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论高校学生终生体育观的培养

    时间:2021-03-11 09:48:1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现实生活证明,运动与健康是密不可分的。随着现代教育理念,新的体育定位的出现明确了“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高校体育是实现这一根本目标的最后完善和最后冲刺。

    [关键词]现代教育理念 体育定位 学校体育根本目标

    一、运动与人体健康

    自然造化将人构造成一副天生的运动机器。人是智慧生物,骨骼的支撑与连接,肌肉的伸展与收缩,心血管分分秒秒为肌肉供应着养料和氧,身体各大系统时时刻刻在有序地尽到各自的职责,使人的个体生生不息地存在于世。从受精卵到胎儿到幼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各个阶段,人体的发育成长,无不日日夜夜地发生着变化,这也是一种缓慢的运动过程。直到某日,人的个体这架复杂的运动机器停止了运动,人的生命也就完结了。

    伟大的世界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讲了一句话,传了两千四百多年,他说:“阳光,空气,水和运动,这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显然阳光,空气,水是生命存在不可或缺其一的极为普通又极其重要的三种物质。再仔细想一想,如果没有了运动,人从受精卵到胎儿到幼童、少年、青年、中年、老年任一阶段生长发育嘎然而止,生命不也就停止了吗?医学之父就是医学之父,他的话说的多么睿智,到位。

    目前我国的学校现实是:你到中小学校特别是城市中小学校门口去观察一下学生放学的情景吧!你会体会两种现象:一是戴眼镜的不少,并越是高年级越多;二是身材过胖超重的学生占了一定比例,这种现象是在十多年前看不到的。分析其原因有三点:一是饮食结构不合理,由于生活条件好了,每日摄取的鸡、鸭、鱼、肉、蛋奶等高脂肪动物蛋白和糖类过多;二是运动不足,特别是体胖儿童或少年身体一活动就感觉到累,就不想活动;三是缺少保健知识,特别是孩子的父母亲缺少保健知识,不能从小指导孩子去掉不良习惯,养成健康卫生习惯。

    当一个人完成了工作使命,赋闲在家度过各自退休生活的岁月时,就会不时地,间断地听说某某同事,某某老同学得病去世的消息回头想一想较早得病或去世的这些同事或老同学,一般来讲都是平日不怎么爱好体育运动的人,这种现象,除了个别特殊情况外,大体如此,更有那些英年早逝的人,虽不能说他们个个不爱好体育运动,但他们在工作与生活习惯的某些方面缺少科学、健康的准则,最终因为疾病而早逝这可能是不争的事实。以上现象的出现提醒我们:我们在对儿童、青少年的教育与培养声是否有所缺失?缺失就在于我们的教育对学生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存在差距。

    国际卫生组织早就指出:健康是人的一种资源,不是目的和手段。资源是什么?资源是产生财富的财富。一个人的健康缺失了,何来的发家致富?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健康缺失了何来的民族昌盛、国家富强?健康专家指出管好健康资源的办法是:管好嘴,用好腿,不抽烟,少喝酒,好心情。

    二、体育与教育

    上个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国际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变化与发展,特别是经济格局的明显变化,现代社会发展的许多问题的出现,使得各国的专家、学者们从人类社会整体发展层面上重新思考人才培养和教育问题。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提出教育要围绕学会认知、做事、共同生活、做人,重新设计、组织新的教育体系。世界上许多国家也相继颁布新的有关教育的法令和措施,都表现出对人才素质培养的高度重视,对知识、能力、素质三者辨证统一关系的深度关注。

    人的素质,包括思想道德、业务、文化、身体、心理素质。而身心素质是基础,是其它素质的载体。素质教育的理念要求培养学生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将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结合与一身,缺一不可。

    体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众所周知,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能,而且还是学生发展智力,陶冶情操,锻炼意志,培养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纪律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现代人的竞争意识与民主意识,发展现代人的主体精神的重要渠道。局限于学校教育的范畴,而扩展为社会教育,作为接受教育的人的个体也突破了局限于在校学生的阶段而延伸至终身受教育,是个终身学习者。作为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也是同样道理,每一个人也都是终身学习者。作为一个人终身受教育,是个终身学习者是从广义来讲的。其实一个人学习或受教育最多的是自己的职业要求专业方面的知识、能力与素质。这方面的学习随着退休,离开专业岗位也就慢慢淡化了,惟有终身体育在一个人的生命过程中是不可淡化的。并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或老化,适度运动健身强体方面知识的学习和实践却需要加强。终身体育对人来说,其终身概念更加完善。新世纪树立了追求健康幸福生活的新体育观,要发挥体育促进人的身心健康,改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方面的积极作用,因此又出现了一种提法,把终身体育作为一种现代生存理念。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学校体育的总目标应该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从事体育运动的意识,兴趣,习惯和能力,提高体育素养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大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的培养

    1.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

    在一个人的一生中,青少年阶段是在学校接受教育阶段,是从事思想、文化、科学专业知识学习的学生阶段,也是人的身体由成长到成熟的关键阶段。终身体育思想的出现,使学校体育的时空大大地延伸了,应当把学校体育放在体育的、教育的、社会的、生物的、心理的这样一个多维空间去考虑。

    学校体育有两种效益,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近期效益是把学生身体锻炼好,增强体质保证在学校完成学习任务。所谓远期效益,主要是指学生毕业后能科学地从事独立的身体锻炼,从而获得终身的效益。不能把追求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割裂开来,而要紧密的结合起来。学校体育的阶段效益只有融于远期效益之中,并为远期效益服务,才能说明学校体育为终身体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这个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就将学校体育的近期效益与远期效益结合起来了。

    2. 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是培养体育意识的突破口

    兴趣是一种对某一事物、活动的积极表现的心理倾向,爱好是对某一事物或活动喜爱的程度,兴趣和爱好属于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所谓个体差异是指“个人在认知,情感,意志等心理活动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而又不同于他人的心理特点”。

    一个人对体育的兴趣与爱好除了父母的遗传基因,环境影响和亲近人员的传带影响外主要还是个性心理在起作用,也就是所谓的外因是条件,内因是主导,人从幼儿阶段就可发现,有的比较好动,有的比较好静。显然,好动者将来容易融入体育爱好者的行列;好静者就可能融入不进去。进入小学,中学阶段如果学校教育不采取一定的手段和办法,学生间对体育运动的爱好的差距不但不会缩小,反而还会加大,这对培养终身体育意识是不利的。

    学生中爱好体育运动的人群由喜爱体育运动,经常锻炼身体到形成了一定的体育运动习惯对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是比较顺利的。而对学生中不怎么爱好体育运动的人群,特别是由于身体或心理状态对体育运动有负担的人群(如体重超重的男生、女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要困难得多。这也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不可无所作为,听之任之。在学校受教育阶段不但要使学生在理论(生理、心理、运动技术原理等)上明白,更要勇于实践,善于实践,从运动实践中获得快乐,培养兴趣。

    3.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是培养终身体育的关键

    习惯是经过反复练习逐步养成的不需要意志努力和监督的自动化行为模式。

    经过小学和中学阶段的学习,均有半数的青少年对体育运动有了一定的兴趣,其中有不少人初步养成了对某项或某几项运动项目的爱好。进入大学后,由于较高中阶段有比较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比较优越和广阔的体育设施和场地条件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体育习惯的最佳时期。经过体育教学系统的知识学习,通过课余的体育训练,提高竞技体育的成绩。通过丰富多彩课外体育活动达到竞技体育的娱乐化、趣味化;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潜能,把学生的主动,全面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建立高校体育课程的科学评价体系,将会大大提高学生的运动兴趣,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养成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在大学体育教学中,还要使学生们懂得良好的运动习惯必须是科学的。青年时期为提高运动项目成绩,经常参加无氧运动(短时间太强度的激烈运动)是可以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譬如进入中年以后这种爱好和习惯就必须改变,因为这种无氧运动对于中年人来说并非有益与健康,而应该改变为参加有氧运动,如步行跑步游泳其自行车等等。不要以为自己养成的运动爱好与习惯要坚持一辈子。

    “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是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大学体育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后完善和最后冲刺,并要在质和量两方面都要完成任务。不但要使大学生在终身体育意识,习惯和能力培养方面成为合格的优秀人才,而且要使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越来越多。这就是说高校的体育教学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 钧:以新理念改革和加强大学体育. 体育学刊,2001(3)83-85.

    [2]陈 琦: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 体育学刊, 2003(6)14-16.

    [3]杨文轩:体育原理课程内容的创新. 体育学刊, 2003(6)7-9.

    [4]朱智贤:心理学大词典[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2.33.

    相关热词搜索: 终生 高校学生 培养 体育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