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解读宋人小品画中的构图美学

    时间:2021-01-10 20:11:1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陈丽华

    【摘要】中国画发展到宋代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工笔小品画,达到了非常高的艺术水平。宋人小品画以其精简的画面构图、素雅的画面风格、悠远的画面意境,突显了宋代独特的审美形态。本文主要从骨架、重复与近似、对比、均衡四个方面对宋人小品画中的构图进行分析,试图找出画中各自暗藏的联系,揭开它的奥秘。

    【关键词】骨架;
    重复与近似;
    对比;
    均衡

    在《宋人画册》的序言中,郑振铎这样形容宋人小品画:“恰像一篇近代短篇小说,恰像一位绝代佳人,增之一分则太长,削之一分则太短,恰到好处,无可移置。”

    宋人小品的长宽大多只有20—30厘米左右,常见有方形与圆形两种。尺幅虽小,却是刻画细腻,意境悠远,传递着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和审美意趣。究竟是怎样将宋人小品经营到“多一分嫌多,少一分嫌少”的程度?笔者认为宋人小品除了笔墨、色彩、形象都非常精彩生动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宋人对构图的考究。构图在传统绘画中又被称为章法,谢赫“六法论”中便有一法为“经营位置”,可见其重要性。宋人对构图的考究可谓苦心经营,极尽心力。其小品中的构图法则有很多,本文主要从骨架、重复与近似、对比、均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探析宋人对绘画格物致知的追求。

    一、骨架

    在西方绘画研究中,早有学者对画中的骨架进了归纳总结,如画圣母像常用的正三角形,画战争场面常用的斜三角形等等。绘画中除了有三角形的骨架结构外,还有正方形、圆形;
    字母骨架有X形、S形、N形、L形等。而中国画也有类似的骨架,如之字形就相当于字母中的Z。以字母骨架为线索,在宋人小品中同样能找到典型的例子。

    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疏荷沙鸟图》(图1)中,右下方的残荷叶面向正上方衬托出有着精美羽毛的沙鸟。右边的断荷杆指向沙鸟的同时,又塞住右下方莲蓬杆的出口,引导人们的视线看向沙鸟方向。沙鸟与莲蓬杆形成X形,巧妙地平衡了画面。鸟儿背部的重色羽毛使观者的视觉焦点集中在沙鸟身上,而扭首回顾的沙鸟正凝神专注地看向小蜂。观者在欣赏了美丽的沙鸟之后,视线即可顺着沙鸟的头部移至被惊动的小蜂。由此,莲蓬、沙鸟与小蜂在视觉上形成稳定的三角。整幅画面构图呈X形骨架,构制虽小,但精炼含蓄,生动灵趣,主次分明,构图简明而技法成熟。一枝枯荷,一只扭首回顾的鸟,一只被惊动的小蜂,环环相扣,构成了这幅生动的画面,正如乾隆题诗:“叶败花残枝亦枯,何来沙鸟立斯须。”

    在《番骑猎归图》中,左边的马从马蹄到背是垂直线的骨架;
    由背顺着马头向右下方延伸到人物的鞋子是斜线的骨架;
    从鞋子到人物头部是垂直线;
    而人物的眼睛又看着手中斜向右边边框的箭,则又是斜线的骨架。这样把直线(从下往上)→斜线(向右下方)→直线(从下往上)→斜线(向右下方)连起来,共同造就了两个N字母结合的骨架,在画面上形成起伏之势的同时也增强了节奏感。又有《宋人画春游晚归图》,画面内容丰富,人物众多,但是画家化繁琐为简练,巧妙利用路上两边树木的树冠构成一个大大的倒V字构图,然后把人物安排在倒V字的下方开口处,形成聚焦点,突显众人春游晚归的主题。

    二、重复与近似

    重复与近似的构图方法就是相同的形状或者相似的形状反复出现在同一幅画面中。中国传统绘画中经常运用这种方法,不仅有形状重复或近似,还有趋势的重复或近似,重复与近似的构图方式能突显画面的整体性,使画面构成更加协调统一。

    例如在《临流抚琴图》中,前景从右往左斜的树干与抚琴者所在的土坡面的倒V形曲线相似,而前景从右下方往左上方倾斜的树干与抚琴者的后背的曲线相似。在《小庭婴戏图》(图2)中,画面下方两个栏杆的顶端连成了隐形连线的趋势,与三个小孩的头部连成一条隐形的朝向右边下方的趋势一致,同时与画面上部的竹叶形成呼应。这种趋势的重复不仅使画面更加统一,也丰富了画面内容。

    在山水画《秋溪放牧图》中,最右边的树干曲线与拉牛者的曲线基本相似;
    前景大土坡的坡面曲线、树木上方树冠的曲线与牛的臀部到头部的曲线形状相似,趋势向着右下方倾斜,更体现出拉牛者的艰难。《山店风帘图》中紧贴画面右边框的石头的左边轮廓与画面中间巨石的左边轮廓形状非常相似,虽然大小不同,但是转折点和曲线接近,能更好地衬托出主体巨石的形象。

    在花鸟画《溪芦野鸭图》中,芦苇又高又斜的倾向与站着的野鸭的倾向一致,而水中的野鸭与一堆芋叶组成的横放的椭圆外轮廓整体形状类似,这两组相似的画面构成又形成水平与倾斜的对比,在促使画面协调统一的同时,又丰富了画面节奏。在《猿猴摘果图》中,可以看到更多微妙的重复与近似,浅灰色岩石的轮廓线与三只猿猴所在的树枝的曲线近似,但是又巧妙地避开平行曲线的呆板,进行了稍微错开的处理,恰到好处地令树枝与岩石轮廓所形成空白处的大小形状都不一样。下方猿猴双臂所形成的折曲线,又靠画面右边岩石的轮廓重复加强了猿猴的美感。同样令这只猿猴与岩石之间的空白处不至于距离相等而显得更加自然有趣。画面上方的树枝与树叶所形成的弧线趋势也与白色猿猴的上方外轮廓相似,很好地衬托出白色猿猴的造型。

    三、对比

    对比是一种画面处理方法,有形状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疏密对比等。《宋人画册》中也有很多运用此类对比的画,如《柳塘牧马图》(图3)即是角与圆的结合。岸边、水草、呈之字形的马群的趋势和远处山顶的三角形呈现横向的角或竖向的角,而左边的柳树外形及其下方的小石坡和右边的柳树外形呈现圓形或椭圆形,整幅画都是这种三角形与圆形的对比。画面虽然内容很多,但是创作者巧妙地利用三角形的重复与圆形的重复统一起来,又靠这两种形状的对比丰富画面层次,显得丰富而不繁琐。

    再看《玉云楼阁图》,画面形状起伏富有音乐般的节奏感,是什么方法造成这种感觉呢?还是对比。小树与高耸的山形成了垂直的大小、长短的对比,这就令画面有了强劲有力的节奏感。而水平的小路、石头、小屋与垂直的山形成了横竖骨架的对比,水平的骨架就像音乐中的轻音低音,高耸的垂直的山形成的骨架就像重音与高音,令整幅画看上去宛如一曲交响乐般优美动听、震撼有力。

    除了形状、方向、大小的对比外,还有感觉的对比,如《白头丛竹图》中竹子的硬朗与白头翁羽毛的柔软形成了对比,令这幅近乎单色淡彩的画面显得丰富活泼起来,同时也丰富了画面的层次。

    四、均衡

    “均衡”与“对称”不同,对称是中轴线两边或者中心点四周形状大小都相同,而“均衡”就像一把秤,只需小小的秤砣就可以靠长长的秤杆与所称之物取得平衡。也就是说支点两边虽然形状大小不相同却依然能取得平衡。在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研究发现了著名的“黄金分割”比例,按照此比例可以完美地达到构图的均衡。黄金分割是指将整体分成两个部分,较大的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的部分与较大的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尽管地域上相隔遥远,但宋人小品中对比例均衡的追求却与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均衡的典范莫过于《榴枝黄鸟图》(图4),此作品为正方形,大体上看,画面中黄鸟的身体重心基本置于左边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右边绘有榴树的枝叶及果实,以静衬动,在变化、灵动中求得均衡。但细究起来,笔者还发现作者将黄鸟左腿的白色爪子置于画面左下方纵向与横向重叠的黄金分割点上,尾巴黑色羽毛部分的右边轮廓靠近画面右下方纵向与横向重叠的黄金分割点,由右边向左伸出的榴枝折断处也恰好靠近画面右上方纵向与横向重叠的黄金分割点上,而翅膀的一小块中灰色羽毛又大约在画面左上方纵向与横向重叠的黄金分割点上。该作品构图饱满,内容简练却不简单,微中见著,以少胜多,方寸之中足见创作者对榴枝与黄鸟的构图考量,耐人寻味。

    实际上,上面所述的几种构图方法经常被综合运用在同一幅作品中。如《风雨归舟图》(图5)即是综合运用了均衡和重复这两种构图方法。整幅画以中景的岸边为界,到上方纸边的距离与整幅画的高度距离的比值大约是黄金分割的比值。而整幅画还运用了斜线的重复,狂风暴雨中从树枝垂下来的藤蔓被风吹得向右飘荡,此处呈现从左上方向着右下方向倾斜的趋势,与绝大多数岸边土坡面的趋势相同;
    而岸边的竹子也被风吹得往右边呈约45°的倾斜,这种从左下方往右上方倾斜的趋势,与正在往岸边逆风而行的船的倾斜趋势一致,完美地展现出狂风暴雨下逆风行舟的情景。《松澗山禽图》很巧妙地运用多种构图方法。岩石的静与飞鸟和流水的动形成对比,左边岩石的形状、树干形状与左边岩石边上小鸟的形状重复,统一了画面的左边景色,一繁一简,较好地衬托出画面右边的空灵。而右边岩石上小鸟的头部朝向下方,引导观者看到下方的小鸟、石头与流水,站立在石头上的小鸟身体与左边的小鸟呼应,头部转向画面右上方的飞鸟,形成呼应关系。

    结语

    在宋代,传统美学被推向高峰,而宋人小品画正是对传统美学的形象阐释。宋人小品画在状物精微的同时,力求构思新奇,营造格调优雅而隽永的意境,是时代美学思想的完美印证。其内敛式的结构及构图中对骨架、均衡、呼应关系的追求,引得后世无数画者为其痴迷。正所谓“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宋人在对构图法式进行不断探索的基础上,把各种构图方法运用得淋漓尽致,使画面浑然天成,已达到“无法之法”的境界,其精深的美学内涵、精研缜密的构思亦为后人提供了取之不尽的美学源泉。

    参考文献:

    [1]郑振铎,张珩,徐邦达.故宫博物院收藏.宋人画册[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2]陈允鹤.中国历代艺术——绘画编·上册[M].北京:中国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

    [3]苏百钧.历代名画录宋代花鸟(上)[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2018.

    [4]苏百钧.中国工笔花鸟画教程[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14.

    [5]张世彦.绘画构图导引[M].深圳:海天出版社,1988.

    [6]毛溪.平面构成[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7]周积寅.中国画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85.

    [8]于秉正.绘画构图与创作[M].广州:广东省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

    [9]王伯敏.中国画的构图[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1.

    [10]刘冬梅.浅析宋小品花鸟画构图形式中的辨证美学[J].艺术探索,2006(4).

    相关热词搜索: 宋人 构图 美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