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越两部《金云翘传》写作比较

    时间:2020-08-15 07:56:3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金云翘传》原是我国明清时期曾经盛行一时的才子佳人小说中的一部。对于才子佳人小说,尽管后来的曹雪芹在其巨著《红楼梦》中斥之为“千部共出一套”,从而使才子佳人小说最终成为反面艺术创作的典型。然而,当时的《金云翘传》被出使到中国的越南作家阮攸见到后,将其改编为越南喃传《金云翘传》,以后这部小说成为世界名著,被翻译成多国文字。阮攸也因此而被越南尊之为大诗豪,世界文学评论界也常把他与俄国的普希金、德国的、歌德、法国的巴尔扎克和中国的屈原、曹雪芹相提并论,联合国将其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一部作品,两国拥有,而各自成书的特点、艺术特色、最终命运等方面却各不相同,将其作一比较,未尝不是件有意义的事情。

    中式的《金云翘传》是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而才子佳人小说的产生,又与当时的科举制度有着很大的关系。中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代,它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罗致和选拔官吏。此后,这项科举取士的制度便沿袭了下来,直到明清为止。但是,明清两代的科举制度和前代的科举制度却有明显的变化。

    首先,明清的科举考试专以“四书五经”命题,考生所作的经义、书义之文,仿效王安石所作经义的格式,代古人语气而为之,文体使用对偶。在内容上有着严格的限制,禁止考生随意发挥自己的观点,只能代圣人言,即按照程朱对儒家经典的注解敷衍成文。这就是后人所谓的“八股取士制”。八股制的实行,严重束缚了考生个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把他们变成了只知背诵和模仿八股文,却对经世治国之策一窍不通的科举奴仆和无用的学究。而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有个人主见的有识之士,往往无法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

    明末清初才子佳人小说所以跟当时的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其原因就在于才子佳人小说的作者大都是科场上的失败者,仕途的坎坷才使他们转向小说创作。这批作者不仅会写僵化陈腐的八股文,也擅长诗词歌赋的吟咏。他们通过创作小说来实现自己心中的人生理想,表现自己的才学文章。同时,也发泄了郁结在心中的不平,完成某种心理的补偿。现实中得不到的东西,只能到虚幻的世界中去寻找。生活于明清鼎革之际的文人,有的飞黄腾达了,有的则时命不济,功名无望,心灰意冷,惟有借助小说以寄托感慨,求得精神上的安慰。天花藏主人《平山冷燕序》就表明了他的这种创作意识。他说自己“奈何青云未附,彩笔并白头低垂”,故不得已而写小说。“凡纸上之可喜可惊,皆胸中之欲歌欲哭”。烟水散人在《女才子书》“崔淑引”中也无限感慨:“世之熙熙攘攘,劳形毕露干功名富贵之间者,何一非梦?”这种由社会环境造成的作家的落魄无聊、迷惘困惑,是他们创作才子佳人小说的主要心理因素。

    其次,明末文化思潮对作家的影响。才子佳人小说作家多为下层文人,他们受明末汤显祖“真情”观、冯梦龙“情教”说影响,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学思想有几分反感,其婚姻爱情观中有某些尊重个性、要求自由的进步成分。如《飞花咏》作者提出了“男女从来存大欲,况于才美复多情”的情欲观,《定情人》也肯定了“人生大欲,男女一般”,这种思想和审美情感,迎合了广大市民的感情需求,这是才子佳人小说崛起的思想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明末清初式的大众文化得以迅速发展起来。文学艺术的创作最先便是从民间发展而来,比如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就是民间口头艺术的集大成者,只是后来的文人介入了以后,文艺才与人民群众渐行渐远,直致完全脱离了人民群众。而才子佳人小说从它一出现开始,便能拥有大量的读者群,上至学者、作家、批评家,下至底层贫民妓女,无一不是才子佳人小说的热烈的追捧者,表现出超凡的市场号召力。尤其是明朝中叶以后,城市发展,商业发达,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特殊性,资本无法转移到生产领域,只能用于个人消费,从而形成了纸醉金迷、物欲横流的社会风气,从另一侧面推动了才子佳人小说的出现,反映出了自命清高的穷儒们对于当时社会风气的反动。

    再次,章回小说经过明代的发展,清初时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文学体裁,拥有广大的读者群,此外,《金瓶梅》作为文人的独立创作,以现实生活中的市井人情为题材,对才子佳人小说具有强大的启示作用,鲁迅就曾将两者统称为“人情小说”,称才子佳人小说是“学步”《金瓶梅》而产生的“异流”,从而揭示了两者的传承关系。才子佳人小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中式的《金云翘传》也不例外。

    而越式的《金云翘传》(又名《断肠新声》),则是一部长达3000多行的长篇叙事诗,一百多年来在越南民间广泛流传,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它的作者阮攸(1765~1820年)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越南文坛上杰出的诗人。阮攸字素如,号清轩,生于越南河静省官春县先田乡。阮攸出身显赫,他的家庭是黎氏王朝的显赫贵族,不仅在政治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在越南文坛上负有盛名。阮攸自幼在“重忠义,擅文章”的家庭传统熏陶下立志效忠封建王朝,重视文学修养。曾任过封建王朝的武官、知县等职务,曾奉阮朝皇帝之命到中国朝贡。其出身的背景及为官的经历,决定了他创作的《金云翘传》与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完全不相一致。

    阮攸二十岁时中乡试三场,承父荫出仕“正校首”。这时,正值黎氏王朝衰败腐朽之际,西山农民起义声势浩大,直逼黎氏巢穴,封建王朝岌岌可危。阮攸站在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的立场上,积极参与镇压农民起义的军事行动,但终究未能挽救黎氏王朝覆灭的命运。严峻的现实使他逐渐意识到封建王朝的腐朽无能,“兴邦复国”的前途渺茫,感到时代的巨大变迁,非人力所能挽回。他内心忧虑颓丧,彷徨无着。他经过长期颠沛流离、贫病交集的生活之后,终于隐居故乡,放迹山水,寄情吟咏,成为一个“国破家败”的落魄政客。正是在这期间,他有机会接触到下层人民,亲眼目睹了人民的疾苦,使他痛感社会的动乱,权势的专横。这一切,对于诗人后来的思想和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资本势力的支持下,击败西山农民起义军,称帝越南。阮攸被迫应召,勉强出仕。任职期间,面对封建统治集团上层的争权夺利、互相倾扎,他采取了明哲保身、避而远之的态度。因此虽然身居高位,处境却十分孤独,抱负也无从施展。他曾一度托病辞官,返回故里,然而均被召回,最终未能如愿。

    1812年,阮攸出使中国。这期间,他进一步接触到中国的古典文学,并对当时流行颇广的“才子书”,发生了浓厚的兴致,其中即有《金云翘传》的原本。由于这些小说在不同程度上反映的中国(明朝)封建社会的现实,与当时越南的社会状况极为相似。所以,阮攸回国后,即借用中国《金云

    翘传》的题材,以具有民族特色的六八体诗的形式,写出了反映越南封建社会面貌、熔铸了他大半生坎坷际遇的越南的《金云翘传》。

    阮攸《金云翘传》的基本情节是:京城员外之女王翠翘偶遇风流倜傥的书生金重,两人一见钟情。不幸,王家突遭横祸,倾家荡产,濒临绝境。王翠翘为挽救全家性命,被迫卖身,从此陷入火坑。她拼死反抗过,但终因孤独无援而论为娼妓。幸遇一姓束的书生,得以新生,过上了温暖的家庭生活。但好景不长,又遭宦夫人、束娘子毒计,使她成为一个没有人生自由的奴隶,过着肉体被摧残、精神受虐待的生活。翠翘被迫逃出束家,结果又陷入两个险恶的人贩子的虎口,再次被卖到妓院。最后遇到起义领袖徐海,才得到解放,报了仇。但是由于翠翘受了胡巡抚的欺骗,不仅使自己再次失去自由,而且断送了整个起义事业,置徐海于死地。深深的愧悔和生活的屡屡打击,使王翠翘走上了自杀的道路,跳海被救活后,与恋人金重团圆,并和妹妹翠云同嫁金重。

    从作品所描写的整个内容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作者通过生动的艺术手法,具体描绘了一幅基本上符合历史真实的越南封建社会末期的画图。通过主人公王翠翘这一典型人物的一生,反映出当时越南广大妇女和被压迫群众的悲惨命运。全诗具有明显的现实主义因素和强烈的人道主义精神,它的基本倾向是进步的。

    同时,阮攸的《金云翘传》所选择的题材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以出身“书香门第”的王翠翘作为全书的主人公,以她的“员外”家庭的破产、没落为背景,细致地描绘了所遭到的种种苦难与不幸。由于封建社会末期社会矛盾纷乱、复杂,社会罪恶深重、弥漫,即使是封建统治阶级中的一员,也是“劫数”难逃,“命运”莫测。所以,具体描绘一个封建家庭及其成员遭殃蒙难的过程,也就富有特色地反映出气数已尽,崩溃在即的封建社会的历史原貌。作品从多方面揭示了造成翠翘悲惨命运的社会因素。这里既有封建官僚的专横暴虐、营私舞弊,又有新兴商人的贪婪堕落;既有贵族豪门的倚势凌弱、欺压善良,又有花街柳巷的淫荡堕落、乌烟瘴气……正是在地主、官吏、商人、纨绔子弟、地痞流氓、人口贩子接连不断、串通一气的残酷迫害下,翠翘才从一个“名门闺秀”一步步地沦落为被侮辱、被迫害的妓女、侍妾、奴仆和尼姑,从精神到肉体,无不横遭摧残。黑暗、残暴的封建社会环境,决定了翠翘不可逃避的悲惨命运。可以说,阮攸的《金云翘传》不仅反映了比较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而且有力地揭发、批判了当时的封建统治阶级,其所表现出来的思想高度,与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不可同日而语。

    历史上的越南曾经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其时,中国称之为“郡县时代”,越南称为北属时期。在长达一千多年的北属时期,中国文化带动了越南文化全面进步,中国文化的精髓被越南人民加以吸收和改造,构成越南文化乃至越南民族特性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为越南最终走向独立奠定了文化基础。从十三世纪到十五世纪开始,由于独立日久,民族意识发展,当时越南的朝。臣和一些文人在汉字基础上首创越南国音“字喃”,与汉字掺杂使用,是为越南文字努力摆脱汉字影响之先河。至十八世纪时,“字喃”文学达到成熟阶段,而将“字喃”文学推向顶峰的,其代表人物便是阮攸的《金云翘传》。为了开创和丰富本民族的文学宝库,阮攸在创作时,将中国的才子佳人小说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依据中国诗歌的音韵格律,结合越南民歌,创造出了一种新诗体——六八体,从而表现出了极为强烈的民族独立意识,与中国的《金云翘传》远不在一个档次之上。

    阮攸的《翘传》虽然取材自中国的同名小说,并且主要情节与原著大体相同,但绝非原著的翻版,他对原著进行了再构思、再创作,力求作品中的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能准确、生动地体现自己的审美价值取向。“经过类似的艺术处理,不但可以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使主题的思想寓意变得更为丰富而深刻,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作品的思想文化品位。”

    比如,以诗结尾的情节为例,历经磨难的王翠翘终于与心上人金重结为夫妻后,在“洞房花烛夜”,翠翘并没有跟金重同衾共枕,而是把“琴瑟”(夫妻)之情变为“琴棋”(朋友)之情,为他重弹《薄命曲》。为了描绘这对恋人当夜面对出现的充满爱情梦幻的一幕,内心产生的悲喜交集和极度矛盾的复杂心情,作者在引用中国李商隐《锦瑟》中的“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时,本来可以原文照录,但作者却以本民族民歌的形式将其化成极具抒情的诗句:

    那可是蝴蝶,

    还是庄生本人?

    那是什么琴声,

    充满了悠扬而激越的春情?

    那可是蜀帝的魂灵,

    还是杜鹃的正身?多么清澈啊,

    那洒落在泛着月光水面的晶莹泪滴!

    多么温暖啊,

    那蓝田里新凝成的熠熠生辉的碧玉!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由此可知,阮攸在引入中国故事、典故、诗词曲等名篇名作时,不是随手拈来,照搬照译,而是根据创作主体的不同需要,经过精心筛选,采取不同艺术手法加以提炼和进行再创作,然后将它们融入有关情节中,使之与作品构成一个血肉相连、浑然无迹的有机艺术整体,并以非常越南民族化的诗歌语言风貌,呈现读者面前。这也是《翘传》取得杰出艺术成就的主要原因之一。

    前面已说过,中式的《金云翘传》同其他的才子佳人小说一样,其创作的动机无非是些科场失败后的自我安慰,借以表达自己心目中理想这样一类的东西,尽管这类小说出现后,在当时也曾兴盛一时,尤其是《金云翘传》还对以后的《红楼梦》产生过重大影响,但终因“千部共出一套”,相同的人物故事情节、相同的人生理想追求,表现人物的手法的陈腐,而后继者又陈陈相因,虽有作品试图有所变化,结果还是重蹈覆辙,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使得才子佳人小说迅速衰落并最终一蹶不振,“香消玉殒”后不再为人所知。同时,中式的《金云翘传》在描写过程当中,因不时穿插进一些带有刺激感官的“色性情”内容而成为清初淫词小说的代表作之一,更因作品中赞扬了反叛朝廷的大盗,为清政府所不容,最终遭到了彻底地禁毁。以至于到了20世纪以后,《金云翘传》在中国国内几乎是湮没不闻。甚至连“五四”以来开创中国小说史研究的巨匠鲁迅、郑振铎等,都未提起过这部小说。1931年,孙楷察先生东渡日本,调查东京所藏中国小说的情况,又发现了这部著作。在此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误认为《金云翘传》国内已没有藏本。然而越南的《金云翘传》在经过了阮攸的再创作之后,以其三千两百五十四句叙事长诗的宏篇巨制,且是人乐的,最终广为流传,直至老奶奶的摇篮曲、情人之间的书信里头的引用语,寺庙里头的箴诗劝语、革命家号召群众的鼓动词等,几乎都是从《金云翘传》来的。越南人非常感谢阮攸,因为他利用了越南的“喃字”把越南的语言之美发挥到淋漓尽致,越南人从未想到过自己的语言可以透过这部作品美化到这样的地步,所以他们很喜欢这部作品,甚至把《金云翘传》当作占卜书来使用,非常地流行,一直到现在仍是如此。不同的创作动机决定了两部作品不同的命运。

    相关热词搜索: 两部 中越 写作 金云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