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郑群良:阅兵的事我再也不干了

    时间:2020-11-03 07:59: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栏目:人物

    字数:1248

    页码:1P

    原标题:飞行员回忆1999阅兵:阅兵的事我再也不干了

    1999年10月1日,包括轰炸机、歼击机、强击机、空中加油机、直升机在内的17种机型132架战机,在7分钟内以75.637公里的空中总长度序列通过天安门上空,成为我军阅兵史上最经典和激动人心的瞬间之一。

    这其中就包括第七梯队长机郑群良,时任空军某师师长。十年前,他所率领的新型国产先进战斗机梯队由两种机型、24架飞机组成,长达7公里,是整个空中飞行梯队中出动飞机最多、编队最大、也是训练难度最大的。

    他索性把气象表扔进废纸篓

    阅兵前几天,气象部门送来一周气象预报,郑群良却扔进废纸篓。其实他不是不相信气象台,而是做好遭遇最恶劣气象的准备。

    气象条件对飞行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但它不能选择。因为从1960年至1998年,10月1日这一天北京只有30%的可飞天气。

    1999年9月30日,大阅兵前最后一天下午,突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郑群良几乎一夜未睡,直到后半夜雨终于停了,他长舒了一口气。

    10月1日6时,遵化机场云底高800米,大家都很高兴,感到云下集合没有问题。没想到,8时,侦察气象的飞机却又传来消息:云底高350米,云顶高2500米,云下能见度不足3公里。

    望着北边山顶翻卷而来的低云,大家表情凝重,没有一个人说话。起飞时间在一秒一秒逼近。

    9时前,他必须上报最后的决心。此时,作为梯队长机,郑群良承受着巨大的压力。

    一年来的艰苦训练,使他对梯队的技术水平和心理素质很有底数,加上全体飞行员士气高涨,纷纷要求全体出动,越来越坚定了他的信心。

    终于,他果断地下达最后的命令:“全体梯队出动!”

    他故意谎报了飞行高度

    10年过去了,郑群良对当天的细节仍然记得非常清楚,时间都准确到秒。

    他回忆,10时48分13秒,他带领梯队起飞。53分53秒,梯队全部穿出云层,高度3000米。

    航线下方一直到天安门上空,云层很厚,他贴着云皮,寻找下降时机。终于见到云层松动,他立即下令保持好队形准备下降。

    当天规定长机的高度是450米。当5中队长机询问高度时,郑群良立即意识到他还没出云,马上下降到400米。当经过通州上空,指挥员询问位置高度时,他第一次说了假话:450米!

    50秒后,他看见了人民英雄纪念碑。压抑住激动,他紧紧稳住杆舵和油门,GPS上显示的时间,他永远铭记于心。

    11时10分13秒。

    第七梯队米秒不差,通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空。

    眼角的余光里,郑群良看到天安门广场上一片红色的海洋。那个瞬间,从此成为永恒的记忆。

    他曾说“阅兵的事我再也不干了”

    多年前,乒乓名将邓亚萍在世乒赛夺冠归来,在首都机场接受记者采访时,泪流满面,只说了一句:太难太难了。

    郑群良说,他当时特别能理解邓亚萍的那种心情。受阅飞机落地时,面对如潮的掌声,他忍不住热泪盈眶。

    阅兵归建时,郑群良对送行的空军首长开玩笑说,阅兵的事,他以后再也不干了,因为压力太大了!

    首长追问:真的吗?

    郑群良笑了。他心里真正想的是:“如果还有下一次参加阅兵飞行的机会,我一定不会放过。”

    (《解放军画报》)

    相关热词搜索: 阅兵 干了 事我 再也 郑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