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建筑房产 > 正文

    用文艺理论指导我们的文艺实践

    时间:2021-03-07 08:01:1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理论滞后”、“批评失语”、“审美缺位”,这不能不说是我们来宾市文艺事业发展的羁绊。在创作实践中,一些作者只顾埋头创作,并没愿意花精力去研究一下理论,从而真正掌握自己创作门类的特点和规律,对自己作品的成败,说不出理由和原因,甚至进入误区,事倍功半、劣品频出;在文艺评鉴实践中,作品的优劣曾无从鉴别,把平庸之作当成精品宣扬、评奖或发表,真正的优品看不出而受到冷落,造成审美品浪费和庸作泛滥:在文艺管理实践中,也曾习惯于凭经验、靠感觉,不善于将文艺理论融于管理方略之中,导致一般行政手段失去了管理文艺的目的而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发挥文艺理论对文艺实践的指导作用,目的是要求参与文艺实践的创作者、评论者和管理者加强对文艺理论的学习和研究,遵循文艺的基本规律,使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得以真正落实,使我们的文艺事业更科学、更健康地向前发展。让文艺创造者更会创造,评论者更懂评论,管理者更善管理,力求“文化来宾”应有之意的“百花争艳,群星璀灿”的繁荣局面真正实现。

    一、创作者要研究和掌握优秀作品产生的规律

    一切优秀的作品,都是遵循一定创作规律的结果。纵观文坛半世纪,为什么有人一鸣惊人,有人晚成大器;有人佳作累累,有人庸作频频,无不与是否遵循创作规律有关。优秀的创作者务必具备一定的理论思维、主动接受文艺理论的指导,找到这条路,成功才有可能。

    1、优秀作品起源于创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受。所谓独特感受,就是指作家、艺术家运用自己的思想原则和审美眼光,对大量的生活现象进行审视、分析得出的一种独特感知。亦即是从常见事物中看到某种新的因素,从别人熟视无睹的现象上觉察到非凡的意蕴,从平凡的形式中发现不同的排列组合。这种独特感受可触发灵感,产生创作冲动,孕育着未来作品的艺术形象和风格。遗憾的是,对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我们仍有不少作者似乎并不相信,熟视无睹,“明知故犯”,对生活不是“有感而发”,而是“无病呻吟”,缺乏创作灵感的驱迫,就匆匆动笔,他们想到的,别人已想到:他们看到的,别人也已看到;他们表现的,别人也已表现过,以常规表现一般。以一般反映普遍,人云亦云,拾人牙慧,不是就事论事,就是停留在表彰好人好事的层面上,或者靠一点经验和有限的技巧,完成作品的创作,没有自己的真知灼见,没有作者的主体意识和艺术风格,满足于个别无知者的好评和一些非专业部门的评奖,这样,断难产生精品佳作的。

    2、富于个性和特色是优秀作品的重要标志。优秀作品可以有很多品质特征,我们最不该忘记的是它的个性和特色。所谓个性和特色是指别人从没发现或表现过的题材、构思、主题、人物、情节、语言所形成的品格风貌,能给人耳目一新、别开生面的印象。文艺作品的个性和特色决定着作品审美品位和社会价值。即便作品还没表现到位,只要它蕴涵了特色和个性,就说明它有了成功的希望。一部(篇)作品有无创作或修改价值也决定于此。创作的“创”,就意味着“无中生有”或“前无古人”,让人们“从未见过”而不是“似曾相识”。这是文艺创作的本意。正如李渔所言“作传奇者不宜卒急拈毫,袖手于前,始能疾书于后”(《李笠翁曲话》),写出有特色个性的好作品来。只有这样,你的作品才能在文艺百花园中有一席之地。

    3、学习和掌握表现技巧也要有技巧。打造精品佳作,离不开娴熟的表现技巧。技巧的运用有“死用”“活用”两种。死用者,显得机械、陈旧、平庸:活用就灵变、新奇、机智。这里存在着掌握和使用表现技巧也得要有技巧的问题。

    首先要锻练自己的思维能力。表现技巧是大脑思维的产物。人的思维能力强弱决定于对技巧的熟炼程度和运用高下。锻炼思维能力就是培养奇思妙想、另辟蹊径的本事。既要学会常规思维,也要学会超常规思维,如逆向思维、移位思维、假设思维、负面思维等等。锻炼思维能力,就是要改变“老实巴交”、“一根肠子通到底”的艺术思维定势。人要直,文要曲啊。

    其二,要从古今中外经典作品中寻求表现技巧。经典作品之所以成为经典,它们必然是活用技巧的典范。据我所知,不少创作者,阅读经典作品的观念十分淡薄,特别是剧本创作者,多数却看一些地方的演唱材料,好剧本象什么样子,理论上还缺乏应有的认识。演唱材料看多了,如果还有一些获非专业奖的作品,创作者就可能学习模仿,潜移默化地形成了创作定势,把此类演唱材料当作戏剧的范本,一旦遇到了真正的好剧本,他们就可能说不好看、没有戏等等。正如萧伯纳嘲弄的那样“他们就象那些闻惯了大蒜味的农民,一旦你给他吃不带大蒜味的食品,他们硬说没有味道,说那根本不是食品。”(萧伯纳《怎样写通俗剧本》)

    其三,借鉴、融通、吸纳姐妹艺术和有关学科的营养,丰富表现技巧。这也是当代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一大特点。比如改革开放以来,小说中的意识流、超现实的描写,诗歌中的朦胧、抽象,戏剧的心理外化、时空交错、变形夸张,或采用多声部、多空间的综合表现,或动用哑剧、音乐、舞蹈、歌队、面具等多种手法表现人物的深层意识和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等等,不就是与诸如弗络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理论、西方荒诞派等等有关吗?不同的文艺体裁既有自己独特的表现技巧,同时又互相交融、吸纳,这是文艺与时俱进不断衍变的必然进程。

    二、评论者要提高自己的文艺理论水平和学术品格

    评论者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文艺理论水平和学术品格,谙知文学艺术的特点和规律,其鉴赏能力一般应高于创作者。鸭子比赛游泳,鸡就当不好裁判。当前,文艺批评起码要做到三点:

    l、要遵循文艺的基本规律。在我们的文艺评论活动中,常常会产生“秀才遇着兵,有理讲不清”的无奈。比如,评论者连艺术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都不懂,用生活中是否有某种动物或飞禽来衡量作品是否真实,断难对高于生活的文艺作品作出公正的评判的。鲁迅先生曾说“诗歌不能凭仗了哲学和智力来认识,所以感情已冰结了的思想家,即对于诗人往往有谬误的判断和隔膜的揶揄。”(《鲁迅全集》第7卷,62l页)宋代有个著名学者叫沈括,读了杜甫《古柏行》中“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的诗句,他一计算认为“四十围乃径七尺”,其高却有“二千尺”,这种树不是“太细长了吗?”于是批评说“此乃文章之病也”。强调评论者要遵循文艺的基本规律,就是为避免庸俗社会学和形而上学的干扰,让文艺评论健康起来。

    2、要读懂评论对象。评论对象一般指作品,或是作者、文艺观点、文艺思潮以及文艺现象。在这里,我们重点谈作品。评论者要认真研究,对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思想倾向、表现技巧、语言风格、艺术个性等等,都得全面了解,认真分析,仔细琢磨,力求胸有成竹,切不可下车伊始,信口开河,否则不可能产生中肯的批评,甚至恰得其反,出现笑话,作者反感,不利创作。我们常遇到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评论,诸如“人物形象不高

    大”啦、“没有艺术魅力”啦、“不感动我”啦等等,凡使用此类语句者,不是外行就是对作品不甚了解,又要发表评论,只好拾文革之牙慧,用此类“放之四海皆准”的评语。不认真研读评论对象,就是对作者的不恭。这涉及到评论者思想修养、学术作风,大意不得。

    3、要公正求实。读懂了作品还应敢于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不违心、不媚俗,好处说好,坏处说坏,这就是实事求是。坚持公平正义,就得抵御钱、权、情的侵袭和干扰,这是批评者的职业道德和人格操守。目前,我们感到一些评论言不由衷,空洞无物,说好,又不心甘情愿,充分肯定,说坏,又碍于面子,不便畅所欲言:要么是谀美吹捧,要么是贬低打刹:空话、套话不绝于耳。特别是对剧本的评论,更是评者皆正确,论者必有理,只要是还没成功的剧本,怎样评论总不会错,没读过剧本也可说几条。我曾在一篇文章批评这种现象时说过:他们就象朝天上抛石子,无论如何,总会击中地面,石子永远不会飞到天外。

    三、管理者也要研究文艺理论,懂得文艺管理方略,为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营造好文艺生态环境

    文艺管理不属艺术创造,但却作用于艺术创造,关系着文艺的繁荣和发展,它与文艺理论所揭示的文艺规律息息相关。一个不懂得文学艺术基本规律的文艺管理者,如同不明方向的驾驶员,盲目行驶,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文艺管理的根本目的和任务,就是为解放和发展文艺生产力营造好文艺生态环境。我们从事的是社会主义和谐文艺,代表着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要有科学的文艺管理来保证。根据文艺理论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有如下几点值得重视:

    1、管理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我们的基本国策。文学艺术作品是靠作家、艺术家创造的。只有把为作家、艺术家服务放在重要地位,我们的管理就不至盲目无绪而失掉方向。研究作家、艺术家的审美追求、创作欲望和艺术风格,利于我们理解其作品,做好创作服务:关心作家、艺术家的生活状况、困难疾苦,利于我们为其排忧解难,保持良好的创作心态;信任和支持作家、艺术家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利于我们的文艺事业充满活力向前发展。可以说,我们的一切管理,最终都得落实到人的身上。只有作家、艺术家思想解放了,生活无后顾之忧,创作积极性就会调动,智慧就可能充分发挥,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才可能产生。尽管我们的工作千头万绪,明确了这点,就有了目标和方向。一切手段和措施、一切是非曲直都可以此为圭臬。凡有利于出作品、出人才的事,我们就支持,反之,我们就制止,这是文艺管理的最高境界。

    2、管理要有文艺导向。我们的文学艺术能否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针、坚持社会责任和创作自由的统一、弘扬主旋律和提倡多样化的统一,这是管理者的政治责任。同时,我们还应进行理论研究,总结经验、探索创新,形成具有导向意义、揭示艺术规律的理论新成果,引导文艺创作沿着正确轨道去发展,从而不受形而上学、庸俗社会学及一切错误思潮的干扰,真正实现创作自由,学术民主,让不同风格、流派的作品、观点自由发表,生硬的行政手段往往很难奏效,唯有通过文艺理论与批评的方法、调动舆论手段去实现。这就必须建立文艺理论与批评的队伍。一个地方或一座城市健全的文艺格局,应有两支队伍,创作队伍和理论队伍。这是文艺事业的“双翼”缺一不可。创作队伍一般容易形成,因为它有相对大量的爱好者,而文艺理论的人才就如凤毛麟角了,睿智的管理者,一定不会放弃组建理论队伍的努力。理论贫乏是文艺事业落后的重要特征。

    3、管理要构建科学有效的发展平台。文学艺术的发展平台,就是提供出路、评介推荐、鼓励创作、奖掖精品的系列机制。实践证明,我们正是有了《麒麟》杂志、“麒麟奖”和为作家出版专著这一令人垂涎欲滴的发展平台,才有了建市六年的累累文艺成果。

    然而,文艺发展平台处处弥漫着理论的元素,折射着一定的文艺规律。无论从观念到措施,我们尚有一些欠科学、需完善的空间。

    文艺发展平台应形成体系。一,是否可以增设签约创作制度?不拘一格,择优选能,不受单位、年龄、民族限制,让有能力的创作者多出佳作。这样,就可保持全市年年有佳作问世。二,应在文艺作品与读者、观众、听者之间架构一座桥梁,不定期举办“读书会”、“鉴赏会”、“观摩会”,一来满足大众需要,二来可引导、培养、提升受众的审美能力。不至于使我们生产出来的文艺产品变成“自消品”或“滞消品”。

    文学艺术理论是一个历史悠久、多元纷繁的学术体系。本人无能驾驭它,但我尊崇它。文学艺术的一切现象无不与它相关联。鲜活的理论总是与文艺实践相依相伴,它要在实践中不断接受检验、修证、丰富、完善、发展。我们既要尊崇它,又不应固守它,实践永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此,我借理论之名,兜售个人体会,强调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虽是常识,但毕竟是个人真话。

    相关热词搜索: 文艺理论 文艺 实践 指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