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补肾方对大鼠实验性脂肪肝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酒精性脂肪肝症状

    时间:2019-01-26 04:52: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近年来由于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及预防保健措施相对滞后,我国脂肪肝发病率逐年上升,中药复方在降低血脂、恢复肝功能、回缩肝脏方面均有显著疗效,且少有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众多医患的重视。补肾方是上海市名中医王灵台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探索出的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方,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脂肪肝的发病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某一阶段的病机有一定的相似性。根据异病同治、治病求本的中医治疗原则,笔者将补肾方用于大鼠脂肪肝实验性治疗及机理探讨,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动物清洁级雄性SD大鼠70只,体重(200±10)g。由上海中医药大学动物实验中心自中科院购进。
      1.2 实验用药补肾方煎剂:由巴戟天、甜苁蓉、枸杞子、生地、苦参、田三七、青皮等组成,由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制剂中心制备成浓度为1.5625g/mL的煎剂。东宝肝泰片: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21219。胆固醇:上海伯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30208。
      1.3 实验方法
      普通饲料适应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10只,继续普通饲料喂养。造模组:60只,予高脂饲料(普通饲料加10%猪油、2%胆固醇)喂养,12周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中药组、西药组:继续高脂饲料喂养;饮食控制组、中药加饮食控制组、西药加饮食控制组:停用高脂饲料,改用普通饲料喂养。其中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饮食控制组予生理盐水灌胃;西药组、西药加饮食控制组:予含东宝肝泰片0.28g/(kg•d)的同容积水溶液灌胃;中药组、中药加饮食控制组:予含生药3.35g/(kg•d)的同容积补肾方煎剂灌胃。实验动物自由进食、饮水。4周后,禁食12h,乌拉坦麻醉,腹主动脉取血,分离血清,-70℃保存待测各指标。称肝湿重,取右叶肝组织1g,4℃ 下制成10%肝细胞匀浆,高速离心(4000r/min,15min)后取上清液,-70℃保存待测肝组织脂质。取左叶肝组织两块,分别作甲醛固定和戊二醛固定。
      1.4 观察指标
      1.4.1 一般指标观察 体重、肝大体标本观察,肝湿重。
      1.4.2 生化指标检测 血清ALT、AST、TC、TG、HDL、LDL及肝组织TC、TG、HDL、LDL指标,用美国雅培公司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采用Beckman公司,曙光医院检验科协助完成。
      1.4.3 睾酮 雌二醇
      试剂购自北京原子高科和技术应用公司,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放免实验室协助完成。
      1.4.4 组织病理学检查 (1)H-E染色:甲醛固定,常规洗涤、脱水、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参考文献,根据低倍镜下肝小叶内含脂滴细胞数/总细胞数的比值分别为0、[1]。(2)超微结构观察:戊二醛固定,脱水、包埋,超薄切片,电子染色,电镜观察。病理切片的制作观察均由上海中医药大学病理教研室协助完成。
      1.5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各组均数的比较用方差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实验中各组大鼠体重增长基本一致,进食、活动、灵敏度无明显差别。在实验的第13~16周,模型组、西药组、中药组、饮食控制组及饮食西药组各有1例动物死亡,尸解多为肺淤血改变,1例为气胸,考虑死因均为灌胃损伤窒息所致。
      2.2 各组大鼠体重 肝指数 脾湿重/体重比较
      
      模型组大鼠体重与正常组相比有所增加,有显著性差异(P0.05);西药组、西药加饮食控制组、中药组、中药加饮食控制组与模型组相比,雌二醇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无显著差异(P>0.05)。
      
      2.7 实验动物病理及组织学改变
      2.7.1 肝脏大体形态观察 正常组:肝脏呈红褐色,质地柔软,富有弹性。 模型组:肝脏体积增大,颜色呈黄色或黄灰色,质地松脆,弹性较差。中药加饮食控制组:肝脏体积较模型组稍小,较正常组仍大,颜色呈浅淡的红褐色,弹性柔韧性接近正常组。西药组、西药加饮食控制组、中药组:肝脏体积接近模型组,颜色为浅淡的红褐色多见红黄相间的脂肪浸润,质地较正常组织软,弹性柔韧性较正常组略差。饮食控制组:接近模型组。
      2.7.2 光镜H-E染色观察 见表5。正常组:光镜下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肝细胞呈多面形,核大而圆。模型组:可见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主要为小泡性脂肪变性,部分为大泡性脂肪变性,同时肝小叶内和汇管区可见单核细胞为主的炎细胞浸润,以小叶内炎症为主,部分肝小叶内坏死灶融合成片,有2例出现碎屑样坏死,2例出现桥接坏死,NASH模型复制率为100%。中药加饮食控制组:肝小叶结构完整,肝索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脂肪变性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正常肝细胞多于脂肪变性肝细胞,个别标本可见灶性坏死、无碎屑桥接坏死出现。西药组、西药加饮食控制组、中药组、饮食控制组:肝细胞脂肪变性程度介于正常与模型组之间,其中西药组、西药加饮食控制组、饮食控制组各见1例碎屑样坏死,饮食控制组见1例桥接样坏死。
      2.7.3 肝脏超微结构的观察
       正常组:肝细胞内基质丰满,线粒体丰富,线粒体嵴显示清楚,内质网丰富。
      模型组:肝细胞内出现大小不一的脂肪空泡,细胞基质松散稀疏,线粒体数目减少,嵴结构显示不清,粗面内质网稀疏松散、短小破碎,个别标本细胞间质可见胶原纤维生成。
      
      中药加饮食控制组:肝细胞内仍可见少量脂肪空泡,细胞基质略松散,线粒体数目、嵴结构未见明显异常,粗面内质网丰富,无短小破碎。
      西药组、西药加饮食控制组、中药组、饮食控制组:介于正常与模型组之间。
      
      3 讨 论
      
      3.1 中医对脂肪性肝炎的认识
      中医没有脂肪肝病名,可根据其临床表现将其归属于中医的“积聚”、“肥气”、“胁痛”、“痰浊”、“癖病”等范畴,关于其病因病机的论述散在于众多古今医著中。《素问•病能论篇》言酒风证“身热懈惰,汗出如浴,恶风少气”。《难经》论积证,称左胁下积块为“肥气”,右胁下积块为“息贲”,云“肺之积,名曰息贲,在右胁下,覆大如杯”。《诸病源候论•癖候篇》言“癖者,谓僻侧在于两胁之间,有时而痛是也”。《酒癖候》云:“因大饮酒后,渴而引饮无度,酒与饮俱不散,停滞于胁肋下,结聚成癖,时时而痛……”。现代大多数学者认为本病以肝为主,涉及肝、脾二脏;病理产物为痰、浊、瘀、湿;病因病机可归为酒食不节,或感受湿邪,或嗜食肥甘等而致肝失疏泄,脾失健运,痰浊内生,气机郁滞,血脉瘀阻,气、血、痰、浊互相搏结而形成。
      3.2 补肾方治疗脂肪肝的理论依据补肾方是王灵台教授积多年临床经验探索出的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经验方,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发现脂肪肝的发病与慢性病毒性肝炎某一阶段的病机有一定的相似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的起始原因虽为湿热疫毒,但旷日持久,穷必及肾,表现为肾气亏损,湿热未尽。脂肪肝的患者多为痰浊之体,虽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但脾的运化,有赖于肾阳的温煦和气化。肾主水液,肾阳为人体诸阳之本,肾阳肾气虚损,势必影响脾之运化,而致湿浊内生,表现为湿浊为标,脾肾亏虚为本病的病机改变。补肾方由巴戟天、甜苁蓉、枸杞子、生地、苦参、田三七、青皮等组成。巴戟天辛甘微温,温而不燥,补而不滞,补肾助阳;甜苁蓉甘咸而温,滋腻柔润,补而不峻,既补肾阳,又益精血;枸杞子味甘性平,柔润多液,入肝肾经,既补经血,又益肝肾;生地甘寒质润,入肝肾经,滋肝肾之阴。四药配合,阴阳互求,肝肾同治,共达滋肝补肾之效,为方中君药。苦参性味苦寒,清热燥湿,以除湿热之标,为方中臣药;久病必瘀,佐以田三七活血散瘀;青皮独入肝经,疏肝理气,为方中之使药。全方配伍精当,相辅相成,标本同治。近年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不只是一个单纯的储能仓库,而且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分泌器官。脂肪细胞分泌调节因子如瘦素(leptin)、脂联素(adiponectin)等一系列肽类进入血循环,作用于远处器官,参与调节脂肪代谢、摄食行为及胰岛素敏感性,并可维持能量的平衡。肥胖的脂肪肝患者多伴有性激素水平的异常改变,男性超重及肥胖者总睾酮及游离睾酮呈下降趋势,女性随BMI增加总睾酮呈升高趋势,超重及肥胖者游离睾酮高于非超重组[2]。用针对胰岛素抵抗的二甲双胍治疗肥胖者,有利于改善内分泌紊乱[3]。实验中发现,模型组大鼠血清睾酮显著低于正常组,补肾治疗能显著阻止血清睾酮的降低;模型组大鼠血清雌二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7>0.05)。证明补肾方有改善内分泌紊乱的作用。本实验通过补肾方治疗高胆固醇性脂肪性肝炎的研究,提出了中医药治疗脂肪肝的又一种新思路,该治法明显区别于单纯针对标证的治疗,体现了治病求本的治疗思想,加深了对脂肪肝病因病机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曾民德,王泰龄,王宝恩.肝纤维诊断的疗效评估共识[J].肝脏,2002,7(2):附页3-4.
      [2] 伟平,项坤三,李俊茜,等.局部体脂及内分泌脂肪调节激素对瘦素水平的影响[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0,16:70-73.
      [3] 曲伸,李惠,高从容,等.二甲双胍治疗女性肥胖停经的疗效[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2003,19:207-208.

    相关热词搜索: 性激素 实验性 补肾 脂肪肝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