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新会计制度下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时间:2021-03-05 07:51:3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2014年1月1日起施行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对高校的收入支出设置做了较大的变动,对净资产类科目进行了调整,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这种制度变化,要求我们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把基础工作做精细;细化各类支出,引入“作业成本法”,将各项费用归集为资源;细化经费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设数字化校园,打造高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平台;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优化系统内部人力资源。

    关键词: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7-00-02

    2013年12月30日财政部印发了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财会[2013]30号)(以下简称新制度),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 3月 31日财政部印发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试行)》(财预字〔1998〕105号)同时废止。新制度提出高等學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主要变化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无形资产进行摊销;对收入和支出按资金用途细分,要求具体反映资金的来源和资金使用的功能分类。主要目的是准确反映财政资金的流向,即每一分纳税人的钱都要明确支出去向,再一个目的就是准确核算出培养一个学生的平均成本,这可以细化到某种专业下的某个学科的生均成本的核算。根据新会计制度,高校财务精细管理被提升到了制度化。笔者根据新高校学校会计制度下如何做到财务管理的精细化,提出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新制度的主要变化对财务精细化管理提出的问题

    为了促进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符合高校的特色和社会功能的体现,也更好的反映高校以教书育人和科学研究为主的事业单位,国家对逐年加大GDP4%的教育投入,需要得到投入绩效评价的合理数据。为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新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发生较大变化:

    1.新制度对高校的收入支出做了较大的变动。细化了收入、支出科目的设置,不再是“大收大支”的管理模式,明确提出了高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这就为高校的成本核算提供了依据。新制度要求根据经费的来源及支出功能分类相应设置收入科目,包括财政补助收入、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等功能分类,充分反映资金的来源和用途。而支出在与收入相对应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后勤保障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营支出等的同时按资金的来源不同细分下级明细:“财政补助支出”、“非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和“其他资金支出”,从而清晰反映纳税人的每一分钱的去向。这也提出了高校财务精细化管理的具体方向。

    2.新制度对净资产类科目进行了重新设置。对原账中“事业基金”科目所属“投资基金”明细科目的余额转入新账中“非流动资产基金—长期投资”科目。新制度未设置“固定基金”科目,但设置了“非流动资产基金”科目,核算高等学校长期投资、固定资产、在建工程、无形资产等非流动资产占用的金额。新制度设置了“财政补助结转”、“财政补助结余”、“非财政补助结转”。将属于同级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转的余额分项目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将属于同级财政补助项目支出结余的余额转入新账中“财政补助结余”科目;将属于非同级财政补助结转的余额分项目转入新账中“非财政补助结转”科目的相关明细科目;将剩余余额转入新账中“事业基金”科目。 这种细分结余结转,把之前的旧结余分配方式改变了,也更要求高校在经费的管理上更加细化,改变“重收入轻支出”,只要是收入“一锅烩”,不区分财政专项、非财政专项和其它资金项目,新制度要求按资金性质设项目管理,对资金的年末结余结转的去向影响很大,比如,单位的福利基金的计提只能是按非财政专项资金结余和其它资金的结余按一定比例计提,而财政资金已经是再次分配,将纳税人缴纳的税款通过国家预算分配用于教育,不应再计提单位的福利基金。

    3.新制度设置了“累计折旧”科目,要求自 2014年 1月 1日起,高等学校应当按照新制度的规定按月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长期以来,事业单位对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而是在购入时一次性进费用。这不仅不符合会计对资产的核算要求,而且影响资产购置当期成本,特别是在当今信息透明化,人们更关心教育投入的合理化和绩效性,要求高校提供生均培养成本的情况下,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例如教学楼的竣工估价入账,对当期生均成本的计算影响较大。这就要求高校应当全面核查固定资产的原价、截至2013年12月31日的已使用年限、尚可使用年限等,对固定资产按照新制度规定补提折旧,按照应补提的累计折旧金额,借记“非流动资产基金——固定资产”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对固定资产计提折旧要求高校对资产的管理更加细化,细化到对每项资产进行最明细的登记和备查,何时应提折旧,何时不再计提,资产的使用状态都是细化管理的一部分。

    二、新制度下高校财务管理精细化管理的对策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发展趋势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持续扩招增长的教育经费投入为我国高等学校的内涵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条件的改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对高等教育的经费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财政部《关于推进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指导意见》中“财政精细化管理”的表述,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应涵盖树立精益思想和治理理念,运用信息化、专业化和系统化管理技术,建立健全工作规范、责任制度和评价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岗责体系,加强协调配合,按照精确、细致、深入的要求实施管理,避免粗放式的管理,抓住管理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增强执行力,不断提高财务管理的效能等内容。2011 年 6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也指出,要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1.建立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把基础工作做精细

    财务精细化管理,规范完整的财务制度体系是先决条件。因此,要根据新制度的规定,修订、补充完善各类财务制度、岗位职责、工作流程、服务指南等,建立完整的财务基础工作规范。新形势下,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多变,高校的改革迫在眉睫,与此对应是对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通过夯实财务基础工作规范,要达到财务人员和非财务人员都可以客观地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知道该做什么工作,怎么去做,从而有利财务工作的规范。财务精细化管理理念作为一种单位文化来建设,是全员参与的一项工作。只有每一个人都参与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同时,要认识到,实施精细化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实施的过程,要分阶段、分任务逐项实施精细化管理,最终全面实现财务管理精细化。

    2.细化各类支出,引入“作业成本法”,将各项费用归集为资源

    新制度提出高等学校会计核算支出类分为教育事业支出、科研事业支出、后勤保障支出、行政管理支出、经营支出等,在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应当按照本制度的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借用企业成本管理的“作业成本法”,资源是支持作业的经济要素,正是由于作业耗费了资源,才发生了各类成本。在高校,人才培养和科研开发是两大作业,教学资源包括:教学材料、水电费、交通费、职工薪酬、办公费、维修(护)费等。旧制度下,各部门使用水电、车队车辆的交通费、文印办公费用等通过校内预算在部门之间进行调整和划拨,没有形成真正的支出,例如,各教学部门使用车队的车辆用于教学实践活动,财务人员根据各部门确认的经费划拨单将交通费通过预算调整转到车队的有关项目中,结果是没有反应教育事业支出而增大了后勤保障支出。“作业成本法”下按各部门用车的公里数分摊车队的实际发生费用如购燃油费,车队人员的工资薪酬,教学部门列入“教育事业支出”,行政部门列入“行政管理支出”,车队自用的列入“后勤保障支出”。通过对各项指标的对比、 评判,分析各部门各专业的成本结构,以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关系资源等的利用率,使高校的资源配置更加优化,节约成本,进而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有利于高校财务优化资源配置精细化管理。

    3.细化经费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为高校的正常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保障

    近年来,政府對高校逐年增加了财政投入,使高校得到很大发展。与此同时,政府也加大了对高校经费的管理和监督,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专项经费使用规定,如《高层人才引进专项经费使用办法》、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等。高校应根据经费的管理要求与项目专项管理相挂钩,严格执行各种经费计划(经费预算),这就需要财务人员在平常处理会计事项时对与项目有关的所有收支的管理符合专项经费使用规定。各种经费的会计科目余额一定要和经费收支计划相一致,不能偏离经费收支计划,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费管理逐渐实现精细化目标。为了很好的控制经费的收支情况,应该依靠信息技术手段,使用专门的软件。在设置项目时就根据经费预算对相应经济分类科目做出使用额度的限定。如100 万元的项目中,计划用20 万元作为劳务费,如果劳务费超过 20 万元,核算软件就会提示超出预算金额不能支出。

    高校无论财政拨款、产业合作以及自筹资金在使用上都应遵守经费使用办法,如使用公务卡,国库集中支付、执行政府采购程序等,已经成为高校在新形势下开展财务管理工作的手段。

    4.建设数字化校园,打造高水平财务管理信息平台,为高校实现精细化财务管理提供平台

    创造高效的财务信息化服务手段,是提高财务服务质量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例如,可大力推行校园一卡通建设,实现校内无现金结算,使用公务卡,杜绝真票假事项和假票真事项行为,不仅规范了校内经济秩序,同时有效地防范“小金库”现象的发生。前提是财务工作职能不再只是记账核算而更多的向经营管理转变;要求财务人员吃透政策,掌握有关法规,以全新的理念参与管理,提高服务意识,解决管理中精细与效率的矛盾,开通网上预约报账等服务模式,最终既方便了教职工,又提高了工作效率,为决策层提供更全面、细致、准确的财务信息。

    5.提高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优化系统内部人力资源

    新制度对学校内部财务人员的素质要求要不断优化。努力提高财务人员专业素质,主要包括职业道德和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要素包括:坚持原则,依法理财;爱岗敬业;不贪不占;热情周到,细致耐心。职业能力包括:熟悉财经纪律;掌握专业知识;运用现代计算机能力等。学校通过制定长效的学习机制、定期业务考核等多种手段来促进内部人员的优化配置,并定期开展短期培训和业务培训相结合办法提高财务人员素质,建设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财务团队。逐步提高财务团队理论水平,尤其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的应用,重点对计算机技能进行培训,有利于提高高校财务工作效率。财会人员理财观念要由核算型转变为管理核算型,由服务型转变为管理服务型,不仅注重日常的会计报账、核算,而且注重预算执行、分析、管理、调控等工作,增强财务综合分析能力,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控制内部风险,实行岗位轮换,不相容岗位相分离。加强财会人员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政策水平。

    三、结束语

    高校精细化财务管理是新时期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2010 年 6 月 2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并通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第五十八条规定:“建立科学化、精细化预算管理机制,科学编制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效率”;2011 年 6 月 29 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第四条第二款指出,全面推进教育经费的科学化精细化管理。2013年12月30新《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是对上述规定的明确化和具体化的反映,给高校的财务管理指明方向,更提出了大力加强财务人员学习的力度,高校应顺应国家财政改革的要求,不断加强自身的管理,同时围绕经济效益和提高社会效益来合理的配置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资源,顺应社会教育改革的大浪潮,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形势下,积极探索,开拓进取,将学校的财务管理作纳入学校的发展计划,将财务精细化逐步在学校管理系统中推行,从而使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实现学校协调、全面、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财政部.教育部关于完善中央高校预算.拨款制度的通知[S].财教[2008]232号.

    [2]廖开锐.浅谈广东省高校财务的精细化管理[J].会计之友,2011(9上)

    [3]赵普庆.高校财务预算应做到精细化管理[J].财会月刊,2011(1).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7.

    [5]闫国生.浅谈推进高校财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J].高教研究与实践,2011(4).

    [6]财政部.高等学校会计制度[M].财会[2013]30号.

    作者简介:冯汉杰,高级会计师。

    相关热词搜索: 会计制度 精细化 财务 高校 管理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