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校园“大导演”叶翠微

    时间:2021-01-07 00:05:5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李旭忠

    这是一位不怕“出格”的校长。自走马上任杭州二中以来,十余年间,他借教师之手让孩子们把校园变成了展示个性、释放才华的舞台;
    而令人惊奇的是,这所学校实现了真正的“玩中学,学益精”,学校每年一本上线率均在95%左右,其中有数十位学生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全国一流学校和世界名校—居浙江之冠。

    他的秘诀是什么?

    杭州二中地处钱塘之滨。放眼望去,校园内的环境胜似公园:红墙灰瓦、小桥石磴、花坛小径;
    微风过处,湖水轻漾,绿柳披拂,实在是美不胜收。

    移步前行,却发现有一处“景观”令人费解:行政楼与教学楼之间,一塔楼高耸而出,楼顶四周是玻璃幕墙,墙上用彩笔写满斗大的中英文字,很是突兀。

    随步登楼,只见楼上小阁四壁全是彩笔涂抹的文字。有宣泄考试考砸的,有抱怨某个老师的,有不满学校某些举措的,有恋爱某个同学的,有忧思未来人生的……—处墙柱上有这样一句:“献给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一把破椅上写的是:“高考要加油啊!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白墙上有一句:“我要小美女,要爆发。”玻璃墙上醒目地写了一句:“某某,我要嫁给你。”

    原来这里正是闻名遐迩的“二中之巅”。

    “二中之巅”又名“宣泄塔”,是杭州二中学生宣泄愤懑、袒露心声,乃至胡言乱语的场所。这样的场所,换在其它学校,无疑早会取缔;
    但二中校长叶翠微却允许学生“离经叛道”,说一点“瞎话”,做一点“蠢事”。

    他为何如此宽容,甚至纵容学生?一切都源于他“让学生像人”的教育思想。

    这得从他的办学经历说起。

    从教学研究室到学校

    叶翠微出身于湖北荆州一教师家庭,大学毕业后分到沙市教学研究室。这期间他承担了国家教委“五四”学制教材验证性课程项目,以及国务院“城市教育综合改革实验”课题策划和研究项目,为此经常到学校蹲点,深入课堂,力求使教学研究工作贴近学生,贴近老师。

    他在这个岗位上干了13年。他认为这个阶段为自己奠定了三个基础:一是终身定格于教育,二是终身痴迷于基础教育,三是终身投身于基础教育中的学校管理。同时他也由此形成培养学生以“认知、情感、理念”为价值导向的教育观。

    1995年,叶翠微迎来一个机会:受广西北海市委邀请,出任北海中学校长。

    在叶翠微自己看来,北海海洋文化的大情怀,加上他在荆楚文化滋养下的刚毅果敢,使他得以放开手脚去实践自己的理想。到北海不久,他就使这个普普通通的重点中学,逐渐发展成广西颇有影响的学校。在他的管理下,北海中学的教学质量迅速提升。1995年之前,北海中学考上北大、清华的学生总共不到5人;
    此后则每年至少有5人上榜。

    在北海中学,叶翠微做了几件有影响的大事,比如盘活了学校的“烂尾楼”,创建了北海市第一所外国语学校。但令他最高兴的,还是其“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得以充分实施。其中有两件事令他印象至深——

    2000年元旦前夕,叶翠微向全校学生征集活动方案,迎接新千年。最后的决定是让师生畅玩通宵来庆贺新千年。这个决定赢得了所有学生的拥护,却让不少老师大摇其头——校长在高考前夕让学生通宵狂欢,浪费时间又影响身体,更带来安全隐患,实在太过冒险……叶翠微不为所动,说:“我们何时遇到过如此难得的干禧之年?我们怎知学生就没有玩过通宵?我们怎知学生就玩不了通宵?”他深信学生能以负责任的态度,对待这份新千年的祝福。

    1999年12月31日晚,北海中学搞起了通宵大联欢,先是文艺汇演,接着是各种专场活动——跳蚤市场、户外卡拉OK等等,最后是化妆舞会。“那天晚上,学生积极参与,气氛热烈,全校师生无不沉浸在欢腾的海洋里。”叶翠微发现,第二日凌晨六点半,学生谨遵“游戏规则”,安静地离场;
    元旦一过,又都准时回到学校,无一人迟到或缺席。

    直到如今,北海中学的那批学生都还认为叶校长在学校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大事。而叶翠微的目的是,学校必须让孩子们在校园里留下快乐的、刻骨铭心的记忆,让孩子们在盛大的仪式中分享他们这个年龄应有的友情、激情。

    在这方面叶翠微堪称“心理大师”,总是能准确把握学生的需要。一次,辽宁芭蕾舞团到北海演出舞剧《二泉印月》,叶翠微看过后非常激动,立即跑到后台,请求团长为北海中学的学生加演一场。这可把团长难住了,他们已定好行程,第二天一早就要赶往下一个城市。叶翠微不甘心,拉住团长百般请求,直至对方松口答应。

    当晚,叶翠微把剧团所有演职人员请到海边吃夜茶,喝老酒。酒过三巡,叶翠微起身激动地对大家说道:“我是这个城市的一位校长,在34岁的时候才有幸欣赏到芭蕾。北海虽是个开放的城市,但环境相对闭塞,我们的学生难得欣赏一回高雅艺术,我希望他们在十六七岁就见识到芭蕾的魅力……”

    第二天一早,叶翠微赶到学校,召集行政部门开会,宣布他的决定。在座的当时就懵了:这怎么行?怎么能停课看演出?学生看得懂吗?叶翠微力排众议,他还是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不会白演这一场。

    当天,北海中学的师生把剧院挤得水泄不通。兴许是头天晚上叶翠微那席话深深触动了演员们,演出中,“瞎子阿炳”不慎撞倒台上,顿时血染白衫,但他仍坚持演下去。演出结束后,全场掌声爆响,长达20分钟,演员们一次次出来谢幕。

    叶翠微深知,艺术能打动人的心灵,艺术也能使人高贵。但令他遗憾的是,“这种陶冶性灵的东西,在学校的课堂里面太少了”。

    “在北海这个舞台上奋斗了5年,让我清楚了两件事:一是重点中学该怎么管,二是区域性教学行政管理工作该怎么做。”这为他展开更加波澜壮阔的职业生涯,熬出了胆力,练就了魄力。

    此时此刻的叶翠微觉得,自己需要有一个新的平台了,以更好地实践其教育理想。

    接掌名校

    2000年,叶翠微放弃北海市教委副主任职位,到杭州竞聘校长。选择杭州,一是因他素有江南情结,景仰江南文化;
    二是江南出才子,身为教育工作者,最希望的自然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再就是,他想既然杭州能把一流中学校长的“位子拿出来,面向社会招聘,就一定会给校长更加广阔的空间施展才智。于是叶翠微来到这个陌生的城市,并因其卓越的创新能力,使得教育部门断然拍板让他出任百年名校——杭州二中校长。

    杭州二中历史悠久,是当地建立最早的现代中学,一个多世纪以来名重杭城。面对这样一所有优良办学传统和深厚人文积淀的学校,叶翠微的理性盖过了激情,他不断警醒自己不要盲目另起炉灶。同时那年适逢迁校,叶翠微当头就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那段时间,他常在夜深人静时自问:该如何接续历史,使二中薪火相传,长盛不衰?

    杭州二中前身为私立蕙兰中学和国立浙大附中。蕙兰中学始于1899年,由美国基督教北浸礼会差会传教土甘惠德创办;
    浙大附中兴

    于“七七事变”之后的流亡途中(1940年),由时任浙大校长竺可桢倡立。两校名师荟萃,名校友更是不可胜数;
    学校教学严谨,管理严格,教育水准很高。其中,浙大附中的爱国民主传统,蕙兰中学的强健体育精神,均构成学校穿越时空的校本文脉。

    叶翠微认为,一个有智慧的校长,要善于从学校发展源头上寻找创新切入点,以确保每一项改革举措不至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他的冶校方略是:在传承中求变,在变化中求优。蕙兰中学的校训“诚、勤、爱”和竺可桢训导的“立志、努力、为公”,成为他后来管理学校的精神坐标。

    在杭州,叶翠微给自己立了一项原则:低调为人,勤勉做事。虽是校长,但他不愿戴着校长的光环在师生间行走,只愿把自己看成学生的长者、老师的朋友,名和利都让给老师。他曾是湖北最年轻的高级教师,当有望成为湖北最年轻的特级教师时,却调到了广西;
    在广西,正当他满票通过“特级教师”测评时,又调到了杭州;
    在杭州二中,他当然希望这回不再错过机会。但是当看到二中有这么多优秀教师等着晋级时,他毅然打消了“评特”念头,甚至给自己制定了一个“两不一少”政策:“不争名”——每次学校有评优评先,他总是第一个主动放弃;
    “不走神”——始终信守良知,坚守理想;
    “少兼职”——在浮躁的社会中做优秀的教育者,需要一份纯静的心境。叶翠微把自己逼上了“以操守获得师生了解、接纳、共享”的名校长生涯。

    许多挑战,在他看来“这堪称人生之幸”。比如二中迁校,正好给了他这个机会。那段时间,他经常跟老师们“贴”在一起。每天来得最早走得最晚,想得最多干得最苦,直到顺利完成迁校。由此,叶翠微逐渐取得师生和家长的信任。

    这之后,他开始实施“一所老名校的新千年战略”。

    杭州市滨江区聚集着一批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有不少外籍人员带着子女在此工作。叶翠微留意到这一情况,他的思路是:“政治、经济、文化各领域的国际沟通在全面展开,教育领域更应该有一个开放的视野。”于是2002年,杭州二中成立了杭州国际学校,专门招收外籍学生;
    第二年,学校又通过“名校+民企”的方式,成立了余杭区杭州二中树兰实验学校;
    2005年,又成立了江南实验学校。至此,杭州二中成为拥有一个分校、下属三个学校的现代教育集团,形成了国有公办、国有民办、中外合作、民办公助等多元办学体制。

    叶翠微对此有着基于名校发展的务实理念:当一所名校发展到一定阶段,理应建立多种办学模式,既帮助更多的人接受更好的教育,也使传统的办学体制嫁接出新的活力来。

    毫无疑问,他成功了。

    尊重学生的天性

    在叶翠微的认识中,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成长方式,特别是中学阶段,学生的发展有无限可能,要看怎么去引导。他主张顺应天性,让孩子们真实自然地生活、学习。惟其如此,在这个校园里还可以看到另一道风景。

    比如赵岚老师班里有一个很特别的学生,上课从来不听讲,不是打瞌睡就是看课外书。赵老师发现他居然看的是《资本论》。对这个“不长进”的孩子,他父母都快急疯了。

    “在我以前工作的学校,这样的学生属于严重的‘问题学生,会被打入另册。”赵岚说,调入杭州二中之后,她的观念改变了很多,明白“成长比成绩重要”。她能理解这个孩子,她发现这个孩子不是不爱读书,只是不爱读不感兴趣的书;
    不是不爱思考,只是不愿去思考不感兴趣的问题。

    赵岚允许他在课堂上做自己的事,还不时给他推荐一些书。她还去做其他老师的工作,让他们不要过度干涉他;
    又与孩子的家长沟通,让他们不要灰心,要顺应孩子的发展方向。果然,这个学生没有辜负她的期望,后发先至,最终考入加拿大名校。

    由于杭州二中渐渐形成了“尊重学生天性”的教育氛围,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一届届提升。

    2006年,欧明华老师任高三某班班主任,这个班的学习情况不大好。第二学期,班上改选班委,新班长上任不久,就陆续有任课老师反映学生作业交不齐。欧老师打算找班长和学习委员问问情况,谁知班长和学习委员倒先找上门来了。他们承认是他们定下规矩,有些作业可以不做。因为他们觉得,基础不好的同学做太难的习题,没有多大意义;
    学习好的同学也没有必要重复训练,可腾出时间自己复习。

    欧老师觉得他们说得有些道理,从此没再深究。过了一段时间,有任课老师反映学生上课挺投入,提问的也多了。不久,高考如期而至,全班成绩竟然大有起色。在毕业留言中,欧老师看到有个学生写道:“考试前,您似乎不像以前那样‘明察秋毫了,我们过得很开心,也很有收获。我们很多人都‘胆敢赖掉一点作业不交,但我们知道高考重要,我们根据自己的计划在努力……”

    欧老师万分感慨,他说:“做惯了‘聪明的老师,有时‘糊涂一回也无妨。”

    的确,杭州二中对学生之宽容、“放任”,有时竟到了允许学生“离经叛道”的程度,就如“二中之巅那些愤懑之言、“出格”之举,连本校有些老师都觉得过头。出于安全考虑,学校曾一度关闭那个阁楼,但很快就有学生来找校长“谈判”,要求重新开放。叶翠微问明用途,爽快地应道:“重开!不过要用好。”叶翠微还告诉老师们,对十六七岁的学生来说,这个时期是一个有梦想、浪漫与激情的阶段,如果学校不能在这个时期给他们抒发情怀的机会,也许他们未来就很难再有这样的机会。在他看来,只要不出现反党反社会的言论,只要不出现极端卑鄙下流的脏话,都是可以容忍的。

    一间小小的阁楼,体现了杭州二中的大气,传递出二中人的自由精神。

    但叶翠微在顺应学生天性的同时,也不忘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为此,他请人在二中小广场上立了四尊铜像,分别是“中国幼教之父”陈鹤琴、著名水利专家钱宁、东北抗日联军创始人冯仲云、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董希文。又在小广场中央挂了一口大铜钟,名日“赤子之钟”。铜钟上刻了一段铭文:“忧患其久,不辍奋进。精忠报国,唯求大成。薪火相继,后学所凭。我智我勇,公德公心。无私无邪,有爱有噌。目标高远,正道直行……”

    每逢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叶翠微都要带领全校师生到赤子广场,瞻仰这四位著名校友,齐诵这段赤子铭文。他努力要使历史上那些著名的校友,成为二中学子的精神坐标:“如此,健康的心灵、积极向上的气息才会始终成为校园的主旋律。”

    先会玩才会学

    在叶翠微看来,学生先要会玩,才能会学。

    他要求每天下午4点以后,学校一律不排课,让学生在球场上度过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光。每到这个时间,打球的打球,跑步的跑步,教室里几乎看不到人。

    每年春暖之时,学校都要举行篮球联赛,那是学校又一个盛大的节日。每个班选出12名正式队员。每次比赛几乎都是“倾巢出动”,先是淘汰赛,再是循环赛,持续一个月左右。每天傍晚篮球场上呐喊声、掌声此起彼伏,直到叶翠微亲自给获胜者颁发冠军奖杯,才意味着这

    个节日结束。当然,每年秋天,学校还要举行足球联赛和排球联赛,以及体育社团组织的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各类比赛。

    二中还把12个月分成12个主题,比如9月是“尊师重教,弘扬传统”,10月是“庆祝国庆”,11月是“感恩文化”,12月是“成长、责任”。这样,每个月都会举行相应活动,校园里一年到头赛事不断,活动不断。即使到高三备考阶段,学生的运动量不仅没减少,反而每周增加了两节活动课。

    最让师生开心的莫过于吉祥物征集活动。每年学校都要向全校学生征集吉祥物设计稿,评选出一、二、三等奖。获头奖的设计,由公关部拉来赞助,请广告公司制作。去年的吉祥物叫“兔兔”,由高二(1)班两个学生设计。“兔兔”身材小,脑袋大,两只大耳朵斜伸而出,活像一个代表胜利的“v”形手势,深受师生喜爱。有些老师把吉祥物贴在车上,成为二中的流动广告。每年剩余的吉祥物就拿去义卖,去年卖了2430元,捐给了贵州山区的孩子。吉祥物不但有小型的,还有真人头套版,在二中校园文化节上师生争相穿戴。此时,老师若一不留神,也许已被学生抛到半空。

    “就是要让学生快意地生活。”为了这个目的,他甚至可以拿出晚自修时间,组织全校看一场世界杯足球赛。他告诉记者,孩子们才是学校的主角,我们应该把校园和舞台还给他们。而社团生活,就为此提供了最好的平台。

    2007年,杭州市举办校园文化节。二中的摇滚乐队一出现,就引起观众哗然。这是一支货真价实的摇滚乐队,吉他、贝司、架子鼓、合成器……样样不缺。在12支晋级决赛的队伍中,他们是惟一现场演奏,并演唱原创歌曲的。

    这支乐队是由学生自发成立的,乐器大多从自己家里拿来,只有架子鼓是新买的。有些谱子不好找,他们就听录音“扒带”,把谱子记下来。他们还创作了不少作品,全由自己谱曲填词,自己编配和声。

    在杭州二中,学生社团都是由学生自主建立,自主管理,自主运作。每年9月,是各社团招收新社员时间,每到这时,学校体育馆就变成了“跳蚤市场”,各社团独据一方,大摆阵仗。为吸引同学参加,各社团使出浑身解数,制作了精美海报,有的社团甚至现场表演,吹拉弹唱的、跳街舞的、耍篮球的、着汉服对弈的……场面如火如荼,堪称“社团大战”。

    目前杭州二中有25个“合法注册”的社团,除了文学社、辩论社、环保社等传统社团,还有OM头脑风暴社、街舞社、CEO社乃至中医社等新潮社团。多数社团都设计了LOGO,并拥有自己的口号。

    各社团都有自己的想法,尽显个性。孑诗社成立时,团委书记傅蓉对这个“孑”字挺好奇,问社长杨奇为什么要取这个名字。杨奇说:“诗歌是孤独的,我们要在诗歌的海洋孤独地飞翔。”这句话也成了孑诗社的口号。

    学校每学期都要评选“优秀社长”、“优秀社员”,每学年都评出星级社团。从三星到五星,每个星级都有相应标准,比如五星级评选,其中有两条是:一学年内开展五项以上活动,至少主办了一项校内外大型活动;
    社团或成员曾在市级以上活动中获二等奖以上荣誉。评上星级的社团,学校会给予相应奖金和政策支持。

    曾有老师担心学生活动多了,会影响学习,当面给叶翠提意见。叶翠微回答说:“学生在中学阶段,一定要接触社会,一定要学习做小事。现在学着做小事,将来才能成大事。”至于开展社团活动是否会影响学生学习,叶翠微并不担心。在他看来,二中的学生活动既多,又不补课,而每次高考都让人刮目相看,足以证明开展这些活动有利无弊。

    在杭州二中,让学生快意地生活,不仅体现在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上,还体现在学科学习中。二中的学科竞赛团队,从不设置入门底线,凡是对这门学科感兴趣的都可报名参加。在第42届国际中学生化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夺得金牌的诸琪磊同学,出自张永久老师指导的化学竞赛团队。他们在团队里的感受是:很快乐,很幸福。他们在高一就基本学完三年的化学知识,所以化学课时间,可以不用听课,自主到图书馆看书、学习。团队里,老师和队员始终是亦师亦友的关系。每次上课前,老师都会带领大家唱队歌。

    虽然杭州二中已获得六枚国际奥赛金牌,在浙江省遥遥领先,但叶翠微并不将之作为炫耀的资本。他说,他们的目的是让学生享受思考的快乐,体验创造的快乐,获得金牌,不过是水到渠成的结果。

    老师出汗学校买单

    通常情况下,每天上午10点,行政办公楼一阵铃响,叶翠微都会亲自带头,老师们不论男女老少一起涌向体育馆,投篮,挥拍,像是回到学生时代。

    对老师,叶翠微提出:健康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他认为,如果老师没有健康的身体、饱满的精神,很难真正打动学生,感染学生。他说二中重视体育锻炼,不仅是师生健康的需要,也是传承蕙兰中学时期的体育运动精神。

    二中教师有各种体育俱乐部,老师们成立的登山、篮球、羽毛球、太极拳、钓鱼等俱乐部,各拥有一批“铁杆”成员,每逢周末、节假日,就会开展活动。叶翠微鼓励老师锻炼,不但给时间,还将其纳入学校制度。“老师出汗,学校买单。”学校专门拨出一笔“教师健康资金”,不但给每天去体育馆锻炼的老师发课时津贴,到期末,还在教师中评选出“锻炼之星”,予以奖励。

    叶翠微很重视教师的职业幸福,他认为,教育的人性化,就在于如何让教师体验到生命的尊严,获得职业幸福感。为此,他提出了针对教师的三个指数,就是健康、幸福、魅力。

    健康指数即是“健康第一,家庭第二,工作第三”。对于幸福指数,叶翠微认为,应该让教师精神自由、个性自然、生活自在。他们非常强调教师的个性,反对按照所谓专业化路径培养同一气质、同一模式的教师。

    杭州二中自迁校后,离城区很远,许多老师上下班要花一两个小时,有些老师没有课时偶尔会迟到或早退。当年有人建议叶翠微买一个打卡机。叶翠微当场否决,说这是把老师当作物来管理。他说:“当老师带着紧张情绪走进课堂,课堂还能灵动吗?老师还能平和吗?学生还能有愉悦的情感吗?要让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他最民主、最平和、最能让学生接受的一面,就必须让他平静下来,放松下来。”

    在制度制定上,学校充分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不干涉每一堂“个性化教学”,即使这样的个性还不太完美,但“让一个有缺点的人走在校园里,天不会塌下来”。叶翠微说,“如果一个学校的老师被管得战战兢兢,生活得不够优雅、从容,这个学校就没有足够的魅力。”在他看来,小节问题不是老师们的核心形态,他们的核心形态应表现在课堂上,只要他有独特的方式让学生喜欢,有深厚的学识让学生佩服,就足够了。他允许老师个性成长,让老师顺性发挥,不轻易“修枝剪叶”,这既是老师之福,更是学生之福。

    语文老师陈欢是个爱“挑刺”的人,她总是会发现教科书上很多错误。每碰到这种情况,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按自己的理解去讲解。她上课从不照搬教科书,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她的课堂上没有标准答案,学生可以各执己说,只要有道理。这种开放式教学,深受学生欢迎。但是到高三时,却碰到一件尴尬的事。要应付高考,她不得不实施“精准阅读”,统一答案。有个学生就怒气冲冲地质问她:“陈老师,以前你经常承认我们的理解都有道理,为什么现在总是认为我们的理解不对呢?”一时把陈老师说得无言以对。且不管后事如何,二中学生质疑、反思的精神就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培养。

    英语老师汪云帆授课也很有个性,凭借对欧洲历史及文化背景的深入了解,她采取了迥异于传统的教学方式,常常把每个单元所有新单词集中起来一起讲。每个新单词,她几乎都能讲上一段故事。学生既听得有趣,又记得牢。汪云帆说,她上课之所以感到轻松,是因为完全由她自己发挥。“怎样讲,引用什么内容,完全从我的意愿出发。”

    叶翠微一向强调教师要终身学习,要有团队合作精神,要善于创新,这是他针对教师提出的第三个指数——魅力指数。他说,有魅力的教师总是在不断学习,有魅力的教师最善于团队合作,有魅力的教师要有些原创性的东西。为了提升教师的能力,二中开浙江教育先河,建立了高学历、高水平教师培养机制,与华东师大联合创办了“未来教育家学校”,把高校研究生课程班引入中学校园,让老师在家门口就能得到优质培训。

    自叶翠微担任校长以来,十年间,杭州二中共诞生了12位特级教师;
    许多老师不仅精于自己所在学科的教学,而且还有别样特长,如有的老师擅长下棋,有的老师擅长科技发明,有的老师擅长艺术欣赏。正是有这些一专多能的老师,加上整合社会资源,所以二中目前已开设了100多门校本课程,如“探索与奥秘”、“英美影视欣赏”、“推理之门”等等。叶翠微说,开设这些课程,建立这些社团、俱乐部,既为学生搭建了舞台,也给教师提供了展示平台,实现了“双赢”。他相信,学校成就教师,教师成就学校。

    “变现”莫如“储值”

    多年前,叶翠微到浙江青田的一次参观,让他感悟颇深。

    青田是中国石雕之乡,在那里,叶翠微问一位工艺美术大师:“您最得意的作品是哪一件?”老先生用手指了指。那是一个睡美人,静静地躺在角落里。

    在叶翠微看来,那不过是一块稍事雕琢的石头,可它却是大师最得意的作品?

    他猛然悟到:“不过度雕琢,反而是最好的艺术品。那么,我们面对学生,如果过度雕琢,留下过多的人工痕迹,究竟是福还是祸呢?由此他的教育观趋于成熟——基础教育不是一个“变现”的阶段,而是一个“储值”的阶段。他认为,不急于把学生“变现”,是教育者的天德。

    从北海中学到杭州二中,这十几年的教育实践中,叶翠微逐渐形成并完善了他的教育理念,其核心就是:让学生像“人”。即是“把学生当人,使学生做人,让学生成人”。

    正是从这一目标出发,他积极为学生寻求制度保障。他让制度为学生撑腰,大胆放权,充分给学生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选择权,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对制度进行设计、整合、改组,最大程度地保障并提高学生的生命质量。在二中,像学生的双休日、节假日等休息权,学校有相应制度,哪个老师补课,会作为重大教学事故处理。学生在校园里违纪违规,要提交学生仲裁委员会、学生维权委员会商议,尽量让学生拿出行之有效的处罚办法。这对当事人和参与仲裁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教育,并能培养他们的民主意识和维权意识。

    叶翠微还认为,学校的制度设计不能拘泥于条条框框,要体现学生成长的要求,“该出手时就出手”。在一次社会实践活动中,有些学生计划到嘉善生态园做课题研究。学校领导斟酌再三,最终大胆放行,让学生走出杭州。叶翠微说:“虽然我们有所‘违规,但我们又没有违规,因为为学生服务是我们的天规。”

    在叶翠微看来,定制度的另一重要原则,就是要有适度的弹性,“不能让它冷冰冰”,要让学生有一个温馨、有序的校园生活秩序。二中曾发生过一起学生“拿走”同学电脑的事件,但学校并没有简单粗暴地处理,更没有给这个学生贴上“盗窃”的标签,而是认真分析其思想动机,耐心引导。二中的学生手册,也是以小帖士的形式,以学长的口吻提醒学生应该遵守哪些规则,并不是严肃、简单地规定只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这些制度,不仅适用于学生,同样适用于老师。正是有这些制度保障,因此二中的师生在这里能像“人”一样地生活、学习、工作。

    2010年6月,叶翠微几乎同时收到来自北大、清华的喜报。二中在这两所著名学府就读的学生中,获得各级奖学金,选修第二学位和免试攻读博士、硕士的研究生共有71人次,居浙江之首。这无疑验证了他常说的一句话:“板凳须坐十年冷,办学要看十年后。”

    叶翠微就像一位追梦者,在教育这片热土上跋涉,努力触摸着自己心中的那片天空……

    编辑李丰池

    相关热词搜索: 翠微 导演 校园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