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陕西湿地恢复与保护技术方法与途径研究

    时间:2021-01-30 07:51:25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陕西环境科学研究院,陕西 西安 710061)

    摘要:在介绍陕西湿地及湿地恢复与保护概况的基础上,分析了陕西省湿地存在的问题,结合西安地区湿地修复与保护技术方法和途径研究,探讨湿地生态恢复工程技术、污水湿地生态处理方法、湿地恢复与保护的具体措施及湿地生态环境保护对策,研究完善湿地保护管理机制与方法,提出加强湿地恢复与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陕西湿地;恢复与保护 ;技术方法途径研究

    中图分类号:X37文献标识码:A

    湿地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沼泽地、湿原、泥碳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海域。湿地是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资源,具有巨大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湿地具有维持生物多样性、蓄洪防旱、降解污染、调节气候、防止自然灾害等多种功能。湿地的生态价值对人类生存极为重要,其作用正在被人类逐步认识。湿地保护是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也是自然生态保护研究的热点。

    1 陕西湿地及湿地恢复与保护概况

    1.1 陕西湿地及湿地恢复与保护简述

    1992年,中国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之后陕西省参加了为期6年的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其中陕西北部列入湿地资源调查北方区的典型区域。

    2000年,中国制定的湿地保护和利用的具体纲要《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成为中国湿地保护和利用的指导文件,陕西省湿地列入保护行动计划范围。2004年国务院正式批准公布了由国家林业局、环保总局等10个部门共同编制的《全国湿地保护工程规划》,陕西湿地的保护与管理工作,按规划要求广泛而深入进行。

    根据《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的要求,陕西省于1998年多次开展了大规模的湿地调查。调查内容为面积在100hm2以上的湖泊、沼泽、库塘,河床(枯水河槽)宽度大于10m,面积大于100hm2的河流及其它有特殊意义的湿地。

    调查结果显示,陕西省湿地总面积30.74万hm2,占全省总面积的1.4%。其中河流湿地面积252056hm2,湖泊湿地面积7300hm2,沼泽和沼泽化草甸湿地面积17829hm2,库塘湿地面积15710hm2,人工湿地320万hm2。另外还有稻田农业湿地类型16.51万hm2。

    陕西湿地按流域划分为黄河区和长江区,其中黄河区在陕西湿地总面积21.25万hm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69.12%;长江区湿地总面积9.49万hm2,占全省湿地总面积的31.88%。

    全省湿地植被总面积4.89万hm2,占湿地总面积的15.89%。共有湿地维管植物62科177属361种,其中蕨类植物4科4属5种、被子植物58科173属356种。被子植物是陕西湿地植物区系的主力军,其中双子叶植物41科1 16属238种、单子叶植物17科57属1 18种。在62科湿地植物中,5个种以上的共25个,其中超过20种在陕西分布相当广泛的禾本科、莎草科、菊科和毛茛科等属世界性大科,是陕西湿地植物群落的主力军。

    陕西湿地野生动物共312种,其中鸟类9目25科121种、鱼类6目15科78属136种(含亚种l、两栖类2目7科14属28种、爬行类2目5科17属22种、哺乳类3目4科5种。陕西共有国家Ⅰ、Ⅱ级湿地保护动物19种,其中Ⅰ级7种、Ⅱ级12种,分别占全国Ⅰ、Ⅱ级保护动物的7.5%和4.7%。

    陕西湿地鸟类属国家I级保护的有朱鹩、遗鸥、黑鹤、东方白鹳、大鸨等7种;Ⅱ级保护的有斑嘴鹈鹕、白琵鹭、大天鹅、小天鹅、蓑羽鹤等12种。属省级重点保护的有斑头秋沙鸭、斑嘴鸭、彩鹬等;列为全国陆生脊椎动物资源重点调查对象的有斑头雁、豆雁、翘鼻麻鸭、凤头潜鸭等19种。

    湿地动植物资源有高等植物193种,隶属于53科114属;湿地鸟类95种,属国家一级保护的有5种,鱼类135种(亚种),两栖动物28种,爬行动物30余种,甲壳类动物20余种,兽类5种。

    1.2 陕西省湿地保护区

    陕西省在保护湿地生态系统及湿地生物多样性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自1983年为保护濒危珍稀鸟类朱鹮建立了第一个湿地类型的保护站后,先后建立了陕西朱鹮自然保护区、西安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周至黑渭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等10个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77722.5hm2,湿地保护总面积为95000hm2,使全省32.4%的天然湿地得到有效保护。同时,陕西省湿地保护区的建立,在保护水禽和合理利用湿地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省建立的以内陆湿地水域生态系统及珍禽为主的自然保护区有5处,分别为洋县朱鹮自然保护区、汉江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无定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黄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和红碱淖县级自然保护区。

    2008年8月6日,为尽快扭转我省自然湿地面积减少和湿地生态功能退化的局面,陕西省政府发布了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公布了陕西省渭河湿地等48个重要湿地,涉及省内各主要河流及流域范围,明确规定全省48个主要河流及河道、河滩、泛洪区及河道两岸1km范围内的人工湿地为保护范围。陕西省重要湿地名录的发布,遵循了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湿地保护原则,为陕西省湿地保护提出了明确目标。

    1.3 陕西省国家湿地公园

    国家林业局从2005年开始批准建立了国家湿地公园,目前我国共有38家国家级湿地公园,其中陕西省以5个国家湿地公园名列各省份之首,成为陕西省珍贵的生态名片。

    陕西省的5个湿地公园分别是:

    (1)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距离西安市区最近的湿地公园。

    (2)蒲城的卤阳湖国家湿地公园——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候鸟在此栖息。

    (3)千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千阳县的千河。

    (4)清峪河湿地公园——是三原县最大的天然兼人工型内陆湿地。

    (5)冶峪河湿地公园——境内群山环抱,秀水纡流,地形多样。

    浐灞国家湿地公园位于灞河与渭河交汇口区域,2008年被列入国家湿地公园,规划面积约5.81平方公里。2009年开工建设湿地公园的保育恢复区、公园水池、岛屿、陆地区域、核心区绿化工程、陆地区域乔木及灌木和水生、地被植物种植、公园功能湿地水处理等工程,现形成初步形态。

    2 陕西省湿地恢复与保护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省湿地保护工作开展较晚,对湿地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保护湿地的法规和措施不完善,加上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湿地产生巨大压力和威胁,陕西省湿地保护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存在以下问题。

    2.1 农业围垦、城市开发造成湿地大面积削减

    人类对湿地的开发利用强度增加,特别是将湿地中的水排干从而改变为耕地和建设用地,大大减小了湿地面积,使本地区湿地特有的生态服务功能减弱甚至丧失。扩建城市、发展工业、大量围垦造田工程,占去了大面积占用沿江湖泊湿地。据统计,40年来,仅陕西北部地区从1970年到2002年的30年间天然湖泊从869个减到79个,湖泊总面积减少了20%,使陕西省湿地面积每年以2万多平方米的速度不断减少。特别是这几年进行的河流整治的“截弯取直”,加之不断围垦的“围湖围河造房造田”, 使得临近城市的河流湿地面积大幅减少。调查研究中发现一般情况下的河流整治的“截弯取直”,河流湿地面积大幅减少约30%以上。

    2.2 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水资源短缺,使湿地面积日益减少

    陕西省是一个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黄河流域泥沙淤积严重。长期以来,由于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影响,黄河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水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严重。水土流失使泥沙沉积在河流湿地内,湿地面积不断减少、萎缩,尤其每年洪水过后,河湖中央出现了沙丘或湖心岛。如陕西省北部的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的主要栖息地红碱淖湖泊及湿地,由于受气候变化与人为因素的影响,鸟类栖息的重要湿地红碱淖水域面积正在逐年减小,地面补水人为缺少,正面临干涸威胁。20世纪60年代,红碱淖水面达到6666.67hm2,总流域面积1500km2。进入21世纪后,红碱淖水位明显跌落,近年来每年以20cm的速度下降,湖面已缩小到4666.67hm2左右。2005年和2009年,内蒙古伊金霍洛旗境内建设的扎萨克水库大坝和蟒盖兔河被截流,使得红碱淖的两条主要补水河流都遭到了拦截。全国政协委员今年两会提出呼吁,如果没有有效的水资源补入,红碱淖湖泊及湿地十年内将干涸,红碱淖流域原有的野生动植物造成了毁灭性打击,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鸟类遗鸥及流域内的野生动植物,将失去有效保护,一场生态灾难已迫在眉睫,亟待采取果断措施,实施抢救性保护。

    2.3 漠视湿地价值和功能,污染严重

    湿地是由陆地和水体两大基本要素组成的,没有水就没有湿地。湿地水体的水质好坏关系到整个湿地生态系统的平衡。湿地容纳大量的工农业废水、生活污水,使湿地实际上成为工业污水、生活污水和农用废水的承泄区,环境污染严重,污染物含量远远超过湿地的净化能力,致使湿地水体大范围受到污染。河流湖泊普遍受到氮、磷等有机物质的污染,局部郑河段受到环境激素类如Hg2+、Pb2+、挥发酚( ArOH)、阴离子洗涤剂(LAS)的污染,水体恶化现象不断加剧。表明湿地环境质量在恶化,生态系统健康受到影响,对生态功能效益和生物多样性造成损害,其所应有的生态功能衰减。

    2.4 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环境严重污染,湿地生物多样性与功能下降

    由于湿地面积的减少和环境严重污染,使湿地生境遭到破坏,人为的过度行为导致珍稀物种丧失,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如西安河流湿地遭到人为挖沙活动的破坏,原是芦苇荡的景观破碎,湿地生物资源遭到毁灭破坏。由于湿地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遭到破坏,致使湿地功能下降,尤其是蓄洪能力受到影响,大大削减了湿地的效益。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许多湿地受到严重干扰、湿地面积减少、湿地动植物生存环境受到破坏,使越来越多的生物物种,特别是珍稀生物失去生存空间而濒危和灭绝,物种多样性减少使生态系统趋向简化,使系统内部能流和物流中断或不畅,削弱了生态系统自我调控能力,降低了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有序性。

    3 湿地恢复与保护的技术方法与途径

    湿地恢复与保护的原则是:

    (1)重视湿地自然生态过程。

    (2)充分利用自然资源。

    (3)提高自然生态系统抵御干扰的能力。

    (4)维护湿地生态系统自有功能。

    (5)恢复湿地考虑生态交错带特点。

    (6)注重生态系统的功能发挥。

    (7)防止外来种入侵和生物的死亡。

    (8)生态恢复和建设是个漫长的过程,要有足够的时间。

    (9)模拟自然系统的现状和景观分布格局。

    (10)要遵循生态工程学的原理和设计原则及要求。

    依据上述原则,以西安地区湿地恢复与保护实施技术方法与途径为例,探讨研究湿地恢复与保护的技术方法与途径。

    根据2002年10月底的实际测量和人工调绘,结合遥感资料综合分析统计,西安市湿地总面积约为900.96 km2,占西安市面积的8.9%。其中,天然湿地面积为821.86 km2,占西安市湿地面积的91.24%;人工湿地面积为79.094 km2,占西安市湿地面积的8.76%。

    西安湿地以天然湿地为主,在天然湿地中,又以荒滩、河流和渭河三角洲为多,其生态系统结构亦不同,又临近城市,湿地恢复与保护面临许多难题。西安地区湿地恢复与保护技术方法与途径研究措施有以下几种。

    3.1 利用荒滩地建设人工湿地处理城市污水

    研究成果显示,西安周边现有荒草滩地面积60463hm2,滩涂面积7243 hm2。通过模拟实验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应用人工湿地技术处理城市污水的成功经验,以及国外湿地恢复生态工程技术成果,提出利用渭河及支流滩地,构建人工湿地系统,用于处理城区及郊县日益增多的生活污水并就地回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净化废水效率高,可替代二级处理厂和深度处理设施,同时形成新的生态自然景观,扩大湿地面积,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3.2 治理城郊污染的河流湖泊建设“湿地公园”

    目前,市郊河流湿地水体污染严重,生态效益价值降,影响周围环境景观。建议采用生态工程技术对行修复治理,根据工程学和生态学原理,按照河的特征,在满足其纳污排洪需要的前提下,利用生物链浮岛净化系统技术,在水面种植挺水性植物如水美人蕉、芦苇、马齿笕、香蒲等植物,依靠水生植物、自然生成各种动物、微生物,使河流湖泊水质得到净化,恢复其自然生态和生物多样性。使其具有“生态冰处理厂”的功效,在再附加休闲观光设施,建设成为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可产生绿地生景观效应。

    3.3 建设人工湖库调蓄地表径流

    西安市计划建设李家河、曹庙、梨园坪、万军回、蓝桥河等11座中型水库,形成水面21hm2,增加人工湿地面积,又供蓄调节开发利用过境水资源,也有利于改善周边生态环境。在城区一环、二环、三环和中心广场,兴建集雨利用工程,扩建未央湖,改造兴庆湖,恢复曲江池、昆明湖等水面,可增加湿地水面20×104m2;在城郊少陵塬、河两岸、丈八沟等原池沼旧地,兴建恢复人工湖面666.7hm2,增加湿地生态水面面积;以沣惠渠、湟河、大环河整治和沣河、涝河治理为中心,建立湿地生态景区,新增生态水面700hm2;建设西郊公园、小雁塔公园等15处公园湖面,形成园林化的水面生态园,再造西安内陆湿地。建成如未央湖、环城河、兴庆湖、浐河人工湖、秦阿房宫湖以及曲江湖人工湖水面75.7hm2。

    3.4 发展养殖业扩大人工湿地

    2010年全市养殖水域总面积2267.7hm2,《西安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提出了发展养殖业扩大人工湿地的实施办法,在未来10年内将发展到2666.7hm2。

    3.5 修复周边河流湿地景观

    根据城市生态建设的需要,恢复河流天然湿地景观,以增大湿地水面。对城市周围的河流进行综合治理,修筑河堤,护岸绿化,提高防洪标准,疏通河道,提高行洪能力。建设橡胶坝,形成区域水体生态景观,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促进湿地生态旅游。在周边河道共规划建设25座橡胶坝,可恢复和扩大湿地面积约12km2。灞河口已建成一座橡胶坝,形成水面200hm2,河道宽度400 ~ 500m,形成回水长度1.0 ~ 3.7km,使河道湿地水枯竭问题得以缓解.

    以上方案的实施将增加湿地面积10.519hm2,全市湿地总面积将达到l006.15km2,占全市土地面积近10%。

    3.6 加强河流三角洲地带湿地恢复与保护

    以渭河三角洲河流湿地生态系统恢复为主线,建设沿河生态林带,加强渭河与黑河、涝河、沣河、皂河、灞河、泾河等三角洲的湿地资源保护,利用渭河三角洲地带滩涂、荒地可恢复建设4000hm2湿地。

    3.7 建设湿地自然保护区

    建设自然保护区是遏制湿地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和恢复区域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建议尽快建设湿地然保护区,合理保护和开发利用现有湿地资源。

    3.7.1 加快建设泾渭湿地自然保护区

    该保护区2001年已由省政府批准为省级湿地自然保护区。泾渭湿地在渭河及其支流泾河、灞河的交汇,东西长13km,南北宽1 ~ 3.5km,现有半自然湿地面积4000hm2,水域面积1333hm2,保护区总面积6325.7hm2,滩涂占70%。保护区以渭河河床为主体,包括河流、河漫滩与江心洲。泾渭湿地保护区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三大功能区。建成后将恢复湿地4300hm2,水禽湖类湿地面积150hm2,同时增加水域绿地面积,有利于生态环境和水体环境改善。

    3.7.2 建立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

    黑河水库水域面积4.55km2,水库回水长度约16km。设立黑河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库区周围的生态环境、森林植被和生物多样性,增加水源涵功能。

    4 陕西湿地保护修复措施建议

    湿地是多资源组成的资源复合体,湿地保护与管理涉及湿地生态系统复杂性。陕西湿地保护修复措施,必须依据湿地生态系统规律和管理需要的系统性。陕西又是一个湿地资源贫乏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与开发和湿地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长期以来对湿地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使我省的湿地资源遭受严重破坏。为了协调处理好保护、增值与利用的关系必须采取得力的对策措施。

    4.1 组建职能管理机构

    陕西湿地保护与修复的现实,单一要素式、分割式管理模式体制割裂了湿地生态系统管理上的综合性,造成湿地保护与城市化进程、旅游开发、水利防洪设施建设、地下水开采、水资源调配、矿产资源开发等诸多冲突。而由单一部门牵头与组织协调的职责难以落实,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湿地保护工作的有效开展。应提升组建陕西省政府专职湿地保护综合管理机构,依据陕西省湿地保护总体规划,实施统一组织领导下的各职能部门相互配合、紧密协作,明确部门职能,增强部门间的联系和协调,制定有关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的法规、完善配套法规和管理细则;设立湿地保护区和统一管理湿地水资源专门的管理机构,加强湿地保护与修复的投入,强化科技保护与修复力度。

    4.2 科学制定陕西省湿地保护规划实施细则和湿地保护性开发原则

    对于湿地开发利用要维护湿地生境完整性,开发强度应不超过生境更新及恢复的速度,以保护生境不存在净损失。在处理湿地保护与利用矛盾时可运用湿地调整策略,即总量平衡、动态管理、生态恢复、功能补偿,做到合法合理,协调兼顾,持续发展。制定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湿地开发利用政策,明确湿地区域的湿地保护性开发原则。如河流整治要按重大自然生态项目实施环境管理和监督,河流整治、景观改造等涉及湿地项目,要进行自然生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保护与修复区划,与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规划区划相衔接。

    4.3 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强化环境管理

    以保护和改善陕西湿地环境为目的,以陕西湿地保护与修复为立足点,以合理规划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及湿地水体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关系为目标,强化环境管理为手段,严格管理并制止改变河流自然状态的河流整治“截弯取直”, 停止不断围垦的“围湖围河造房造田”等生态破坏行为,实施依自然形态下的江河湖泊流域湿地保护,在湿地保护区内禁止开矿和建设污染企业,同时强化湿地流域内的项目建设的“三同时”、环保验收、日常执法监督和环境监测等环境管理环节。

    4.4 加强对湿地的科学研究

    湿地研究许多内容有待开展,如进行湿地资源持续发展调查,逐步建立湿地资源监测体系,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全省和区域湿地资源动态信息库;生态工程技术与生物工程技术等研究与推广,开展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湿地开发的可持续利用途径研究等,加大湿地开发的科技含量。

    4.5 建立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的示范区

    我省湿地类型多,情况复杂,可根据不同类型和资源特点以及当地的传统习俗,试办不同类型的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良的示范区,通过典型试验,总结出成效显著又有代表性的经验加以推广,以点带面指导工作,探索我省湿地保护和合理利用新路子。

    4.6建立湿地保护区,实行典型湿地保护与恢复

    对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高和珍稀、濒危物种区域,典型自然景观区和自然历史遗迹区,通过建立保护区的方式,使这些区域的生态环境得到良好的保护与恢复。对一些已人工围垦的典型湿地,围垦后又没有利用前景的区域以及由于围垦引发自然灾害的区域进行重点恢复工作。

    参考文献

    [1] 陆健健,何文珊,童春富,等.湿地生态学[M].高教出版社,2009.

    [2] 薛鹏程.榆林北部毛乌素沙区湿地生态环境研究[M].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3] 王华青,吴振海.陕西黄河湿地自然保护区综合科学考察与研究[M]. 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4] 韩光明.沙漠湿地生态旅游规划研究:以乌兰布和沙漠纳林湖生态旅游规划为例[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科学版),2008(10).

    [5] 崔玲.城市湿地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对策研究:以西安市为例[J].华中建筑,2008(11).

    [6] 刘宏斌,李卓,金奇庭,等.西安地区湿地修复与保护研究[J].西北大学科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7] 冯宁,孙承骞,周灵国,等.陕西省湿地与水鸟调查及保护对策[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3).

    作者简介:张保利(1955-),男,汉族,陕西清涧人,大学本科,研究方向:环境管理、环境工程研究。

    相关热词搜索: 陕西 湿地 途径 恢复 保护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