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

    时间:2021-02-17 07:52: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作者简介:焦晓炜(1992.05-),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大名县,在校研究生,天津师范大学,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摘要: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马克思对“时代错乱”的德国现实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指出了德国过去的批判只是“批判的武器”,这种批判导致了人困顿在自己的思想领域中,必须将“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相结合才能解决德国的问题。马克思的这种批判思想对于中国科学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和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问题有着深刻的教育意义。

    关键词:批判的武器;武器的批判;制度批判;人的解放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是马克思从早期的浪漫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的重要转折。两个因素促成马克思写这篇导言,第一个是他在《莱茵报》的经历使他逐渐认识到了德国封建专制的现实以及黑格尔国家理论的空谈性,从而对黑格尔的批判上更多的考虑了社会经济因素。第二个因素是阅读费尔巴哈《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对他产生的影响,“费尔巴哈的警句只有一点不能使我满意,这就是:他过多地强调自然而过少地强调政治。然而这一联盟是现代哲学能够借以成为真理的唯一联盟。”[1](p442-443)正是费尔巴哈的《关于哲学改造的临时纲要》使马克思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特定的颠倒。

    一、“批判的武器”

    (一)“批判的武器”的积極意义

    “批判的武器”指的是理论斗争。重点需要指出的是,宗教批判作为其他批判的前提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句提出“就德国来说,对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经结束,对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2](p1),这里的“宗教批判”说的是1835年施特劳斯发表《耶稣传》以来的德国进步理论界的重大思想斗争。我认为两个原因使得马克思持这种观点:第一,在德国,宗教是普鲁士政权的主要支柱之一,必须推到宗教才能考虑政治的根本变革;其二,更广泛地来讲,马克思认为宗教是异化的极端形式和任何世俗化过程的起点,这给他提供了对于其他异化形式批判的样本。马克思赞赏费尔巴哈从人的角度批判宗教,是“人创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创造了人。[3](p1)”但他同时敏锐地指出“人不是抽象的蛰居于世界之外的存在物。人就是人的世界,一种颠倒的世界意识,因为它们就是颠倒的世界。[4](p1)”将人的本质与人的抽象的、类的统一性做了区分,强调了人的社会性、历史性。进而指出“宗教是人的本质在幻想中的实现……因此,反宗教的斗争间接地就是反对以宗教为精神抚慰的那个世界的斗争。[5](p2)”所以,“对宗教的批判就是对苦难尘世——宗教是它神圣的光环——的批判的萌芽。[6](p2)”从宗教的批判转到了更深的层次——对国家制度的批判。除此之外,宗教批判带来的理论解放也具有实践意义。马克思认为,马丁·路德以反对罗马教会发行“赎罪卷”为导火绳的宗教改革运动尽管没有正确解决问题,但是他正确地提出了问题。“使人不抱幻想,使人能够作为不报幻想而具有理智的人来思考,来行动,来建立自己的现实。”[7](p2)

    (二)“批判的武器”的诟病

    对于德国而言,德国理论一直在为德国的历史做辩护,首先是历史法学派,他们“以昨天的卑鄙行为来说明今天的卑鄙行为是合法的。[8](p3)”试图延续着既有的专制制度,并且以这种制度来镇压农奴的反抗。他们妄图从政治上说明压迫的合理性,使得农奴们甘于这种压迫。当时的德国的现实发展远远落后于英法等国家,那些在英法被诟病的制度在德国却成了新事物,所以德国集腐朽的制度与文明的缺陷于一身。对此,马克思高喊:向德国制度开火!“涉及这个内容的批判是搏斗式的批判;而在搏斗中,问题不在于敌人是否高尚,是否旗鼓相当,是否有趣,问题在于给敌人以打击。”[9](p5)其次,德国人善长思辨哲学,他们的法哲学和国家哲学是唯一与正式的当代现实保持在同等水平上的德国历史,由于德国哲学与实践的不同步,德国哲学得不到足够的现实回应,使得德国无法进行彻底的革命。

    二、“武器的批判”

    “武器的批判”是指革命的实践。所谓实践就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世界的有意识的活动,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在《基督教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意义”,“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0](p54、57)“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一个国家要取得彻底的革命不能只停留在思想领域的斗争之中,而必须使得思想为人民大众所掌握,从而形成实际的力量。“理论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本质。”[11](p10)

    三、“批判的武器”与“武器的批判”相结合的现实意义

    (一)对于德国:彻底的新理论是共产主义革命的思想前提

    德国的思想批判总是理论脱离实践最终导致德国“时代错乱”成为腐朽制度与现代文明垃圾并存的国家,通过阐述这个事实,马克思提出新理论所要研究的是通过“实践才能解决的那些课题”。这些课题指的是德国如何实现人类解放的共产主义运动。马克思说:“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而人的根本就是人的本质。”[12](p9-10)这里重点强调了人的本质,这里的人的本质的实现就是批判的目的:推翻那些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获得人的解放,使人成为人。这说明了新理论的彻底性,消除人的一切“自我异化”使人成为人。新理论不是只使人从虚幻中解脱,它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同他自己内心的僧侣进行斗争,同他自己的僧侣本性进行斗争”[13](p10)所以说,彻底的新理论是共产主义革命的思想前提。

    (二)对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启示

    对于正在科学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探索的我国来说,应该自觉地将“武器的批判”与“批判的武器”相结合,重点做到两个方面:第一,自觉进行理论批判和创新,中国走的是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是一条坚定的社会主义道路,对于那些不断诋毁歪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人,我们要清楚其意图,并时刻进行着反省和理论批判。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中国的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道路的统一性,并自觉创新完善具体理论;第二,不断关注人的现实需求。理论只有为群众所掌握,才能变成物质力量。在我国经济基础逐步提高的今天,人民的需求已经不仅仅是温饱,许多问题日益严峻:贫富差距、环境污染、医疗保障、教育卫生等等。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深入群众了解问题实质,完善法制法规,着力改善,只有从人民的需求出发才能获得人民的支持。高举理论与物质两种武器,把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结合起来,自觉地进行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实现理论的解放并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解放正是本文对马克思《导言》一文的解读所在。(作者单位:天津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2][3][4][5][6][7][8][9][10][11][12][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相关热词搜索: 批判 武器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