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浅谈张艺谋武侠电影中的儒侠气

    时间:2020-09-09 07:52:1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儒和侠,共性和个性并存,儒侠文化共同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两者在现实中交织影响,有着相似点和背离点,影响着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内涵,虽不可真正影响和推动历史进程,但仍是中国文化的一曲黄钟大吕之歌。在其不断演变的过程中,两者也形成了各自的独立性,在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可发现儒和侠的痕迹,以张艺谋的武侠电影为例,《英雄》和《十面埋伏》以最原本的方式把儒侠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关键词] 儒;侠;《英雄》;《十面埋伏》

    儒家文化,是贯穿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的精神支柱,其内涵“三纲五常”则是封建社会道德伦理的最根本的标准,这种文化价值观在中国社会已经根深蒂固。中国人向来讲究“四维八德”,其中“礼、义、廉、耻”组成“四维”;而“八德”系“忠、孝、仁、爱、信、义、和、平”,因其有八字,固称做“八德”,另外,“勇”也作为儒家推崇的思想被广大仁人义士所接受。

    侠,在中国古语中有拼命、搏命之义,从古文字学意义上讲,侠者,必有三种品格:搏命、轻财重义、善武。在电影的范畴里,武侠片则是传承了侠的内涵,作为中国电影特有的一种电影类型,武侠片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走向世界影坛。以李小龙的影片为代表,中国的武侠片开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李安《卧虎藏龙》的获奖,更是推动了中国武侠片的发展。武侠片在中国电影史上,其规模之宏大,参与者之众,产量之多,形态、趣味之丰富,几乎超过了其他电影类型片,尤其是在商业化不断凸显的今天,武侠片更加成为迎合大众口味的一个必需品。

    儒和侠,共性和个性并存,儒侠文化共同植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传统之中,虽不可真正影响和推动历史进程,但仍是中国文化的的一曲黄钟大吕之歌。在文化的各种艺术形式中,都可发现儒和侠的痕迹,以张艺谋的武侠电影为例,《英雄》和《十面埋伏》以最原本的方式把儒侠展现在了世人面前。

    张艺谋是中国第五代导演的代表人物,早期他的电影着重于从小人物的视角出发,多以女性角色为主,以表现封建社会的残余悲哀或者是反映现代的黑暗面和社会现实,电影的色调偏重于中国红和属于时代特有的灰色。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业化的不断运作,2003年,张艺谋的电影开始转型,作为转型之作的《英雄》则是重新唤起了中国电影观众对本土电影的期待与热情,掀起了一场武侠风,激起了电影新的浪潮。《十面埋伏》则沿袭了《英雄》的市场运作模式,同样是武侠的风范,只不过是以小人物的角度来阐述。在张艺谋两部比较有代表性的武侠作品中,儒侠之气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英雄》

    作为张艺谋第一部武侠电影,他选择了讲述一个经久不衰的刺秦故事,现实与猜测并存,给人一种在谜团中穿梭的感觉。坦白说,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只是张艺谋在讲述的时候选择了一种表面现象和事实相结合的方式,多重叙事策略,使刺秦这个被人们讲述过无数次的历史题材,以一种新的角度,为追求电影在商业上的“利润最大化”提供了实现的可能。

    仁者,易也。凡事多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为别人考虑,即为仁。仁,又指仁爱,人与人相互亲爱,以一种博爱之心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

    无名专心练剑,为复国仇,更是为六国的黎民不再受秦军杀戮,为千万人而牺牲自我,冒险行刺秦王,这本身就有“大仁”思想。整整十年的时间,他选择了来练剑,十步一杀,只为六国人民不再忍受这样的苦难,他不曾想过失败,为了赵国,为了千百万受苦的人民,他必须忍受这一切,十年的时间虽然很长,但是内心如果一直有一个信念支撑,就不会那么难熬,无名,就是把“仁”字放心头,即使是死亡,他也不曾退缩。残剑,影片中最难以捉摸的一个人物,之前明明有机会杀死秦王,在最后一刻选择了放弃,为此他背负了飞雪三年的怨恨。飞雪无法理解残剑的所作所为,三年的时间同样对她也是一种折磨,但是飞雪放不下仇恨。残剑明白,六国不统一,年年战乱,受苦的仍是百姓,只有统一后百姓才能正常生活。在无名临行前,残剑在沙漠中用心写的两个字深深刻在了无名心里,天下二字,残剑承受的是如此之重,他一直在矛盾中生活,但心怀天下的信念从未改变,“仁者爱人”爱天下之人,方为“大仁”,残剑是真正的“大仁”。对无名来说,杀不杀秦王对他来讲就是一种折磨,十年的时间,与秦王距离十步的时候,明明有机会取了秦王的性命,给长空、飞雪和自己的十年一个交代,但是,残剑的天下,却让他在秦王面前杀气大乱,犹豫不决,最后无名选择走上了残剑的路,此也不失为“大仁”者。

    义者,人字出头,加一点,在别人有难时出手出头,帮人一把,即为义。古字義,在“我”之上有自己的王道,朋友之间的信任和帮助,不会在关键时刻致人于不顾。

    故事发生的先秦,是一个“义”字盛行的年代,情义、道义、正义处处在那个朝代体现。而在影片中,长空在秦国七大高手面前从容地让无名刺伤,只是为了助无名成功,自己的银枪也成了牺牲品,飞雪和残剑更是为了一个摇摇欲坠的希望献出了自己的武器,而他们的刀剑是他们的命,需要怎样的释怀才能把自己的生命交给另外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如果他们内心没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没有儒家共通的“义”,是无法做出这样的选择,也因此秦王才看穿了无名编的假话,因为以残剑和飞雪的心胸,是不会因为私情而反目的,三年前刺杀秦王的行动,足以证明二人的侠义之气。而在得知无名失败之后飞雪向残剑刺去的那一剑,包含了太多的无奈与不忍,因为是他,是他害了无名、害了长空、害了赵国,这也是“大义”,大义灭亲的大义。对飞雪来说,残剑是她在这世上惟一的亲人,但是飞雪不理解残剑的行为,三年之前明明有机会,残剑却放弃,一个女人的心除了所爱之人,能容下的已经所剩无几。而等飞雪明白了残剑,残剑已经踏上了不归路,注定飞雪也必将会走向另一世界,因为残剑除了天下,还有他不可能实现的梦,而飞雪除了残剑,已经别无所有。

    勇,是儒家的伦理范畴,指果断、勇敢,孔子把“勇”作为施“仁”的条件之一。“勇”必须符合“仁、义、礼、智”,而且不能“疾贫”,才能成其为勇。勇者,必须有着不同于常人的心胸和气度才能把勇字发展到极限。

    无名从刺秦的第一步起,就已经抱了必死的决心,独自一人上殿,只有在距离秦王十步的时候内心的平稳之气终于紊乱。残剑已经超出了秦王预知的侠,秦王终于明白三年前残剑在秦宫完全有机会刺杀自己却放弃的真正原因,他没有想到一直被自己视为敌人的残剑竟才是自己真正的知己。天下大势,分久必合,这是历史的必然。时势需要像秦王这样一统天下的英雄,结束混战的局面,让天下的老百姓拥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过上安康的生活。对于“勇”,无名的十步一杀的剑术达到了其中的五成,另一半,则是在最后的关键时刻,他选择了放弃,刺的那一剑,是为无名飞雪做出的牺牲,他必须刺,之后,他很坦然地接受了死亡,无名的勇是在天下之下的一种升华,这种为了民族大义而牺牲的精神本身就是儒和侠的一种结合。

    《十面埋伏》

    沿袭《英雄》的商业化运作模式,《十面埋伏》是张艺谋给观众的第二份武侠大礼,同样的视觉冲击力,同样精彩的武舞打斗场面,同样的儒侠贯穿其中。《十面埋伏》的美,不仅仅局限于一个单独的方面,张艺谋用先进的技术和独特的构思,把各种美融汇到一起。相比《英雄》,这部武侠片显得更加的自信和运用自如,色彩的搭配更加具有欣赏性,摆脱了原来的大灰大白,利用竹林的绿衬托出影片特有的格调,单就这方面来讲,《十面埋伏》是成功的。

    忠者,赤诚无私,尽心竭力于职责为忠也。古人云:忠者,人格之成也。人无忠则凶,专一之忠为小忠,无逆之忠为中忠,大忠之忠要求忠于道。为人要忠诚、忠实厚道,坚贞耿直,竭忠尽心,做忠良之人。

    忠,是影片中体现最明显的儒侠成分。各效其主,飞刀门和朝廷之间的利益冲突,构成了这个故事的基本骨架。小妹,这场战争中的牺牲品,为了更好地窃取情报,假扮盲女接近金捕头,与在朝廷做卧底的刘捕头里应外合,以逃脱朝廷的追踪。小妹是忠于飞刀门的,为了那个组织甘愿去冒险,只是她没想到的是在仅仅三天的接触中她会爱上这个风流的金捕头,也正是因为这份爱情,她背叛了飞刀门,同昔日放任旧情人刘捕头反目成仇。金捕头是影片中最单纯的一个,他一心想的只是好好地为朝廷做事,殊不知身边以兄弟相称的合作伙伴是最危险的敌人,他的忠对朝廷而言,是一种财富,只是,败于情。刘捕头,心机最深的一个角色,属于打入敌人内部的特务,而这个特务隐藏得还特别深,他能够在飞刀门和朝廷之间来去自如,原本他也可以继续在两个组织之间游刃有余,也是因为情,因为他一直爱着的小妹,他没有违背忠的内涵,只是,他选择的是不能回头的爱情。如果没有对自己所属组织的忠,小妹和这两个男人之间的三角关系就不会如此的纠结,原本简单的关系在比自己高一层的组织面前变得如此复杂。这样的忠,在儒家思想中是不被提倡的,背叛是儒家的大忌,但是儒和侠结合之后,就开始慢慢转变了。忠,既可以是对自己国家的无限忠诚,以民族大义为重,做个郭靖式的人物,也可以是在现实面前,放弃一些自己承受不起的东西,这样的儒侠就带有了一些人情味的色彩,毕竟,不是人人都能像郭靖一样那么伟大。

    信者,人言也。远古时没有纸,经验技能均靠言传身教。“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时代养育了善良的人们,信任,成为任何人之间必不可少的品质,待人处世皆真心诚意。

    儒家的信,在影片中是最薄弱的一个因素。利益的冲突使原本可以成为兄弟的人反目成仇,金捕头原本是把刘捕头当做兄弟一样看待,几年的合作,彼此的信任可以让这两个人为对方而牺牲生命,但这只不过是虚华的表面而已,刘捕头的真实身份让原来的信所剩无几。很难说在刘捕头心里会不会有对金捕头的愧疚之情,他辜负了兄弟之间的信任。也许,很多人会把这其中的原因归结到小妹身上,并不否认其中有她的因素,爱情本来就不是双行道,但是,三年的时间,每天的朝夕相处,连一丁点的情谊都没有么?影片中的信,微小得让你难以捕捉到它的足迹,两人因为小妹的死最后决斗,六月飘霜八月飞雪的情节也只能发生在电影中,这样的违背侠却又是同儒家思想相反的东西,但是,却不可忽视它的存在。

    武侠电影已经由一个初生儿逐渐走向成熟,正是年轻力壮之时,大量的影视作品的问世,摆脱了原来小说的局限,把儒侠推向了一个高潮。张艺谋的转型作品《英雄》和《十面埋伏》就用画面和声音把儒侠之气展现在观众面前,让我们在视听享受中感悟来自儒侠的魅力。

    [参考文献]

    [1]韩云波.中国侠文化:积淀与传承[M].重庆:重庆出版社, 2004.

    [2]贾磊磊.中国武侠电影史[M].长春: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3]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恕勇让[OL].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401069.htm.

    [4]李欧.论儒侠互补[J].天府新论,2000(05).

    [作者简介] 赵雅文(1988— ),女,山东聊城人,本科,西南大学文学院2007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主要研究方向:影视评论。

    相关热词搜索: 侠气 浅谈 武侠 电影 张艺谋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