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人文情怀的自然流露

    时间:2020-04-27 07:58:24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散文作为一种古老文体和成熟文种,拥有自己的独立品格和卓异属性。《左传》“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的品貌,《史记》“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境界,《秋声赋》“圆融轻快、舒敛自如”的章法,都是散文独立品格和卓异属性的具体体现。但铸就散文独立品格和涵育散文卓异属性的重要基础,无疑是创作主体的精神生命和人文情怀。换言之,正是作家丰富的人生经验和丰厚的学术修养,最终成就了散文开放、洒脱、自由的本性。近年来,国内由于散文创作主体日趋多元化,一些散文沦为一种毫无节制的情感倾诉、一意孤行的布道说教、呆板乏味的公文铺陈和浅薄浮华的心灵表白。也许有人就此发出慨叹:传统散文人文精神书写的圣洁性和庄严感已经凋零失落了,散文写作的人文关怀正走向衰落消亡。但笔者以为,如此顾虑和担忧可能过于杞人忧天了。不可否认,当今散文写作的确存在着以次充好的赝品和鱼龙混杂的乱象,但还是有一批心存敬畏怀抱利器的虔诚作家,在苦心孤诣地建构和坚守着文学艺术营垒,为实现散文的复苏勃兴而勤勉耕耘着。这中间的一位杰出者,就是作家彭程。

    作家的观照对象应该与自身的存在密切相关,一切有良知的作家都无法回避对社会生活的认识和省察。面对当下史所空前的物质性暴发的诱惑,面对世俗力量、乐感文化、生活惯性、庸常宿命等的撕裂与祛魅,面对人文精神的邃衰剧歇,富有人文情怀的作家们应该作出这样的思考:拿什么去拯救世道人心?如何以“出世精神入世担当”为扬厉和光大时代精神提供文化价值基础?彭程的散文创作始终秉持着一种文化情怀,从1995年发表第一部散文集《红草莓》,到其后的《急管繁弦》《镜子和容貌》《漂泊的屋顶》《王子与玫瑰》,直至新近出版的《在母语的屋檐下》,一种兼具书卷留香与历史凝重意味的艺术基调贯穿并深蕴于作品之中,在当代散文谱系中独标一格。早在20世纪20年代,我国著名学者梁实秋先生在其影响甚巨的《论散文》一文中就提出“文调其人”的论断,用这一论断衡量彭程散文创作也许比较恰切和精准。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把文化书写与书写文化,小我情思与大我情怀融为一体,于诗意化的轻盈叙述中彰显人文气度和审美取向,这种鲜明突兀的艺术个性表征着一位作家的成熟和练达。举凡阅读和接触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的论家与读者,大都感受到一种文雅气息的濡染和浸润,这种濡染和浸润是直抵灵魂和心魄的,因为在散文文本的背后,站着一位散发着“书卷之气和儒雅之风”、富有精神魅力的当代文人。

    当下中国的精神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是暂时和局部的。多年来,以物质财富增长为中心的发展模式,使人与自然、人与人、灵与肉出现了严重冲突,精神迷惘和道德危机正在持续恶化,人格底线、伦理底线和精神底线渐趋退守,文明解构与文明结构的尖锐冲突如此严峻地呈现在国人面前。作为与人心密切耦合、与人性高度默契的文学样式,散文作品对于社会生活的关注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精神与灵魂的关注。《在母语的屋檐下》无论是叙己怀人还是记事忧物,几乎每篇都是遴选审美视角来开辟崭新的文化语境。文集中无处不在的文化气韵,如笛中飞燕,幽谷苍嵩,摇曳飘逸,风情万种,呈现出俊逸畅达、明快疏宕的审美气象。彭程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文化思绪在无涯无际的时间和空间中荡漾驰骋,凭借超拔的文化想象,作者厘清主体意志与外在物象的关系,打破自然世界与人文社会的分割,清除物态领地与理念辖域的壁垒,建立创作主体与审美对象的默契,使原本无甚关联的事物幻化为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作者时而引导读者领略壮美雄浑的地理景观,感叹自然世界的博大奇诡;时而启诱读者步入繁复深邃的人文社会,拜会古今中外的圣哲先达与百姓黎民,体现出对自然物象的深透寓目和对社会历史的严肃审度。在现代信息传播和接受已经呈现出难以规避趋势的今天,文学艺术介入社会学领域是其所承载的时代责任和文化担当的内在要求。对一个追求人的终极价值的当代作家而言,只有创作出富有文化精神和人文关怀的作品,才能实现其孜孜以求的艺术理想。华夏大地的历史风物和人情俗事,在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许多篇什里穿行游弋,比如冀东平原上的田野、中间瓦屋前的水塘、龙虎山里的瑰丽地貌、宜春景区内的澄澈明月、哈尼梯田的色彩与神韵、南华松茸的律动与生长等,彭程以其对本真原态的生动再现和对底层生活的高度认同,把散文创作提升为一种文化行为,让读者体会恬静与安然,体味温润与轻盈,体认闲适与从容,使散文在笃化心灵关怀的同时,逐步回归大众生活的现实需求层面。《廿二八》一文,携历史风尘,承岁月光泽,因势而下,随性而歌,让读者听到正在远去的声音于沧桑中透着光鲜与清亮。《第七只眼睛》一文,深远淹博,境阔意深,把叙事与抒情投放在古朴而幽雅的语境中,将穿破时空的历史意识倾注在急需疗治的道德人性上,从而在今人与先哲间架起一座沟通桥梁。《苏东坡的旷达》《自由在呼唤》两篇,弦歌泣血,绘影传神,透过洋溢着赞美和激赏的文字,读者分明意识到作者的意念归属和人格理想。但就文学审美本质而言,上述几篇散文似乎以理性姿态与现实保持着适当距离,旨在为艺术张力的伸展存留更大的空间。《印度赶脚》一文,以“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格局和襟怀,运用极富色彩和情致的笔墨,状绘南亚大陆神秘而诡异的土地,记录恒河平原残存的历史片段和文明碎片,体现出作者对人类多元文化遗产和多维生存状态的珍视、尊重和敬畏。《韭菜坪记》《龙虎山写意》《哈尼梯田》和《明月映宜春》等篇什,产生于采风行旅之中,自有一种笔墨舒卷的从容和闲庭信步的洒脱。作者既以一个作家的审美眼光,对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进行生动描绘,又以一个学者的深挚情怀,对其中独特深厚的文化意蕴予以深刻抉发,把“在场”和“不在场”两种艺术状态联袂起来,为读者提供增益智识、涵育心性的思想养分。辉耀哲思幽光的《连续》一文,博稽通考,洞幽烛微,构思奇诡,立论坚弥,在历史与现实的结合中将理性思辨和生命激情化为一体。呈具时代标识的《在“授农初地”》一文,沿波讨源,探赜索隐,从古老经验中寻找当代文明起点,以吉光片羽的摹写和殊少凿空的推断,擘划出丰茂绰约的现代生活的靓丽图景。律动人文脉象的《洪雅观水》一文,情智交融,神思飞越,蓄积着一种沛然而莫能御之的气势,充溢着一种真诚而感喟不已的性情,使读者在一种生气灌注的语境中获得新知与美感。

    黑格尔说:“美是理性的感性显现。”审美不啻是作家的艺术修为,更是作家的气质显现,而艺术修为和高贵气质的培植和孕育,源自作家充实而清纯的内心世界,源自作家内在精神禀赋的健劲与文雅气场的强大。英国作家毛姆说过:“散文是一种文雅的艺术,好的散文应该像斯文人的谈吐。”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没有文化布道者的身影,也没有文化梦呓者的踪迹,而是一个作家的随性而发、率性而为。作者并未刻意渲染推介文化,而是以文化眼光打量自然、历史和世相,让文化气韵在作品中泛起波澜荡开涟漪。譬如《招手》《对坐》《返乡记》等篇什,虽是日常生活的细密再现,但在严谨的构思与周致的记述中,沉积与涌动着行无辙迹的文化情思。《瞬间的收藏》拂去尘埃,拨开云雾,将一簇簇零散的历史意象连缀起来,把现实感放入超现实的人文气场中烹制酿造,使叙述带有强烈的时代敏锐性和历史深邃感。《回乡四章》《身边的人们》和《小周》等篇什,将单纯回望往昔关注当下,演绎成为人与社会的通感体验和考量世界的隐喻性思维:检省和反刍现实由感性走向理性,并升华为别林斯基所说的时代性和大众性。

    文化情思源于作家的生活经验和审美实践,提升并丰富着作家的创作走向和作品意蕴。彭程总能在文化演进中体察到凡尘迁变,在凡尘递嬗中体验到文化性情。事实上,“文雅”也好,“斯文”也罢,均离不开作者对自身修为的磨砺,离不开作者对生活地基的洞察。保罗在《新约·提摩太后书》的结尾曾这样嘱咐提摩太:“我在特罗亚留于加布的那件外衣,你来的时候可以带来。那些书也要带来,更要紧的是那些皮卷。”这表明,建立在观照庸常生活根基之上的精神事实才更加广布和恒久,更加具有生命力和可信度。同样,彭程笔端所涉几乎全是日用常行,而日用常行恰恰是流动的、鲜活的文化,这就使得《在母语的屋檐下》文本素材或许平淡无奇,而精神内蕴却异常丰盈,这是对作家表意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精神厚度的勘测。彭程注重作品的艺术灌注和诗性传达,强调自身的精神在场和人文点绘,特别是在文集中通过回望苏东坡的洒脱人生、吟咏陶渊明的不羁个性、解读肖邦的音乐魅力,努力寻求审美与“审智”的平衡,竭力促就“意味”与“形式”的对接。美国著名诗人华兹华斯曾在《抒情歌谣集》中写道:“儿童是人之父”“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时期。”有鉴于此,彭程在《童年乡野》中将并不久远但极为真实的童年记忆轻舒慢展、浅吟低唱,通过回溯和凝视生命起源地,寻找构成自身文化心理图式的最原始的文化根脉和最本初的民间情感。“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至高境界,也是当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理念。作者在《童年乡野》一文中的“树和树林”一节,因景生情,因情赋理,将看似没有精神关联的人类与自然,聚化为具有生态学意义的现实主题,呈示出人文价值取向的又一重要维度。高尔基说过,优秀作家是不会错失生活中的高尚人物的。作者在《悼念乔福山先生》一文中,通过摹绘礼赞乔先生的品行操守、风神气韵,昭示出一介寻常报人并不寻常的生命价值,为日益浮泛的社会心理注入一种人文质素。海德格尔倡导的“人诗意地栖居”,道出了人类生存的理想方式。彭程在《且认他乡作故乡》一文中,以含蓄之笔演绎奔放,以细腻之情装点雄浑,以平和之句勾画奇崛,呈现出作者对构建人类精神家园的关切和期许。正是由于作者发抒襟抱、撷英览卉,才写出了诸多直抵性灵的散文作品,展现了一位当代“谦谦君子”的文化情怀。

    语言表现力和创新力是衡量一个作家艺术禀赋的重要标尺,尤其是在散文这种综合检验作家生活阅历、生命体验、知识底蕴、艺术感觉的文体中。彭程散文书写的特点和优长在于语言的异质化和个性化,在于文字的质朴清新、典丽深沉。读散文集《在母语的屋檐下》,犹如谛听林间溪水潺潺,仿佛凝眸陌上花开片片,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纯净力量。《大树上的叶子》和《行走京城》两文属感物咏怀之作,其气韵之充沛和结构之整饬自不待言,而文字之精美、词语之丰赡和修辞之工巧,更见作者之心力与功力。特别是洋洋洒洒八千字的《在母语的屋檐下》一文,以历史作参照,将现实作比附,从陈腐中发掘神奇,于陋见中端出新意,生发出绵密淳厚的文化柔情,渐臻一种羚羊挂角不落言筌的美学境地。彭程向来是推崇文人风采雅士风度的,浸淫愈久涵养愈深,文化情怀亦从笔下自然流露,遂使得一种文雅气息飘逸于作品之中。笔者以为,这是彭程散文的超拔颖异之处,也是其作品备受评论界推崇和读者认可的重要因由,更是纷乱无度的当下散文创作自我救赎的不二法门。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大]

    相关热词搜索: 流露 情怀 人文 自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