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耕耘与求索

    时间:2020-08-26 07:53:2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吕遵谔先生,1949年入学北大,1953年留任北大历史系考古专业,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和古人类学的教学和研究。50多年来,吕遵谔先生一直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的人才培养、发现和研究,辛勤耕耘和不断求索,在旧石器时代考古与古人类的发现与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今年适逢先生八十华诞与从事考古教学与研究五十五周年之际,为此,南方文物编辑部特约记者对吕先生进行了专访,约请吕先生就自己的治学经历和研究心得,畅谈体悟和感想。我们以此作为庆贺与纪念,并以飨读者。

    薛生(以下简称薛):先生您一辈子从事旧石器时代考古的发掘和研究,当初您为什么选择旧石器时代考古呢?

    吕遵谔(以下科称吕):在毕业的那一个学期,我们考古组的同学私下议论,今后自己愿意搞什么,也就是终身研究的方向是什么。当时我们考古组只有5个人,其中还有一位女同志。有两个人已经决定搞商周考古,有一个要搞新石器,还有一个无所谓。但是大家议论有一点很一致,那就是搞什么也不能搞旧石器,因为旧石器这门学科太古怪了,整天要在外面跑,要爬山,进洞,走沟,很辛苦。另外对外语要求较高,因为旧石器的材料不但要和国内的比较,还要和国外发现的比较。所以大家都说搞什么也别搞旧石器。当时我还年轻,也就是脑子发热,我说你们不搞我搞。旧石器是在大学一年级时张政烺先生给讲的,讲到周口店的发现很重要,也讲到7·7事变以后日本人怎么到周口店破坏,怎么迫害中国的科学家,还杀害了2名工人。当时听了很气愤。我想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振作起来和日本人比一比呢?我那时就想着搞搞旧石器。在一年级我就和同学骑自行车到周口店参观,对周口店还是有一些了解和感情。我就这样搞了旧石器,从此以后再没有变化。尽管搞旧石器很艰苦,我也坚持下来。而且在以后的工作中有很大的收获,觉得搞旧石器没有搞错。所以我搞旧石器时代考古的思想很单纯,就是一时高兴,脑子一热就决定了,没有很深的想法。

    薛:您是裴文中先生的学生,裴先生教书育人的方法使你终身受益,您曾说过师从裴文中先生是您一生之中最大的幸运。能否谈谈您是怎样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吕:我1952年冬季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当分配工作时,我们填的志愿都是服从国家的需要。由于当时经济建设蓬勃发展,而考古工作人员很少,全国许多单位都争着要人,所以在学校一直等到1953年3月,才落实了分配计划。两个人去了中国历史博物馆,一个人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另一个人去了首都博物馆,我则留校任助教。因为考古专业刚成立,所以各项课程都很缺人,根据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兴趣,我被分配到史前教研组,并师从裴文中老师专攻旧石器时代考古学。

    在这之前我就认识裴文中老师,因为建国以后文化部曾经举办过“劳动创造人”的展览,宣传劳动光荣、劳动创造世界的唯物历史观。该展览由裴文中老师主持,我们考古组五位同学都参加过展览会的工作,所以对裴文中老师的情况也有所了解。能作裴文中老师的学生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

    1953年秋,我即脱产,到城内的地安门二道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室,也就是今天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当时的室主任是著名的科学家杨钟健先生。因为裴文中老师曾在大学任教多年,在培养学生方面有一套方法,也很有经验。他帮助我制定了三年的学习计划,每一个学期都既具体,又很灵活。总的方式是在工作中学习,即从实践中学习。除了阅读参考书和作笔记以外,还参加室内举行的定期专家讲座,包括地质学、古生物学,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等。碰到田野调查或发掘,则临时修改计划,变通执行。

    关于学习方法,老师认为因人而异,总的来说是要做到“四勤”和“四条腿走路”。“四勤”就是要脑勤,手勤,眼勤,嘴勤。脑勤就是要多想问题,对所遇问题进行思考和分析。手勤对于搞考古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读书要做笔记,听报告要记录或把弄不清的问题记下来,通过读书、学习或请教别人解决问题,这些收获都是自己的。外出参观或进行田野调查也要多记录、多绘图,将别人间接的经验吸收为自己的经验。通过自己的手收集的文字、照片等资料,在日后的研究工作中将会派上大用场的。眼勤就是多看,多观察,如仔细的观察地层剖面,用脑思考其成因,观察石器的特征以及各种动物牙齿的区别。嘴勤就是要多问问题,向有经验的人或周围同行请教。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圣人尚且如此,何况我们一介草民呢?向人请教问题也不是很容易能做到的。从求知的角度解释,所谓学问,就是学着问问题。有的人不愿去问,是因为他放不下架子,这种人更不愿意下问;有的人是对某一问题真的懂了,觉得没有什么可问的;还有的人是根本没懂,所以提不出问题。在学习上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如果你能把所问的人问倒,那是最好的了。“四勤”是有联系的,不能只用其一不用其他。采用这种学习方法会有很大的收获,而且记忆也能得到巩固。

    所谓“四条腿走路”,是指要学习的四门学科,即地质学——尤其是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主要是第四纪哺乳动物学、人类学和旧石器时代考古学。这四门学科之间是密切联系的,不可能说学习哪一科最好,而是应该一样重视。举个例子说,野外调查和发掘时首先要认识地层,从地层的结构、特征和形成的原因来划分地层。对于地层中出土的动物骨骼和牙齿化石,要能够认识是什么动物,这样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因为在一定的地质时期有一定的动物出现,例如肿骨鹿就与北京人共存,北京人以后,肿骨鹿就绝灭了。动物化石还可以研究当时的气候环境和古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认识了地层的特征和时代,就可以在发掘过程中掌握主动了。譬如发掘旧石器时代中期的遗址,那么就要注意,在这一时期可能出现墓葬。欧洲一些遗址发现的墓葬可以早到旧石器时代中期或稍晚,而中国尚未发现这一时期的墓葬。假如发掘的是很大且深邃的洞穴,从试掘的地层和动物化石得知,这可能是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洞穴堆积。发掘时除了要特别注意墓葬等遗迹现象以外,对于洞穴的四壁也要进行极其详细的调查,看是否有雕刻的动物图像,即洞穴艺术。在法国和西班牙发现了很多这类令人惊叹的洞穴艺术,但是在中国却未曾发现过有洞穴壁画和雕塑的遗存。若有发现,必定具有相当重要的学术价值,不亚于新发现一个猿人的头骨!因此,学习古动物学对于发掘工作很有帮助。考古发掘本身就是破坏,若到室内整理时才发现问题,已是无法补救,造成很大的遗憾。

    在指导我学习的过程中,老师不轻易正面解答你提出的问题,而是引导你通过观察实物或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最后再作一番评论。我记忆最深的是对一枚动物牙齿的认识,虽然我知道这枚牙齿是食草类动物的,但不知道是何种动物。我就拿着牙齿去问老师,当时他正在写稿子,我说明来意,老师连头也没抬,只是从架在鼻尖上的老花镜后看了我一眼,然后看了看牙齿说:“我也记不清了,你到标本室去查一下,再查一下文献就好了”。其实老师知道这枚牙齿是什么动物的,用一两分钟的时间就可以解决我的问题。当时正是夏季,气温很高,我还穿着厚的工作服。标本室的动物骨骼标本十分丰富,但因为房间窄小,标本的摆放并不十分有序,找起来比较困难。有的标本没有经过彻底处理,骨表面还残存一层油脂,落有灰尘,拿的时候还会沾手。我找了一个上午也没有找到可对比的标本,还出了一身汗,满身油脂。下午继续找,还是没有结果。第二天上班后,我将查找标本的情况和结果向老师做了汇报,老师问:“门后的架子下面都找了么”?我回答说:“没有”。他又说:“为什么不找,找找去”。我很懊悔,当时为什么那么粗心,原本看到门后架子下面有标本,但因为懒并没仔细看。这次查找,我在门后架子下的一个木箱里面找到了一些动物牙齿,其中有两枚和我手中的完全一样,只是一左一右而已。这两个标本上面写着Camelus Linnaeus,应该是骆驼的上臼齿了。我将结果告诉了老师。他笑了笑说:“学习要下苦功夫,没有捷径可走”。我请老师讲解一下骆驼牙齿的结构和特征,老师说:“你自己查书,我的书柜里都有,但不要弄乱了”。于是我又用整个下午的时间翻阅先生的图书和资料。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柜中有中、外文图书,按类排列,有地学、考古学、古生物学、文化人类学、体质人类学、植物学、科技、民族学、艺术等等,还有一本是老师著的关于钓鱼的厚书,图文并茂,因为先生对钓鱼情有独钟。我将手中的骆驼臼齿与参考书对比,得知是右上第二臼齿,但对其中一些学术术语似懂非懂。于是老师放下手头的工作给我做专题讲授,详细到骆驼的齿式,臼齿的构造及下犬齿特别发达的特征等等,甚至还给我讲了一些骆驼的生态。通过自己对资料的查找及先生的讲述,使我对骆驼牙齿的认识极为深刻,终生不会忘记。

    相关热词搜索: 求索 耕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