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纸下载
  • 专业文献
  • 行业资料
  • 教育专区
  • 应用文书
  • 生活休闲
  • 杂文文章
  • 范文大全
  • 作文大全
  • 达达文库
  • 文档下载
  • 音乐视听
  • 创业致富
  • 体裁范文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图纸下载 > 正文

    浅析《地球最后的夜晚》中梦幻与诗意的耦合

    时间:2021-02-12 06:01:0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刘心悦

    【摘 要】影片《地球最后的夜晚》中诗意般的语言融汇于整体风格之中,独具特色的是影片后半部分近60分钟的3D模式。影片营造了一种梦幻与诗意的耦合,这种梦幻般的效果是怎么营造的?毕赣的长镜头又具有什么样的作用?本文拟从散文诗式的叙事表达、细微影像中的诗意表达以及关于一个女性的梦三个方面着手,阐释《地球最后的夜晚》诗意般夢幻场景的营造策略,还原导演想表达的最初意图,揭开那些“云里雾里”意象的神秘面纱。

    【关键词】《地球最后的夜晚》;诗意;散文诗;毕赣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20)25-0135-02

    《地球最后的夜晚》是一部具有强烈梦幻气质、时空交错、现实与真实混淆、诗意盎然的艺术电影。法国资深影评人皮埃尔·李思恩特曾评论该片:“这部电影在美学上比《路边野餐》走得更远,再次确认了毕赣的才华,它是一次伟大诗意发明的见证”。即便如此,影片的基本故事线索还是明晰的,黄觉饰演的中年男人因父亲离世回到故乡贵州凯里,开始了一段寻找12年前的恋人的梦幻之旅。从毕赣的采访中得知,在完成《路边野餐》之前,他还拍摄过两部不为人知的短片《金刚经》和《老虎》,其中《金刚经》里的三个主要人物就延伸到了《路边野餐》当中,由此可见毕赣的创作是一脉相承的。在采访中,毕赣曾多次提到塔可夫斯基的《潜行者》和侯孝贤的《南国再见,南国》对他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他坦言道:“我第一次看真正意义上的电影就是《潜行者》。后来终于把他的电影看完后,我突然感觉不对劲,但又讲不清这种不对劲,突然我就知道这种不对劲就是电影的美感”。这种强烈电影美感的冲击被毕赣转换成了自己的变奏,即带有诗意影像的散文诗电影。

    一、散文诗式的叙事表达

    一般来说,一部电影的前十分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往往可以决定观众是否可以对这部电影产生兴趣,同时也承担着介绍电影故事的人物和背景的功能。悉德·菲尔德在他的《电影剧本写作基础》一书中曾强调:“今后看电影时,请注意一下,你需要多长时间做出你是否喜爱这部影片的决定,一般大约十分钟左右。也就相当于你写的电影剧本的头十页。你应该及时地抓住你的读者。”[1]毕赣导演在《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中摒弃了传统的线性叙事模式,采用了一种非线性叙事结构,将一些零碎的事件通过主人公罗紘武情感的升华拼凑在一起,达到一种散文诗的叙事效果,行散而神不散。这种叙事手法迥异于情节叙事的电影,利用光影、色彩、音乐晕染出了独具毕赣风格的黔南风景画。这种以情感为主导的电影,往往阻碍了正常叙事的表达,所以情节点没有那么明晰,但是在这种情景中,它可以使观众不必跟着情节走,而去细细品味其中的韵味。在这一点上,毕赣此片的风格有点类似于王家卫的影像风格,《花样年华》中张曼玉饰演的苏丽珍穿着旗袍提着馄饨,屡次往返于午夜狭窄的小巷,若试问这些场景的作用,其实没有起到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但是每当人们提起《花样年华》的时候,总会想起音乐、雨夜、穿着旗袍的女人以及在小巷邂逅的场景。这一点同中国的散文诗相似,有时候情节没有那么重要,重要的是蕴藏在故事背后的情感与意蕴。这也许就是毕赣的电影能够带给观众的情感体验,这种体验带有导演的独特印记,回味无穷。

    《地球最后的夜晚》中充斥着各种梦境、呓语与暗喻,解构了通常意义上的完整电影。毕赣打碎了时间线,让主人公迷失在了时间与记忆之中。影片的开头,万绮雯带着罗紘武送的手表在唱歌,镜头慢慢上摇到旋转的彩色舞灯上,整个画面浸透着墨绿的夜,营造了一种极为不真实梦幻般的感觉。故事是从12年前白猫的死亡开始的,罗紘武在寻找凶手的过程中,意外地结识了凶手的情人万绮雯,从此以后这个女人便构成了他所有的记忆与梦境。影片中有一个显著的技术上的革新,影片前半部分是2D效果,“地球最后的夜晚”片名一上便是3D观影效果,观众同主人公一起带上3D眼镜进入一个更深层次的梦境,两相对比之下产生了一种诗意化梦境的感受。

    二、细微影像中的诗意表达

    除了用一种情感化的叙事倾向把观众缓缓带入罗紘武的世界中去,影片中反复出现的诗意镜头和意象也不可忽略。巴赞在他的《摄影影像的本体论》中提到:“电影再现事物原貌的本性是电影美学的基础,因为一切艺术都是以人的参与为基础的,唯独在摄影中,我们有了不让人介入的特权。”[2]因而依靠摄影这一手段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与不借助任何媒介的诗歌艺术是不同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就是用流畅的长镜头来描绘场景,但是又具有极富诗意的电影文本。比如在影片中反复出现的钟表、火把、野柚子、苹果、烟花、红头发以及那间衰败漏雨的房屋,都在不同的层面上暗喻了导演的某种心境与情绪,它们看似零碎地散落在影片的各个角落,但实则在每一处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最具有诗意的镜头就是影片的3D部分,从男主人公坐着矿车进入矿洞开始,一个流畅的、一镜到底的长镜头一气呵成,在真实、完整地表现客观世界的同时,强调了影像的真实美和自然美。这段近60分钟的长镜头,表现了导演的另类美学,反馈给观众一种沉浸式的视觉体验,通过毕赣之手,影片浸透着一种贵州蓝调的诗意美学。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莫名”出现了很多“不知所云”的意象。开头曾提到过的苹果,在罗紘武去寻找白猫妈妈时又出现,她正在搅拌着蜂蜜,画面的最下角就放着一个苹果,蜂蜜亦为养蜂人的出现埋下伏笔。染着红色头发的女人在潜意识的影射中自然就被指认为罗紘武的亲母。在他的记忆中,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开了他,所以在梦境中他举着枪说出了他心藏已久的话:“你真的要跟他走吗,那你讲你跟他走的原因”、“我吃了太多的苦了,至少在他那里蜂蜜很甜,我牵挂的人还小,很快就把我忘记了”,于是他抢下了女人最贵重的东西——一块已经坏了的手表,伤心地离开。影片中汤唯饰演的角色有三个不同的身份,分别是万绮雯、陈慧娴和凯珍,在片中万绮雯走过深邃的涵洞时曾说过自己想吃野柚子,而在3D场景中,凯珍打的游戏机最大的奖励就是野柚子,甚至楼下场地正在举办一个野柚子歌唱比赛,这个富有诗意的意象当然代表着自己的情人。

    片头曾经提到白猫的尸体是在一个矿洞里面发现的,所以随着梦境的深入,罗紘武进入矿洞后发现一个小男孩,自然便影射为他的童年伙伴白猫。于是在黑暗的室内,两个人开始了一场乒乓球的较量,在打球时明显一侧高一侧低,在潜意识中男孩暗指自己的童年。一番较量之后,男孩骑电动车送罗紘武回去,在路上两人又一番对话,“年级小小,谎话连篇,没有人教你吗?”“那你来教我啊”,这显然是父与子的一场对话,男孩想让罗紘武帮他起个名字,这显然都是父亲应做的事情。这个小男孩也可以转化成他意识深处被万绮雯打掉的那个孩子,他曾说过要教那个孩子打乒乓球。在这段“回家”的路上,罗紘武与童年的自己相遇,与现在的自己相遇,与未曾谋面的孩子相遇,在这一切完成之后他遇见了淳朴善良的凯珍,通过旋转球拍从天空飞了下去,两个人来到了被火烧得一干二净的房屋里,念了一段咒语,爱人的房子便开始旋转起来。

    三、一个关于女性的梦

    在《地球最后的夜晚》中,观众们往往分不清现实与梦境,主人公也一直做着有关记忆、时间与空间的一段支离破碎的梦。女人的神秘、性感、忧郁、迷离在万绮雯这个角色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个角色抽离了叙事框架,使故事变得扑朔迷离。感性部分的她穿墨绿色长裙、高跟鞋,卷发、香烟、红唇,游刃于人情世故之中;理性部分的她穿红色短皮上衣、牛仔裤,游戏机、普通话、齐肩短发,穿行于青涩与洒脱之间。整部电影都是围绕罗紘武回忆一个女人的零碎情感拼接起来的,所以女性的形象在这部电影中引领着剧情的走向。

    汤唯饰演的万绮雯完美地诠释了两种女性人物形象。在万绮雯的片段里,她紅唇配高跟,在乡间小路上显得格外醒目,仿佛与世间格格不入,单凭这点便凸显出这个女性的神秘感。劳拉·穆尔维在《视觉快感与叙事电影》中论述了寻找快感的心理基础,她认为电影提供了诸多可能的快感。“看”本身就是快感之源,汤唯饰演的女性不仅在视觉上营造了一种“看”的快感,其本身的行动也具有不可捉摸性,如同电影中所说“她总是过一段时间就消失,然后又自己回来”,承载着男性的欲望的同时又营造了一种扑朔迷离之感。在影片的2D部分多为“寻找”,在“寻找”的过程中反而激发了观众的好奇心,在罗紘武分别走访了狱友邰肇玫和开旅店的老板后,万绮雯这个人物形象变得越来越神秘。后半段3D部分的开头也非常的梦幻,因为影院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洞穴式的观影模式,恰好电影中的主人公也在漆黑的矿洞中,这样就造成了二度隐喻。恰似看电影的每个人都在做梦一般,极易产生梦境般的幻觉。

    在遇到凯珍时才是梦境的真正开始,影片的2D部分更像是一个梦的序幕或者是前传,其中自己没有得到的或是梦寐以求的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出现。罗紘武曾说过自己母亲在几岁时就离开了家,在他心底深处是渴望得到母亲的关爱的,他之所以这么执着地寻找一个女人,也是根源于他深深的恋母情结。所以张艾嘉饰演的白猫的妈妈在梦境中变成了一个举着火把、染着红头发追逐养蜂人的疯女人,隐约指罗紘武自己的生母。这是一种情感匮乏的体验,所以在梦境中会不由自主地迸发出来。

    四、结语

    毕赣喜欢用自己写的诗作为电影的旁白,这种极富诗意的语言反过来又渲染了电影中的气氛。作为一个诗人,他将个人化的语言在电影中打造成一种互文。散文诗般的语言是他台词的内核,光影是他画面感的呈现,长镜头已经成为他电影的标签,这些独特的元素使他迥异于其他电影导演。经过两部长片的熏陶,一提到毕赣,观众自然就会联想到凯里蓝色中带着梦幻的城市美学,他用独特的意象达到了诗意的境界,从而形成了诗意与梦幻耦合的电影诗学。

    参考文献:

    [1]悉德·菲尔德.电影剧本写作基础[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1985:3.

    [2]巴赞.电影是什么[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78:11-12.

    相关热词搜索: 耦合 浅析 诗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