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语丝作家群”研究

    时间:2021-03-11 08:02:0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语丝》是鲁迅和周作人合办的刊物。“语丝作家群”是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学群体。本文主要从地域和变迁两个方面对“语丝作家群”进行分析,在大量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呈现了“语丝作家群”的整体状况。

    关键词:《语丝》;语丝作家群;地域特色;文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5)20-0041-02

    “语丝作家群”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文学现象。作家群的活动地域、留学国家、文学观念等与他们的文学活动密不可分。作家群是文学思潮的直观表现,一种作家群风格的形成可以说是一种文学思潮形成的全过程。

    据本文初步统计,《语丝》共有568名作者,其中有292个笔名查不到真实姓名,占总数的50%。但作家群中能查出详细资料的只有141人,占总数的25%。

    这给我们研究“语丝作家群”带来不便,但幸好查不到详细资料的大都是发表3篇以下的作者。

    一、“语丝作家群”的地域分析

    (一)“语丝作家群”的留学地

    留学国家不同,作家会形成不同的文学观念和创作风格。一般说来,留学英美的作家容易形成“为艺术而艺术”的浪漫主义纯文学观念,而留学日俄的作家容易形成“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的文学观念。徐志摩、胡适、陈源等留学欧美,他们的文学和现实人生离得较远,追求艺术手法的完美。而鲁迅、周作人、钱玄同、郭沫若、郁达夫、茅盾等留学日本,他们结成了“为人生”的现实主义一派。留学日本的作家受到日本文学观念的影响,关注社会人生,进行社会批评和社会启蒙。日本文学和中国文学都有东亚的地域性和社会性,比较适合中国文学的接受视野。“语丝作家群”大多留学日本,或者受日本文学的影响。

    《语丝》中出国留学的作家大约有52名,其中有27名去日本留学。周作人、鲁迅、徐祖正、钱玄同、杨骚、茅盾、郁达夫、张定璜、汪馥泉、俞平伯、韩侍桁等《语丝》主要撰稿人都留学日本。江绍原、林语堂留学美国。李金发、陈学昭、孙福熙、冯沅君留学法国。陈学昭在《语丝》上共发表41篇文章,其中19篇《忆巴黎》的文章。李金发受到法国浪漫主义的影响,在《语丝》上发表《弃妇》、《我们不是遇见了么?》、《我的生命像》等象征诗歌。周作人关于日本的创作很多。《语丝》时期,周作人的日本观是纯艺术的。他写日本的文化、翻译日本的文学作品。汪馥泉、杨骚等留学日本的作家对日本文学的翻译是《语丝》学术性的一个表现,让我们看到了日本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理论,对本国文学的发展功不可没。

    (二)“语丝作家群”的主要活动地

    作家群的主要活动地和他的文学生涯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我们考察《语丝》群体的活动地,对我们进一步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和文学活动有很大的帮助。

    据本文初步统计,“语丝作家群”的活动地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活动地的相似,让他们有接触、交流的机会。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是新文化的重地,聚集着很多有影响的刊物和文人知识分子。自《新青年》之后,文人们四处奔波,寻找自己的群体和发表文章的阵地。“语丝作家群”在《语丝》北京期因志同道合主要在北京活动,由于互相影响群体越来越庞大。《语丝》作家很多和鲁迅、周作人有着密切关系,但是后来由于二者的不合,也开始分化。一部分人围绕周作人的苦雨斋聚会,一部分人南迁。“一九二六年下半年,鲁迅离京去福建厦门大学任教,孙伏园也随鲁迅去了厦大,任国学研究所编辑部干事。北伐战争爆发后,鲁迅应邀去广州中山大学任中文系主任兼教务长。之后鲁迅离广州到上海,过着专业作家的生活。”①鲁迅南迁后,和一些人因思想观念不同产生不合。川岛、林语堂、刘半农、江绍原、钱玄同、废名、章依萍等开始和鲁迅、周作人关系都很好,最后大都亲周作人而疏鲁迅。鲁迅南迁后,《语丝》主要是周作人这个阵营的人在发挥着巨大的影响。他们聚集在苦雨斋进行思想的交流,在《语丝》上发表各自相似的言论。

    (三)“语丝作家群”的出生地

    中国文学自古以来就存在着地狱特色,例如古代的“桐城派”、“竟陵派”、“南唐词派”、“江西诗派”等。现代对“浙江潮”的研究,使浙江作家的地域特色越来越明显。每个作家对他生长的地方都有留恋,他们的文学创作会带有乡土情结。每个作家对他生活的地方也会存有一定的感情。所以文学会表现出一些地域性特征。“语丝作家群”体现出了明显的浙江地域性。王嘉良对“语丝作家群”进行了地域文化定位:“探讨‘浙江潮’与中国新文学的关系,语丝作家群是一个重要视角。这个以鲁迅、周作人领衔的作家群体有鲜明的浙江地域色彩,其创作业绩在相当程度上体现了浙江文学精神。”②他认为“语丝作家群”的创作体现了浙江的地域性,也难怪《语丝》在当时就被“现代评论派”称为“某籍某系”的一派。

    据初步统计,“语丝作家群”中浙江籍的作家有38位,大部分是主要撰稿人,占能查详细资料作家的约30%。这说明“语丝作家群”带有明显的浙江地域特色。周作人、鲁迅的影响和他们对青年作家的有意栽培,让《语丝》带有了浙江文化色彩。《语丝》作家省份还有:江苏(有14人),湖南(10人),湖北(8人),江西(4人)等。总之,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语丝作家群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他们共同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立场,为进一步从整体上认识《语丝》打下了基础。

    二、“语丝作家群”的变更

    《语丝》于1924年11月在北京创刊,1927年12月迁往上海。北京期《语丝》共出版156期,上海期《语丝》共出版104期。《语丝》迁往上海之后,作家群由原来的志同道合到分道扬镳。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文学思潮发生变迁,作家群发生分化。1927年南方已经基本完成北伐,而北京仍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许多文人为了躲避政治迫害离开北京。文人开始陆续迁往南方,文化中心南迁。下面是《语丝》上海期作家群的统计表,能充分说明“语丝作家群”的变更。

    鲁迅在1926年下半年离开北京,此后他在《语丝》上发表的文章就少了。鲁迅在上海期《语丝》发表了32(不含按语)篇文章,北京期发了95篇。作为主编和领袖的鲁迅,在《语丝》上的投稿很少,更不用说受其影响的文学青年。

    上海期的文学新秀较多,发表的文章数量普遍下降。虽然周作人在前、后两个时期发表文章最多,但是数量却发生了很大变化。北京期发表了300(不含按语)篇文章,而上海期只发表了36篇。刘半农北京期发表73篇,上海期只发表了4篇。他在北京期有批评时政的杂文,上海期却没有杂文。江绍原在北京期发表43篇,在上海期发表3篇;徐祖正在北京期发表35篇,上海期不再发表;俞平伯北京期发表10篇,上海期不再发表;钱玄同北京期发表16篇,59期以后几乎不在《语丝》上发表文章;冯文炳(废名)北京期发表31篇,上海期发表8篇;章依萍北京期发表32篇,上海期发表18篇;顾颉刚北京期发表10篇,上海期不再发表;川岛北京期发表27篇,上海期发表4篇;李金发北京期发表12篇,上海期不再发表;孙福熙北京期发表11篇,上海期不再发表。

    《语丝》北京期的一些作家,在上海期很少发表或者不发表文章;上海期《语丝》也出现了一些新的面孔,如韩云浦(23篇)、少仙(21篇)、杨骚(18篇)、赵承嘏(15篇)、周建人(12篇)、心感(9篇)、白木(8篇)、汪馥泉(7篇)、郁达夫(7篇)等。上海期《语丝》出现最多的是发表文章较少的新秀青年作者,他们大多使用笔名,所以很多作者目前查不到真实身份。北京期是同人性质的,上海期已变成非同人性质。北京期《语丝》主要围绕鲁迅、周作人集结了一部分为社会启蒙奋斗的人。但自从周作人、鲁迅失和后,上海期《语丝》显然是和鲁迅走的较近或受其培养的人,柔石就是鲁迅这时比较信任的人。

    本文对“语丝作家群”的地域和变更进行了简要分析,为今后更好地研究《语丝》及其作家打下了基础。

    注释:

    ①孙伏园,孙福熙.孙氏兄弟谈鲁迅[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②王嘉良,罗华.语丝作家群:地域色彩与文化定位[J].浙江学刊,2008(05).

    相关热词搜索: 语丝 作家 研究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