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连云港渔家住宿 [连云港渔家儿童的民间游戏及其教育价值]

    时间:2019-02-03 04:31: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本文针对连云港连岛地区渔家儿童的游戏展开研究,运用文献法和调查法,根据调查所得的14个当地具有渔家特色的游戏,描述了连云港渔家儿童丰富多彩的游戏形式,分析这些游戏对连云港渔家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探讨连云港渔家儿童特色游戏对连云港渔家儿童特殊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 民间游戏 连云港渔家儿童 教育价值
      
      一、引言
      国内和国外都很少见到对渔家儿童民间游戏的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渔家儿童有哪些民间游戏,其教育价值如何。我们在江苏省连云港市的连岛以方便取样形式对当地30名渔民和渔家儿童进行半结构性访谈和非参与性观察。在该样本中,有10―18岁左右的小学生和中学生(10人),30―40多岁的渔民(10人),50岁以上的老渔民(10人,其中有一位是100岁的老渔民)。男女性别基本相等。一些年龄较大的老渔民口齿不清且听力也不太好,由其身边的年轻家人代为转述。
      我们必须指出,在这个样本中,中小学生说得最多的就是网络游戏和流行玩具的游戏,30―40岁的渔民能说出的渔家儿童民间游戏比较少,而50岁以上老渔民对这些民间游戏有着较好的记忆和描述。那些游戏曾给渔民的童年生活带来欢笑,对渔家儿童的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游戏能让人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游戏孕育了文化。[1]对这些游戏的回顾、收集和整理,既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又给当代儿童教育工作以启迪。教育工作者应了解并研究一些儿童的民间游戏,发掘游戏中潜在的教育价值并将之运用于日常的教育工作中。
      我们对调查所得到的连云港渔家儿童民间游戏,从游戏功能的角度,将其归类为创造想象类游戏、生活生产类游戏、机能训练类游戏,并予以描述,然后就这些游戏对渔家儿童的发展和教育价值进行探讨和说明。
      二、连云港渔家儿童民间游戏的种类和玩法
      (一)创造想象类游戏
      这类游戏是儿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体现,游戏中儿童没有任何束缚,可以纯粹自由地发挥想象和创造力。
      1.沙滩作画
      在连云港,渔家孩子喜欢在潮水退了后在沙滩上画画,这是他们发挥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时候。他们在沙滩上尽情地舞动着手中的树枝,想画什么就画什么,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无拘无束地发挥自己奇特而无穷的想象力。儿童绘画的题材,女孩子画得最多的莫过于花鸟虫鱼,还有传说中的海里的美人鱼,她们最喜欢比谁画的美人鱼最漂亮;男孩子喜欢画鬼脸和自己想象出来的海里的怪物,他们最兴奋的时刻就是比赛谁的怪物最威武、最生动。
      除了在沙滩上作画外,孩子们还很热衷于把自己的愿望写在沙滩上,让波浪把它们带向海洋,送给海神。有的孩子认为在深邃的大海中住着伟大的海神,而波浪就像是信使,能把他们的愿望带给“海神”;有的认为在那遥远的海天交接处有着神灵,而这神灵会帮助他们实现愿望。孩子们在沙滩上写下愿望后,就怕一阵大浪过后发现自己之前写的愿望仍留在沙滩上,在他们心中,这就意味着他心目中的“神”没有接受他的愿望,不喜欢他,或是自己做错了什么,不是个好孩子。
      2.拣贝壳
      渔家儿童喜欢在海边捡贝壳玩。他们常比赛谁捡的贝壳更加漂亮。他们还会用贝壳制作工艺品。贝壳捡回来后,孩子们会细心地洗掉上面残留的污物,等晾干后找来无色的塑料烧化了滴在贝壳上,然后乘热把事先搭配好的贝壳粘在一起,等塑料凝固后,创作就算完成了。更讲究一点的孩子会细心地给贝壳上色,这样制作的成品便可算真正的艺术品。在他们的手中,原先一个个独立的小贝壳变成了精美无比的小乌龟、小老鼠、洋娃娃、小花狗、孔雀、项链、手链等。很多孩子都会把自己的作品卖给游人来挣学费或生活费,在当时颇受欢迎。
      3.砌长城
      这是孩子用沙子做游戏的方式。沙子不能太干,也就是不能选择离海水太远的沙滩,但也不能选择海水太多的地方,这样刚砌好的建筑可能一个浪过去就没了,所以只能选择沙土相对比较厚且潮湿的地方。孩子常玩的是在沙滩上挖出一条条长沟,互相连通,然后在边上堆好城墙,看起来颇像长城。有些孩子还喜欢盖高楼大厦,但由于沙土的粘性不好,故要盖“高层建筑”的话必须用辅助材料,比如薄木板、硬纸板等。孩子们会比看谁盖得高且不倒塌,有些孩子自己怎么也盖不出高楼就急得大声叫嚷,甚至去破坏别人的高楼,这种游戏最后就变成一场嬉闹。
      4.放漂流瓶
      这个游戏现在很少有人玩了。当年,儿童会在纸上写上自己的愿望(大多是孩子们不愿公开说或是不好意思说的愿望),把它放到瓶子里,封好口放进大海里。孩子对纸张和瓶子的选择有一定要求,写愿望的纸一般要选精美的油面纸。它一方面漂亮,另一方面就算瓶子进了水也不容易烂;瓶子一定要选择透明轻盈的,最好形状也要漂亮。装白酒的长颈瓶子是儿童的首选。由于那时人们生活比较穷,长颈瓶装的白酒一般很少有人买得起,就算家里偶尔买了瓶白酒,酒喝光了瓶子也要拿去卖钱,所以谁要是用这种瓶子放,准会引来大家的羡慕。瓶子并不是放出去就算完了,就像写信一样,寄出去了便期待着回信。孩子们往往第二天就跑到前一天放瓶子的地方去查看有没有自己的回信,可要么什么也等不来,要么等来的可能就是自己放出去的那个(海水涨潮落潮时导致的偶然现象),更巧的是捡到了自己同伴放出去的瓶子,这时候孩子们可就有的玩了,因为每个孩子写完自己的愿望后都会留下自己的名字,如果写下的正是希望某某成为自己的老婆或老公,那这个孩子就会受到伙伴们的嘲笑和戏弄。所以,很多孩子在等“回信”的时候往往是既期待又惶恐。
      (二)生活生产类游戏
      此类游戏是儿童对现实生活中成人生产生活活动的模仿,带有成人生产生活方面的色彩。通过这种游戏,儿童学习和积累了未来生活中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经验。
      1.撒网捕鱼
      过去的渔民很少有专业捕鱼的大渔船,仅有的小船也只是勉强维持生计罢了,再困难一点的甚至连一艘像样的小船都没有。小船出海捕鱼的危险性比较大,一方面是小船的条件太简陋,另一方面是当时的人们的预报能力太差,渔民们大多只能凭经验观察天气,因此孩子是不被允许跟随大人出海的,所以孩子们最大的乐趣便是看到父亲或是长辈们驾着渔船满载而归,然后帮着大人整理满船的鱼虾螃蟹等。那时的孩子几乎都会织网、补网、撒网等,渔网也成了他们童年娱乐的“玩具”。孩子们玩起来的时候很少考虑到危险,常常置大人的警告于不顾。经常是几个小孩瞒着大人带着自己织成的渔网驾着小船到浅水区撒网捕鱼。孩子们喜欢比赛谁的网撒得最好,按他们的说法是网撒得越圆、覆盖的范围越大就越好。孩子们捕鱼基本上靠运气,一般只能捕到点小鱼,技术好一点的孩子偶尔也能捕到些大点的鱼。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们会偷偷地把捕到的鱼拿到市场上去卖,以此挣些零花钱或贴补家用。
      2.下网
      这个游戏可以在海边也可以到海里。这时用的网要求比较结实,用大针粗线将渔网与几个铁丝圈缝到一起,各个铁丝圈之间留有约一尺的距离。铁丝圈形成了渔网的入口,这个入口要向里开,呈一个被压扁的圆锥形。这样鱼虾进去容易而出来难。每一个孩子或是小团体都有自己的地盘,对他们来说,自己的地盘不容别人侵犯。在海边下网要选择礁石多且水比较深的地方,这样便于固定和掩藏渔网,而深水的鱼虾也多。如果随同父母到海带养殖场时,也可以在养殖场中下网,但要注意固定好。孩子们往往是在天将黑的时候把网下进去,第二天凌晨就收网。
      3.钓螃蟹、沙光鱼
      这是孩子们模仿大人钓鱼的玩法,跟钓龙虾的方法是一样的。首先要准备好工具。孩子找来一根铁丝弯成圆环状,在圆环的连接处将这根铁丝两端都弯下10厘米左右,形成一个小缺口,然后找来一个网兜固定在铁丝环上,在铁丝环小缺口处固定好一根竹竿,一个简易的捕捞工具就做好了。再找来另一根竹竿在上面绑上线,线的末端系上诱饵,诱饵一般采用小鱼、蚯蚓、青蛙、蛤蟆等。最后,再准备一个小篓子装“战利品”。胆子大点的孩子喜欢驾船出海钓,胆子小点的就只有留在海边了。钓螃蟹和沙光鱼的时候同样需要耐心,把饵放到水里后就要静静等待猎物上钩了,如果有猎物的话,浮在水面上的绳子就会下沉,此时一定要看准时机把绳子缓慢地向上拉,待看到螃蟹或是沙光鱼的时候就停止上拉的动作,把网兜慢慢探到水下,一直探到猎物下方再快速兜住就行了。
      (三)机能训练类游戏
      这类游戏是对儿童身体素质、体能和肢体灵活性的训练,通过这些游戏儿童可培养起适应现实生活所必需的健壮体格。
      1.点兵点将
      这个游戏一般是在浅水处进行,在做这个游戏的时候,要把十个以上的人平均分成两队,每队五到六人,两队队员要相互交叉胳膊然后双手在胸前握紧,面对面站成两排,中间的距离视年龄而定,年龄大点的儿童距离就可以远一点,这样可以留出足够的距离用以启动和加速。排好队后,一方要向另一方挑战并唱道:“点兵点将、看谁是我的大将――某某!”这个被点中的某某此时就要暴发全力冲过去,如果能冲破对方的阵脚,就可以“俘虏”对方一人归队,如果没有冲破就要被对方扣留。然后,更换挑战方,重复进行。游戏最后以俘虏或扣留人多到另一方无法挑战或应战为止,而人多的一方自然就是胜利方。
      2.游泳打水仗
      孩子们在风平浪静的时候会到浅水区游泳和玩耍。在学游泳的时候,可以抱着块船板、泡沫板在海里来回地游,偶尔也能见到用汽车轮胎作为救生圈来使用的情形。孩子可以撩水或用双腿拍打海水来进攻或防守,这种游戏当然就被称为打水仗了。
      3.抬花轿
      这个游戏是孩子们对结婚用花轿抬新娘的模仿。玩这个游戏时人数越多越好。三个人一组,其中两个人各自先抓住自己的一个手腕,然后用空出来的手抓住同伴空出来的手腕搭成“井”字形,第三个人就把双腿插到搭好的井字形里。就像百米赛跑一样,在沙滩上划出界线,各个小组赤着脚在沙滩上狂奔,最先到达终点的就是胜利者。由于体力等各个方面的原因,摔倒的情况会经常发生,不过摔倒在软软的沙滩上一般不会受伤,也不会很疼,这样,孩子们摔倒后一般不会哭叫,大多继续彼此嬉闹。
      4.海上自行车
      这种自行车上半部分是自行车的造型,下半部分则是两个倒置的小船形状的木头作车轮,上半部分的自行车有脚蹬和两个齿轮,在接近水面的地方是一个类似螺旋桨的装置,这是个完全靠人工来发力的设备。这种自行车有单人、双人和三人的。单人的很简单,双人的则在后面再加上一个自行车上的那种坐垫,下面再接上个传动齿轮。三人的则较为复杂,要求坐车轮的木头大而轻便,在车轮上再装上坐垫和传动装置,当然也可不装。过去的渔民们用来制作这种海上自行车的工具是用废弃的自行车零部件和废弃的小船或木头,一般是大人制作出来供孩子玩耍的。由于在下面有两个小船作垫,在海中行使起来有种重回摇篮的感觉。不过这种游戏很耗体力,游戏结束后每个人几乎都是满头大汗。
      5.海上排球
      这种游戏就是把陆地上的排球搬到了海里去玩而已,这是当地女孩子比较偏爱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和陆地上的排球玩法是一样的,不过在海里玩会更有趣。
      6.荡摇床
      渔网是连云港渔家儿童最好的摇床。孩子们喜欢把渔网绑在两艘船上然后躺在两艘船中间的网上,上面是蓝蓝的天空,下面是蓝蓝的大海,别有风情。在这个游戏中,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孩子们大多通过猜拳来决定谁来当大王(坐摇床),谁来当小兵(服侍大王)晃动摇床。当然,有的小孩运气不好,猜拳总输而当不了大王,气急之下会耍赖掀翻摇床上的大王,然后撒腿就跑,惹得伙伴们在后面追赶着又叫又骂、嬉闹不休。有时,掉到海里的“大王”也成了儿童嘲弄嬉笑的对象。
      7.打水漂
      这种游戏是把石头片用一定角度使劲扔到海面上,看谁的石头在海面上打的“水漂”最多、石头片在水面上漂荡得最远。要玩好是需要一定技巧的,石头的选择并不是越薄越好,太薄了没分量使不上劲。也不能太小,太小了受力面积就小,这样很难在海面上停留得久。有些技术好的孩子甚至能在海面上打十几、二十几个水漂,而且每一个水漂都能呈现圆润的弧度。
      三、连云港渔家儿童民间游戏对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价值
      (一)民间游戏有利于渔家儿童生理机能的发育与发展
      儿童在游戏中通过练习多种运动形式发展了自己的运动能力,同时也促进了自身生理的发育。[2]作为未来的渔民,渔家儿童今后生存和发展首要条件便是强健的体魄和海上工作基本的自保能力和捕鱼技巧。“抬花轿”、“点兵点将”、“游泳打水仗”、“海上自行车”、“海上排球”、“撒网捕鱼”、“下网”、“钓螃蟹、沙光鱼”等游戏,一方面锻炼了儿童大肌肉群的运动能力和技巧,促进了对于肌肉运动的控制和协调,另一方面也发展了儿童手部小肌肉群的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还锻炼了儿童的手眼协调能力,预习了某些打渔技巧。这些都为以后的出海捕鱼和海上的艰辛生活打下了基础。
      (二)民间游戏促进和锻炼了渔家儿童的感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渔家儿童的感知能力在此类游戏中得到了潜在的培养和锻炼。感知能力对于渔民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什么样的迹象表示鱼多,什么样的迹象表示鱼少;绳线呈现什么样的状态表示鱼上钩,什么样的状态表示鱼还在咬食诱饵;撒出去的网多久可以起网,呈现什么样的状态表示网出现了问题……这些基本的感知能力在渔家儿童的游戏中十分鲜明地体现出来,儿童就此受到潜移默化地熏陶和锻炼。
      此类游戏还促进了渔家儿童思维能力的提高。比如在“拣贝壳”这一游戏中,几片相互独立的贝壳要怎样排列或拼凑才能形成乌龟、老鼠、孔雀等形象?色彩要如何选择和调配才能显得生动形象?再比如“沙滩作画”,如何把头脑中想象的用双手表现在沙滩上?还有“撒网捕鱼”、“下网”、“打水漂”等,如何运用技巧达到自己想要的效果,如何运用肢体来实现这些技巧的运用……在这些游戏中,儿童一直处在活跃的思维状态中,而思维能力的训练和提高对于渔民应对复杂多变的海上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民间游戏有助于渔家儿童积极情绪情感的养成
      游戏的基本特征是快感体验,体验不同于经验,经验是知识的积累,指向客观世界;体验是价值的叩问,指向精神世界。[3]此类游戏使儿童经常体验到积极情感,培养了自信心和自尊心。“游戏不鼓励失败,但允许失败;游戏激励成功,却不会立刻成功”,游戏者没有“Game Over”情节,面对挫折和失败怀有的是“Try Again”的愿望。[4]众所周知,快乐的情感促使人充满信心而去更好地做事,沮丧则使人丧失信心而自暴自弃。在游戏中,一切都是出于儿童的自觉自愿,无外在的约束和干涉,且对活动的结果并无强求,因此儿童在游戏中是毫无负担的,情绪是完全放松的,无所谓失败和面子,所以成功这一积极情感体验要比挫折强烈得多。在荡摇床这个游戏中,有大王和小兵的身份区别,这种游戏属于假装性游戏。有些心理学家认为假装性游戏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它为表现情感和控制情感提供了机会,因为冲突或令人害怕的情境或遭遇只是以小型化的形式存在。那些做冒险性或有仇恨的假装性游戏的儿童可以从中获得某种能力和力量,或者产生移情作用。实际上它可能正在建立一种观察别人的情绪、表现或控制自己情绪的比较好的组织图式。[5]另外,友爱、同情、荣誉等许多道德情感的体验也产生于诸如“抬花轿”、“砌长城”等游戏中。在“沙滩作画”、“拣贝壳”等游戏中,儿童沉浸在自发的美感表现欲中,他们用沙土来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力,诠释着自己对于美的理解,用贝壳等材料来装饰美化自己的形象,从中得到一种审美快感。理智感始于儿童的认识活动、求知欲、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等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内心体验。在游戏中,连云港渔家儿童的求知欲在游戏中得到了最充分的表现,他们不断地提出问题并自发地寻求问题的答案,解决问题后会感到极大的满足和快乐,这种快乐也是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的动力。
      (四)民间游戏促成了渔家儿童的社会性发展和自我教育
      首先,游戏促成儿童责任感的建立。在游戏中,儿童通过对成人活动的模仿,逐渐学会了成人的生活模式和潜在的规则,并通过对这些模式和规则的学习了解到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被社会和集体所接受的。至此,儿童便逐渐明确了自己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并在不断地与人交往中克服了以自我为中心,学会了体谅他人和照顾他人。对连云港渔家儿童来说,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们很早便懂得了要尽自己的能力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种愿望便在游戏中得到了实现。如在玩“拣贝壳”这一游戏时,孩子从最初的玩耍,到对成人活动的模仿来粘制贝壳,到制作出受人欢迎的工艺品。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从他人对自己作品的欣赏中闪现出了灵感,发现了商机,进而便成了他们挣取学费和零花钱的有效方式。儿童在此游戏中不仅享受到游戏的乐趣,而且为自己的家庭出了一份力,进一步明确了自己对家庭的责任。
      其次,游戏促成了儿童社会独立性的发展。游戏使儿童学会了社会分工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摆脱了现实生活中对亲人的依赖和顺从。在游戏中儿童是完全自由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在接受任务完成使命的过程中,儿童也逐渐在现实生活中从父母的庇护下脱离开,开始了独立自主的生活。如“拣贝壳”、“撒网捕鱼”、“下网”等游戏,使儿童在其中较早地实现了经济独立和生活独立,这些能力对渔民适应艰苦的生活也是至关重要的。
      再次,游戏促成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关系。社会交往活动与社会性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对于渔民来说,任何一项工作都要通过团体交流、商议,而后团体合作来完成,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技巧是他们生存发展的根基。游戏给儿童自我教育的机会:要进行游戏就必须进行同伴间的相互交流,他们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主张和态度,一方面要理解别人的意愿、主张和态度,并作出反应。这类交往在“撒网捕鱼”、“抬花轿”、“点兵点将”等合作性游戏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最后,游戏提供给儿童社会实践的机会。儿童正处于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转变的时期,他要不断地学会生存,学会去适应其所面临的社会生活,包括学习作为渔民所必需的生活知识,学习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遵守渔民的准则,学习所在的社会所公认的行为方式。这一切首先是在游戏中得到实践的。另外,作为渔民这一特殊群体,掌握其必需的生存常识,必须遵守的渔民准则不是通过一朝一夕临时教育就能达到的事,必须从幼儿期就开始培养,而连云港渔家儿童的民间游戏便顺应了这一需要,为儿童们创造了缩小了的成人社会。游戏帮助儿童逐步摆脱了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在游戏中,儿童常体验到成功的交往经验和失败的交往教训,学会用规则来裁判行为,用规则来协调关系,自我中心的自我意识向社会性的自我意识发展,通过社会实践,使其社会性发展不断成熟。
      四、结语
      连云港渔家儿童民间游戏总体上呈现着衰落的趋势。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此时此地的社会条件和教育环境,重视对那些传统的富含教育价值的儿童民间游戏的挖掘和整理,给儿童以必要的游戏时间,让他们在游戏中得到自我教育,利用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使其更为自由和全面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毛署阳.关于游戏的哲学思考及其教育启示[J].学前教育研究,2010.1:41-46.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74.
      [3]周建平.教育教学观论要[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5:56-59.
      [4]谢同祥.Edugame:让教育与娱乐走向触合的实践[J].现代教育技术,2006.6:47-50.
      [5]张文兰,刘俊生.教育游戏的本质和价值审思[J].开放教育研究,2007.5:64-68.
      
      本研究受徐州师范大学科研项目“儿童民间游戏在儿童发展与教育中的作用机制探讨”(07XWA09)资助。
      
      (作者张新立系通讯作者)

    相关热词搜索: 连云港 渔家 民间 价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