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经济大危机对共产国际的影响

    时间:2021-01-21 07:58:0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波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这次危机严重激化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各种矛盾,资本主义面临着崩溃的边缘,共产国际在这一时期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世界政治的发展发生了巨大变化。尽管已时隔八十多年,但对大危机影响的梳理,能够很好地看待和分析當前的金融危机,这对当今世界政治和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危机共产国际影响

    中图分类号:K263文献标识码:A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犹如世界末日来临般,惶惶不可终日。这次经济危机首先在美国爆发,随后波及到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它的波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这次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国家和共产国际运动产生了巨大影响。

    这次经济“大危机”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使各国资产阶级面临着严峻考验。这次危机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20世纪20年代美国出现了“柯立芝繁荣”即经济繁荣,但是在这次繁荣已经潜伏着各种危机因素。大量财富集中在少数富人手中,大多人因贫穷而缺少购买力,这使社会贫富差距拉大,加剧了市场供求和贫富差距之间的矛盾。同时,狂热的股票和房地产投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风险程度,股票的成倍增长,严重脱离了实际价值,形成了泡沫经济,加剧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此外,美国政府和胡佛总统盲目乐观,认为这次危机将在两个月内结束,从而延误了时机,政府和总统胡佛对这次“大危机”的拯救不力,也是经济危机爆发的又一原因。

    经济危机清晰地揭示出资本主义的固有矛盾,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度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则是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本原因。资本主义体制下的财富严重分配不公,制约了广大贫苦农民阶层的购买力,导致了社会生产的过剩,而生产的相对过剩,是这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实质。

    经济危机首先在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发生,随后波及到其他国家。这次大危机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产生了深远影响。

    美国首先爆发经济危机,这次危机是柯立芝繁荣背后的大爆发,并被称为美国最为灾难性的时期之一。

    美国发生经济危机,正值胡佛就任美国总统之时,大危机前夕,胡佛总统发表就职演说,认为美国前途光明,对美国充满希望,而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就在他话音落地不久危机爆发,而在胡佛的政策坚持下,美国政府在此次危机爆发后延误了时机,拯救不力。胡佛和政府的这种自由放任的政策得到了大多数经济学家和商人的支持,认为政府不应当干预,政府的救济会损害美国人民的进取精神,他们始终坚持这种传统的自由放任思想。在失业者达到千万人时,胡佛政府仍没有大规模干预,这使得危机无可挽回,危机爆发。

    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银行业发生的危机,不仅是始于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反应,更是其自产生以来自身发展过程中存在各种弊端的总爆发。它实际上是中小银行的危机——“即使在银行普遍倒闭时大银行的危机也很少出现资不抵债或破产的现象”,这次大危机对美国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直接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存亡,社会不满日益强烈,大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大量产品进行销毁,中产阶级备受打击,下层人民更加痛苦不堪,大量失业公民面临严重的生存问题,大量公民的劳动报酬在急剧减少,这加速了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1929—1933年,美国出现了多次大规模的工人反抗斗争和人民群众的反饥饿游行,这种大规模的抗议和反抗斗争在大危机期间持续上演着,美国处于最为黑暗的历史时期之一,这种灾难性的时刻,让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革命即将到来。

    1929—1933年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把美国垄断资本主义制度推到了崩溃的边缘。从根本上动摇了资本主义可以自我进行调节的观念。哈佛大学商学院长查尔斯•施瓦布说:“资本主义正在经受考验,西方文明前途如何,取决于这次考验的结果。”埃德蒙•威尔逊则感到资本主义已走完它的全程,像许多知识分子一样认为马克思的预测正在成为事实,阶级斗争方兴未艾。

    德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需要支付巨额的军事赔款和大量的外债,同时它的海外殖民地和势力范围被战胜国瓜分,战后经济发展尤为缓慢,在经济大危机下,1930—1933年出现日益高涨的罢工浪潮,革命形势日益明显,人民群众的罢工斗争和游行示威的发生,加剧了德国政治的不稳定,仅1928—1933年间,政府更迭四次,德国社会冲突日益严重。经济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德国的经济和政治。大危机促使德国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德国逐渐进入其历史上最黑暗、最反动的时期。

    在英国,曼彻斯特失业工人发表了《我们的贫困——你们的责任》请愿书,指出:该城市失业者在7万人以上,近30万男女合儿童因此生活困难,全国失业者有275万,六分之一的人口陷入最可怕的苦难,我们知道,我们是在一个富裕世界中被迫忍受贫困,因为富人情愿贷款给外国和进行战争,而不愿投资经济或救助穷人,并且警告政府,不要以为巨大的失业惨剧,以无休止下去而不会产生致命灾难,饥饿者也就是愤怒者。英国失业工人发表的请愿书向世界发出了革命信号。经济危机的爆发,使这个老牌殖民帝国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受到重大冲击,严重削弱了它的力量。与此同时,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热火朝天的开展着。经济大危机使英国经济与政治陷入了空前危机中。

    西方国家的社会动荡,使资本主义制度收到深刻怀疑,而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则被广泛传播,令统治阶级震惊,同时法西斯主义迅速泛滥,在德国和日本,法西斯主义日益猖獗,并试图夺取政权,即使在英美这样的老牌资本主义民主国家,也出现了法西斯主义组织,如英国法西斯联盟和美国军团等,他们还得到了一些大资本家的支持。经济大危机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基本矛盾和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关系极端尖锐,把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制度推倒崩溃的边缘,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巨大影响。

    在共产国际成立之初,俄共(布)作为最大的成员党,在共产国际中居于重要地位,成为共产国际的排头兵。所以联共(布)的发展状况,对共产国际的发展具有很大影响。在大危机前期,1927—1928年,联共(布)出现了粮食收购危机,1927年8月,联共(布)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监察委员会举行联席会议不同意采取暴力剥夺余量的办法,认为这种做法不仅是荒诞的,是预谋在国民经济发展中造成更多困难的蛊惑性建议,而且实际上是要推翻在列宁领导下由党制定的新经济政策。这次粮食收购危机,实际上是苏联国家经济政策的危机,也是对共产党执政政权是否正确的危机,加之后来苏联领导人对“耐普曼”身份的错误判定和对待,由粮食收购危机引起的联共(布)党内的反“右倾”运动,对苏联社会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1929年4月,联共(布)开始大规模开展集体化运动,出现了全盘集体化的趋势。而在这一趋势下,出现了急功冒进举措,对农业集体化期限和速度,党的领导人的制定政策的转变和各地干部、集体化工作队对其理解的不一致,全盘集体化迅速膨胀,从而犯下了很多错误。全盘集体化运动所制定的政策,提出的计划的突然转变,充分显示出苏联领导人斯大林的家长制。然而,苏联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成功地利用了这次经济大危机,利用了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在经济危机下的政策举措,引进了西方国家大量的先进技术装备,来发展本国经济,使本国人民在学会和掌握当时西方先进技术的同时,也为本国独立自主发展工业提供了有力条件。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提高了人民群众劳动的积极性。这为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做了良好的开端,也为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1928年7月17日,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这次会议这次大会在总结“五大”以后5年来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第三时期”理论,规定了共产国家的任务,通过了共产国际纲领和章程等等。所谓的“第三时期”理论,是指新的革命高潮即将到来和资本主义制度即将崩溃时期的理论。它主要依据于共产国际对国际形势的新估计。主要在《国际形式和共产国际的任务》的报告与《国际形势和共产国际的任务提纲》中。在这一提纲中可以清晰的看到,从这一时期起,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着巨大变化,资本主义体系面临崩溃,世界社会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在“六大”上确立的基本理论和策略表明了共产国际全方位的“左倾”,1929年经济危机的爆发,使共产国际之前的认为更加确定,资本主义制度面临着全面崩溃,但没有出现革命的高潮。经济危机对共产国际所制定的“第三时期”中的一些理论脱离了客观实际,严重影响了共产国际政策策略的发展和运动的进行。

    在这次大危机期间,共产国际作为一个无产阶级的国际革命组织,由于受到大危机的影响而做出了许多错误的政策策略和举措,使之前的“左”倾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更加突出,它在这一时期也曾做了许多有益的工作,促进了一些国家政治和运动的开展。它援助了中国革命,促进中国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推动了各国的罢工浪潮,等等。但是,从总体上来说,共产国际中期的鲜明的、主要的特征是政治路线的全面“左”倾、策略上的宗派主义、理论上的教条主义、组织上的高度集权和党际关系方面的大党主义。

    法国法西斯组织发起反政府的浪潮,迫使法国共产党政策的转变,“二月事件”后,法国共产党逐步走上了建立统一战线的道路,在德国法西斯政变的影响下,西班牙共产党为了反抗本国内的法西斯分子,进行了工人罢工斗争,提出实行统一战线的策略。随着法西斯分子的崛起,各国共产党都致力于建立工人阶级统一战线,團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反法西斯斗争。各国共产党政策转变,影响着共产国际方针政策的制定,共产国际战略也开始转变。

    这次大危机,持续时间特别长,波及范围特别广,破坏性特别大,对世界上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产生了重大影响,是1825年以来五次经济危机中破坏性最大,波及范围最广,不同于以前历次经济危机的一次大危机,它具有世界性意义。这次危机使资本主义世界的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导致了其政治危机,甚至被一度怀疑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许多人已经感到马克思的预测正在成为事实,阶级斗争正在上演。各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为争取生存权利和反对垄断资本的统治,不断掀起声势浩大的罢工和示威游行的浪潮。经济大危机对社会产生了重大影响。工人和城市公民由于缺少购买力而更加贫困,失业者迅速增加,人民生活更加困苦。从而掀起了更多的反抗和抗议浪潮。此外,资本主义国家的此次深刻的政治危机还引起了国家政局的动荡。空前的具有世界性范围的经济危机使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尖锐化。生产相对过剩在扩大,各国垄断资产阶级如临深渊,国际局势异常紧张。

    经济危机造成了世界的巨大动荡,各国垄断资本主义在进行着快速调整,经济危机的爆发制约了各国经济的发展,使各国的经济发展陷入了巨大困境。而在摆脱经济危机和由此引起的政治危机的过程中,美国实行了“罗斯福新政”,英国进行了凯恩斯经济政策等。这些国家实行的国家垄断调节的政策,对经济危机的控制颇有成效。另一些国家如德、意、日等则走上了恐怖独裁统治的法西斯专制的道路,这为为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作者: 聊城大学世界共运研究所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参考文献:

    [1]温荣刚,郭爽.试析20世纪30年代美国银行危机的原因.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81.

    [2]克里斯•哈曼,曹浩瀚译.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与当前金融危机.国外理论动态,2009,(7):19.

    [3]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8.

    [4]刘绪贻,李存训.美国通史第5卷:富兰克林•D•罗斯福时代1929-1945.人民出版社,2002.

    [5]林建华,魏中立.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国际性组织史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6]林建华,魏中立.世界工人运动中的国际性组织史纲.中央编译出版社,1995.

    [7]陈之骅.苏联史纲(1917——1937)下册.人民出版社,1991.

    相关热词搜索: 共产国际 危机 影响 经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