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领导讲话
  • 剖析整改
  • 党会党课
  • 文秘知识
  • 转正申请
  • 问题清单
  • 动员大会
  • 年终总结
  • 工作总结
  • 思想汇报
  • 实践报告
  • 工作汇报
  • 心得体会
  • 研讨交流
  • 述职报告
  • 工作方案
  • 政府报告
  • 调研报告
  • 自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计划规划
  • 申报材料
  • 事迹推荐
  • 考察鉴定
  • 述职述廉
  • 会议主持
  • 主题演讲
  • 就职演说
  • 领导致辞
  • 周年庆典
  • 晚会游戏
  • 慰问贺电
  • 结婚典礼
  • 悼词殡葬
  • 竞职演说
  • 精彩演讲
  • 信息简报
  • 毕业典礼
  • 节日祝福
  • 开幕闭幕
  • 现实表现
  • 廉政谈话
  • 实习报告
  • 策划方案
  • 合同协议
  • 规章制度
  • 申报材料
  • 情书信件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体裁范文 > 主题演讲 > 正文

    茶叶演变史

    时间:2021-02-10 18:16:0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茶叶的演变史你了解多少?三分钟让你化身“茶叶大师”

    古往今来,茶在中国人生活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文人墨客、或是帝王将相,都与茶有解不开的缘分。“柴米油盐酱醋茶”的生活必需品也好,“琴棋书画诗酒茶”之精神装饰品也罢。一整部中华文化历史,也是茶进化、演变的历史,从粗犷到优雅,从实用到审美。

    远古时期茶是一味药

    “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说的是神农氏在尝百草时,也误尝了茶(古时候的“荼”,就是现在的“茶”。《衡州图经》云:“荼陵者,所谓山谷茶茗也”,荼陵,即今日湖南茶陵,以产茶闻名),发现几片小小的绿叶,竟然是天然良药,具有清热解毒、提神醒脑之功效。

    在神农氏的尝试下,先秦人民有将茶叶直接放在嘴里嚼的习惯,吃法非常粗犷,但是能解除一天疲劳。

    这是有记载以来饮茶的第一种形式。

    春秋时期茶既是蔬菜也是贡品、祭品

    《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讨伐时,巴蜀一带曾以茶叶作为“纳贡”珍品奉上,这是茶作为贡品以来的最早记录。

    古代时候,先民们都比较敬尊鬼神,因此,茶也被当作祭品,祭祀给祖先和神明。

    在这一时期,人们的吃茶方式仍然很粗放,直接将茶的枝条和芽叶从茶树上摘下,放在水中大火煮沸,煮沸后,将煮过的茶汤一饮而尽。或者直接当蔬菜食用,《膳夫经手录》中有云:“晋宋以降,吴人采其叶煮,是为茗粥。”可想而知这种菜的味道,及其苦涩,由此被称为“苦荼”。

    西汉时期茶被作为商品进行交易

    茶作为商品流通,据最早的文字记录是西汉王褒的《僮约》,其中有“脍鱼炮鳖,烹荼尽具”、“牵犬贩鹅,武阳买荼”等句。这也是我国以及全世界最早的关于饮茶、买茶的记载。通过这一记载可知,四川地区是全世界最早种值茶与饮茶的地区,武阳(今四川彭山)地区是当时茶叶主要生产区和有名的茶叶市场(大家最熟知的那句“前月浮梁买茶去”,就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自带热点、流量担当,所以老少皆知浮梁是唐代大茶叶交易市场)。

    在汉代时期,大一统国家之后,人们的生活水平略有进步,老百姓就开始考虑

    改良饮茶的方式,在煮茶时,添加“葱、姜、枣、橘皮、茱萸、薄荷”等同放在一块煮,依靠这些佐料和刺激性调味品的气味,来掩盖茶叶自身的苦涩来增添茶的香气。

    据传,还有另外的一种吃法,就是将采摘后的茶叶挤压后做成饼状茶,和现在普洱饼的样子差不多。在喝之前,先把茶饼烤红,然后再往陶器里边把它捣碎,最后倒入开水,加肉块及各种调味品等等……不过究其本质,仍然是菜汤的一种。

    三国两晋时期的茶都以养廉清谈盛行

    三国两晋时期,政权更迭频繁,到处充满战争,死亡。文人政客便以酒麻醉自己,不以道义为重,社会风气日下,儒学中衰。旷达之士日益增多,目击衰乱,不甘隐避,遂开始清谈之风。

    到了晋代,便出了一位饮茶大神——杜育,他有篇著名的赋《荈赋》,内容所涉及到的范围,包括茶树生长至茶叶饮用的全部过程,都有详细介绍。从“灵山惟岳”到“受甘霖之霄降”写到茶叶的生长环境、生长态势及生长条件;自“月惟初秋”至“是采是求”描写了尽管在初秋时节,茶农也不辞辛劳地结伴采茶的情景;接着又写到煮茶所用之水当必为“清流”,饮茶所用茶具,无论精粗,都须采用“东隅”即东南地带所产的陶瓷;当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煮出的茶汤则有“焕如积雪,晔若春敷”的艺术之美的口感;最后写长期饮茶的一些养生之道

    自此,饮茶之风便进入了上流社会。士学之人都以饮茶来标榜自己的节俭。典故“陆纳杖侄”即出自这一时期,陆纳曾任吴兴太守,累迁尚书令,有"恪勤贞固,始终勿渝"的口碑,有一次卫将军谢安要去拜访陆纳,陆纳的侄子陆俶对叔父招待之品仅仅为茶果而不甚满意,便自作主张,私下里备下丰盛的菜肴。待谢安来了,陆俶便献上了这桌丰筵。待客人走后,陆纳特别生气,对陆俶说道:"汝既不能光益叔父奈何秽吾素业",并狠狠教训侄子打了四十大板。更著名的典故“以茶代酒”也出自这一故事。

    由杜育的《荈赋》中“惟兹初成,沫沈华浮。焕如积雪,晔若春敷”一句可看出,当时的煮茶方法也变了,不再是直接煮整片茶叶,而是将茶叶碾碎成粉末后冲泡。茶刚煮好的时候,那个茶沫是往下沉的,而细轻的汤花则会浮上来,光鲜亮丽就好像耀眼的积雪闪出的银光,华丽而灿烂,又如欣欣向荣的春花一样美丽。其实在1500多年前,士人们就已经开始了性灵丰富的茶道生活,难怪后士文人对“魏晋风度”都敬仰不已。

    到了唐代,茶圣出世,初创了茶马贸易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的鼎盛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安史之乱前,西域前来唐朝的

    朝贡多达170余次。中国西部地区出现了汉藏之间的茶马互市。康藏属于高寒之地,海拔基本都在三四千米以上,糌粑、奶类、酥油、牛羊肉是藏民的主要食物。当人在高寒地区时,需要摄入高热量,高脂肪的事物,但没有蔬菜做辅食,糌粑吃多了又燥热,况且糌粑过多的脂肪在人体内不易分解,所以这时茶叶就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茶叶既能够分解脂肪,又能防止燥热,所以藏民在长期的高寒地区生活中,创造了喝酥油茶的高原生活习惯,但是藏区不生产茶。而内地,民间役使和军队征战都需要大量的骡马,导致供不应求,藏区和川、滇边地又是生产良马之地。于是,具有互补性的茶和马的交易便形成了一种纽带,即“茶马互市”便应运而生。

    而在同一时期,被后世尊为“茶圣”的陆羽在游历巴蜀之地时,一路上逢山搭路,驻马采茶,遇泉下鞍,辨水清甜,目不暇接,口不暇访,笔不暇录,日复一日。经过长年时间的积累,终于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自此,为中华茶道奠定了基础,并将喝茶这件事上升成了一门学问、一种文化。

    茶道向整个社会打开大门之后,使茶事大兴。直到唐三彩的出现,茶器开始千变万化,精美绝伦,并日渐兴盛。在国内,商人通过隋唐大运河把南方盛产的茶叶与茶文化传播到北方,进而继续向东西方传播,传到日本之后,当时的日本民众瞬间惊为,深受喜爱,茶叶被他们尊称为“唐物”。

    就这样,茶叶开始变成大宗的商品对外进行大量出口,也变成了战争的武器,比如唐德宗时期,提出的“以茶制戎”开始被实施,就是用来对付北方少数民族的骚扰的一种外交手段。

    在唐朝初期,人们饮茶的方法依旧是将茶叶末用来煮茶,《茶经》中有云:“末之上者,其屑如细米”,称为“末茶法”。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吃法在东渡扶桑后,改良成了现在的抹茶冰激凌,抹茶布丁等等。

    “茶圣”陆羽提倡“煎茶”,手法。即先在“风炉”上的铜壶中煮水,等到水微微沸腾之后,将碾好的茶末投入铜壶之中,随即用特制的竹筴均匀搅动,一直等到茶沫满溢之后,将茶汁酌入茶碗中饮用。煎茶的过程中,还可以根据个人口感加盐调味。用这种方法煎出来的茶,饮茶时当以舀出的第一碗茶汤为最佳,称其为“隽永”,然后依次递减,到第四五碗之后,舀出来的茶水就不必头碗了,也不值得喝了。

    为了方便茶叶的保存,唐人也制做茶饼,在春季天明清晨,趁太阳还未升起,露水未干之时,将茶叶采摘下来,放进专用的甑釜中“蒸”煮,随后,将蒸好的茶叶用杵臼“捣”碎,再把它“拍”制成团饼“焙”干,最后将茶饼“穿”起,“封”存。

    到了宋代,点茶技术飞跃,茶到文化进入繁荣

    宋代是以文艺著称的朝代,纵观中国上下几千年,大概也只有宋担得起“风

    雅”二字了。

    所以宋朝就有这么一位作死的皇帝,明明当皇帝就已经天下皆晓了,他偏要靠一身才华而问世,要当书法家、当画家、当作家,同时还要求自己茶艺精湛,自学点茶,甚至还亲自撰写了一本茶学著作《大观茶论》,弘扬茶文化。

    在宋徽宗赵佶(一手缔造出“瘦金体”和“靖康之耻”)自上而下的推动下,茶事和事茶几乎成了宋朝的基本国策。而且根据史料《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开封的茶馆几乎和现代的自助取款机一样,二十四小时不间断营业,喝茶的人涵盖了三教九流。南宋临安城的繁荣程度甚至超越开封,吴自牧《梦梁录》记载:“杭城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夷”。除了灯火不能跟现代相比之外,其他无异不相似。当时两宋饮品之雅上自天子,下至民众,都深受影响。

    在满朝文武官员以及皇帝的带动下,宋人不在满足于煮茶,而是流行“点茶”。说起来最早的点茶,起始于晚唐。苏廙在茶书《十六汤品》提出“点茶”,与煎茶不同,点茶是向茶盏中的茶末注入沸水,一边注水一边击拂。即用勺筷或竹筅来回搅拌,使茶末与水溶解交互并泛起细小的泡沫。

    在《十六汤品》中,茶的煮法共有十六种,煮水的沸滚程度也分为三种,注水的缓急又分为三种,盛茶的茶器种类不同又分为五种,连煮水用的薪炭燃料也可分为五种,由是共计十六汤品,且都是点茶之法。点茶法格外重视点汤的技法,并且强调注水时水流的通畅,水量的适度,落水点的精准。特别是在点茶的过程中,还要用特定的工具不停地击拂,使大量浓郁而悬浮的泡沫悬浮在茶水的表面,如细腻的积雪般覆盖在茶面上,经久而不散,跟现代人们喜欢的卡布奇诺甜点有些相似。

    在“点茶”的基础上,又逐渐兴起“斗茶”,斗茶要求极其严谨,一验水痕,二斗茶色——茶盏杯壁上也不能有茶末水痕,茶汤颜色要青白,方是一盏好茶。斗茶若要取胜,也是有大学问的:只有当茶末极细、调膏极匀、火候适中、水温精确、水与茶末的比例刚刚恰到好处、预热时时机拿捏到位、冲点时水流紧凑不断、击拂时动作娴熟连贯,最终点出的茶才能呈现出完美的悬浮胶着状态。这样形成的汤花才匀细,品茶时紧咬盏沿久聚不散,这种最佳效果,名曰“咬盏”。反之,若是汤花泛起却不能咬盏的话,就会很快散开,汤与盏相接的地方,就会露出茶色的水线,称之为“水痕”。斗茶最终比拼的胜负手,就是看水痕出现得早晚。水痕越晚出现者为胜方。此中可能有任何一步没有做到位,就会在“斗茶”中败下阵来。

    要想做出高颜值茶汤,就需要更细的茶末。在苏东坡的笔下,细碎的茶末被称为“飞雪轻”、“瑟瑟尘”。用细腻的茶末制做而成的茶饼,又被称为“茶团”,其中最出名的当属福建建安凤凰山所产的“北苑茶”。用北苑茶制成的茶团,分为“龙团”和“凤团”,专门供北宋皇室和朝廷官员享用。宋徽宗时,著名茶师郑可闻以茶叶“银丝冰芽”制成的“龙团胜雪”,只取新茶当中的一缕,再以清泉水洗涤,令其闪耀着光芒,根根如银丝,屡屡如细毛一般。

    这种茶饼,每一团都要卖到四万钱之多。仁宗时,蔡襄所制作的“小龙团”,一斤就价值黄金二两。

    宋人就这样凭借着点茶斗茶,点出了东坡居士的各种喝,睡觉起来喝:“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春浓睡足午窗明,想见新茶如泼乳”。晚上办事喝:“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创作诗文更得喝:“皓色生瓯面,堪称雪见羞。东坡调诗腹,今夜睡应休”。斗出赵明诚、李清照夫妇“赌书消得泼茶香”(纳兰性德词)。点出“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也斗出了“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再到明清,沏泡散茶已经成了臣民同享茶乐的日常生活

    元朝立国太短,北方游牧民族不懂也不屑于懂汉文化。因此元朝并没有什么茶文化是可以拿来说的。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是底层农民出身,深知贫困农民的种种艰难困苦。在他称当皇帝之前,能接触到的茶,也只有流行于社会底层的散茶,因此,他对散茶茶情有独钟。喝散茶时,在壶或盏中直接冲入沸水,喝完后随手倒掉,极其简单方便。

    皇室之风和上流社会的喜好通常往往能左右时代风尚,朱元璋“罢造龙团,惟芽茶以进”新政出台后,斗茶之风不复存在,社会风气开始向平实朴素转变。普天之下,王公贵族,平民百姓都能享受饮茶的快乐,各地的茶叶也跟着焕然一新。

    明清之际,紫砂壶作为第一泡茶利器开始大量制造,泡茶的发酵工艺也有了一定发展,福建、广东两省的红茶、乌龙茶制作工艺逐渐走向成熟,喝了几千年绿茶的中国人,又做出了各种发酵程度的乌龙茶、红茶、黑茶等等。与之相关,东南一带的饮茶风尚发展成与乌龙茶香高、醇厚、耐冲泡等特征相适应的传统工夫茶法(清代袁枚《随园食单》中记载:“余游武夷……僧道争以茶献,杯小如胡桃,壶小如香橼……先嗅其香,再试其味,徐徐咀嚼而体贴之,果然清芬扑鼻,舌有余甘。令人释燥平矜,怡情悦性。始觉龙井虽清而味薄矣,阳羡虽佳而韵逊矣。”)

    到了清朝,茶已经成了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休闲饮品,茶馆遍街都是,再看看现存的百年老茶馆,哪个不是从清朝就兴起的?多少老少爷们,穿着长衫,提着鸟笼执着手抓壶走几步道咪一小口。或者有事没事在茶馆一泡就是一整天,谈天说地,论道人生。

    此时,在海上交通的繁荣带动下,茶叶也开始向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家出口,极受当时皇室的喜爱,从此,中国茶叶正式进入欧洲市场,洋人们就用卖给我们鸦片的黑钱,反过来购买我们的茶叶。

    到了今天,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其实,写到宋朝的时候,就早已经禁不住唏嘘感慨了,确实,宋朝的文化艺术已经高度发达,被西方学者称为“东方文艺复兴”时期,但羸弱的宋人根本抵挡不住游牧民族的铮铮铁蹄,所以说,这也可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吧?

    自陆羽著《茶经》起,茶香飘逸的时光已悄然逝去一千多年。

    今天是最好的时代,因为有了科学合理的种植技术、有了改良革新的制茶工艺、有各种储存保质条件,更有数不清的各式各样的茶品可供选择。

    今天又是最坏的时代,因为有了农药化肥、有了虚假宣传、有了各种华而不实的包装、甚至出现了各种不切实际的哗众取宠,比如某款天价大师茶,比如某些让妙龄少女用嘴采摘的茶等等。

    好在懂茶的人,已经在觉醒,在回归,在路上了。

    茶是一种文化,一种传承,一种想象。

    相关热词搜索: 飞雪茶叶的简介 演变 茶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