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研讨交流 > 正文

    应该区分农民工类别来解决农民工问题-2020年文档

    时间:2021-02-24 18:23:5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应该区分农民工的类别来解决农民工问题

    2006年3月我国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再次强调解决农民工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出做好农民工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工权益和改善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政策措施。这是关系到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个重大战略性举措。然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进城农民工在为城市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却普遍面临城市社会各种不公正待遇。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进城务工和在乡镇企业就业的农民工总数已超过2亿,其中约55%的农民工认为自己在城市受到歧视和不公正待遇。如,对农民工存在漠视、歧视、限制的现象;政府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也有意、无意地忽视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工作、生活及居住需求,对农民工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趋势缺乏认真考虑和系统安排,使农民工在城市面临就业不稳定、合法权利得不到维护和保障的困难。由此可见,一些地方城市对待农民工的态度与中央的政策取向相悖。基于此,本文在对城市中不同类别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状况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城市政府应采取的相应政策。

    一、我国农民工的类别划分

    科学地将农民工划分为不同类别群体,有利于准确把握不同类别农民工在城市生产、生活中所面临的不同处境及遭遇,了解他们工作、生活的特征与规律,使政府能有针对性地采取对策,

    解决他们面临的各种不公平待遇问题。同时也便于我们更好的观察和预测农民工的潜在需求,尽量减少农民工管理工作中的失误,为农民工在城市的生存、发展提供富有前瞻性服务。依据农民工在城市的职业分布、生活状况及在城市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可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别:第一类是在城市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一般从属于各国有和民营的建筑公司,随建筑工地的变化在国内各不同建筑工地之间迁移。第二类是在城市从事零工的自主就业者,如流动商贩、拾荒者和个体房屋装修者等,是典型的非正规就业群体。第三类是在外资、国有和民营企业从事制造业的农民工。第四类主要包括从事商业批发零售、餐饮、配送、物业、治安、环卫、运输、仓储和家政等城市服务行业的工作人员及在政府机关和社会团体、房地产业,甚至教育、卫生、金融等行业从事各类业务的人员。

    上述各类人员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经常处于职业转换或流动状态。蔡?P等(2003年)根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得出,2000年农村劳动力在城市就业的行业分布中,建筑业占14.5%,制造业占46.6%,批发和零售贸易、餐饮业占21.9%,社会服务业占7.4%。依据蔡肪等人的计算数据,在上述农民工的分类中,第一类约占农民工总数的14.5%,第三类占46.6%,第四类若将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行业的从业人数及在国家机关、金融、科教卫生等行业工作的农村迁移劳动力累计计算,约占35%。

    由此推算第二类约占4%左右。

    二、我国进城农民工的就业和生活状况

    不同类别农民工在城市的就业和生活方面所面临的问题不同,所处的环境也不尽相同。

    第一类农民工面临的主要是社会关系方面的问题。这部分农民工流动性强,其迁移目的主要是为赚钱供养农村家庭。其中大部分人已是熟练工人,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及房屋建筑业发展的骨干力量。他们往往居住在建筑工地的工棚或集体宿舍,消费节俭朴素,工作、生活单调枯燥。与外界联系较少。城市政府为其付出的管理成本较小,城市从他们身上得到的回报远大于付出。他们以农村为最终归宿,将打工所得用于农村或在县镇买房置业及子女教育、农副业投人等用途。这类农民工虽身处城市,却并未融入城市的社会关系中。

    第二类农民面临的主要是生活保障方面的问题。这部分农民工多是被城市的获利机会和生活的丰富而吸引来。他们一般住在城中村或城郊结合部,从城市获取基本生活来源。其生活缺乏必要的保障,收入不稳定,他们在城市的生活经常陷入困境,但又具有顽强的生存能力和适应能力。这类农民工在大中城市普遍存在,基本从事非正规就业活动,对城市经济和市民生活起着拾遗补缺作用。他们参与城市人群的竞争是城市正规部门改善质量、降低价格的重要动力。当然,他们游移在城市街道之间,给治安、卫生管理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在维持基本的治安秩序、公共

    卫生安全的基础上,正确处理他们与城市的社会关系,对他们提供有效的服务,是城市政府面临的新任务。回避、忽视或采取防堵的政策,只会使这类农民工在城市面临更多困境,导致社会矛盾日益积累,增加政府的管理成本。

    第三类农民工面临的主要是收入水平增长缓慢等问题。这类农民工是劳动大军中最活跃、最年轻的群体。我国之所以成为“世界工厂”,相当大程度上依赖于他们低工资、高强度的工作。城市中一旦缺少了他们,经济发展就会遭受严峻挑战。如2004年,我国东部部分地区就出现了外来产业工人短缺的“民工荒”,成为当年继煤、电、油、运紧张外,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又一瓶颈。2006年春节过后我国部分发达地区“民工荒”问题又有所抬头。该类农民工从事的工作报酬低,劳动部的调查数据显示,大部分地区制造业企业已有许多年没有提高工人的工资:在7年以前,普通农民的月工资约为600元,到2004年,其工资水平仍停留在600元――700元之间,收入水平增长缓慢。据深圳市劳动部门的最新统计,当地农民工工资在800元――1000

    元之间;工时长,许多企业都要求农民工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春节外的节假日也很少休息;劳动强度大,工伤事故频繁,但“仅有14.3%的企业为民工办理工伤保险”。(卢尚虎,2005) 第四类农民工面临的主要是不公平待遇方面的问题。这类农民工中的许多人已长期进入城市,在城市各类企业和机构从事不同工作。但与城市员工相比,多数情况下他们处于同工不同酬、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