答说:“确有此事。”包拯的刚落音,庞太师

    便落井下石地说道:“陛下,臣所奏无半点虚假吧!单凭这一点,包

    拯不仅不配坐镇开封府,还须严惩!”包拯和庞太师的一番话,反引

    起仁宗的深思,他知道包拯的为人,终于琢磨出包拯留井后人之意,问道:“庞太师,朕问你,是河水清,还是井水清?”庞太师随口答道:“这还用问,当然是井水清。”于是,仁宗对满朝文武大臣说:“包爱卿做得实在好啊,他留井给后人,是想留面镜子给后人,要他

    们不要坏了包家祖上为官清如水的规矩。”包拯一听十分欣慰,索性

    说出自己的良苦用心:“陛下圣明,微臣留下这口井的用意不仅如此。因为,这口井的水,赃官、不肖子孙喝了,都会头痛、闹肚子的。”

    此后,这口井便称为廉井。明朝人在包河修建包公祠时,也给这井

    修了个亭子,作为一“景”留下,称为廉泉。

    廉泉果真像包拯所说的那样吗?这一点不假。后来,有一个姓臧的

    人来到合肥任知府,他不相信廉泉里的井水有这么大能耐,又想显

    示一下自己为官清正,便从廉泉的井中打了水,喝了一口。说来还

    真应验,他立即头痛,越痛越厉害。不久,就悄悄地溜走了,不敢

    再在合肥为官。自此,很少有为官者再喝廉泉里的井水,原因是他

    们怕喝了之后,自己会出丑。光绪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902年,

    李鸿章侄孙李国蘅撰写了一篇《香花墩井亭记》,曰:“闻昔有太守

    来谒祠,启石汲饮,忽头痛,复堙如故。是说也,余窃疑……命从

    人开井汲泉,煮茗自饮,味寒而香烈,饮毕无异……目而笑谓诸曰:……井为廉泉,不廉者饮此头痛欤!”后来由东吴曹大铁书写,

    雕刻井亭内壁。有兴趣的游客可近前仔细赏玩。

    再请看,廉泉的井沿上,布满一条条深深的凹痕,那是井绳长期磨

    擦而留下的。正对井口的亭子顶端天花板中央,雕有一块圆形彩绘

    本质浮雕龙像。亭顶端的那浮雕龙像,倒映井内,随着井水的晃动,好似龙影在舞,颇有游龙戏水之景趣,故人们又称廉泉为“六角龙井”。享堂西边有一座临河而建的小亭,名叫“流芳亭”。小亭为歇山亭建筑,倒挂楣上,雕梁画栋,三面临空,相传是包公幼时读书之后,

    休息玩耍的地方。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种呈曲线向外略倾的座椅叫做“美人靠”。相传,过去深院闺房的小姐们也常在此休息,因为她们

    纤纤细腰,靠上去曲线分明,特别好看,因此得名。离“流芳亭”西

    边不远处,有两块直径1?56米的圆形石刻画像,左边的画像名曰“为民请命”,右边的画像名为“微服私访”。

    第三讲脚印塘与浮庄(解说词)

    (选自合肥市旅游局编《合肥市旅游景点导游词》)

    各位游客,眼前这片水面就是人们所说的“包河”。放眼望去,水面上,碧绿的荷叶亭亭玉立,白色的莲花朵朵竞放。沿河两岸,绿树

    掩映,风景美丽。其实这条包河原先只是合肥城南的一段护城河。

    你们看对岸,掩映在树丛中的那条高出水面六七米的路面,曲曲弯

    弯向东西两个方向伸延。它就是合肥古城墙的城墙根基。

    这段古城墙,初建于唐贞观年间,到了宋代,合肥的多任州守相继

    修葺,使它加长了数倍。明初,开国功臣虢国公俞通海在弘治年间,庐州知府马金修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使古城墙周长达26里,有7

    个城门,把合肥变成了城坚池深的“铁打的庐州”。清代又不断修葺,甚至征用皖属34州县的人力、物力,使城墙越建越壮观。可惜的是,这座古城墙于1951年起,因合肥城建而被全部拆毁,所幸及时栽树

    形成绿化带。城墙的拆毁,给合肥人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有人可能要问,原来的这一段护城河为什么被称为“包河”呢?

    据说这也有段故事,说是宋仁宗赵祯念包拯为国操劳一生,居官清廉,在包拯晚年卧病时要将半个庐州赐给他作为私产。包拯想自己

    为官二三十年,不占民财,两袖清风,如今已是暮年,怎能占半个

    庐州为己有呢?再说,假如接受御赐这半个庐州,说不定还会给自己

    的子孙留下败坏包家门风的隐患。于是,包拯坚辞不受。但是毕竟

    对意难违,包拯经深思熟虑,便要了这一段护城河。

    护城河保护着庐州安全,比不得田产,后代子孙既分不开,又卖不得,更富不了,包拯想拿它时时提醒自己的后代子孙永远护城爱民,不得坑害百姓。此后,正如包拯所愿,他的后代子孙多依河而住,

    便有了这“包河”的说法。

    传说有年大旱,包河周边的树皮草根都被吃光了,饥饿的灾民自然

    很想吃这包河里的藕。当时包公还健在,亲笔写下“河藕能吃不能卖,愿者挖藕度荒”的告示叫家人贴到街上。百姓闻知后,纷纷下河挖藕

    充饥,度过了灾难,逃过了生死一劫。百姓们感谢包公的恩德,不

    愿意将它挖尽,特意留下许多藕根,以使它能蕃衍至今。

    包河的藕与一般的藕不一样,它不仅鲜嫩可口,而且每个藕都有七

    个孔,断而无丝,人们说:这是因包公铁面无私,连藕也无丝。所

    以合肥有句歇后语叫“包河藕--无私(丝)”。包河不仅有藕,还

    有鱼,包河的鱼脊背特别黑,人们说它象征着包拯铁面无私,这也

    成了包河的特产。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地方叫“脚印塘”。脚印塘原指包河

    中小岛上的一个池塘,现在这岛也被称做脚印塘。它与包河呈丁字形,拦腰横卧在包河当中。

    脚印塘长近20米,宽近8米,颇似巨人留下的一个深深脚印。传说,包拯幼年在香花墩读书时,常到此地游玩。那时岛北并没有“玉带桥”,有天,包拯在这里玩得高兴想到对岸去看看,于是,他猛地向

    前一跳。因为包拯原为天上文曲星下凡投的胎,所以这一跳便在小

    岛上留下了一个又深又大的右脚脚印,天长日久形成一个小塘。所

    以人们称它叫“脚印塘”。这个传说,有点神话色彩,出于合肥的老

    百姓对包拯的敬仰。

    好了,“脚印塘”的游览到此结束,下一个参观的景点是“浮庄”。

    浮庄原为包公书院,重建于1983年,2000年8月,又做了修建。占地20余亩,南与包公墓、清风阁相邻,西与包公祠遥相呼应,是

    一组由茶楼、莲塘、亭榭、曲桥等景点组成的依水而建的古典园林,具有江南园林与徽派建筑艺术特色。它黛瓦粉墙,色彩素,黑白分明,浮庄四周绿水潆洄,犹如浮在水面上的古代村庄。所以前国防

    部长张爱萍把它取名叫“浮庄”。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