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文人画的性质和特征

    时间:2020-08-14 07:54:4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文人画亦称为“士夫画”,泛指中國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中第一次提出文人画这个概念,他是这么描述的:“阅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得。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鞭策、皮毛、槽枥、刍秆,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

    【关键词】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为“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的画。苏轼在《又跋汉杰画山》中第一次提出文人画这个概念,他是这么描述的:“阅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所得。乃若画工,往往只取鞭策、鞭策、皮毛、槽枥、刍秆,无一点俊发,看数尺许便倦。”

    文人画家与非文人画家在身份上重要的对立是:隶家与行家。说起隶家与行家就要从赵孟頫与其老师钱选的一段在画史上很受后人关注的对话:“赵子昂问钱舜举曰:‘如何是士夫画?’钱舜举曰:‘隶家画也。’子昂曰:‘然观之王维,李成,徐熙,李伯时,皆为士夫之高尚者,所画盖与物传神,尽其妙也。’近世作士夫画者,所谬甚矣。”这段话中提到的“隶家画”在启功先生的《隶家考》中解释为:“今世于技艺之事,凡有师承者,专门职业者,于技艺习熟精通者,皆曰‘内行’或曰‘行家’。反之曰‘外行’或曰‘力把’,古时称作‘隶家’。行家为以绘画为本职,靠绘画谋生的内行即画工;隶家则是有别业,另有俸禄的外行,即文人士大夫。

    “文人画”是中国绘画的特有现象,它们可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或者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区域,不同画家之中呈现不同的面貌。但从整体来说,它们更看重艺术语言的特殊性与艺术形式的个性,传统文人画评判的最重要标准:在于画的气韵,它要通过整幅画的构图和笔墨体现出来,以感染、打动观画者。魏晋时期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著名的六法,其首当其冲为:气韵生动是也。气韵生动,尤其能够引起后世文人画家的兴趣。气韵是中国文人画家在冥冥之中的一种追求,一种向往。文人画要表现以小见大的审美趣味,也就是要从局部有限的表现之中,自然而然的体现出生生不尽的无穷韵趣。唐代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中提到:“以气韵求其画,则形似其矣。”“形似”当以“气韵”为内在主导,而所谓的”生动”不过是“气韵”的外在表现。“文人画”在表达气韵的同时也很在乎意境。什么是意境?意境既是画家情感的抒发,又是画家对客观形象精粹部分的的集中反映。古人论画说:“造化如画,画夺造化”,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抓住客观现实中最本质的美,经过主观的思想、感情的陶铸以及艺术的加工才能创造出情景交融的好的作品。宗白华在《论中西画法的渊源与基础》载《美学与意境》中明确提出:“中国画的境界似乎主观而实为一片客观的全整宇宙,和中国哲学及其其他精神方面一样。”意境是意象的的最后的画面空间归宿。它的精神倾向是由意象带来的,因而画面的时空环境须与意象谐调而使“画境”成为了意境。

    文人画具有强烈的民族特征,它包容了民族文化中最基础的形态所反映的那些特征,又集中体现了民族文化中最精华的思想所追求的那些希望。中国文人推崇绘画的价值,是将绘画融入到文化中。文人画深深的体现了中华文化对绘画规律甚至艺术规律的揭示并影响着中华民族其他的艺术门类,哲学、民族性以及民族审美观。文,是文人立身的标志同时也是文人修行,包括作画的资质。“文”气对于文人和文人画的意义重大,对文人来说,传统知识分子所有的人文素质,就是他们从事一切活动,包括艺术的资质。艺术活动也成为他们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近代陈衡恪认为:“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而学习文人画尤其需得之于“学时要博,见闻要广。”中国哲学观对于文人画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陈观复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一书中写道:“道家思想是中国艺术精神的主干贯穿文人画始终。”道家的阴阳观是中华民族传统审美观念的主导,墨的浓淡干湿变化,使古人对天地万物间的运行之理有了更深更直接的变化。集中体现在黑白的水墨关系里。文人画家也更追求水墨的外在表现效果。唐代王维创造了渲淡法,利用水在技法墨的活力,水与墨的相互融合以及其表现出的画面随机性带给文人画家以新鲜血液贯穿于中国绘画。也由此开启了写意绘画,并逐渐成为中国绘画中的主流并一直延续至今。中国绘画追求天人合一的写意艺术。俞剑华先生在《中国绘画史》中定义文人画:“以气韵生动为主,以写意为法,以笔情墨趣为高逸,以简易幽淡为神妙,藉绘画为写然寄恨之工具,自不和整繁缛之复古派,而肆意挥洒淋漓之写意派。”由此段能够了解到文人墨客对写意画的喜爱是极深的。大写意笔墨酣畅淋漓,落笔肆意从横,忽略描绘对象的外貌形态,注重描写物象的神韵与精神内涵,意在似与不似之间,是一种高度自我与忘我的艺术。绘画最高的境界不在于描摹对象而在于主观情感的抒发,在于通过绘画体悟宇宙精神,洞察天地间的大境界。

    在文人画理中,文人画提倡:“意在笔先”与“无意为上”表面上看这两个词互为矛盾、相互排斥,互相对立。毋宁说是相对呼应、贯通一致。达到对立统一之效果。“意在笔先”王原祁在《西窗漫笔》中有一段精妙的描述:“意在笔先为画中要诀。作画中搦笔时,须要安闲恬适,扫尽俗肠,默对素幅,凝神静手,看高下,审左右,幅内幅外,来路去路,胸有成竹;然而濡毫吮墨,先定气势,次分间架,次布疏密,次到浓淡,转换敲击,东呼西应,自然水到渠成,天然凑泊,其为淋漓尽致,无疑矣。”这就要求画家存想要高、酝酿要久,做到胸有成竹。而“无意为上”则要将主观意志化为自然而然。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清人戴熙云:“有意于画,笔墨每去寻画;无意于画,画自来寻笔墨,有意盖不如无意之妙耳。”文人画中特别看重“逸品”,而“逸品”追求的是无意为上。“无意”可以在画意中领略,物象从眼到心到手的过程实际充满了不可捉摸的趣味,而正是因为这种偶然和随机性让艺术变得更加高明也令无数文人墨客为之倾倒并沉醉其中。

    “文人画”特别注重诗性这一特征。“文”字对于文人画的意义重大,对文人来说,传统知识分子所具有的人文素质,就是他们从事一切活动,包括艺术的资质,艺术活动也成为他们修行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文人画诗意起源于王维。明代董其昌将王维奉为“文人画祖”。苏轼在《书摩诘(蓝田烟雨图)》的题跋中写道:“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在董其昌、苏轼以及后世文人画家们的眼中王维的诗格和画格无疑是一致的。王维在是个中的恬然、超然脱俗必然会反映在画中,画中有诗意有寄托,才能让文人高出工人。而这也被后人认为是文人画的最高格调。

    相关热词搜索: 文人 特征 性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