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最近关于独立\流行\反叛这些字眼,实在听得太多了

    时间:2020-04-26 07:59:5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人生就是这么奇怪,我不知不觉后来做的事情好像都跟我的父母亲做过的事情有一些相呼应的部分。”作为台湾著名作家亮轩和资深广播人陶晓清的儿子,马世芳自打出生就与音乐和文学结缘,父亲的书柜和母亲的唱片架给了他一个自由空旷的童年,也让他冥冥之中走上了广播与写作的道路,并获得了一颗怀旧而文艺的老灵魂。做广播21年,创办545音乐网站推广台湾原创独立音乐,出版了两本畅销的音乐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和《昨日书》,马世芳却称自己不过是一个热情的歌迷。如今40岁的他依然穿着帆布鞋背着双肩背兴冲冲地来到北京看王菲演唱会,在与他同龄的老六、王晓峰面前,面嫩得一塌糊涂。马世芳说自己从来不对年龄感到恐惧,70后总说“不要相信30岁以上的人!”但最近关于独立、流行、反叛这些字眼,实在听得太多了,还是听听这位台湾资深大龄文艺男青年的文艺之声吧。

    业余广播人,认真的乐迷

    70年代,台湾掀起“校园民歌”风潮,青年知识分子纷纷投身歌曲创作、蔚为大观,在母亲陶晓清30多岁的时候,那些载入史册的台湾民歌手们还是20多岁的青春少年,每天坐在家中的客厅里畅谈音乐与人生。马世芳对这段记忆其实是模糊的,对于家里BEALES的卡带,倒是印象更深些,在高中时代,马世芳就完成了自己的摇滚乐启蒙,并开始了自己的校园DJ生涯。大学暑假那年,他开始在母亲监制的“中广青春网”里做一名DJ,将西洋摇滚乐带给台湾的年轻人,如今一晃已经20多年。

    广播这个行业,就像《午夜知音》里老鸟说的,看似出风头,其实并不属于“演艺圈”。“广播就像诗,电视像轰动的畅销小说”——小说里的老鸟如是说。播音员的待遇向来菲薄,马世芳说自己一直是以个“业余”的态度来面对自己的这份事业。“从1989年开始比较专心地做广播做到现在。我从来都不是个全职的播音员,它也从来不是我养活自己的主要手段,而我还蛮感谢我跟这个行业的关系是在这样的状态,因为我从来没有接到过任何业务上面的压力,从来也没有被迫去访我不想访的人,或者我不想说的话和播我不想播的歌。”广播这个媒体在台湾跟在内地差不多,是个影响力不断变化的媒介,但是它也没有像十几、二十年前被其他媒介取代掉。“我很享受做广播这件事情,我觉得用声音跟大家交流是很好的事。做DJ放自己喜欢的歌跟大家分享,那真的是非常幸福的感觉。”马世芳说。

    “广播惯于寂寞,惯于填补那些热闹之后的冷清,惯于绕开人多的地方,在荒地里生堆火,让不想凑热闹的人也有个地方可去。”马世芳对自己从事的“业余广播”事业有着深厚的情感,他的节目虽然每周只有3个小时,但吸引了一大批粉丝,音乐人在他的节目里可以专心地畅谈音乐的创作和经历,这是在纷乱的台湾媒体环境中难得的片净土。台湾的创作型音乐人无论是老代的李宗盛、陈升,还是新兴的文艺新人卢广仲、甜梅号,甚至内地的民谣乐队小娟&山谷里的居民,都以上他的电台节目现场演出为乐为荣。马世芳说有幸自己所在的News98电台硬件设备很好,无论是麦克风,音响还是调音台都是很专业的,音乐人带乐器来录音间玩,甚至可以带半套鼓来,虽然在乐器调教上有点费事,但效果很好。马世芳的偶像是英国广播电台的摇滚DJ John Peel,他曾在电台做了40年的乐队现场实况,建立了一座流行音乐文化的宝库。马世芳自己也在慢慢累积,期待有一天可以形成某种文化资产。

    业余写作者,讲故事的人

    马世芳的另个身份是写作者,他从不称自己是作家,尽管2006年出版的音乐散文集《地下乡愁蓝调》获得了联合报“读书人年度最佳书奖”、提名金鼎奖“最佳文学语文类图书奖”、并入选台北国际书展“Books from Taiwan 2008”。但他在写作面前表现得更加谦卑,“因为父亲是作家,所以耳濡目染,出手也不能太高谱。但在文字上我并不专业,一些散文也都是应别人的邀约写的,有时也会失准,”四年之后,马世芳的第二本散文集《昨日书》出版,这是他2002年到现在的一些专栏集合,跟《地下乡愁蓝调》不祥的地方是,这本书大概有半的篇幅是跟音乐有关,另外半跟音乐没有直接的关系,除了介绍自己的DJ生涯,台湾著名的音乐人和音乐事件,西洋伟大摇滚音乐人的故事,他还会为打字机和某种字体写篇纪念小文,体现了不祥的文艺情怀。

    书名叫《昨日书》,一来是说它跟过去这段时间有关的记忆的汇总;二来也是马世芳对这本书里提到的时代的质疑。Honey Pie是《昨日书》这本书的英文名称,原出处是Bob Dylanl 964年的首歌,这支歌充满了阴色玄奥的意向,但是每段最后都会唱两句歌词,翻译过来意思是说,“我那时候是那样的苍老,而我现在更年轻了”。马世芳就援引了这个段子作为这本书的开场,希望自己“以后还有些有趣的事情可以做得出”。

    马世芳笔下的Bob Dylan,并不是那个严肃伟大的抗议歌手,而是个脾气古怪的可爱大叔,马世芳笔下的John Lennon,也都充满了有趣的人情味儿,从人出发,从故事出发,在冷硬的资讯背后挖掘出属于个时代的温度、情绪和感觉,这是马世芳的文字最受欢迎之处。“就像我买的老LP唱片,味道很好闻,那是历史的味道,旧的质感。我们没有机会真正体会在他们走红的年代是什么感觉,但我想通过文字闻到、摸到多些这样的感情,而不是群符号。”

    重诉独立音乐,回归音乐本身

    马世芳坐拥数以千张的摇滚唱片,经常去世界最著名的音乐节看最大牌的摇滚演出,也必须常常聆听大量台湾独立乐团的作品、创作人的作品,常常访问他们,常常要去台湾的Live pop看演出。马世芳说很欣赏这种工作生活的状态,“大饭店和路边摊都吃得津津有味”。

    近年来,随着台湾创作型音乐人的增多,“独立音乐”这四个字几乎成了文艺青年口中最热门的字眼。甚至成了某种精神和品位的想成,但在马世芳看来大多数人误解了这个词,“独立厂牌出的音乐叫独立音乐,未必就定是孤芳自赏的音乐。我们现在讲独立音乐已经不再是所谓的厂牌通路的定义,我们好像更倾向于显示出一种精神性的定义。但是精神性的定义其实很难做科学界定,很难做量化的分析,我们只能够用某种唯心式判断的方式去说谁是独立,谁不是独立”。

    大势所趋,数字时代来临,很多人认为唱片业难赚钱,品质差。马世芳倒觉得现在的音乐作品质量没有倒退,只是要想出经典没那么容易。但另

    方面现场演出的环境变好了,中小型场馆的增加和硬件增强给了创作歌手有固定的演出机会和更多的磨练,所以唱片业不再有过度的包装,而是回归作品本身,“至于独立不独立、流行不流行,我觉得在2010年的此刻它似乎不是那么重要的问题,我们也似乎不用在这上面纠结了。”

    相关热词搜索: 听得 反叛 字眼 实在 独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