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教育教学 > 正文

    小学体育潜质生的心理特征分析及教育策略研究

    时间:2021-03-11 09:52: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小学体育潜质生继体育后进生之后成为当下较为关注的一个话题,而这部分人群占有比例较之更大,且存在的问题与特征也更为复杂,故对其心理特征进行详细剖析,以期挖掘这一特定人群的心理特点,为制定相应教学举措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小学体育潜质生;心理特征分析;教育策略

    前言

    体育课堂中与其它领域或学科教学中一样,同样会出现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差异性,那么对于在体育学习中表现一般或较差的学生可以被称为体育后进生,而一些学生虽然表现平平甚至在班里成绩较好,但其体育潜能仍有待挖掘的学生则可以称为体育潜质生。即:有一定体育潜力有待开发的学生。那么这类学生与后进生有着较为复杂的心理成因及特征,在进行该项领域的研究中可在后进生的基础上对学习表现较好,且颇具潜质的学生进行结合分析。

    1小学体育潜质生的心理及行为特点

    1.1缺乏体育学习和运动活动的兴趣

    对体育学习和锻炼的目的意义认识不清,唤起对体育运动活动的作用较弱,或对运动活动定向作用方向不明确,对体育运动的动机表现弱化更易出现,对体育的兴趣仅停留在对结果的需求上。

    1.2缺乏积极的、愉悦的运动情感体验

    由于体型较胖或较瘦弱、力量较差等原因,导致体育运动活动能力差,体验不到肌肉活动带来的积极感受、愉悦的运动情感体验,从而使这些学生主动进行锻炼的努力不够,缺乏积极的运动情感体验,体育成绩提高较慢。

    1.3运动意志品质薄弱

    意志品质比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对持续时间较长、消耗大、单调的项目(如长跑)难以坚持。缺乏勇气,担心练习中出现伤害事故,练习时束手束脚。

    1.4性格内向,缺乏运动的自信

    一些不喜群体活动的学生包括一些“体育后进生”,大都有性格内向的特点。在集体活动中适应性较差,有时不能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运动智力低,缺乏自信心,往往知难而退。

    1.5运动时心理矛盾,情绪不稳

    一些体育潜质生有自卑、逆反、闭锁、放纵等不同类型的心理特点。他们的自尊心和自卑感常常交织在一起,并时时处于矛盾之中,他们对周围的教师和同学有恐惧感和对立情绪,自制力较差。

    1.6对运动缺乏足够积极向上的态度与精神

    不少运动成绩较好,且具备一定运动潜力的学生,由于抱着一种“无所谓”的态度对体育运动表现的较为自大和傲慢,虽然成绩不错,但缺乏对运动成绩的进一步追求,缺乏正确的体育精神。

    2小学体育潜质生心理及行为表现特征分析

    2.1对缺乏学习兴趣的分析

    这一部分学生在体育课堂之处便对体育运动的理解与认识不深,其认知水平仅停留在是一项身体活动。与中学生或大学生不同的是,虽然一些小学生对运动的健身意义和娱乐性功能有所诉求,但其并不愿意以较大的身体负荷作为换取健康与快乐的代价,一些学生总想用最为省力的途径来获取最为理想的结果,这一原则虽然没有错,但放在体育课堂,尤其是小学体育课堂之上便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健康、快乐的获得是一个需要付出一定辛劳和艰辛的过程,如果没有这一过程的体验便难以使得身体机能水平达到突破,而没有经过艰苦的身体练习,更难以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因此,不少体育潜质生在体育活动参与时无法将自身立足于一个需要付出代价的心理预备态势,而仅仅想通过最为便利的方式达成目标,这种目标结果的达成往往是大打折扣的,因此,这一学生群体难以在过程中获得足够的运动体验和活动经验,致使其最终认为体育运动索然无味,而缺乏对体育活动的学习兴趣。

    2.2性格内向、自尊心强以及情绪急躁

    一些独具潜质的学生在体育课堂中表现的不善于他人沟通与交流,喜爱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从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心理要求来看,这一心理表现并不是一个负面的特性,从一些特定项目来看甚至是最为需要的核心要求,如射击、射箭等自我意识水平较高的运动项目。那么在体育课堂中这些小学生表现的性格内向更多的原因是自身性格特点与家庭所造就的,其性格的成长与自身先天特点及家庭环境有着强烈的关系。因此,打开这一群体的心理大门是较为困难。其次,一部分学生由于自尊心较强,在平时运动中较少有所表现,仅在最后关键性的考试中全力以赴,这种学生表现出的是平时成绩一般,而考试成绩突出。其对平时的一些测试态度较为消极,较难激起其对运动的渴求,而当面临考试时,涉及自身考试成绩以及在班里的地位,因此,会全力以赴的进行身体练习和锻炼。最后,是情绪急躁的学生,一些性格较为急躁,缺乏耐心的学生,尤其是一些后进生,在对待体育运动时习惯性的使用过往的消极性的运动经验来衡量其未来体育参与的大致结果,这一部分学生由于以前较为性急的心理特点,使得其无法耐心、有效的在体育课堂中进行学习,而导致其学习成绩与预期有较大差别,而致使其缺乏对体育成绩的进一步追求。

    2.3缺乏积极向上、勇攀高峰的运动态度和体育精神

    不少体育潜质生虽然具有较好的身体条件和运动成绩,但对体育活动不以为然,认为自己能够轻易的达到班级前列而采取较为蔑视的态度来看待后续的体育学习。往往这种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圈子较小,能够带给其运动成绩突出的例子或运动参照较少,致使其产生了对运动较为轻视的态度,最终使得其对体育失去进一步的追求而转投其它。这种事例在小学体育中往往较为常见,在规模较大的中学和大学出现较少。因此,这种较小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容易产生在体育运动中的优越感,而一些学生并非缺乏进取精神,而是认为这个方面的挑战已经荡然无存,继而转向其它方面。所以,最终使得其在体育运动中表现的缺乏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3教育策略

    3.1以人为本、区别对待

    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所展现的能力和水平是参差不齐、各有差异的,同时兼具自身个人特色而导致我们在教学中无法使用统一的教学标准来对待每位学生,虽然在教学文件中要求有严格的教学标准来进行规定但对教学策略上教师应本着以人为本,区别对待的原则来进行教学的实施。要针对不同的兴趣、能力、气质、性格、身体素质等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引导其端正学习态度,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扰,提高自觉练习的积极性。

    3.2对症下药、谆谆诱导

    从上述教学策略来看,进而对不同学生的不同问题应做到对症下药、谆谆诱导,在教学中善于观察,发现一些学生在运动天赋、技术掌握能力、身体素质以及心理承受和适应能力的差别对其采取适合学情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问题一旦找准,即刻提出纠正办法,并采用适当的鼓励、表扬、激将法使其尽快掌握技术或树立信心。帮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经验。

    3.3积极加强校际交流与参观,开拓学生体育视野

    兴趣的产生与事物的新鲜度与难度有着非常的关系,小学生限于其学习范围较小,学校规模有限的客观环境,容易在这一特定背景下产生学习优越感,同时,一些对体育缺乏兴趣的学生在相同的教育背景和环境之中也容易产生学习倦怠,那么针对这两个现象可以实施学校之间的体育交流与参观,使得学生得以在这一平台互相交流、相互切磋,获取更为宽广的视野环境。使得学生能够互相比较和沟通,促进其对体育运动的进一步认识。

    4结束语

    小学体育是体育教育的一个开端,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积极开发和认识体育潜质生的潜能开发是体育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任务,因此,了解小学体育潜质生心理特征是这一工作的一个重要准备环节,而当前小学体育潜质生的心理特征较为丰富,且差异显著,针对不同状况应坚持以人为本、区别对待的大方向来进行教学策略的制定。同时兼顾建立体育学习交流平台,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其运动兴趣。

    参考文献:

    [1]刘福贵. 浅议小学体育心理教学[J]. 考试周刊,2015,50:132.

    [2]邬娴. 注重兴趣培养,提高小学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 时代教育,2015,20:244.

    [3]郭玉平. 论《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可行性[J]. 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3:109-112.

    相关热词搜索: 潜质 策略 心理特征 小学 分析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