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数学小讲师:云课堂中的实践探索

    时间:2020-12-29 00:03: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黄建

    【摘   要】依托UMU在线学习平台,在网络教学中开展“数学小讲师”学习活动,可提升学生的数学理解和表达能力。具体可从思、策、行三个方面设计“数学小讲师”活动,做到内容选择结构化、活动设计系统化和评价定位个性化。实践中,学生从“被动”到“主动”;数学表达显“个性”;评价“单一”变“多元”。

    【关键词】云课堂;教学; 数学小讲师

    在“停课不停学”背景中,“数学小讲师”是基于UMU平台,助力学生数学表达能力提升的一个举措,可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讲给别人听”的方式内化知识。

    一、思——云课堂学生数学学习的现状

    (一)学:重微课讲解,轻自主学习

    在“停课不停学”中,“看微课”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精心设计的微课学习活动,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以我校五年级数学学习为例(如图1),学生在学习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公因数时,主要通过观看微课进行学习。

    为了检测学生学习的效果,教师将书本上的练习进行整合,设置了自查与作业栏目。自查题以单项选择为主(共8题),作业以书面说理为主(共2题)。由于教、学是一体化的动态过程,教师不能只关心学生学了什么,更要关心学生学的过程。

    (二)教:重知识建构,轻语言表达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常常会组织学生进行交流、争辩,目的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课堂的组织形式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知识建构的水平。可是基于UMU平台的学习,学生在学习时更多的是“人机互动”,无法与其他同学进行合作交流,导致数学语言表达的缺失。难道网络课堂就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吗?或许,我们需要增设以学生“说”为主的活动,弥补网络课堂中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不足。

    (三)评:重标准统一,轻表达多样

    在第二周的网络学习中,教师就为学生布置了“讲题目”的作业,尝试通过“讲给别人听”的方式促进其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并且梳理了学生表达能力的评分单(如表1所示)。

    评分从完整性、简洁性、逻辑性三个维度展开,衡量学生表达的“优劣”,却忽视了学生的个性表达。面对不同的问题,学生的表达方式会有所不同。如何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是评价需要完善的地方。

    基于上述思考,“数学小讲师”活动应运而生。

    二、策——云课堂的“数学小讲师”活动路径构想

    在“数学小讲师”活动中,学生做小老师,经历备题、讲题、录题等过程,教师指导或引领学生在班级里开展互教互学活动,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升数学表达能力。“数学小讲师”活动中,教师需要精心选择内容,系统设计过程,科学制定评价标准。

    (一)讲课内容“结构化”

    结构化的内容,能促进学生数学表达的有序“生长”。因此,结合数学内容进行结构化梳理至关重要。以五年级的“数学小讲师”活动内容设计为例,通过梳理浙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思维导图,确定了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给出了五年级数学小讲师讲课图谱(图2)。

    (二)活动设计“系统化”

    活动设计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经历数学、情境的分析,确定主题。实施过程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制定项目目标,问题、情境设计,项目活动设计,项目学习环节设计,成果及评价设计,项目评价这六个方面展开,层层递进,可操作性强。如图3所示。

    (三)活动评价“个性化”

    本课题对于学生的评价采用分项等级评价,后文具体展开。根据总评学生会收到相应的讲师等级证书。如图4所示。

    三、行——云课堂“数学小讲师”活动实践

    (一)阶段实施,从“被动”到“主动”

    1.第一阶段:示范模仿——听懂别人怎么“讲”

    第一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多个视频,让学生从视频中模仿学习如何讲课。视频来源于教师与学生。

    图5是教师的示范讲解视频,前半部分是讲课的框架,后半部分进行示范讲解(为学生的讲解提供范式),主要让学生明白讲什么、怎么讲,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2.第二阶段:布置作业——尝试“讲”给别人听

    有了第一阶段的示范,教师给学生布置了小讲师视频作业,鼓励学生进行个性化表达。

    要求讲解具有完整性,表达具有数学味。

    3.第三阶段:擂台PK——知道怎么“讲”更好

    现阶段,教师挑选不同层次的学生作品,要求学生进行互评,向优秀的小讲师学习,进一步明确怎么讲更好。

    (二)数学表达,从“共性”到“个性”

    1.多元表征——鼓励不同的表达方式

    借助多元表征,学生能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教师可以找准学生的起点,发展其“个性”。

    例:会议室长24米、宽18米,用大小相等且边长是整厘米数的正方形石英砖正好铺满,那么至少需要多少块石英砖?

    學生根据自身的能力选择了不同的表征方式(图8),不同的表征方式之间相互联系,互相沟通。“数学小讲师”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化突破难点(正方形边长是24和18的公因数)。

    2.聚焦核心——鼓励问题的细化表达

    聚焦问题的核心,能帮助学生实现对一类题的理解。在 “数学小讲师”活动中,要特别关注学生“寻核心”的能力,并鼓励学生将问题细化,拍摄具有针对性的视频。

    将一个问题按照其思考顺序进行分解,可以看到问题解决的一些关键点。图9是浙教版五下数学教材P19第10题的内容及其难点分析。

    学生基于难点进行讲解,逐个突破。

    讲师A突破难点一,通过圈、画等方式帮助学生提炼信息,借助数量关系式突破题目中的难点一。讲师B突破难点二,从乘、除两个角度出发,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求72,48的最大公因数。讲师C突破难点三,借助字母模型,使学生明确72和48的最大公因数在具体情境中的意义。

    教师将讲师A、讲师B、讲师C的三个讲课视频作为选修课程上传至UMU平台,学生根据自己的难点选择观看,并且完成视频作业。

    (三)分项评价,从“单一”到“多元”

    在活动中,教师要为学生建立资源库、个性档案,从横向、纵向两个维度进行评价,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1.建立个性档案——纵向对比

    为了对学生的数学表达进行合理评价,在建立个性档案时,教师为学生制作“小讲师”的思维导图,让学生的表达“可视化”。

    例:已知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它的长和宽是互素数,求这个长方形的长和宽。你能写出几种答案?

    过程性评价1:

    基于学生的讲解,教师给出了6个方面的建议。重点突出两点:一是讲解要详略得当。二是抓住问题的重难点:为什么要分解因数?

    过程性评价2:

    学生的讲解重点突出,过程有条理。建议增加信息表征与反思的过程。

    过程性评价3:

    经过两次修改,学生思路明晰,从获取信息入手,通过圈、画关键词,用数学的方式进行表征,以多元表征促进对分解因数的理解。

    通过建立个性档案,教师可以找准学生在讲题过程中的混淆点,这些混淆点成为学生成长的“起点”。学生可以在UMU平台上多次上传讲题过程,可看到自身表达的“线”,也有利于其他同学进行比对,以提升数学表达能力。

    2.积累资源库——横向对比

    同一个内容的视频作业,学生都上传至UMU平台,教师建立资源库,要求学生根据表2,进行自评、互评。

    表2和表1相比,更细化、更具可操作性。下图是全班同学的评分统计图,可以看出小讲师的表达能力水平,可以帮助教师对教学进行适当调整。

    “数学小讲师”活动的三个阶段层层递进,为学生的数学表达提供了“方向”“动力”,最后通过分项等级评价,为学生“续航”。

    (浙江省杭州市胜利实验学校    310000)

    相关热词搜索: 讲师 课堂 探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