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因陀罗网的隐喻:简·赫斯菲尔德诗歌中的生态整体观

    时间:2020-09-09 03:42: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申冰玉

    摘  要:简.赫斯菲尔德(Jane Hirshfield 1953-)是美国当代著名女诗人,她被华盛顿邮报称为“当代的大师”,其诗歌,主题丰富,意蕴深远,并且自然意象丰富,花鸟虫鱼,山川草木在她的诗歌中皆有其自身的价值且都处在联系之中,有如因陀罗网上的宝珠,珠珠相映,影影相含。因受禅宗思想影响,赫斯菲尔德的诗歌打破了工业社会下人与自然的二元对立,流露出一种天人合一的深层生态思想。人与自然是休戚与共的整体,息息相关,密不可分。这种整体观的生态思想在环境问题日趋严峻的当下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结合深层生态与禅宗思想,旨在分析赫斯菲尔德诗歌中体现的生态整体观。

    关键词:简赫斯菲尔德;因陀罗网;深层生态;生态整体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20)-24--03

    赫斯菲尔德的诗歌强调自然和一切存在的自足本质,她的诗歌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所有生灵的尊重与理解。在旧金山禅修中心八年的禅修经歷赫斯菲尔德得到了开悟,她所倡导的人与自然圆融合一的自然观与深层生态学的观点不谋而合。深层生态学家把世界看作是一个息息相关的整体,而人类和其它生物都只是“生物圈网上或内在关系场中的结”[1]27正如“因陀罗网”上的每一颗宝珠都能映现出其它宝珠,而每一颗宝珠所映现的一切宝珠又能各自映现出其它的宝珠。这珠珠相映,影影相含,重重无尽之相反映了华严宗的事事无碍、相即相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的世界观。据此种世界观,任何一事物都与宇宙中的其他事物联系着,并且彼此之间相互认同又互为因果[2]2-3。

    一、相互联系

    赫斯菲尔德相信万物都处在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中。钟玲在对赫斯菲尔德的采访中曾提到她的一种重要的人生哲学观,即“物皆相连,变,专注”[4]324。这七字真言广泛的体现在她的诗歌当中,其中“物皆相连”这四字道出了赫斯菲尔德的生态观,即万物相互依赖,相互联系。以诗歌《水钻石》为例:

    蜻蜓蓝色的滑行,平滑的水面/掩藏了肌肉敏捷的鳟鱼/全身斑点的欧鳊/但灼人的焦热将把肉从长骨上松开/半透明的游泳身影/将变得不透明/心灵不再,成为美味/将不再游泳除了在某湖中/在人类理解的湖,人类命运的湖中/谁会选择这么/恐怖的埋葬呢/然而水面波起,晚来风急/水深的鱼升起进食,犹如有谜语/吸引他们上来解谜/移了位的鱼鳞把整个夜空/冰凉群星抛动/在鱼桶之中,此时鱼们慢慢翻转/像迷惑的行星/ 尚未被捕获……(钟玲)[4]325

    蜻蜓滑行在水面,水面映出蜻蜓,水面下掩藏了鱼,鱼鳞映出冰凉的群星,每一个意象都可以视作是因陀罗网上的珠子,每一颗都与无数其它颗珠子相联系着。此外,水面上的蜻蜓与水下的鳟鱼,欧鳊构成一对平行意象。鱼们在鱼桶中的翻转与夜空中冰凉的群星也构成一对平行意象。钟玲评价说“何丝费尔体现物之运行的关联性,无论是大如行星或小如一条鱼都有其对应的关系”[4]325。因为受曹洞宗“只管打坐”的影响,赫斯菲尔德的诗歌多体现出禅定时的深层意识状态,忘我,与万物融为一体。正如此诗,诗人在静思鱼儿被钓起来的一刹那间,感悟到了“物皆相连”的真谛。禅师铃木俊隆在《禅者的初心》中说:“每个存在都依赖另一个存在,严格来说,没有分离的个体性存在”[9]281。在赫斯菲尔德的诗歌里,枫树的枝桠映照出雪松的黑影(《无法挽回的心》),马儿的眼睛会映出整个灿烂的星空(《下班后》)。在诗歌《在河下面》中,诗人写到:

    在世界之河的下面,有个世界

    同样地——在这皇宫底下,一座皇宫

    孩子们由采矿石场的巨石上一次又一次

    潜入蓝色的天空 [4]325

    世界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水上和水下的世界也并非是分离的。孩子们一次又一次的从岸上跳入水中,如纽带一般将人类世界与鱼们的水下世界联系在一起。道元在《山水经》中说“非唯世界有水,水中亦有世界。非水中有如是,云中亦有众生世界,风中亦有众生世界……”所以在此诗中,水下的皇宫并非只是水上皇宫的倒影而是鱼们的众生世界。而孩子不似成人般多为工业社会的名缰利锁所累,他们是更贴近自然的存在。他们无牵无挂的在大自然中戏耍,与天,水构成一个生态整体。这种人与自然的圆融合一,人与天,地与水合一境界也是赫斯菲尔德所向往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在诗歌《蓝和金的网》中,水,船,鸟,鱼,人,也处在相互联系的一个整体中,如果将诗歌中所描述的景象画成一幅画,从上到下依次是鸟儿在船的帆角索上信步,而船则漂在水面,水下又有鱼儿在闲游。即使是看似不相干的鸟儿和鱼儿,冥冥之中也有着联系。除这些联系外,Andrew Elkins 提到:“经常出现的镜子意象(如水面),表达了个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以及主观与客观世界之间的互补与互相渗透的关系”[8]246,而这也体现出了简“物皆相连”的观点。

    二、相互认同

    赫斯菲尔德诗歌中渗透着禅宗思想的悲悯和对万事万物的共情。从深层生态的观点来说,这是一种自我观念的扩展。他们的哲学观点往往建立在人对自然的直观体验上,即自我可以联系到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在某种意义上自我也是这整体的一部分。深层生态学的最高准则之一的“自我实现”就是建立在这种人与自然相互认同的基础之上。在诗歌《可以破解的咒语》中,诗人写道:

    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舌头 /来回答 /这个世界不断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用上红色瓷釉的/舌头,还是蓝色瓷釉的/是用流水的/舌头/还是冰的/是用山的舌头/还是用拥抱第一光芒的/唱两种不同歌的舌头/但它不断地问/所以我继续/试“黄瓜”,试“窗子”/试“白鹭”/(钟玲)[4]124

    一般诗歌中很少出现“舌头”的意象,但是考虑到赫斯菲尔德的禅宗背景,所以钟玲说,这首诗中的舌头意象是借用了苏东坡“溪山便是广长舌,山色岂非清净身”中“广长舌”之典[4]125。而此典故来自于释迦牟尼广而长的舌头,是宣传佛法的偈。在此诗歌中,赫斯菲尔德用山水的,动物的,甚至花瓶的舌头来回答这个世界的发问,说明了佛性存在于众生中,众生皆有“广长舌”。而且从诗人说“我不知道用什么舌头来回答这个世界不断提出的问题”可以看出,诗人之所以以世界万物为舌,是因为诗人将自己等同于万物,与众生合二为一,因此“黄瓜”,“窗子”,“白鹭”都如同自己的一部分。诗人觉得万物都是自己的舌头,具象的如,瓷釉瓶子的,流水的,冰的,山的,抽象的如“拥抱第一光芒的”“唱两种不同歌的”舌头。这种对自然深切的认同,脱离了浅层生态所谓的万物的存在是为人类服务,保护生态是为了让生态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中心主义观点,而上升为一种更为深层的生态意识。Tanahashi Kaz指出:“只有当我们认同他人时,我们才能真正地以爱对待他人”[5]24。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也是同理,只有当我们真正的认同自然,树立一种人与自然的整体意识,人们才能真正地爱自然。赫斯菲尔德对自然有着深切的感情,她想要感受大自然的脉动,所以她将自己融入自然,并以自然之眼来看待世界。如其诗所言,赫斯菲尔德想要的是像沙蟹听波一般的来听这个世界的声音,如植物看太阳那般专注去看生灵赖以生存的世界,(“to hear as a sand crab hears the waves, loud as a second heart; to see as a green thing sees the sun, with the undividing attention of blind love”[6]5。这种认同自然的方式与禅师铃木大拙曾提出的“禅的趋近法”相同,即直接进入物体本身,而可以说是从它里边来看它。去认知这朵花乃是变成这朵花,去做这朵花,如这朵花一般开放,去享受阳光以及雨泽。当我这样做,花就对我说话,而我知道了它所有的秘密,它所有的喜悦,所有的痛苦;这就是说,我知道了在它之内所脉动着的所有的生命[7]40。

    如果大自然是因陀罗网,人类不过是这张网的一颗珠子,如果人类能对自然整体有更多的认识,并且也能像“禅的趋近法”那样去了解和认同自然界的一切生命,放下充满私欲小我而去追求一个更大的生态自我,就能如George Sessions所说,“在所有存在物中看到自我,并在自我中看到所有的存在物”[3]67,而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三、互为因果

    禅宗的因果思想,如因果报应与六道轮回也对赫斯菲尔德的自然观有影响。与动植物一样,人类也依赖着唯一的生物圈来维持生命。雷毅指出:由于各国经济和生态上的相互依赖程度不断加强,任何自然的关系已经被紧密交织为一张复杂联系的因果网[1]131。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最终不可避免地会伤及自身,因为人与自然也同属于一个命运共同体。西方哲学将人类作为理性的化身,普罗泰格拉甚至称人类为万物的尺度。这些都过度强调了人的价值而忽視了自然界其它生命的内在价值。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观点深深地伤害了自然,而后果也终将由人类自己来承受。在诗歌 Surrounded by all the falling 中,诗人写出了人类对鸟无限的捕杀最终导致了它们的灭绝,“one of the flocks men believed they could shoot at forever and never reach the end. They went fluttering, one by one, to extinction in seven years”[6]30。

    不仅如此,甚至连纯蓝色的天空也已经难再看到“the sky, so utterly blue it can barely be faced”[6]30。这就是人类所要承担的后果。此外在诗歌《礼物》还有《下班后》中,诗人都提到了自己在给马儿喂食的时候,马儿所回馈的温柔和小心。诗人对自然种下的善因也得到了自然的善果,以《礼物》为例:

    当我给他吃梨/他欣然接受/一开始带须的唇吃,然后用牙齿咬/不久梨不再是/水果,而进入/中间阶段及消失阶段/变成腿肉/变尾巴及马蹄坚实的肉/或用一小片金子交税/给草地或给消防道路/因为只要有/给予,就有回报/在此发生之时/他在贪婪中/在他愚蠢的鲁莽行为中/他仍是小心翼翼——不,我们/还是要说实话——在他对梨/傻乎乎的爱慕与长舌的崇拜之中/那时他仍清楚知道什么是梨/什么是手,那时他看着我的脸咀嚼/梨的小碎片随口水流出,明亮如尽兴的快乐/滴在我脚上,淌进我袖中。

    (钟玲)[4] 317

    从梨的角度来看,梨曾来自于大地,大地抚育了梨,它经过发芽,生长,开花,结果,从一颗种子成为了梨,被马吃掉之后,一部分变成马的尾巴,蹄子,坚实的腿肉,另一部分成为了马粪“给草地或消防道路”交了税。梨来自于大地又复归于大地,这是梨对大地的回报,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循环。所以简说“只要有给与就有回报”。从马的角度来看,当诗人给马喂梨,它欣然接受,虽然很喜欢梨,想把它一口气吃下去,但还是小心翼翼,害怕会咬到这个喂它梨的人。如诗所述:“在他对梨傻乎乎的爱慕与长舌的崇拜之中 那时他仍清楚知道什么是梨 什么是手”。除此之外,禅宗的轮回观也是一种因果。人间是轮回六道之一,凡生灵皆可转世为六道中任何一道,生生不息永无终结。在诗歌 That Falling中,诗人描述了一个中国的圣人,在绝望和愤懑中,身心俱碎,跳水自尽,在水中,身体的每一部分变成了长了鳍的鱼,“then theres the story of the Chinese sage, in anger and despair, who cut his body away in pieces, flung them into the lake. Each one, becoming finned and whole, swims off”[6]32。死亡带来新生,人的灵魂与所有生灵的灵魂都是一样的,今生的人类可能是来生的花鸟,草木,甚至可能是被人吃掉的鸡鸭鱼肉。生态自有循环,善因可得善果,六道不断循环,大自然的一切都是息息相关,因果相连的。

    总结:

    深层生态学认识到了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现有的社会机制,人的行为模式和价值观念,所以唯有对此进行改造,让人与社会和自然融为一体,才能真正解决人类现今面临的生态危机。在世界这张大地图上,人与自然是相互认同,相互联系,互为因果的一个整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牵一发而全身动。赫斯菲尔德认识到了人与自然的整体性,她将禅宗思想的悲悯融入到自己的诗歌中,认同万物,尊重万物,使其是其所是。这种整体观的生态意识,使人深刻认识到人与自然同属一个命运共同体,带给人以深层的生态思考和反省。

    参考文献:

    [1]雷毅. 深层生态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31-132.

    [2]Cook, Francis H. Hua-yen Buddhism:
    The jewel net of Indra. Penn State Press, 2010.

    [3]Sessions, George, and Bill Devall. "Deep ecology." Salt Lake Cituy:
    Peregrine Smith Books (1985).

    [4]钟玲. 中国禅与美国文学. 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9.122-125;324-331.

    [5]Tanahashi, Kazuaki, and Peter Levitt, eds. The Essential Dogen:
    Writings of the Great Zen master. Shambhala Publications, 2013.

    [6]Hirshfield, Jane. Of gravity & angels. Wesleyan University Press, 1988.

    [7]铃木大拙,弗洛姆 禅与心理分析[M].海南出版社. 2017.41-43.

    [8]Elkins, Andrew. Another Place:
    An Ecocritical Study of Selected Western American Poets. TCU Press, 2002.

    [9]铃木俊隆. 禅者的初心[M].海南出版社. 2018. 293-294.

    相关热词搜索: 赫斯 隐喻 菲尔德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