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中国古代客礼制研究

    时间:2021-01-31 18:18:4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陈莉

    摘要:

    客礼制是表面上臣服,实则互不相干互为平等的关系。”客礼”的核心有平等之意,比如尧舜禹时期新任位的天子对尧舜之子,比如西周时武王处理箕子的关系,礼节上也并不实行君臣礼,打破了君臣之间的等级秩序,即客礼的主体与客体是类似于平等的存在。“客礼”一词和“臣礼”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客礼,表示“不臣”,表示抗礼。“客礼”是一种制度,用来处理中原王朝和少数民族的特殊政策,且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存在。

    关键词:客礼;平等;民族政策

    一、客礼的含义

    “客礼”是一种制度,用来处理特殊的政治关系,且主体与客体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存在。本文只讨论狭义的客礼制,而不讨论广义的从字面意思上“待客的礼仪”。宾礼狭义上是对待少数民族政权和外国的礼节制度,包括朝贡关系和藩属关系的礼节。宾礼有明确的君臣之分。

    古代交通不便,中央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鞭长莫及,所以他们总是言而无信,“荒忽亡常”,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这个时候中央王朝“让而不臣”,对之行使客礼制,并没有把周边民族政权的臣服当真。汉朝,面对居住于边远之地且时臣时叛的匈奴,自汉宣帝时期起,汉朝开始对之实行“臣而不名”的客礼政策。即匈奴假装称臣以此来获得好处与赏赐,汉朝也并不当真,不给封号,保持平等客气的关系。

    一般认为中原王朝与周边民族政权的关系只有两种——敌对和臣属,客礼事实上介于两者之间,既非严格的臣属也非公然敌对,有时看似臣属,有时看似敌对,随着当时双方实力对比以及诸多因素的变化,这种客礼关系经常游走于臣属与敌对之间。

    “臣礼”与“宾礼”的内核一致,都标志着君臣之分,是为了维持中国古代王朝严格的等级秩序而存在的。而客礼与前两者最为不同的一点,是实行客礼的双方是平等的存在,并不存在君与臣的分别。

    趋拜是臣礼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个礼仪。上达臣见君,平民见官员,下级见上级。民间的晚辈如若见到长辈,都会用到趋拜的礼节,代表着一种恭敬。古代有“九拜”,礼仪之中稽首是最恭敬不过的,如若臣下见到皇帝必会稽首拜见。稽首也是最典型不过的臣礼仪式。

    宋史浩《尚书讲义》:“称拜稽首,臣礼也。”

    宾礼狭义上是对待少数民族政权和外国的礼节制度,包括朝贡关系和藩属关系的礼节。宾礼有明确的君臣之分。

    如果我们仅从字面含义去理解“客礼”这个具有政治意义的词,很容易让读者混淆“客礼”和“宾礼”,使读者认为两者的含义基本一致,但事实上两者的内核是完全相反的,前者代表着政治上的平等,而宾礼(仅从狭义义的朝见礼和朝贡礼来看)强调的是严格的君臣之分,维护了古代社会森严的等级秩序。

    需要注意“秦有客卿之官,以待诸侯来者,其位为卿,而以客礼待之也①”。中的“客礼”和乐毅“为魏昭王使于燕,燕王以客礼待之。毅辞让,遂委质为臣”中,此处的“客礼”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客卿制度,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各国为了争夺人才发展国家,对于真正的人才都礼遇有加,以“客礼”待之。要注意这里的“客礼”是狭义的字面意思上的待客的礼仪。

    二、历史上的客礼

    客礼这种特殊的制度从尧舜禹时期就有渊源,此时的客礼是获得王位者,对王位禅让者的感恩以及对王位禅让者后代失去王位的补偿。西周时周武王对如何处置先朝遗民箕子,也采用了客礼的政策,此时的客礼一方面是為了安抚殷商贵族后裔,稳定新王朝的统治局面;另一方面,也是对边远的少数民族的特殊统治政策。

    西周时周武王对如何处置先朝遗民箕子,也采用了类似于客礼的政策,此时的“客礼”一方面是为了安抚殷商贵族后裔,稳定新王朝的统治局面;另一方面,也是对边远的少数民族的特殊统治政策。可见《史记》:“武王乃封箕子于朝鲜,而不臣也。”

    政权更替之间,后朝对前朝遗民的客礼相待,在尧舜禹时期早有先例,古代使用这一成例最为频繁是在魏晋南北朝之时。这段时期政权交替大多为禅让的方式,新朝皇帝都用客礼来待已退位之君。如晋武帝泰始元年十二月“封魏帝为陈留王”,诏曰:“……永为晋宾,载天子旌旗,乘五时副车,行魏正朔,郊祀天地,礼乐制度皆如魏旧”。魏帝永远都是晋的客人,且一切礼乐出行制度都和旧朝皇帝同样的等级。

    三、 西汉对匈奴的客礼

    汉对匈奴实行平等的客礼制度,把汉与匈奴摆在平等的位置,客礼此时可以理解为一种尊重的民族政策,由王朝内部的政权接替者对禅让者的客礼扩大到对周边民族的客礼。

    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中央王朝对周边民族政权鞭长莫及,所以他们总是言而无信,“荒忽亡常”,时而臣服,时而反叛。这个时候中央王朝“让而不臣”,对之行使客礼制,并没有把周边民族政权的臣服当真。汉朝,面对居住于边远之地且时臣时叛的匈奴,自汉宣帝时期起,汉朝开始对之实行“臣而不名”的客礼政策。即匈奴假装称臣以此来获得好处与赏赐,汉朝也并不当真,不给封号,保持平等客气的关系。

    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王朝就认为“内诸夏而外夷狄”,不干涉周边少数民族内政,但也不许他们扰乱中原。而周边各族尚武好斗,反复无常。衰弱时就假意臣服中原,以获得中原王朝的赏赐。强盛时便举族进犯。各朝君主皆被周边民族侵扰所困扰。西晋江统《徙戎论》云:“《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 弱则畏服,强则侵叛……当其强也,以殷之高宗而惫于鬼方,有周文王而患昆夷、猃狁,高祖困于白登,孝文军于霸上。及其弱也,周公来九译之贡,中宗纳单于之朝,以元成之微,而犹四夷宾服。” 匈奴来臣服汉朝,汉并不当真,“臣而不名”,也并不册封匈奴土地,以“客礼”待之。肖“望之议以不臣”。萧望之据“戎狄荒服”之古训,认为“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即匈奴”称臣”但汉朝不给封号,既不承认匈奴臣属国的关系,也并不册封匈奴土地,以“客礼”待之。匈奴自身也并不使用汉朝的年号,双方绝不是藩属关系。汉匈双方是互相防备的敌国关系,是平等的。汉宣帝神爵四年(即公元前58年),由于匈奴内讧连起,短时间内形成五单于争立局面,因此势力逐渐衰弱,在“逐鹿中原”中力不从心,明显处于下风。单于呼韩邪于是实施“事汉则安存,不事则危亡”的汉、匈一统政策。甘露三年(即公元前51年),呼韩邪单于亲至汉朝奉国珍朝拜,宣帝在都城长安接见并待以厚礼,同时也规定了匈奴王之位在诸侯王之上——“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诏准:“宠以殊礼,位在诸侯王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萧望之据“戎狄荒服”之古训,认为“单于非正朔所加,故称敌国,宜待以不臣之礼,位在诸侯王上。外夷稽首称藩,中国让而不臣”。汉宣帝听从萧望之议,下诏曰:“今匈奴单于称北藩,朝正朔,朕之不逮,德不能弘覆。其以客礼待之,令单于位在诸侯王上,赞谒称臣而不名。”这一策略之后被东汉、曹魏所继承,北魏对柔然也一度采用汉待匈奴的政策。

    [注释]

    ①见《资治通鉴·周显王三十六年》胡三省注言.

    [参考文献]

    [1]李无未.《中国历代宾礼》[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8.

    [2]杨志刚.《中国礼仪制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天继周等.《中国历代民族政策研究》[M]西宁:青海人民出版社,1993.

    [4]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5]王子今.《秦汉边疆与民族问题》[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6]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

    [7]彭建英.《中国古代羁縻政策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8]卢勋等.《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M]北京:
    民族出版社,2000.

    (作者单位:烟台大学,山东 烟台 264000)

    相关热词搜索: 礼制 中国古 代客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