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傅东好演员是上天恩赐的

    时间:2020-09-09 07:52:12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2012年3月,被誉为“新浪潮”老祖母的法国导演阿涅斯•瓦尔达来到中国,随行还有一位留着大胡子、戴着红围巾的男人,负责在各种公众见面和研讨会上与瓦尔达对谈。84岁的瓦尔达说:“我在这里要特别感谢这位傅东先生,在电影生涯中经常得到他的陪伴,我感到特别荣幸。没想到他这么了解我的作品,并且充分解释我的电影语言。我的第一部电影《短角情事》拍摄于1954 年,我都不知道他那个时候有没有出生。”

    的确,那时,傅东刚刚出生9个月。

    从高中时就开始逃学看电影的傅东,父亲就是一位影评人。“我并不想从事和父亲同样的工作,电影口味也与他截然不同。”当时在法国、意大利等地风起云涌的新电影运动才是他的灵感来源。傅东说:“1960年代是一个非常政治的年代。”正如当时的一句口号:“前进吧,同志们,旧世界已经被你抛在脑后。”

    当时,一本晦涩的电影杂志《电影手册》成了1960年代社会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其主要成员直接催生了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并一路将年轻人的怒火引向“五月风暴”——1968 年2 月9 日,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亨利•朗格卢瓦遭到解雇,《电影手册》及周边同仁迅速组织黑泽明、约翰•福特等导演发来电报,收回资料馆对他们的电影的播映权,以示抗议,拉开了法国学生运动的序幕。在这段历史过去近四十年之后,2003年至2009年,傅东出任《电影手册》主编。

    傅东在主持《电影手册》期间,对中国保持了高度关注。七八十年代的中国电影充溢着批判性、泥土味和现实主义气质,十分符合西方观众的趣味。他喜歡陈凯歌的《黄土地》,更喜欢《大阅兵》;他喜欢张艺谋的《红高粱》和《秋菊打官司》,但不喜欢《菊豆》,更用不说其后期作品了;他喜欢侯孝贤与杨德昌,分别为他们写了专著——《论侯孝贤》、《杨德昌的电影世界》;而贾樟柯,则让他看到了法国新浪潮前辈导演的影子。

    早年接受采访时,他曾略带遗憾地说:“我觉得贾樟柯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拍出一部真正属于他自己的代表作。”但2006年《三峡好人》问世,傅东说:“这是一件大师级的作品,是他里程碑式的创作。”

    《卧虎藏龙》有点假,

    偏爱原汁原味的香港武侠片

    自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至今,傅东已来沪多次,“每次来都有很多机会认识很多中国导演,其中贾樟柯是关系一直比较紧密,保持下来的这种。”电影节期间,傅东受邀参加上海师范大学欧洲电影研究中心和法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联合策划的“人文法国电影学堂”,除了和贾樟柯对谈,也给年轻学子授课,忙得不亦乐乎。即便如此,每次来他都把看中国电影放在日程表的重要位置,“这次,我打算去看《人山人海》和《杀生》。”和那些早已满座的大片相比,这两部名字怪怪的中国片真是相当小众。

    人物周刊:你很喜爱香港武侠片?

    傅东:对西方人而言,香港武侠片是种截然不同的电影类型,叙事不同、编排不同、动作不同、现实和幻想的关系也是全新的,当然,他们打斗的方向也和我们不同,就连拍摄打斗场面的方式也完全不同,当我们去看恐怖电影时, 它一直遵循着我们所知道的某个原则;但武侠片有我们不知道的法则,有点像在改变我们的观影方式,即使故事很简单,对西方人而言它也不那么简单,因为其内在的法则我们完全不懂。

    人物周刊:李安的《卧虎藏龙》也算是武侠片,你觉得怎样?

    傅东:对我而言它有点假,是用一种很聪明的方式去拍摄的武侠片。在我看来,《卧虎藏龙》是一个好莱坞版本的武侠片,我更偏爱香港武侠电影,原汁原味。

    人物周刊:你对李安的其他作品印象如何?

    傅东:我觉得李安是个非常有才华的导演,但我看不到他的个性,在电影里我看不到他自己在哪里,他的观念在哪里。可以看出他是富有技巧的,我确实喜欢他的一些电影,譬如《色戒》、《绿巨人》,(笑)瞧,我也喜欢不少商业片,我觉得《绿巨人》很感人,对父子关系的诠释也很聪明,那种你变成了怪兽而你的家人无法适应的绝望感……他的中国电影,我比较欣赏《色戒》,故事进展中两人的激情戏很合拍,它确实是在讲性,又不完全是性,比性这个话题要广,是什么吸引了彼此又是什么让彼此分开?这种关系非常微妙。

    侯孝贤是一座岛,杨德昌是互联网

    人物周刊:你特别关注杨德昌和侯孝贤,是不是因为他们作品中有点法国新浪潮的味道?

    傅东:杨德昌确实如此,侯孝贤却完全不是。当侯孝贤开始拍电影时,他一点也不知道新浪潮,我们也不知道他。(笑)他对中国文化有很深造诣,尤其是中国画和古典文学,电影的想法从那里起源,他又是编剧,将其转变到现代电影制作,而这成了我们这些从新浪潮运动中来的人可辨认的因素。《儿子的大玩偶》是他第一部带有侯孝贤风格的电影,他透视那个时代,实际上这和新浪潮有关,但他自己是无意识的,这真是棒极了!

    杨德昌就完全不同了,他从小在台湾长大,但他在美国进修过,曾是电脑工程师,关注过法国、德国、意大利的各种新电影,受到多元文化影响。侯孝贤是一座岛,而杨德昌是张互联网。当他拍出《海滩的一天》时,你就可以看出安东尼奥尼的影子,但他拍出很多非常个人化的东西;当他拍摄出侯孝贤主演的《青梅竹马》时,他开始关注自己的文化及其社会中所发生的事,专注于当地人的生活和他所在的城市。这真是个奇迹,这两位导演风格迥异,但在同一个空间同一个时代创作,就像活在同一个时代的米开朗琪罗与达芬奇。

    人物周刊:之前你说张艺谋朝着一个不再打动你的方向发展了,对于最近的《金陵十三钗》印象怎样?

    傅东:实际上张艺谋近期的电影我还是感兴趣的,哪怕《金陵十三钗》,比《满城尽带黄金甲》好。

    人物周刊:听说你很欣赏王超的《安阳婴儿》?

    傅东:是的,这是王超的第一部作品,应该在中国当代电影史上占据一席之地。有点像纪录片,起用非专业的演员,刻画偏僻城市里贫穷人的艰难生活,我觉得很感人。你就在那里,带着摄像机,有个妇女坐在面前,你只用摄像机去记录,然后我们就看出表情里会有一些强烈的东西,有时感动有时悲伤有时又有些滑稽……没有故事,就像是一个“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但出现在这部电影里,可以证明是真实的、真诚的。

    人物周刊:在中国,现在常根据第几代来划分,你觉得这对导演的发展会不会有影响?

    傅东:我觉得不太好,首先,这种划分实际上是西方人在某一时期发明的说法,那时可能非常有用,但今天我觉得这种方法不再适合当代中国电影。如果把不同的导演放在不同的代里,就好像把他们集中在一个盒子里,就看不出他们的区别,实际上相仿,他们各自的区别比他们各自的相似之处对我们来说更有意义。

    王家卫的梦很动人,张曼玉是独特的,赵涛像谜一样

    人物周刊:不少法国朋友欣赏王家卫,你怎么看他和他的电影?

    傅东:王家卫很有创意,是真正的艺术家。他对视觉语言很敏感,用一种非常特定的方法拍摄,像《2046》,不是好莱坞式的。我想他在寻找一种电影的新形式,那些中国式的语言,对我来说很有意思;他有一个关于电影的梦,他在努力抵达,某种程度上来说这是不可能的,真正做出来的电影,就像是他梦境的遗骸,但你能感受到这个梦非常动人。他花这么长时间来拍电影,因为他从来都不想真正结束这场梦,好像这不是一项他要完成的工程。醒来,他尽力向你讲述存于他头脑的一场梦,但它比梦更深一层,即使里面云集很多明星,它依然创造了震撼人心的东西。我喜欢《东邪西毒》,它更像是一个梦而非电影。

    人物周刊:《花样年华》呢?

    傅东:《花样年华》很棒,是一次精神旅行。有趣的是,我第一次看这部电影是在戛纳电影节,和张曼玉在一起,她是我的好朋友,我们去看电影时她对《花样年华》没有任何概念,她说:我不知道自己要看到的是什么,因为我们拍了太多的版本——我或者活着或者死了,或者有了孩子或者没有,我们结婚了或者我们没结婚,我们做爱或者没有做爱,我们所拍摄的包含了所有的可能……最后肯定只有一个结局,但之前可能的结局大概有二三十个。

    人物周刊:你曾把张曼玉的照片用作《电影手册》的封面,有没有类似的中国女演员也引起你的关注?例如章子怡?

    傅东:章子怡很棒,但我觉得魅力更多来自于导演和电影作品本身。有很多美丽且有才华的中国女演员我没见过,但对我来说,张曼玉非常特别,她不是那种原始或现代的美,她做了很有意思的选择:走出那个她被看作大明星的地方,在遇见丈夫之后,她在巴黎住了段时间,我发现她是多么智慧和开明,这对我来说是独特的,不是作为一个女演员,而是作为一个个体而言。巩俐也很特别,她的《秋菊打官司》对我来说很重要。当然还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类型,就是赵涛,她在贾樟柯的电影里像一个谜一样存在着。

    人物周刊:你觉得票房号召力应该作为一个演员成功的考量因素吗?

    傅東:短期来看没直接关系,不过从长远来讲是有的。如果有人长期对观众有吸引力,即使变老也一样,这就说明他有些强大或独特的吸引力,就像玛丽莲•梦露(你喜欢她吗?)是的,我喜欢她,她是个伟大的演员,对她来说拥有专业水准的演技并不重要,她有内在的一些东西可以与之媲美;她的裸照早年出现在日历上,那时她或许还不算是个女演员,只是个漂亮姑娘,但后来她受到了伤害,又勇敢地打破了条条框框,释放出动人的能量,这不仅基于她的美丽,同时也被她的美丽所释放,成就了独特的传奇。通常而言,好演员不仅是天生的,更有上天恩赐的独特的演绎方式。

    (感谢上师大欧洲电影研究中心王方、法国驻沪总领事馆文化处马兰协助联络;实习记者王曦娴亦有贡献)

    傅东

    法国影评人,2003-2009年间,曾任法国最著名的电影杂志《电影手册》主编。《电影手册》于1950年由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创办,当时巴赞身边聚集了思想前卫的法国电影青年,包括特吕弗、戈达尔等,他们从影评界转入创作界,掀起了法国电影新浪潮运动,影响波及全球。

    相关热词搜索: 恩赐 上天 演员 傅东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