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思政课教学中主导性与主体性结合现状分析

    时间:2021-01-30 02:07:1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姜晓甜

    摘要: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是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培养时代新人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存在着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发挥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有的教师主导地位发挥过当,成为思政课的主宰,有的教师主导地位发挥不足,游离于课堂之外;学生对思政课认识不到位,导致其课堂参与度低,没有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基于此,探讨思政课改革路径。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教师主导性 学生主体性 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14-0020-02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的“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涉及教学过程中的两大关键主体——教师与学生。教师能否发挥政治主导、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行为训导的作用,学生能否将思想政治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直接关系到思政课的实效性。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正确处理好“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是办好思政课的关键所在。

    为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发挥思政课关键作用,各大高校纷纷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部分师生在认知上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偏差,致使教师主导性与学生主体性功能发挥失衡,未真正达到思政课铸魂育人的作用。

    一、教师主导性发挥失衡

    (一)主导地位发挥过当,成为思政课的主宰

    1.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

    双主体教学是把受教育者当作同教育者一样的、有思想、有能力的平等主体来看待,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开展教学工作。[1]高校思政课的最终目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学生头脑,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对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和能力培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思政理论分析当前国内外形势,解决其在人生关键时期所面临的成长成才方面的困惑,由此切身感受到思政课的实用性,对学习思政教育产生兴趣。因此,思政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时要有针对性,而部分教师为减少工作压力,只选取自己擅长的内容或抽象的理论,不顾及学生是否能接受,教学案例不及时更新,抑制了学生的学习意愿。

    2.教学方法缺少互动性

    高校思政课面对的主要学习对象是“00后”,这一群体朝气蓬勃,追求时尚,标新立异,极具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传统教学方式对他们已不适合。让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活”起来,加快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消化吸收成为当前思政课改革的重要方向。不少高校已经意识到了该问题,鼓励教师将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相融合,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有的教师在课堂上引入了多媒体教学,但仅仅是播放视频和音频,学生课堂参与度较低;还有的教师虽采用了案例式教学法、课堂讨论法等互动教学方法,但实施过程过于形式化,教师仍然是课堂的主宰。

    3.教学语言权威化

    思政课要想具有亲和力和实效性,不仅要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上下功夫,教师的语言表达也是关键因素。教师向学生传授思政理论,进行价值引导,都离不开教学语言。语言是一门艺术,选择接地气的语言更容易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减少师生之间的陌生感。然而,部分教师的教学语言过于权威化,如命令式的口吻较多,只顾自己讲,不容学生质疑,学生仅仅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还有的教师语言过于书本化、教条化,與生活实际相差甚远,使原本理论性较强的思政课更加枯燥无趣。

    (二)主导地位发挥不足,游离于思政课堂之外

    1.教师自身发展停滞

    当前,高校思政课基本采取大班授课的模式,学生人数多,教师压力大,再加上一些主观原因,导致教师在备课与授课过程中出现惰性心理。如教师使用的课件、教案、教学案例等教学资源是学校统一购买的,并没有根据自己授课对象的差异与变化补充更新,教学方式也是千篇一律,没有做到与时俱进。由于时间、精力的原因,很多教师忽视学科前沿动态,不参加学术会议与相关培训;长此以往,教师的教学理念与教学能力与时代脱轨,知识结构单一,自身发展停滞不前,无法指导学生将思政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2.引导功能较弱

    受信息化、全球化进程的影响,社会文化、价值观念日益呈多元化趋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的人生观影响了当代大学生的人生选择。面对复杂的社会变化和外界诱惑,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能否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至关重要。在这一过程中,思政教师是学生重要的领路人。然而,一些教师忽视了自身的职责所在,没有充分认识到思政课在育人方面的重要性,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的价值引导。

    3.思政教师缺少对课堂把控

    在思政课教学改革背景下,受“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思政教师创新了教学方式,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案例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合作式教学等。但是,由于教学理念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教师将思政课堂完全交给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流程设计不管不顾,甚至对于学生课上提出的问题也不予解答,完全处于一种放任的态度。这种思政课表面上热闹异常,学生参与度高,但是由于缺少教师对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把控,致使学生关注的重点偏离正轨,甚至与教材内容相脱节,学生获得感较低。“以学生为主体”并不意味着学生主导、教师游离于课堂之外;相反,在“以学生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中要格外强调教师主导的重要性。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其课堂教学的主导作用,思政课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实际效果。

    二、学生主体性发挥不足

    在“学生为本”得到重视和回归的环境下,实现学生主体性则是重中之重。[2]当前,高校大学生在学习思政课过程中也存在主体性发挥不足的问题。

    (一)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缺少学习兴趣

    受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大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往往倾向于对自身发展有用的专业课,而思政课在他们看来是无用的,尤其是在应聘时,思政课的作用更是可以忽略不计;因此,思政课在高校处于边缘地位。部分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目的很功利,只关注理论知识,轻视延伸的知识点或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等方面的教育。学生并没有意识到思政课对个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理想信念的树立、家国情怀的培育等方面的引领作用。

    (二)学生课堂缺勤、“伪在场”比重高

    思政课堂上的逃課现象严重,很多高校的思政课都是大班授课,有的一个大合班能够达到两百人,这影响了教师的课堂考勤。教师无法认识所有学生,阻止不了替课现象。课堂缺勤的情况使学生主体性发挥受到限制。

    除了部分学生不在场,思政课堂中“伪在场”的学生更是占到多数:玩手机、打游戏、阅读与本门课无关的书,看似在听课,其实是人在心不在。这部分学生对思政课持漠然的态度,不参与课堂发言讨论、不记笔记、甚至不完成作业,参与课堂的意愿极低。

    (三)学生思政课课堂参与度较低

    思政课堂是将教师与学生联系起来的关键平台,是落实立德树人的第一场所。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影响着思政课的效果。

    1.学生学习思政课的态度消极

    主动学习、积极参与是当前教育所倡导的学习理念。在思政课课堂上,部分学生学习态度较为消极,几乎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在教师的“追赶”下完成的,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缺乏积极思考与主动交流,遇到学习困惑也是直接跳过,上课坐后排,缺少学习思政课的兴趣。

    2.学生学习思政课形式化显著

    由于没有意识到思政课的重要性,部分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形式化明显。出勤、完成作业走过场,课堂上与教师没有互动,只有教师点名时才会发言,且发言内容准确率较低。对于一些互动式课堂、参与式课堂,学生仅仅是根据教师提前布置的任务完成资料的收集准备工作,课堂上再完成相应的发言,而对于发言内容的质量则没有过多要求。这种走过场的课堂参与限制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降低了思政课的实效性。

    思政课教学既离不开“教”的主体,也需要“学”的主体,只有两个主体相互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师生关系的最高境界——“教学相长”。要想正确处理好高校思政课课堂中“教”与“学”的对立统一关系,高校教师必须理性对待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失衡的现状,总结出一套完备的、行之有效的实施办法,积极投入思政课课堂教学中。

    参考文献:

    [1]蒋红,陈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导向型”双主体教学模式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3(2):62.

    [2]蒲清平,何丽玲.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J].思想教育研究,2019(11):102.

    责任编辑:孙瑶

    相关热词搜索: 主体性 主导 课教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