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中老年人书法公益班《曹全碑》教学初探

    时间:2021-02-06 08:00:0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中老年人临习书法的目的:经过两到三年的临摹,能够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创作出书法作品。

    学书当学隶,学隶书同样能打好书法基础,关键是要从汉隶入手,从临摹中学到法度;学隶当学《曹全碑》。

    《曹全碑》是汉代隶书中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是目前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字数较多的碑刻精品。

    《曹全碑》的特质、特点:字体秀丽飘逸、舒展奔放;一,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二、雁不双飞,蚕无二设。三、重浊轻清,斩钉截铁。

    《曹全碑》的书法教学主要采用四步法:即临帖,双钩描摹,背临意临,创作(集字创作,创作)

    关键词:《曹全碑》结构;特点;教学四步法

    当今中国中老年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串门聊天、道说东家长西家短、打牌打麻将等传统的休闲娱乐方式,在中老年人闲暇生活中已“退居二线”,学习书法已成为他们追求中国传统艺术的一处独特风景,并丰富着他们的业余生活。他们参加书法学习的动机,虽然不尽相同,但仍然期望在参加活动中尽量得到精神上的满足和学有所成。所以,科学、简单易学的书法教学方法是他们学习书法的保障。

    中老年人书法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理论性为辅的教学,因而要从书法的特质出发,从所选字帖的特点为对象出发,从古往今来的书法教学经验和教训出发,对这些经验和教训要有分析有批判,加以选择、“扬弃”,为中老年人所用。

    中老年人学习书法是为了掌握基本的书法知识,学会汉字的书写方法,培养认真的书写态度和良好的书写习惯,以求书写的汉字达到正确、端正、整洁、美观比较熟练的程度。初步达到能集字创作、能创作出作品。

    学习书法首先要激发兴趣。兴趣是一种动力,中老年人对某种事物发生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去追求、去观察、去研究、去创造。有了兴趣,学习书法往往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学书当学隶

    学习书法究竟从何种书体入手为好,我认为学隶书比较容易入门,学好隶书后,能旁通其它书体,而古代的书法家大都主张学书须从汉隶入手,方是探求本源的办法,否则其意不高,取法不上,得法亦必不能上。如清代著名學者万经,他的隶书取法东汉《曹全碑》,作品去其纤秀,而得其沉雄;清代书画家、扬州八怪之首金农,他早年的隶书从东汉隶书入手,“墨守汉人绳墨”,“风格规整,笔划沉厚朴实,结构严密,多内敛之势,而少外拓之姿”,中年以后,隶书出新变形,用笔只折不转,古朴浑厚,字的间架修长,朴素简洁,人称“漆书”。

    在我以往的书法教学中,常有学生来询问:“老师,我们能否不学楷书,直接从隶书入手学?”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好,学隶书同样能打好书法基础,关键是要从汉隶入手,从临摹中学到法度;按照《曹全碑》教学四步法,细细读帖,先了解《曹全碑》的特质、特点,然后认真临帖,这样就能学到隶书之精华。再重点在字形和间架结构上下功夫,待学好后再学楷书或行书,这就经历了一个从简到繁的过程,进步会更快,亦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果。

    隶书是楷书的前身,在唐以前,楷书也称隶书,到中唐楷书成熟后,和隶书有区别,才改称楷书,它是从隶书中分出支流,所以说隶书是母体,楷书、行书、草书为子体。

    二、为什么首选是《曹全碑》

    中老年人书法公益班教学,《曹全碑》是首选,是学习隶书书法的最佳范本。一是《曹全碑》是汉代隶书中的代表作品之一,是目前中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字数较多的碑刻精品,它自明代万历初年出土就受到书法家及文人墨客的高度重视,自明代出土以来吸引着无数的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对中国书法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二是《曹全碑》以结体匀称、舒展奔放著称于世,字形多取横势,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雁尾”、“一波三折”,个别字偶做长、方结体,横向开张流畅,纵向含蓄稳健;三是《曹全碑》在技法上以精到整饬胜,强化运笔时的提按轻重变化,古人写篆书时用笔的纵向提按要求在《曹全碑》中已不见痕迹,而《曹全碑》在运笔时则有意思地强调提按动作,形成笔画轨迹显著的粗细、转承变化,起、行、收用笔的三过程都有了明确的体现;四是变画为点、变连为断。我们知道篆字不用点,即使用点也只是一种浑圆点。而在《曹全碑》中点已独立了出来,不再依附于横画竖画。而且点法也日益丰富,有圆形点,挑点,三角点等等。综上所述,我认为《曹全碑》的这四大特点对于学习书法的中老年人来讲,是非常合适的。把《曹全碑》作为首选,作为范本是正确的。

    从汉代隶书《曹全碑》入手,教中老年人解读两汉各种不同类型隶书的美学内涵和产生背景是非常有必要的,这有助于我们对隶书本体的深层认知。通常,我们是从现存的两汉碑拓片印刷字帖的载体来认识隶书的。但是,通过汉碑拓片的印刷字帖载体来认识隶书还远远不够。因为这样还无法认识隶书美学内涵的形成渊源。因此,我们要将二千多年前的篆书、简帛书的隶变过程置放在两汉文化背景中去解读,探求出隶书美学形成的文化和思想渊源。只有这样,我们才算了解了隶书的起源。在两汉,隶书不但通过隶变过程最终形成自己的独立风格和美学特征,同时还有着向草率和规范两极方向发展的整体趋势。一方面,隶书在过分强调书写状态中逐步脱离了隶书的原本实用立场,进而在持续草化过程中因书写的态势不同形成了另一种我们所说的章草;另一方面,则表现出对隶书原本书写形态的规范建构,而且这种规范建构是以形式秩序确立为前提的并由此奠定了楷书的基础。

    三、《曹全碑》的特点分析

    (一)笔法特点

    1、《曹全碑》的“蚕头雁尾,一波三折”。意思是说写横画和捺笔时不必写得笔直,可以有起伏波折,捺笔与长横的写法相似,“起笔蚕头、收笔雁尾”这是隶书用笔上的典型特征,特别是隶字中的主笔横、捺笔几乎都用此法。所谓“起笔蚕头”,即在逆锋起笔的用笔过程中,同时将起笔过程所形成的笔画外形写成一种近似蚕头的形状。"收笔雁尾",即在收笔处按笔后向右上方斜向挑笔出锋并回锋。另外,隶书的运笔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如一个字中有数横相迭时,一般是最末一横写成带蚕头雁尾如“主”,其余都写成短横。如一字中既有长横又有长捺,一般是长捺用蚕头雁尾,长横不用,如“大”的写法就是。如横在别的笔画包围之中,横的写法也不能蚕头雁尾如“国”。就是说,蚕头雁尾在一个字中只能出现一次,否则就会影响字的美观,影响观众的审美视觉,所以前人说“雁不双飞,蚕无二设”。

    “重浊轻清,斩钉截铁”的意思是说在一个字中线条笔画可粗可细,粗处重浊一些,细处轻清轻盈一些,写点、写短横短竖要快疾提停笔,不能徐徐顿笔。要象斩钉子截铁块一样坚硬有力。

    2、化圆为方、化弧为直。是隶书简化篆书的两条基本路子,如果不了解篆书的圆线条,就不易掌握好隶书方笔的写法,因为隶书中的直画或方折,很多都包藏着篆字的圆形弧势,而《曹全碑》竖画横画往往有明显的波动性,竖画化圆为方而横画基本上略带弧势,所以说《曹全碑》的笔意,是建立在笔画圆形弧势运动方式基础上的。

    3、《曹全碑》点的写法很多。主要有圆形点,挑点,三角点三种,写圆点落笔后,提笔逆锋向上,转笔回锋向左收锋于点内;挑点的写法先裹锋向左,即转锋略按,向右提笔运行,末笔不向点内回笔收锋,笔锋尖圆外露;三角点的点有欹侧的变化,先逆锋向左,然后折锋,向右下按笔,最后缓缓向右上露锋收笔。

    (二)《曹全碑》的结构特点:

    1、扁平舒展,圆笔为主。结构呈扁方形是汉隶的共性,这是由汉隶结字多取横势而决定的。但《曹全碑》中有些字的结构之扁到了几乎不能再扁的地步,如“近”、“心”、“亡”字。一反篆字纵向取势的特点,而改以横向两边取势,造成字形呈扁方,书写收缩纵向笔势而强化横向笔势,字形两边分展。

    2、大小相间、布白匀称,是《曹全碑》间架结构特点。大者如“学”字,小者如“以”字,两者之间的大小比例相差一倍左右,布白匀称表现在一个字中点画之间互相协调,相同点画间的距离大致均等,字的笔画组合也疏密匀称,如“辅”字的左部“车”与右边“甫”匀称排列,笔画之间的净空很均匀,左右相合又显得疏密匀称。

    3、独体字的笔断意连。由线条笔画直接组合而成字,没有偏旁部首的支撑,就叫独体字。《曹全碑》还将篆字中许多一笔盘旋连绵写成的笔画断开来写,允许笔与笔间出现衔接痕迹,甚至笔断意连。如“出”字上边“山”部右竖断开来写,左连右断,使其字充实又不迫塞;“易”字下边第三撇断开,上引下虚,更显空灵,反而相映成趣。

    四、《曹全碑》教学四步法

    选好《曹全碑》字帖后,就可以开始临帖了。我在中老年人书法教学中主要采用四步教学法:(一)、对临;(二)、双钩描摹;(三)、背临意临;(四)、创作(集字集偏旁部首创作,创作)。

    (一)对临。对临时,要揣摩所写字的线条长短、斜正、粗细、转折处的点画俯仰呼应提按及其间架结构的安排,并牢记于心,下笔才能准确无误。临帖时把字帖放在左前方,教中老年人对照字帖上的字,细心观察和领会要临习的字的点画形态,结体特点和运笔方法,细心照样写出。临帖切忌写一笔看一笔,这样写容易支离而无贯通之气。要看一个字写一个字,写完后,两相参照,反复锤炼修改,日益精进。临帖时举一反三,如写好“一”字后,可接着写“二、三、土、士、王、玉、主”等字,临帖时要强化训练,一个笔画一个字,练个十来遍,记住所练笔画字的各种线条变化。

    (二)双钩描摹。①双钩,是以透明的薄纸复在要临习的某个字上,把映照出的字用很细小的狼毫笔钩画出字形的轮廓,称为双钩;双钩完成后,然后再用墨填。称为双钩填廓法。②描摹,也是用透明的薄纸复在要临写的某个字上,按照映照出的字形,描摹其字的笔画和位置,也称描红。

    (三)背临意临,此种方法是不对照字帖、脱离字帖,用记忆的方法写字帖上的字,力求与原作形神兼似;意临,是临帖者需要达到的较高水平,按自己的理解来练习的一种方法。临帖、双钩描摹和背临的目的在于继承,再求形似的基础上与古人精神暗合;意临是指在继承古人间架结构、用笔与精神上能自发创造,加上自己的情绪,而达到“与古人”离之境界。

    临写时不宜一味求快,每一笔画都应快慢有致。比如,回锋起笔要慢一些,用笔中的“藏锋虚势入纸”和“藏锋实势入纸”的比较训练上,中段行笔提按、转折或方圆要稍疾一点,回锋收笔时疾、徐、涩结合,力送毫端。

    (四)创作

    1、集字集偏旁部首创作,就是选定要书写的作品内容后,照着字帖上已有的偏旁部首和字来写作品。

    2、创作,就是选定要书写的作品内容后,抛开字帖,熟练地运用临摹中学到的字的间架结构和用笔技法技巧,独立书写完成有《曹全碑》特质、特点以及有帖意的完整的作品。

    五、作品的创作

    临摹、双钩、描摹、背临、集字集偏旁部首创作的最终目的在于检验自己的学习所获,在于实际运用,在于创作书法作品。实际运用即所谓为实用书法,它的作用就是将日常生活中的实用文体用书法形式艺术性的表现出来。如为街道社区写通知、海报、标语、启事、请柬、对联、聘书、奖状和宣传栏等;而更重要的是以有意味的线条和墨色,进行自由、任意、独立的书写抒情,创作出优秀的书法作品。

    (一)作品的形式

    中堂、条幅(有三条屏、四条屏、六条屏等)、横幅(横批)、斗方、扇面(团扇、折扇、宫扇),对联等(楹联)。上下联写在两张仄长条形纸上,长宽无一定尺寸。上下联可写在一张长条形纸内。

    (二)作品格式

    在选定创作内容后,书写时应将纸的四周适当留空,留出的空白自然形成一个白色的边框,作品更具整体效果。书法作品按传统的书写习惯,为纵行排列。不论横式、竖式都是每行从右上到下,从右至左依次书写,字间、行间皆有一定间隔,且行距大于字距。而隶书却相反,无论竖式横幅,都是字距大于行距。这样视觉美感,视觉冲击效果更好。

    (三)作品落款盖章

    落款写在正文之后,款字只能及正文的三分之一以下。正文末行下空白较多,款字可写在正文末之下,但不可太挤;正文末行下留空较少,款字则另写一行,写在正文末行左侧,。款字内容及书写顺序依次为:正文的题目、出处、作品书写的农历年月、书写者的姓名(年长者或年幼者还可写上年龄),有的还可以写上书写时的地点。姓名印章钤于落款字下,印章大小与款字相连,两印之间相距一印位置;启首章钤在正文首字下面的右侧,压角章钤在正文第一行右侧下面的倒数第一字或者第二字的空白处。

    参考文献:

    [1]王迅《中师书法教学中的几个问题》[A],团结出版社,1990年第一次印刷。

    [2]李萍《浅谈外国留学生书法教学》[J],1993年第一期,

    [3]马于强《<曹全碑>怎样临习一一结构特点》[N],大笋览书的博客 2014年07月20

    [4]《隸书》[Z],作者不详

    [5]《五指执笔法》[Z],作者不详

    相关热词搜索: 中老年人 初探 书法 公益 教学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