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基本价值旨趣和特质探论

    时间:2020-08-14 07:53: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现实感受,反映着中华民族立身处世和律己待人的哲学智慧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关于做人和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行为实践的总和,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家国同构与忠孝一体的价值追求,修身立德与成人成圣的人生目标,天下为公与仁民爱物的伦理情怀,广大精微与中庸之道的实践智慧,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等基本特征。

    [关键词]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家国同构;天下为公;仁民爱物

    [中图分类号]B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763(2013)03—0117—06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是中华民族物质文化生活的集中体现,凝聚着中华民族对伦理道德的深刻认识和现实感受,反映着中华民族立身处世和律己待人的哲学智慧和精神风范,是中华民族关于做人和怎样做人以及做一个什么样的人才有价值等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理性思考和行为实践的总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目标指向。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萌发于传说中的伏羲时代,炎黄时期曙光初露,唐虞时期进入到有意识的教化和早期成熟或早熟的阶段。而后经历夏商周三代,在其规模和典章文物制度方面初定基调,到春秋战国时期因为社会的转型而发生重大的变革,精神的反思和理性的自觉愈发凸显,奠定了被后世称之为“轴心时代”的价值基础和伦理规模。秦汉之际,伦理道德在百家争鸣中趋向综合统一,道德生活呈现出统一化与制度化的特点,主流道德价值系统的确立以及以孝治天下传统的形成,揭开了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的崭新一页。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道德生活经历了一个从多种道德观念长期斗争、冲突到融合、统一的发展过程。汉代被定于一尊的儒家伦理道德受到玄学、道教和佛教的伦理道德的攻击,道德生活领域出现了名教与自然、出世与入世、正统与异端之争,民族冲突与融合过程中道德生活产生了前所未有的震荡、混乱与重组,隋唐统一时道德生活呈现出开明、活泼及多元一体的趋向,儒佛道三教在长期的斗争磨合中趋于统一,儒家道统观念重新得以恢复。宋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由繁荣至衰朽的历史时期,伦理思想出现了理学与反理学的斗争,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一方面在理学的精神统治和统治阶级对理学的表彰下呈现出某种过分绝对化和极端化的发展色彩,另一方面由于对理学伦理思想的批判出现了为市民和下层人民欲望和生存辩护的功利主义风习,呈现出某种“由圣入凡”和向近代过渡的特色。

    立于中西道德生活比较的视野和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实际,从宏大与精微相互结合的意义上,我们认为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家国同构与忠孝一体的价值追求,修身立德与成人成圣的人生目标,天下为公与仁民爱物的伦理情怀,广大精微与中庸之道的实践智慧,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精神品质等基本特征。

    一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发展格局

    西方社会和民族道德生活史的基本特质是二元对立,斗争性与冲突性成为道德生活的基本格调或主旋律。古希腊道德生活充满着内在的紧张与冲突,感性与理性、德行与幸福、生命与罗各斯,时时处处都表现出它的对抗性和悲剧性。中世纪的理性与信仰、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神道与人道,无不处于一种严重的冲突与斗争中。近代以来,西方道德生活的二元对立格局更加突出,其斗争也无所不在。理性主义与非理性主义,绝对主义与相对主义,乐观主义与悲观主义,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相互指责颉颃,构成道德生活史的一道奇观。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王泽应: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史基本价值旨趣和特质探论

    与西方社会和民族道德生活史二元对立的发展格局有别,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史具有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特征。中华民族既是一体的又是多元的,其民族的构成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与此相关,其道德生活也彰显出多元一体与和而不同的特征。中华民族的道德生活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充满着多样性和丰富性,并在多样性和丰富性的基础上崇尚和追求和谐统一的价值目标并因之成为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它以一多关系的辩证理解和把握创造了整体性的中华道德文化,这一道德文化具有多元一统、万河归海的价值特质,既母性又多重,是多样态、多层次、多变化的伦理道德系统彼此学习、认同的产物。这一道德文化崇尚“和而不同”,强调“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第三十章)正因为推崇“和而不同”,肯定“道并行而不相悖”,所以显示出多元一体而又包容大度的精神特质。

    中华民族道德生活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是以中国地域道德文化的多元特征为起点,在多元的地域道德文化的交融和汇集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基本的价值共识和伦理准则,再通过教育、宣传和推扩的方式,强化先进道德价值的统贯性和普遍性,使其与各地和各族的道德生活情景结合起来,最终形成了既有统一的伦理原则和价值共识又有各自特色和丰富内涵的道德生活格局。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道德生活格局中,各民族都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发展和保持着鲜明的伦理个性,同时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形成一些基本的伦理共识和道德准则,创造出了一种长期共生共存、荣辱与共的道德生活局面。落实到伦理价值观领域,在先秦是儒墨道法百家争鸣,在秦汉以后是儒佛道三教并存。就整个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结构而言,也形成了一个多元立体和多层次的体系,其中“小德川流,大德敦化”,广大精微和高明中庸集于一身。与此相关,整个社会的道德生活结构也呈现出多层次互补相容的开放共振画面。依传统道德生活架构而言,其上层是以孔子、老子、墨子为代表的,并为历代思想家所承继和发扬的内容形式完备的道德哲学。它设定了中国人的道德理想、道德价值、道德关系、人伦秩序和行为规范,并通过制度和非制度多种形式,渗透和影响着下层的道德文化。中层是制度化、规范化的伦理道德体系,包括各种同典章文物制度相关的礼仪制度、礼仪规范,以及官方所宣传的道德观念、伦理榜样、道德教科书等等,下层则是以潜藏到人们深层心理结构的道德意识、道德信念、道德思维和道德心态为基础而形成的道德伦理实践和具体化的道德生活,包括风土人情、乡规民约、婚丧嫁娶、接物应对等显性的道德行为方式。上层面的道德精神和价值系统可谓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大传统,中层面的道德制度和礼仪规范,可谓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中传统或者说联系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桥梁,下层面的道德行为实践及普通百姓日常的道德生活可谓中华民族道德生活的小传统,它们三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道德价值体系。“大传统”从作为民间道德生活的“小传统”中吸取生活的道德智慧,又把其道德哲学的基本原则经由“中传统”贯彻到民间道德生活的“小传统”中。“大传统”与“中传统”、“小传统”的高度同构,是中华民族道德生活与道德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它们共同建构了中华民族的伦理精神和道德品质。

    相关热词搜索: 生活史 旨趣 特质 中华民族 道德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