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论马克思恩格斯的党际关系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时间:2021-01-30 07:56: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朱益飞(1984-),男,江苏如皋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江苏科技大学助理研究员,江苏扬州225002;刘诚(1949-),女,江苏射阳人,扬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江苏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员,江苏扬州225002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政治文明视域下中国政党制度的理论构建与实践创新研究”(批准号09BKS031)和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新中国初期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参与研究”(批准号CXZZ13_088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摘要]马克思恩格斯以利益为主线,分析了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各种社会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三种党际关系类型。为了处理好各种党际关系,马克思恩格斯提出四个基本原则——独立自主、国际主义、理性对待分歧以及加强教育。当前,中国共产党应积极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坚持辩证地看待政党意识形态,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以及坚持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来处理国内外政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马克思;恩格斯;利益;党际关系;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D18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410X(2014)03000907

    19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工人运动蓬勃发展,无产阶级政治意识开始觉醒,逐步从自在阶级向自为阶级转变,开始成立各类政党或组织。无产阶级政党成立后,如何妥善处理党际关系问题,以便更好地推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成为马克思恩格斯关注的重要主题。

    一、利益是贯穿马克思恩格斯

    党际关系思想的主线马克思主义认为,利益是由生产活动创造出来的,是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物质生活条件。列宁曾经指出,物质利益问题是“马克思主义者整个世界观的基础”[1](P306)。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2](P286)利益作为思想的基础,决定着思想,也决定和支配着政治权利和政治活动。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党际关系纷繁复杂,马克思恩格斯坚持把利益作为分析和处理党际关系的主线。

    (一)确立党际关系目的在于实现政治利益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党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隐藏在阶级斗争背后的经济地位的不平等,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社会利益的矛盾与冲突,这种矛盾与冲突逐渐分化为不同的利益团体,由此形成了政党。因而政党是一定阶级的利益代表,是阶级为利益进行斗争的工具。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为了实现工人阶级的利益,工人阶级政党在一定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利用其他政党和党派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他们甚至认为,在不能直接实现本党利益前提下,仍然可以与其他政党采取“共同行动”或者“暂时的共同行动”,通过帮助其他政党实现利益进而为本党利益的最终实现做好铺垫。1889年恩格斯致信格•特里尔,探讨无产阶级如何能够取得胜利?恩格斯认为成立“自觉的阶级政党”很有必要,针对格•特里尔的关门排外策略,他指出,这不是说“它不能暂时支持其他政党去实现或是直接有利于无产阶级的、或是朝着经济发展或政治自由方向前进一步的措施”[3](P321322)。可以看出,无论是长期稳固的党际关系,还是短暂松散的党际关系,其根本目的都是以实现本党的利益为基本前提。当然,在谈及共产党利益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始终代表无产阶级利益,也代表了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除此之外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

    (二)利益趋同有助于建立同盟型党际关系

    利益的一致性是形成同盟关系的前提。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无论是无产阶级政党还是资产阶级政党,在寻求同盟合作关系时,政治利益的一致性是决定性因素。即使这种同盟关系是非正义的,只要在党际主体间存在共同利益,就有可能形成政党间的同盟合作关系。

    1847年11月29日,伦敦举行纪念1830年波兰起义十七周年纪念大会,在大会的演讲上,马克思深入指出,资产阶级宣扬的“各民族兄弟联盟”的实质是一个压迫者对付被压迫者、剥削者对付被剥削者的兄弟联盟。这种联盟关系的确立,就是因为这个国家的资产阶级各党派之间有着共同的利益。不过,马克思随即指出,无产阶级的各党派或流派因具有相同的利益,也可以结成同盟,他明确指出,“要使各国真正联合起来,它们就必须有一致的利益”,这种一致利益表现为消灭现存所有制关系,而“消灭现存的所有制关系只符合工人阶级的利益。也只有工人阶级有办法做到这一点”[4](P308)。

    所以,对无产阶级政党来讲,反对资产阶级、反封建贵族是他们共同的政治利益,这种共同的利益能够使无产阶级政党在工人运动中加强团结、统一协作。

    (三)利益冲突导致对立型党际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利益趋同有助于形成同盟型党际关系,反之,当政党的根本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党之间就难以形成持久合作关系,那种因暂时趋同的政治利益而建立起来的不稳固的同盟党际关系也必然走向破裂。

    由于根本利益上的冲突,导致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对立型的,这种对立的党际关系最激烈的表现形式是阶级斗争,而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产阶级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关系对立的根源。正如恩格斯指出,“这两大阶级的起源和发展是由于纯粹经济的原因。而同样明显的是,土地占有制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正如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的斗争一样,首先是为了经济利益而进行的,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5](P305)。马克思主义认为,随着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争取和维护人民利益的意识不断增强。其反对资产阶级,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奋斗的最终目标,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利益是格格不入的,二者之间形成对立型党际关系。

    二、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下的党际关系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没有专门论述党际关系的文章,但是在他们的思想中以及在共产主义运动实践中尤其在共产主义同盟成立之后的实践中,马克思恩格斯相当注重党际关系问题。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下的党际关系包括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各种社会主义政党(派别)、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关系。其中,马克思主义政党是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中的主体。

    (一)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团结与合作

    提倡世界范围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的团结与合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在《共产党宣言》中,他们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著名口号。实践中,他们始终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的团结和联合。鉴于巴黎公社的失败很大程度上由于领导集团内部在军事、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分歧,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反复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团结的重要性,认为团结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形成战斗合力的源泉。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只能是团结与合作,因为他们之间的联合行动,是世界各国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他们通过总结失败教训,从反面指出,如果“忽视在各国工人间应当存在的兄弟团结,忽视那应该鼓励他们在解放斗争中坚定地并肩作战的兄弟团结,就会使他们受到惩罚,——使他们分散的努力遭到共同的失败”[6](P14)。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的团结统一是他们能够实现解放自己、解放全人类历史使命的首要条件之一。

    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团结与联合关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这种合作基础就是利益的共同性,每个无产阶级政党的共同利益都是为了实现无产阶级的近期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实现自身和人类解放。马克思恩格斯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之间的同盟关系应该在革命实践中得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他们指出,“沉痛的经验使人们认识到,要实现‘欧洲各族人民的兄弟同盟’,不能依靠空洞的言辞和美好的意愿,而必须通过彻底的革命和流血的斗争;问题不在于欧洲各族人民在一个共和国的旗帜下结成同盟,而在于革命的各族人民结成反对反革命民族的同盟,这种同盟不是在纸上,而只有在战场上才能实现”[7](P323)。

    (二)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各种社会主义政党(流派):合作与批判

    在早期国际共运史上,马克思恩格斯先后建立了三个共运组织: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主要是恩格斯)。在这些组织中,不同工人阶级组织或政党参与其中,人数众多,思想庞杂。如何判断一个政党是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恩格斯曾指出,马克思主义政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即他们能够把新的、科学的观点作为理论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只有运用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基础的无产阶级政党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是任何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内根本不容讨论的问题。在党内讨论这些问题,就意味着对整个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提出怀疑”[8](P406)。

    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非马克主义的社会主义政党或者流派,从马克思恩格斯的论述中,可以发现,合作与批判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与各种社会主义政党(流派)之间关系的基本态度。

    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各种社会主义政党(流派)需要合作,这有着深刻的历史原因。1848年革命失败后,国际工人运动受到很大挫折,相反,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政党(流派)在工人运动中的影响日益扩大。19世纪五六十年代,欧美工人阶级组织被各种社会主义政党(流派)掌控,第一国际的成立大会,就是由英国工联主义和法国蒲鲁东主义者筹备的。尽管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矛盾,但是他们具有较强的反资本主义色彩,这有助于促进各国工人运动发展。因此,恩格斯指出,“要把欧美整个战斗的工人阶级联合成一支大军。……它必须有一个不致把英国工联,法国、比利时、意大利和西班牙的蒲鲁东派以及德国的拉萨尔派拒之于门外的纲领”[4](P263)。

    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对社会主义政党(流派)开展批判。由于社会主义政党(流派)在工人运动中的方式、方法甚至在目标上与马克思主义政党有明显区别,因此马克思恩格斯对他们从未停止过批判。比如蒲鲁东主义认为,工人阶级应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应通过和平的改良来实现社会变革;工联主义把阶级斗争局限于增加工资、缩短工时等狭小范围内;巴枯宁主义认为应把废除继承权作为社会革命的起点;而拉萨尔主义则着重强调争取普选权。总之,这几种流派反对以政治斗争的形式推翻资本主义制度,这不符合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革命批判性。对此,从1864年第一国际成立到1868年日内瓦代表大会这段时间,马克思恩格斯对蒲鲁东主义、工联主义、巴枯宁主义、拉萨尔主义进行了尖锐批判。

    (三)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合作与斗争

    19世纪的欧美,机器大工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资产阶级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壮大了与之对立的无产阶级。恩格斯指出:“这些经济事实形成了产生现代阶级对立的基础;这些阶级对立,在它们因大工业而得到充分发展的国家里,因而特别是在英国,又是政党形成的基础,党派斗争的基础,因而也是全部政治史的基础。”[5](P232)马克思主义政党从诞生开始就和资产阶级政党具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反对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始终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主要政治任务。

    马克思恩格斯并没有僵化地处理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的关系,他们从极其尖锐的阶级对立中看到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在反对君主专制、封建土地所有制中的积极作用,认为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有着革命性的一面。鉴于此,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为了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甚至可以同魔鬼结成联盟,应争取和资产阶级政党合作的机会。通过这种合作,把革命运动推向前进,实现民主革命。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在德国,只要资产阶级采取革命的行动,共产党就同它一起去反对专制君主制、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小市民的反动性。”[4](P306)

    但同时也应看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根本矛盾不可调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形成的合作关系只是暂时、妥协的策略,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否认马克思主义政党与资产阶级政党之间存在着斗争关系。而且,两个阶级政党之间的斗争,不同于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各社会主义流派之间的批判,斗争比批判更为激烈,主要表现为暴力革命。虽然恩格斯晚年在斗争策略上开始注重议会斗争,并指出社会发展“有可能和平地长入社会主义”,但是,他始终认为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党际关系从根本上来说仍然是对立的,必须以暴力革命来完结。他在给费舍的信中明确指出,“我认为,如果你们宣扬绝对放弃暴力行为,是决捞不到一点好处的。没有人会相信这一点,也没有一个国家的任何一个政党会走得这么远,竟然放弃拿起武器对抗不法行为这一权利”[9](P401)。

    三、马克思恩格斯处理党际关系的原则党际关系的原则问题是马克思恩格斯党际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把握党际关系原则,有助于促进党际关系健康发展。

    (一)独立自主原则

    党际关系中的独立自主原则是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的首要原则,他们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应该以平等的、互不干涉党内政务的原则发展各类党际关系。恩格斯指出,“国际合作只有在平等者之间才有可能”[10](P261)。在马克思恩格斯看来,一个政党即便具有悠久历史、具备丰富经验,也不应凌驾于其他政党之上,政党之间地位是平等的。独立自主还指政党之间应当互不干涉内政,马克思恩格斯向来主张党际之间应相互学习,切不可干涉内政。在谈及第一国际总委员会与各国工人组织关系时,马克思指出,总委员会应当容许每个支部对实际运动抱有自己的理论观点,不可以强行干涉支部内政。对于马克思主义政党而言,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关键是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无产阶级政党不属于任何其他政党,应当认清自身的阶级利益,要“采取自己独立政党的立场,一时一刻也不能因为听信民主派小资产者的花言巧语而动摇对无产阶级政党的独立组织的信念”[11](P396)。在已经形成的同盟关系中,无产阶级政党应当是领着魔鬼走而不是被魔鬼领着走。

    恩格斯指出,独立自主不是独断专行,要善于用协商的方式达成共识。第二国际成立初期,在沙文主义影响下,有些无产阶级政党在处理党际关系时自行其是。如1893年至1894年,法国党企图谋取领导权,在常备军改编成民军以及欧洲裁军问题上,未与其他政党商议就作出决议。恩格斯严厉批评了该做法,认为这种做法是不能容忍的,他认为,只有民主协商,才能妥善处理好党际关系。

    (二)国际主义原则

    19世纪中叶的阶级斗争实践表明,无产阶级采取分散斗争很容易遭到失败。因此,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取得斗争的胜利,应由分散走向联合。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应实现各国无产阶级的国际团结,以便社会主义在各国取得胜利。

    国际主义原则是社会和时代的需要。马克思指出,劳动解放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民族的问题,而是一个社会问题,它涉及现代社会的所有国家,实现劳动解放有赖于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另一方面,从时代特征来看,资产阶级的国际联盟开始形成,无产阶级政党为了在阶级斗争中取得胜利,也必须建立和发展国际性的党际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在党际关系实践中也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在早期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马克思恩格斯以宽阔的国际视野,倡导各国无产阶级联合起来,坚决反对政党或民族的利己主义。即使到后来建立的第三国际、欧洲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党际关系都贯彻着国际主义的基本原则。

    (三)理性对待分歧的原则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马克思主义政党内部以及与其他工人阶级政党的团结统一,同时,马克思恩格斯也指出,应理性对待党际关系中的分歧问题。

    一方面,不要惧怕党际分歧。例如,在1879年法国党成立后,在马克思恩格斯的帮助下,法国党制定了一个革命的纲领草案,但是以马隆、布鲁斯等为首的机会主义者反对纲领,主张放弃革命性,为此党际内部发生分裂。恩格斯指出,分歧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好事,可以使问题明朗。但是,马克思恩格斯不主张因分歧而轻易发生分裂,而是要采取慎重态度,掌握时机,灵活运用策略。

    另一方面,在分歧中以斗争促统一。1882年,恩格斯在分析德国党和法国党内部斗争历史现状后总结,“看来任何大国的工人政党,只有在内部斗争中才能发展起来,这是符合一般辩证发展规律的”[12](P651)。恩格斯认为,政党之间存在重要分歧不应无原则妥协,应当据理力争,通过争论批判促进思想统一,进而实现政党之间的团结。

    一般来说,在对待党际之间的分歧时,马克思恩格斯主张采取缓和的理论批判的形式,但是如果分歧很大甚至使党派面临分裂危险时,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要以政治斗争来进行。在面对蒲鲁东主义者托伦投靠凡尔赛反动派、奥哲尔背叛工人阶级拒绝在巴黎公社宣言上签字、巴枯宁实施阴谋分裂活动等问题时,马克思恩格斯与之进行了坚决斗争。

    (四)加强教育的原则

    在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对待各种社会主义政党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组织上可以与他们建立同盟关系,但是在思想上要严格与他们划清界限。他们以德国为例指出,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有存在的理由,但是“这只能是在社会民主工党以外。如果这些先生组成社会民主小资产阶级政党,那么这完全是顺理成章的。那时我们可以同他们进行谈判,视情况甚至可以结成联盟等等。但是在工人党中,他们是冒牌分子。如果有理由暂时还容忍他们,那么我们就应当仅限于容忍他们,而不要让他们影响党的领导,并且要清楚地知道,和他们分裂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13](P484)。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在划清界限的同时还要对非马克思主义政党加强教育。一方面,马克思恩格斯运用直接的教育手段。他们非常注重运用共产主义理论武装无产阶级革命者头脑。例如,从1849年11月到1850年秋天,马克思在伦敦德意志教育协会讲解政治经济学以及《共产党宣言》,在1850年到1851年间,曾举办《资本论》讲习班,让广大学员学习理论。另一方面,他们还注重运用斗争实践教育人们接受无产阶级思想。例如,在与蒲鲁东的“新社会主义体系”论战中,阐明科学共产主义原理,为工人群众提供“识别器”。在与拉萨尔派的斗争中,写下《哥达纲领批判》,通过揭露拉萨尔机会主义的理论实质,澄清了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努力使工人阶级队伍在思想上达到团结和统一。马克思恩格斯一直在试图通过教育把蒲鲁东主义、巴枯宁主义、工联主义等流派在思想上纳入到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去。

    四、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马克思恩格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为主体,探讨了三种党际关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对指导中国共产党处理好国际、国内党际关系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一)辩证看待政党意识形态是发展党际关系的首要前提

    意识形态作为哲学的范畴,它是人们的观念、思想以及价值观等要素的总和,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的阶级具有不同的意识形态。政党意识形态是一个政党在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政治观念等方面的集中反映,是一个政党的灵魂。中国共产党要处理好与国内外各政党之间的关系,首要前提是正确看待政党意识形态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在分析政党关系时,指出既要团结与合作,也应批判甚至斗争,这为我们正确处理好党际关系提供了经验。一方面要看到意识形态的对立性,另一方面也要看到意识形态的统一性,中国共产党要切实领会这一思想的基本要义并将之运用于党际关系实践中,这样才能够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

    2013年8月,习近平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14]。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但是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斗争并没有完结。我们发展党际关系虽然不以意识形态来划分界限,不搞意识形态争论,但并不意味着意识形态斗争完全消失。不同政党之间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与国外资产阶级政党的意识形态斗争仍将存在,甚至在一定条件下还会激化,要警惕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渗透,清醒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切实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意识形态的统一性。马克思恩格斯告诉我们,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意识形态具有统一性,无产阶级政党应与资产阶级政党谋求合作。为此,中国共产党应当在党际交往中与其他政党寻求相互理解,探索和谐党际关系新模式,摒弃单纯以意识形态建立党际关系的陈旧标准。在世界多极化的今天,中国共产党应着力发挥柔性党际外交,为新型党际关系的构建开辟新路径。

    (二)坚持国家利益至上是发展党际关系的基本准则

    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揭示了不同类型的党际关系源于不同的利益基础,在中国共产党处理党际关系过程中,要把利益作为发展党际关系的基本准则。中国共产党应当把国家利益作为发展党际关系的准则,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中国共产党的利益与人民群众的利益、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执政党的施政理念、外交理念直接影响国家的治国方略与外交思想。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不仅是“党的事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国家总体外交一条不可替代的重要战线”[15]。中国共产党与国外政党建立关系要服从服务于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紧紧围绕国家根本利益来构建党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探索时期,有一段时间党际关系主导着国家外交关系,党际关系的发展没有充分凸显国家利益至上原则。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共产党开始调整党际交往准则,邓小平强调指出,要把国家利益作为中国外交的基本出发点。在政党外交层面也是如此,政党外交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党际关系超越意识形态纠葛,通过党际交往促进国家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切实维护和实现国家利益。

    十八大以来,党际关系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共产党应当时刻铭记执政党肩负的历史使命,切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应摒弃传统国际利益观,吸收马克思恩格斯党际关系思想精髓,拓宽视野,统筹国际国内党际关系两个大局,在发展党际关系中切实维护好国家利益。

    (三)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是发展党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当今世界合作越来越紧密,政党之间的和谐共处不仅有利于促进政党自身的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实现各政党之间和谐共处是发展党际关系的重要内容。

    从国际方面看,中国共产党与国际上其他政党之间实现求同存异共谋发展,需要奉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这是马克思恩格斯处理党际关系的首要原则。各国执政党在处理国内事务时,要根据各国自身实际,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不容许西方资产阶级政党干预中国共产党党内事务,中国共产党也不会干预其他政党,更不会以“老子党”、“家长制”作风对待其他国家工人阶级政党的内部事务。只有在独立自主基础上讲合作,理性对待各种分歧,实现求同存异,世界各政党才能真正和谐共存,才能为构建美好世界贡献力量。

    从国内看,中共应当处理好与其他八个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发展良好的党际关系需要进一步激发中国政党制度的活力,创新党际交往形式,切实践行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要进一步完善党际协商民主制度,“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16],充分发挥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功能,形成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要进一步发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统一战线,支持民主党派自身的教育和建设,巩固统一战线基础。

    总之,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与各政党之间形成了两个层面的党际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应立足于马克思主义的党际关系理论与实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完善和发展与国内外各政党间的关系,为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列宁全集(第3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

    [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7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1.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3.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1.

    [8]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9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4.

    [1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5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1.

    [1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0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8.

    [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5.

    [1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2009.

    [14]习近平.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

    [15]王家瑞.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开创中国特色政党外交新局面[J].求是,2007,(23).

    [16]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京举行[N].

    相关热词搜索: 恩格斯 马克思 当代 思想 价值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