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小麦新品种中涡22的选育经过及栽培技术

    时间:2021-02-05 06:01: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坤 邱化义 李贵

    摘要    中涡22是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以西农979为父本、济麦22为母本进行有性杂交选育而成的小麦品种。该品种为半冬性,高产、抗病、抗逆性强。本文概述了该品种的选育过程,介绍了其主要特征特性,总结了其栽培技术,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小麦;中涡22;选育过程;特征特性;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2.1.03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20)17-0020-02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Abstract    The wheat variety Zhongguo 22 was bred by Tongfeng Seed Limited Company, which was crossed by the female parent of Jimai 22 and the male parent of Xinong 979. This variety is a semi-winter variety with high yield, disease resistance and strong stress resistance.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variety, and its cultivation techniques were summarized, so as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his variety.

    Key words    wheat; Zhongguo 22; breeding process; characteristic; cultivation technique

    中涡22是安徽省同丰种业有限公司选育而成的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于2017年通过安徽省审定(皖审麦2017008)。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

    1    选育过程

    中涡22是杂交组合济麦22×西农979通过系谱法选育而成。2003年配置杂交组合,2004年播种F0代种子,收获真杂种13株,每株各取2穗。2005年播种F1代,将F1代生产的种子按组合顺序全部种下,按育种目标进行选留。2006—2007年进行选留,选取表现较突出的单株。2008年种植单株,建立株行。2009年种植株行,建立株系。保留稳定株系,并混合收获进入下年鉴定圃。2010年对2009年收获的品系进行鉴定。该品系属半冬性中熟品种,幼苗半匍匐,株型较紧凑,幼苗叶深绿色、长芒、穗长方形,落黄性较好,籽粒饱满度较高,商品性较好,后定名为中涡22。2011—2012年参加本单位开展的品种(系)比较试验,表现突出。2013年参加安徽省小麦联合鉴定试验。

    2    主要特征特性

    2.1    农艺性状

    中涡22品种为半冬性品种,全生育期223 d。春季生长发育稳健,两极分化较快,抗倒春寒能力稍差。幼苗半匍匐,叶片深绿色,长势壮。株型松散,株高81 cm左右,茎秆弹性一般,蜡粉重。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旗叶上举、短小,麦穗较小,穗层厚。白粒、白壳、长芒、穗纺锤形。落黄及熟相较差。2015年和2016年穗数分别为714万、630万穗/hm2,千粒重分别为46、42 g,穗粒数分别为27、35粒。

    2.2    产量

    2014—2015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789.5 kg/hm2,较对照皖麦52增产(3.40%)不显著。2015—2016年度区域试验平均产量7 792.5 kg/hm2,较对照皖麦52增产(7.19%)极显著。2016—2017年度生产试验平均产量8 229 kg/hm2,较对照皖麦52增产6.18%。

    2.3    抗病性

    2015年鉴定,中抗赤霉病(严重度2.9),感纹枯病(病指44),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2016年鉴定,中感赤霉病(严重度3.2),中抗白粉病(病级3级),感纹枯病(病指46)。

    2.4    品质

    2年品质分析结果:2015年容重796 g/L,粗蛋白(干基)13.74%,濕面筋(以14%水分计)28.7%,吸水量56.2 mL/100 g,稳定时间1.9 min;2016年容重792 g/L,粗蛋白(干基)13.51%,湿面筋(以14%水分计)28.5%,吸水量55.0 mL/100 g,稳定时间2.6 min。

    2.5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在安徽沿淮、淮北地区推广种植。

    3    栽培技术

    3.1    精细整地

    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适墒旋耕或翻耕整地(墒情不足时,需补墒),旋耕2遍,耕深15 cm以上;或翻耕20 cm以上。旋耕、翻耕后,用耙压实土层,达到上松下实、耕层紧密、土地平整,无明暗坷垃。连续旋耕2~3年田块应深耕(松)1次,深松深度35 cm左右,深耕深度达25 cm左右。玉米秸秆直接还田地块要用机械深耕深翻,及时镇压。用40%毒死蜱或40%辛硫磷4.5 kg/hm2,拌干细土150~225 kg/hm2随犁撒施对土壤进行处理。

    3.2    种子处理

    播前要精选种子和晒种,并进行药剂拌种,可用40%辛硫磷或40%甲基异柳磷100 mL兑水2.5~3.0 kg拌种子50 kg,拌种后闷3~4 h,再拌20%三唑酮乳油75 mL(预防纹枯病),阴干后即可播种;或用3%苯甲醚菌酯30 g+70%吡虫啉30 g拌种子30 kg[1]。

    3.3    科学播种

    中涡22适宜播期为10月上旬至10月中旬,播种量150.0~187.5 kg/hm2,适宜基本苗240万~270万株/hm2。行距20~25 cm,播种深度4~5 cm。播量要准,播种要匀,做到不重播、不漏播,深浅一致,实现一播全苗[2]。

    3.4    配方施肥

    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改进施肥方式。一般施土杂肥45 t/hm2以上或商品有机肥1 500 kg/hm2、硫酸锌15 kg/hm2、硫酸锰15 kg/hm2、纯N 225~240 kg/hm2、P2O5 105~120 kg/hm2、K2O 60~90 kg/hm2。其中,氮肥秸秆还田地块80%作基施、20%于拔节期追施,秸秆离田地块60%~70%作基施、30%~40%于拔节期追施;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全部基施。分类追肥,对于播种较晚的少数小苗、弱苗和黄苗田块,要抓住小麦返青前的有限时机追施返青肥,追施尿素75~120 kg/hm2,促进小麦分蘖早生快长,提高分蘖成穗率,确保苗情尽快转化升级;3月中旬至4月上旬普施1次拔节肥,一般追施尿素150 kg/hm2左右。遇旱时追肥要与浇水相结合[3]。

    3.5    查苗补缺

    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种、疏苗,对于缺苗断垄或漏播的,要立即进行补种。

    3.6    控旺防倒

    2月下旬至3月上旬,用10%国光矮丰750 g/hm2或5%烯效唑525~600 g/hm2兑水喷雾,以控制小麦旺长和后期倒伏[4]。

    3.7    防止冻害

    为防止越冬期冻害、低温冷害和倒春寒的危害,应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采取灌水、喷施叶面肥等措施。

    3.8    抗旱防涝

    小麦生育后期,适时浇好灌浆水,可提高产量,还能调节田间小气候,防止或减轻干热风危害。同时,随着粒重增加,植株重心升高,应当注意速灌速排,防止倒伏[5]。

    3.9    绿色防控病虫草害

    重点防治“两病两虫”,即纹枯病、赤霉病、蚜虫和红蜘蛛。一是防治纹枯病。在小麦返青后期至拔节初期,当纹枯病发病株率达到10%,可用50%苯甲·丙环唑或10%井冈·蜡芽菌悬浮剂兑水喷雾防治。重病区首次施药后10 d左右再防1次。二是防治小麦赤霉病。优先选用丙硫菌唑、氰烯·戊唑醇、丙唑·戊唑醇、唑醚·戊唑醇、唑醚·氟环唑、戊唑·咪鲜胺等药剂,兼治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病害。三是防治蚜虫。当小麦蚜虫量达到300头/百株时,可选用20%啶虫脒或25%吡虫啉兑水喷雾防治[6]。四是防治小麦红蜘蛛。2月中下旬至3月,当1 m行长小麦红蜘蛛达到600头时,可选用2.5%联苯菊酯、2.5%高效氯氟氰菊酯或10%阿维·哒螨灵兑水喷雾防治[7]。

    中涡22小麦越冬前或返青至拔节前,可选用36%飞腾300~450 g/hm2,或10%唑草酮150~180 g/hm2+5%双氟磺草胺225 mL/hm2兑水450 kg/hm2进行茎叶喷雾除草[8-9]。

    适时实施“一喷三防”技术,小麦生长后期,即抽穗至籽粒灌浆期间,根据病虫害种类可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或叶面肥等混配使用,以防病、防虫、防早衰[10]。

    3.10    适时收获

    应掌握在蜡熟末期收获,要单收、单放,收获后及时晾晒。

    4    致谢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乔玉强博士的指导和帮助,在此表示感谢!

    5    参考文献

    [1] 彭红心,张存岭.小麦群体动态及其与产量的相关性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6):46-48.

    [2] 韩勇,张凡,刘国涛,等.小麦新品种(系)比较试验与评价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8,46(25):53-56.

    [3] 刘钊,王凤辉,王军.小麦新品种涡麦99的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6,22(11):51.

    [4] 刘伟民,张虎.小麦新品种涡麦182的选育与应用[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55-56.

    [5] 许有尊,孔令聪,周永进,等.江淮丘陵地区稻麦周年丰产优质增效栽培技术[J].中国稻米,2020,26(3):69-72.

    [6] 武军平,巴合旦·巴达力.木垒县冬小麦高效节水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20,36(5):36-37.

    [7] 李豪圣,解树斌,陈建友,等.小麦新品种济麦60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规程[J].农业科技通讯,2020(5):222-224.

    [8] 薛大忠,洪桂花,何孝卫,等.江苏涟水縣稻茬小麦抗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农业工程技术,2019,39(35):75-76.

    [9] 周宇.南通市稻麦周年高产全程机械化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9(24):18-19.

    [10] 吴纪中,吴小有,张巧凤,等.优质高产抗病小麦新品种宁麦资126的选育及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1):157-159.

    相关热词搜索: 选育 栽培技术 新品种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