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西毫古韵

    时间:2020-11-22 08:03: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河南西部,黄河与嵩山、万安山之间,有县邑曰偃师。偃师者,武王伐纣,于此息戎偃师,故名也。夏都之,商都之,周亦都之。商都曰西亳,偃师因以名焉。其面积不足国土之万一,历史却与中国等长,古韵悠悠,今聊记数处,以观历史厚重文化灿烂之流风余韵。

    缑山夜月

    月亮是写在夜幕上的诗,月色是她的韵。

    城市的月色被现代文明驱赶了、淡忘了、污染了,纯正的月色是天然的、野生的,只在山野水湄的自然,只在唐诗宋词的悠悠古韵里。

    水逝云飞,物换星移,但缑山的夜一如古时的静谧,缑山的月色依旧是古时的柔美。

    子晋之前,名不见经传的缑山满是野生的月色,仿佛天上的白云研成均匀的粉末,新鲜而皎洁。而在他驾鹤仙游之后,“缑山夜月”那楚楚动人的月色便透着子晋哀怨千年的目光。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断肠的故事、凄美的传说。

    子晋,字子乔,周武王26代灵王之子,天纵奇才,游于伊洛间,喜吹凤鸣笙。晋平公使叔誉于周,见太子晋,五称而三穷,逡巡而退。归告公曰:“太子晋行年十五,而臣弗能与言”。大臣师旷不以为然,往见太子晋,大惊其才,归国后立将所占周地奉还。由是太子晋名震诸侯,后因犯言直谏被贬为庶人。

    其时,弱干强枝,周室衰微,子晋的天纵奇才应验了“五百年必有王者兴”的预言,周人把中兴的希望寄托在子晋身上。谁料,17岁,花一样的年龄,然未及绽放就零落成泥。孔子删批诗书,至此,投笔浩叹:“惜夫,杀吾君也”!

    时人不忍其死,于是就有了刘向《列仙传》的神话。相传,子晋遇道士浮丘公,得以剃度,在嵩山修炼30余年。后谓友人曰:“告我家人,七月七日,候我于缑山之巅。”至期,果吹笙乘鹤翱翔山头,与家人挥别。那萦绕云端的鹤影笙曲,成为他人生的绝唱。

    一代天骄就这么流星般倏然而逝,让历代名人雅士、帝王将相惋惜不已,李白、白居易、岑参、沈佺期、宋之问、陈独秀、汉武帝、武则天、乾隆等或凭吊嗟叹,或吟咏刻石,由是缑山上庙观巍峨,碑刻林立。

    东汉,一代大儒蔡邕亲撰并书丹《王子乔碑》。

    至唐,武则天伴驾高宗,夜宿永庆寺。是夜,月朗风清,武则天仰察苍穹之深邃,遥望缑山之渺茫,不知是仰慕惋惜子晋高才,还是望月思人勾起对已故太子李弘的哀怜,挥笔题诗曰:“秋风寂寞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

    20年后,定都洛阳贵为女皇的武则天再祭子晋,满腹经纶的女皇用她独创的飘逸圆润意态豪纵的飞白体,洋洋洒洒亲书2000余言文采斐然的《升仙太子之碑》。

    月出缑山,月明缑山,月落缑山,寻常的夜,寻常的月,寻常的山,但因了子晋升仙的动人传说,因了历代文人骚客的生花妙笔,缑山夜月氤氲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

    无论“午夜月明仙迹杳,一湾溪水送桃花”(明张济奇《浮丘洞》诗)的春宵,或是“笙音缥缈凌秋月,鹤羽翔迥驻岭云”(乾隆题子晋祠楹联)的秋夜,溶溶月色中,缑山缥缈静谧。隐隐的,无边月色中似有悠扬的仙乐袅袅如缕,于是千古往事便从月色深处秋云飞鸟般翩然而至。

    何处无夜?何处无月?但缑山夜月总让你思接千古、梦回千年……

    烟雨滑城

    滑城者,滑国之故城也。

    滑国者,洛阳东南一弹丸小国,春秋时为秦所灭也。

    滑城河者,源于嵩山注入伊洛河因穿流滑城故名也。

    春秋,那真是一个群雄争霸、风云激荡、百家争鸣、文化灿烂的乱世,期间发生的许多历史事件不需任何雕饰就具有扣人心弦的传奇色彩和跌宕起伏的戏剧情节。

    “公元前627年,秦军拥兵,偷袭郑国,郑商人弦高遇秦师于滑,以郑使者名义犒师,并派人告郑。秦师知郑有备,灭滑而还”。(《中国历史大事年表》)。

    弦高非凡的胆识和智慧挽救了郑国,可怜无辜的滑国做了替罪羊,钱财人口被抢掠一空。

    只是,当这支千里偷袭却无功而返的秦军在回师途中遭到晋军伏击、三万秦兵血染崤山片甲不还时,刀光剑影中,被秦军掳走的滑国民众命运如何?

    今天,仍有个叫滑城河的村子建在古滑国遗址上,村民可否是古滑国遗民?沧桑邈邈,不得而知。

    小国寡民水波不兴的古滑国消亡在历史深处,但国破山河在,2600年来,那条从历史深处流来古韵悠悠的滑城河却依然留存绵延着历史的凝重、悠远、鲜活、隽永。

    周灵王之时,天纵奇才的太子子晋,在古滑国境内的缑山演绎了“控鹤升仙”的神话。初唐,就在滑城河村诞生了一位名叫陈祎的小孩。其父亡,小陈祎随母嫁至下游不远的陈河村,他便是后来名高千古的大唐高僧——玄奘。此外,因力主削藩而被刺身亡的大唐诗人宰相武元衡,元代清正廉洁、刚直不阿的监察御史程震,清末最后一批翰林学士、追随孙中山革命被毛泽东称道的“中州才子”杨源懋等名流俊杰,都是从古滑国的烟雨中走出,在纵横捭阖波谲云诡的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

    滑城河东岸突兀矗立着一座历经千年的烟雨台,晨曦或晚暮之时常常烟雾缭绕,仔细聆听依稀有落雨之声。回望滑城,烟雨迷蒙中,绿野田畴,林木房舍,山峦沟壑,牧童樵夫,若有若无,亦真亦幻,缥缈迷离,恍若仙境。

    “荒闉草木苍狐卧,野寺楼台白雉飞。涧水不知留往事,林花空自作芳菲……”

    不知何时,“滑城烟雨”成了“偃师八景”之一。人们看重的是它丰厚的历史内涵?还是若有似无的烟雨奇观?

    古今多少事,都在烟雨中。烟雨滑城,一身沧桑的你积淀着历史的久远与厚重!

    而滑城烟雨呢——

    你是用霏霏细雨稀释着历史的伤痛?还是涤去岁月的尘埃让人铭记那久远的过去?抑或用这种独特的方式寄托了后人对沧桑历史的凭吊和纪念?

    烟雨台细雨如烟,缑氏山静默不语,滑城河悄然北去……

    薇绿首阳岑

    北边奔腾着粗犷豪放的黄河,南边流淌着清秀文静的伊洛河,雄浑厚重的邙山虎踞在两河之间,“岝嵱危岑插天空”的首阳山更显得孤峰插云。

    首阳山名扬古今,不在它日出之初,光先必及的邙山第一峰的高度,也不在“晴晓先瞻海日红”的首阳晴晓的美景,而在于两位古人——伯夷、叔齐。

    伯夷、叔齐者,孤竹君之长子、三子也。

    孤竹君将死,遗命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曰“长幼有序”。伯夷曰:“父命也,不可违”!遂逃去。叔齐不肯立,亦逃之。后遇于首阳山,相拥而泣。

    时,武王伐纣,载西伯昌木主以行。伯夷叔齐叩马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忠乎? ”左右怒目、欲杀之,夷齐泰然无惧。太公曰:“此义士也”,拂而去之。

    牧野之战,纣王大败,登台自焚,殷亡。

    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

    野有妇人曰:“子义不食周粟,此亦周之草木也”。

    夷齐怆然而歌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吁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而死。

    商末以降,伯夷叔齐成为被人推崇备至的道德楷模,后世为了褒其义节,在山上修了夷齐庙。《史记》列传记之,韩愈作文颂之,李颀写诗叹之。唐人吴筠诗曰:“……世浊不可处,水清首阳岑。采薇咏羲农,高义越古今”。

    “薇”为何物?“薇,巢菜,又名野豌豆。”《诗经·小雅·采薇》曰:“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靡室靡家,玁狁之故”。

    先前,薇,只是一种普通的野菜,此后,它便是开在夷齐风骨上的气节之花,在世代相传的故事中翠绿着、灿烂着、幸福着、忧伤着。

    地壳的一次变动,都可能使首阳山有沧桑陵谷之变,但只要有人类存在,那么作为一段惊涛拍岸荡气回肠的历史,作为一段沉郁悲壮一唱三叹的挽歌,伯夷叔齐礼让为国、叩马而谏、采薇首阳的故事就会永远流传。

    如夷齐傲岸的风骨,首阳山依旧高耸,透过尘世风烟,洛河北岸的商都西亳依稀在目,夷齐庙却难觅踪影,惟有漫山星星点点的豌豆花在寂寞地开放。

    年复一年,地老天荒,豌豆花,你痴痴为谁而开?是怀念千年之前那位采薇而歌的高洁之士?还是期待后世哪位高洁之士采薇而歌?

    一阵山风吹过,红艳的野薇花晨星般闪烁摇曳在野草丛中,像点点化不开的惆怅……

    何处吊田横

    何处黄土不埋人?古来征战几人还?风云激荡的乱世,志在四方呼啸沙场刀头添血的英雄是不会也不屑考虑命丧何处的。就这样,在远离齐鲁的帝都洛阳,田横用那片殷红的血泊与悲壮的浩气,把汉初那段历史浸染成一段荡气回肠的传奇和不可复制的绝唱。

    赫田寨,洛阳东郊田横之葬地也,有齐王冢一座碑碣几幢。

    慕名拜谒,但见烟尘滚滚的烟囱,但见机声隆隆的厂房,冢碑何在?

    知情人讲,早年因建首阳山电厂,风雨沧桑中巍峨了漫漫2000年,承载了一段悲壮与传奇的齐王冢,被急功近利的现代工业毫不顾惜地夷为平地!

    无处凭吊。愕然惋惜,怅然若失,喟然长叹。但那段历史绝不会因齐王冢的荡然无存而磨灭!

    楚汉之时,田横与兄田广荡平齐地。高祖使郦食其赴齐连和,齐王许,兵备稍懈。不意韩信争功,攻齐。横大怒,以汉王欺也,烹郦。

    韩信虏田广,横乃自立为王,帅残部五百人困守孤岛(在山东,名田横岛)。

    高祖忧之,遣使召横。横曰:昔者,吾杀郦食其,其弟郦商为大王宠臣,恐有后患。高祖乃召郦商曰:“横将来,如伤之,灭九族!”再派使召横曰:“赦其罪。横来,大者王,小者侯。不来,且举兵加诛”。

    田横,你只有两条路:要么投降,然称孤已南面,岂屑封侯王?何况还是一个被招安的更邀封爵亦危身的降将?要么抵抗,然寸地尺天既有主,天心属汉,以卵击石,涂炭苍生,何苦徒为天下怨?

    五味杂陈的纠结中,你乃与客二人,迈着犹豫沉重的步履,踏上洛阳之路。

    是日至尸乡,洛都在望,你豁然明白:还有第三条路!也只有第三条路!乃驻足为其客曰:“横始与汉王俱南面称孤,今汉王为天子,而横为亡虏,其耻固已甚矣!尔奉吾头,以见汉王。”遂仰天喟叹,拔剑自刎。

    尸乡是一道门槛,跨过去,是吉凶莫测的富贵,是壮志难酬的隐痛,是苟且偷生的耻辱。嗟夫,英雄末路,夫复何言!尸乡就是你不能渡过的乌江!英雄不怕死,多少次抱着马革裹尸的决绝从死人堆里站起,但英雄注重死的方式。于是,你雄心不受北面辱,以这样一种悲壮惨烈的方式,倒在了离古都不到30里的尸乡驿,用巍巍首阳山,矗起你不屈的风骨!

    从海岛到洛阳,你死得不算决绝,但死得气贯长虹!

    二客含泪奉其头,从使者驰奏。

    “六国苗裔同死亡,至今荡然无一墓”。而你的死,却让曾视群雄轻若无的高帝流涕叹惜,发卒二千人,以王者礼葬之,封二随从为都尉。既葬,二客穿冢旁孔,亦自刎。

    高祖使人赴岛招安,你凛然就义的一声霹雳,引发了海岛的地震海啸,五百壮士焚香祭拜,且哭且歌,毕,或拔剑自刎,山岩尽染,或鱼贯蹈海,大海悲鸣。

    拔剑自刎五百人,一时俱化苌弘血。田横,你究竟有着怎样的领袖风范与人格魅力,使500义士为你凛然殉节?英雄之所以是英雄,是他们可以慨然为尊严而舍弃生命。你可以打败他,但不能战胜他!

    最后一次镌碑刻石是清道光年间,最近一次吟咏是抗战时徐悲鸿的《五百壮士图》,而我,也决不应是最后一个来拜谒你的人。

    乱云飞渡,残阳如血。风过北邙,啸然有声,似你当年的征战,又似你壮志未酬的喟叹。

    悠悠往事垂千年,再拜田横思凄然。而今冢碑踪影难觅,身死异乡的你魂归何处?

    魂归洛河吧,洛河汇入黄河,黄河流向你的故乡,尔后注入大海,亲吻你的田横岛——那里有你的500义士驱之不散的魂魄。

    玄奘故里

    玄奘故居何处寻?洛阳缑氏陈河村。

    缑氏,座落在洛阳东南嵩山向伊洛河过度的丘陵地带,西眺伊阙洛阳,东望虎牢雄关,“困阳城(登封)、趋东都(洛阳)之必扼”。马涧河与刘河蜿蜒而北,使得这片土地沟壑纵横,流水潺潺,草木森森。

    “……野木苍烟起,平地棲鸟还。嵩岚久不见,寒碧更潺湲。”这是欧阳修笔下的古缑氏(《缑氏县两首》)。“草树绕野意,山川多古情。”这是宋之问途径缑氏时的感慨。星罗棋布的古迹,俯拾皆是的传说,使得这块土地处处氤氲着悠悠古韵。

    陈河村中何所见?登高而望,陈河村高高低低错落有致,或安卧在起伏的丘陵上,或隐身于草木葳蕤曲径通幽的深沟浅壑中。村东,清清的造纸河(蔡伦在流经缑氏的马涧河造纸故名)仿佛不忍打扰这里的安谧,悄无声息绕村而过,绘就一幅“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意境淡远的山水画。那世外桃源般的恬淡闲适不由让人想起“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的唐诗和“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的宋词。绿树掩映中,由佛学大师赵朴初和国学大师季羡林题写牌匾的玄奘寺一派“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佛风梵韵。

    玄奘遗迹何处觅?1300余年的风驳雨蚀,如今只有一棵风雨晨昏中守望千年缠绕而生让人称奇的“皂抱凤凰槐”(相传为大师亲手所栽,大师西去谓之曰:吾往西,尔往西长,吾东归,尔往东长。17年后,村人见树东长,喜曰:玄奘回矣。),只有一口大旱之年依然清冽甘甜名曰“慧泉”的老井……沧桑邈邈,大师的遗迹早已在物换星移中依稀难觅了,让人生出“昔人已乘白云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万千惆怅。然而,嵩岳苍苍,伊洛泱泱,大师之风,山高水长,根植这片土地,融入华夏子民血脉的是大师千古不朽的精神。

    ——13岁,洛阳净土寺出家;

    ——27岁,西出长安,踏上取经的漫漫征途;

    ——从中土到天竺,跋涉5万余里,途径115个国家;

    ——笃学17载,名震佛国;

    ——得道归国,带回佛典657部,佛像7尊,舍利子150粒;

    ——大雁塔下,皓首穷经19载,译经75部,1335卷;

    ——著述《大唐西域记》12卷;

    大师是一个行者,他走出故乡洛阳,走出国都长安,穿越凶险四伏的千里大漠,走进佛国天竺。玄奘是陆地上走得最远最艰苦卓绝的人,但必定也是走得最虔诚、最坚定、最自信、最从容的人。他走进了佛教的博大精深,走通了黄河、恒河儒佛文化的碰撞交融,走出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玄奘之路。

    几千年来,对中国社会影响最为深远的文化思潮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儒、道为代表的根深蒂固的本土文化,二是佛教等外来文明。玄奘把儒学的“仁”和佛教的“善”糅合统一起来,使佛教在儒学先入为主、渗透千年的泱泱大国大行其道,对后世芸芸众生的思想教化,以及社会的稳定产生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大师是追求真理独步天下千古一人的历史传奇!

    大师是佛界不可复制、历久弥新的绝版经典!

    大师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一个时代的坐标和高峰!

    玄奘,生在陈河,长在缑氏,学在洛阳,但他属于全世界。他的故乡只是一个鸟巢,悠久沧桑的历史,厚重灿烂的文化,九死无悔的信念,孕育造就了一个由追日的夸父和填海的精卫合二为一的千古僧圣。

    西亳三碑

    河南西部,黄河与嵩山、万安山之间,有县邑曰偃师。偃师者,武王伐纣,于此息戎偃师,故名也。夏都之,商都之,周亦都之。商都曰西亳,偃师因以西亳名焉。

    西亳北部皆山岭,东西横亘,为黄河屏障,曰邙岭,乃洛阳邙山东延也(至巩义河洛交汇处渐消)。岭上有峰,曰凤凰山,山上巨碑巍然,曰会圣宫碑。 北宋皇陵在巩义,为方便祭奠,1030年,仁宗于凤凰山上修建行宫,壮丽华美,曰会圣宫。今宫已不存,惟余一巨碑矗焉,高9.2米,宽2.22米,厚0.72米,造型精巧,雕刻精美,被誉为“中原第一碑”。碑额硕大,如何置于碑顶?当地有一传说,县令奉命须如期完工,一筹莫展心急如焚,向一老翁求教。翁曰:土埋脖矣,焉得妙法?仿佛神仙点化,县令茅塞顿开,遂以土堆之,用滚木将碑额放置碑顶。西亳南部亦山。嵩山、万安山衔接处北麓,山脚有峰曰缑山。缑山乃一土丘尔,不甚高峻,但因子晋升仙之传说,蜚声四海,为道教七十二福地之一。山上一碑,高6.70米,宽1.55米,厚0.55米,盘龙首龟座高1.3米,升仙太子碑是也。缑山北去十余里有景山,景山之巅,有冢巍然,曰恭陵,百姓俗称“太子冢”,武则天太子李弘所葬之地也。 699年,武则天伴驾高宗嵩山封禅,返回途中,夜宿缑山升仙太子庙。是夜,月朗风清,武则天感子晋故事,念太子李弘之殇,题诗曰:“秋风寂寞秋云轻,缑氏山头月正明。帝子西飞仙驭远,不知何处夜吹笙。”二十年后,武则天再祭子晋(其时已定都洛阳贵为女皇),亲书碑文,洋洋两千七百字,圆润流畅,意态豪纵,开草书刊碑之先河,后世誉为“天下女子第一书”。碑额“升仙太子之碑”六字,以“飞白体”书就,笔划中丝丝露白,且巧隐十个鸟形笔划。唐代飞白书遗存未几,此乃女皇惟一传世之真迹。

    南山北岭间二水中流,曰伊河、曰洛河。伊洛河间川平如砥,曰“夹河滩”。滩中有村曰东大郊者,居汉魏故城南,乃东汉、曹魏、西晋之太学旧址也。太学者,我国古代传授儒家经典之最高学府也,汉质帝时学员三万,至西晋,犹达一万余人。汉末,太学讲堂前立有“熹平石经”46块,“蔡邕书,骨气洞达,爽爽如有神力。”惜乎今惟存残石,分藏洛阳博物馆、西安碑林及北京图书馆。现存最大最完整之晋代石刻,乃太学辟雍碑,高3.22米,宽1.1米,厚0.3米,碑首两侧刻有浮雕蟠龙图案,乃西晋武帝、太子亲临太学,考察学生“德行”、“通艺”,并行赏鼓励所立也,曾埋于地下1000余年,刻字笔势遒劲,波磔郑重,为晋代八分体隶书之精品和代表作。古者,勒石刻碑,由来久矣,多记国之大事盛举,点缀山川,犹历史之印章也。西亳碑刻多矣,或在山,或在川,錾刻一段岁月,承载一段厚重,传承一种艺术,丰富一种文化。在山者,纵碑伟岸,亦不能增加山之高度,然山之巍峨,为其凛然高耸之基座也。在水者,伊洛河之泥沙,掩埋了夏都斟鄩,掩埋了商都西亳,亦掩埋了国宝辟雍碑,然未曾掩埋其无可估量之价值与后人之敬仰,出土之日,举世皆惊。 西安有碑林,洛阳有千唐志斋,皆传承历史,彰显文化。西亳偃师,夏商故地,人文昌盛,古韵悠悠,今聊记三碑,以观历史厚重文化灿烂之流风余韵耳。

    相关热词搜索: 古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