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让孩子初中住校,你舍得吗?

    时间:2020-05-19 07:50: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编语按:六月,应该命名为中国的“考试月”,高考、中考、小升初,你方唱罢我登场,学生紧张得寝食难安,家长则为孩子捏着一把汗,因为这些考试都和孩子的前途命运密切相关,谁也不敢大意。

    小升初虽然不考试,但家长们一样不省心,择校、择班、择老师……好似一道道单项选择题,让家长们左右为难,更不用说还要应付某些初中变相的入学考试。本刊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家有小升初的孩子,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往往要面临一个艰难的选择:走读还是住校?如果相中的学校是寄宿制,该选择就有了强迫的意味。

    把12岁的独生子女送去住校,家长们没几个心里不打鼓的。平日里娇生惯养的小公主、小皇帝们能独立生活吗?没有家长的指导,他们如何应对青春期生理、心理变化?没有网络、电视的干扰,孩子的学习成绩一定会好吗?单调的生活会不会导致孩子厌学?更重要的是,学校管理能代替家庭教育吗?除了掏腰包支付寄宿费,家长还能做什么?什么都不做可能意味着什么都要担忧,毕竟教育不是买家具,付了钱就可以在家坐等商店送货。

    为帮助家长朋友们解除疑惑,趋利避害,合理决策,本刊针对初生住校问题展开调查。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

    小学数学老师林女士近两个月来总是心神不宁,因为她的宝贝儿子今年小升初,她在考虑要不要让孩子住校。此前,她从未让儿子离开过自己。她让儿子在自己任教的小学读书,每天带儿子上学、放学,课间操时在学生队列中寻找儿子的身影,一切都已成了习惯。可是,这个温馨的习惯看来是保不住了。为了让儿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林女士打算送他上一所示范性中学,而这所中学远在20公里以外,只能住校。一想到以后只能在周末见到儿子,林女士就有些烦躁。“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学校的饭菜能保证营养吗?我看呀,连卫生都不见得过关。还有,寝室里吵吵闹闹的,能睡好吗?睡眠不好可是要影响长个子的啊!”林女士的焦虑溢于言表。

    林女士的担心是有道理的。今年读高二的常家轩一提起住校就来气:“我是住校的受害者!我妈身高1.65米,我爸1.75米,再看我,才1.62米,都是初中住校营养跟不上给耽误的啊!长个子这事,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学弟学妹们千万别重蹈我的覆辙。寝室环境就更别提了,晚上9点半熄灯,11点半还有人讲故事、聊天,不想听都不行,精力再旺盛第二天上午也犯困。”

    寄宿中学的硬件真的如此糟糕吗?初二男生张易断然否认:“苛求食宿条件,是娇气学生的矫情!条件再好也赶不上家啊!再说,条件真的赶上在家了,那还叫什么锻炼?住校的好处可多了,省出时间可以用来做作业、打球,同龄人交往更多,还能学到很多在家学不到的东西,比如洗衣服、管理财物、遇到麻烦自己解决等等。家长们常说,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可是到了放手的时候又舍不得,真不知道大人到底是怎么想的。”

    初一女生吴佳妮则说:“住校再苦也比不上上课外班苦。我老妈有‘报班癖’,给我报过英语班、奥数班、作文班、古筝班、游泳班,还有我最痛恨的舞蹈班,课余时间排得满满的,我根本没有时间玩。现在我住校,这些课外班都没办法上了,真是爽歪歪!以后上了高中,我还要住校,坚决不给妈妈欺压我的机会!”性格内向的陈笑言完全同意吴佳妮的看法,在一旁插话:“我也喜欢住校,因为我不喜欢听妈妈唠叨。”

    某寄宿制中学校长段先生的看法是,学校的硬件条件不能一概而论,因为学校与学校之间差异很大。“家长在为孩子择校时,应当考察学校的教室、食堂、宿舍、操场等场所和设施以及校园外的环境质量。不过,”他话锋一转,“再好的条件也不能满足家长的要求。说白了,只要孩子离开家,家长都会不放心。这可以理解,毕竟孩子只有12岁。但是,孩子的心理需求家长也应该理解。12岁左右的少男少女正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波动很大,既渴望独立,又惯性地依赖父母,迫切需要一个过渡性的环境,而住校正好满足了孩子们这一心理诉求。有些家长过于纠结学校的硬件条件,其实是在找借口不让孩子独立。有趣的是,家长认为学校伙食不好,于是在探视日给孩子送来学校禁止的汉堡、可乐等垃圾食品和碳酸饮料,让老师们哭笑不得。”

    心理咨询师朱博士支持段校长的观点。他补充道:“初一的孩子对父母有依赖心理,反过来也成立,家长也依赖半大不大的孩子。正如溺爱孩子其实是宠爱自己一样,如果家长特别不放心孩子,不妨扪心自问:孩子真的需要优厚的生活条件吗?我是害怕孩子受苦还是不会打发不需要每天照料孩子的无聊时光?”

    看来,是否让孩子住校,学校的硬件条件不是问题,问题是父母肯不肯放手。孟子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心,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所谓教育,无论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根本目的都是培养孩子的独立生活能力,如果住校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实践的机会,为什么要拒绝呢?

    住校生的心理危机

    一些家长不放心孩子住校,是出于对孩子心理成长的顾虑。大学讲师唐荣凯认为,初中学生年龄大多在12~15岁,正是青春期发育带来的生理、心理的“多事之秋”,家长要密切关注,发现问题及时干预。“所以,我不敢让儿子初中就住校。”他表情严肃地说。

    住校生是否比走读生更容易出现心理障碍呢?海南省人民医院曾对2000名在校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后发现,住校生比走读生更易出现心理障碍。心理障碍大致有四类:第一类,有些学生小学时成绩优异,是老师的宠儿、父母的骄傲和同学的榜样,但随着环境的变化,优势不再,光环消失,渐渐有了消极的自我评价,对学习信心不足,对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第二类,由于一下子脱离家庭和父母的怀抱,独自面对陌生的学习、生活环境,加上课业负担比小学时繁重得多,有些初一学生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甚至因此引发身体器质性疾病,如失眠、惊梦、胃疼等。第三类,有些学生的心理症状主要是针对考试,每逢期中、期末大考,即产生莫名的恐惧、紧张和烦躁,生活、学习缺乏耐心。第四类,有些学生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懂得协作,同学关系日趋紧张,进而引发孤独、疑心、焦虑等交际恐惧。

    心理学硕士刘京磊解释道:“上述四类心理障碍,其实在初一学生中非常普遍。之所以住校生更容易出现,是因为不适应环境,应属正常现象,家长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如果家长此时漠视孩子这种不适应,不及时给孩子亲情温暖,不给孩子科学减压,不对孩子的交际困境进行点拨,就可能酿成大问题;相反,如果家长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干预,往往又能使孩子在解决问题的同时获得珍贵的成长体验。况且,每住校五天就能和父母团聚两天,这样的周期是科学的,住校对孩子所造成的分离痛苦可以得到有效缓解。总之,送孩子住校,家庭教育仍是主题,家长切不可有当甩手掌柜的想法。”

    某寄宿制中学初一班主任汪老师根据自己的管理经验认为,从初一开始过集体生活,对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利大于弊。“12岁左右的孩子思想较简单,更容易在交往中获得纯真友谊。”她解释道,“这就好比四五岁的孩子,相互不认识也能很快玩到一块儿。等孩子上了高中,想法就多了,也敏感了,尤其女孩子,很容易在交往中造成误会,反倒不容易获得友情。如果孩子从初一开始过集体生活,交到两小无猜的朋友,时间久了就会形成牢固的感情,对减缓青春期焦虑和学习压力都大有好处。”

    政府公务员谷先生支持儿子初一住校,却不愿多说理由。谷太太告诉记者:“他呀,本人就是从幼儿园开始住校的,一直到高中毕业,从来就不知道放学回家是什么滋味儿。生活中我发现,从小住校对他的影响很大,除了沉默寡言以外,大多是积极的影响。比如,表面上看,他和父母感情比较淡,但骨子里他很爱父母,在关键时候就会表现出来。他母亲去世后,父亲想再婚,他哥哥姐姐都强烈反对,他站出来大吼:你们谁反对,谁就把照顾老爸的责任担起来,否则给我闭嘴。我猜,他可能对孤独有特别深刻的理解,所以特别懂事。父亲再婚后,他对后母不错。他认为应该感谢她,让做儿女的少操不少心。工作中,他还特别有主见,遇到麻烦总能第一时间想到最佳方案,然后力排众议,当机立断。”谷太太喜形于色地夸奖丈夫,时不时摸摸儿子的头。看得出,她想把儿子培养成丈夫那样的男子汉。

    本刊认为,住校意味着孩子要开始过集体生活,而什么时候开始过集体生活,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点和生活自理能力仔细权衡。即使孩子性格外向、善于交际、自立性强,住校后也会在陌生环境中面临考验,所以家长不能只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心理成长,为孩子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住校未必提升成绩

    采访中记者发现,家长送孩子住校,主要是为了给孩子省出更多的学习时间,目的当然是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家长徐女士说:“按照就近入学的小升初政策,我女儿可以进市二中。二中也是不错的学校,去年中考成绩名列全市第5名。这所学校离我家有点远,平时上学、放学倒没什么,但是孩子上晚自习就麻烦了,回家吃饭来不及,就近随便吃点又不是长久之计,所以我准备送她去上北郊的寄宿制中学。”

    经营彩票投注站的万先生的儿子今年也要小升初,万先生准备花两万元送儿子去住校。他比徐女士考虑得更全面:“别小看省下来的时间不多,省心才是关键!看看吧,现在社会上的诱惑多多啊,孩子不分心才怪!到了封闭式的寄宿制中学,从周一到周五大门都不让出,环境单纯了,只有学习、吃饭、睡觉,上不成网偷不成菜,又有老师辅导,两万元太划算了!”

    任职于某电影发行公司的孟先生不同意万先生的如意算盘,认为住校的弊端恰恰在于学习时间过长。他解释道:“道理很简单,学习时间长,势必学习效率低,而且繁重的学习负担势必导致孩子学习积极性不高,甚至厌学。所以,我不会送女儿去住校。在家里,学累了可以上会儿网,看会儿电视,和父母聊聊天,对缓解学习疲劳大有帮助。知道女儿的同学怎么说寄宿制中学吗?哈哈,叫‘学习集中营’,听着都起鸡皮疙瘩。”

    从农村来郑州经营水产品的胡大嫂也听说过“学习集中营”的雅号,但她怀着复杂的心情对记者说:“明知道那里(寄宿制中学)管得严,生活苦,但我有什么办法呢?我和孩子他爹整天忙生意,没时间照顾孩子——就是有时间照顾,也无力辅导孩子学习。孩子读小学时,就已经知道要面子了,不让我和他爹去学校参加家长会,说我们身上有鱼腥味儿,换再体面的衣服也骗不了人。唉!您说我们不偷不抢的,为什么要骗人?可是为了孩子的面子,我们只能憋屈自己。想来想去,还是送孩子去住校好些,毕竟,老师比我们对孩子的学习更有帮助。”

    住校一定对学习有帮助吗?某中学教导处黄主任回答:“学生住校,生活环境相对单纯,对孩子专心学习有引导作用。孩子全天在校,学习时间相对充裕,有困难还能请教同学和老师,有利于提高学习成绩;封闭式管理减少了社会不良风气对学生的侵蚀,有利于孩子端正学习态度;学校按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安排生活起居,指导孩子生活自理,脱离对父母的依赖,增强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也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但是,住校生个体有差异,不能说住校生一定学习成绩好。我观察过,我校学习成绩最好的是住校生,最差的也是住校生。我和老师们讨论过这个怪现象,结论是:凡是学习成绩拔尖的,无论住校生还是走读生,都是学习能力超强的学生,而学习能力中,自学能力最为关键。所以,我在接待住校生家长时一再强调,别老盯着孩子的学习成绩,要关注孩子的学习能力。初中是打基础的阶段,也是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摸索学习方法的阶段,非常重要。如果孩子太任性,只下工夫学喜欢的科目,偏科,或者不会总结,不会对知识点融会贯通,遇到难题也羞于请教同学、老师,那再好的学习环境也没用。”

    本刊认为,教育是由学校、家庭、社会来共同完成的,缺一不可。家长把孩子送去住校,接受学校的封闭管理,对孩子的成长有好处,但如果家长把教育的责任推给学校,则容易造成教育的失衡,学校孤掌难鸣,无法独自承担全面教育学生的重担。那么,住校生的家长应该怎么做呢?资深教育专家姚博士的“四心理论”总结得颇为全面:

    第一,家长要有信心,因为家长的信心可以转化为孩子的学习信心。

    第二,家长要怀有一颗苦心。教育是个长期、复杂的工程,家长要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其中的辛苦是不言而喻的。

    第三,家长要有耐心。孩子从小学升入初中,学习科目和内容都大大增加,要求学生有更灵活的学习方法和驾驭知识点的更复杂的思维能力。这个过程中,孩子难免要碰到困难,学习成绩会出现波动,很正常,家长切不可要求过高,给孩子帮倒忙。

    第四,家长要细心。周末孩子回到家,家长要多与孩子交流,细心考察孩子的学习态度是否端正、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方法是否得当,发现问题要及时干预。

    【编辑:陈彤】

    相关热词搜索: 住校 舍得 初中 让孩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