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探究典范文教学,提升学生能力素养

    时间:2021-02-21 07:56:0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近年来,现代文阅读几乎占中考语文试卷的半壁江山,阅读能够考查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欣赏等综合能力。现代文阅读可分为文学性文章、说明性文章、议论性文章三个阅读版块。对现代文阅读的考查,主要着眼于对阅读材料的整体感知、情感体验、感受领悟、创造性理解等。文学性文章是测试重点,更加关注学生心灵的丰富和成长;说明性文章继续重视科技前沿和地域文化推介;议论性文章仍然重视学生对观点的提炼,对自我想法的表达。

    语文复习比较困难,时间紧,知识点繁多、琐碎,而且考的大多是课外文章,学生很难高效复习。笔者认为必须从典范文抓起,循序渐进,提高学生整体感知、内容概括、鉴赏评价和作品感受等能力,从而提升能力素养。

    典范文一是具有很高审美价值。二是抒发的感情能够体现人类的普世价值,如自由、平等、博爱、诚信、宽恕、感恩,等等。它具有原创性、奠基性、典范性、权威性的特点;它是文学性与人文性、思想性与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它承载了一个民族最优秀的文化。品读经典,能开阔视野,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全面提升学生人文素养,还能打下深厚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美好的道德情操,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和谐发展。

    笔者从课本中筛选出一部分典范文,以重点复习。小说有《社戏》《故乡》《孔乙己》《我的叔叔于勒》《变色龙》《范进中举》等。散文有表现父子亲情,如《背影》等;咏物抒怀的,如《白杨礼赞》等;体现爱国感情的,如《藤野先生》;体味人生、关爱生命的,如《紫藤萝瀑布》;关注自然、陶冶美感的,如《春》《济南的冬天》等;描写童年趣事的,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说明文有《苏州园林》《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等。议论文有《成功》《敬业与乐业》等。这些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典范文,思想内容上给学生以人生启迪,艺术手法上给学生以学习借鉴,不容质疑地成为阅读教学的载体和语文学习的“信息源”。复习这些典范文力求让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小说以《社戏》为例,《社戏》是鲁迅的短篇小说,描写了“我”在少年时代和农民孩子共同生活的经历,刻画了一群淳朴可爱农家少年和六一公公等劳动人民的群像,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表达对童年美好生活的回忆和留恋,对农村自由天地的向往之情。

    小说教学应根据小说三要素,宜少讲精练,重在引导启发学生。可灵活运用复述,鉴赏,创造性仿写等教法。

    复述既训练学生表达能力,概括、提炼能力,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学生中考必备素养,中考常出现这类题型。复述《社戏》,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小说情节:①看戏前。②看戏中。③看戏后。学生既要认真阅读文本,又要结合自己生活实践,理解小说内容。文章写平桥村是“我”的乐土,“乐”具体表现有哪些?这些表现与写看社戏有什么关系?写赵庄看社戏全过程,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典范文包含丰富的情感,丰富的人文内涵,能震撼学生心灵,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视语文课对学生“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的培养。戏并不好看,豆也很普通,为什么结尾却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让学生体会农村淳朴民风,加深、加强人文性、情感性的熏陶。

    鉴赏鲜活人物形象,归纳他们淳朴、善良的性格特点。鉴赏环境描写,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获得美的享受。

    《社戏》景物描写极具特色。采用写意笔法,从色彩、气味和声响等方面,描绘月夜行船、船头看戏、午夜归航这几个画面,动静结合,情景交融,充满水乡特色。唯有品读、鉴赏才能体昧其语言精妙和意境唯美。

    鲁迅的《故乡》通过描写了三个时期故乡,刻画人物形象。过去的故乡环境优美,“我”和少年闰土感情纯真、融洽;现实的故乡环境萧索,“我”和中年闰土感情隔膜,等级森严;未来故乡希望大家不要隔膜。揭露现实社会的腐朽与黑暗,希望有新生活的强烈感情。

    再如,《我的叔叔于勒》的情节:赶于勒——盼于勒——赞于勒——骂于勒——躲于勒。于勒是否有钱决定着菲利普夫妇对他的态度,而态度的变化正揭示了小说主题,资本主义世界里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这里就不再一一举例,总之通过小说典范文阅读指导,达到授之以渔的目的,从容面对中考小说阅读。

    散文是抒发作者独特心灵体验和感悟,表达丰富情感的美文。散文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

    感知形象。散文,不管是叙事散文、抒情散文还是说理散文,一般都是通过具体形象(景、物、人、事)的记述来抒情写意、明理言志。阅读文本,弄清文章脉络,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形象特征。例如朱自清《背影》从惦记背影,刻画背影,惜别背影,再现背影来抒情、构思全篇。茅盾《白杨礼赞》由不平凡的白杨树联想到北方抗日军民。《紫藤萝瀑布》中,作者描写紫藤萝旺盛的生命力,由此使自己心中的焦虑和悲痛化为宁静和喜悦,领悟到花和人虽各有各的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无止境这一永匿的哲理。

    把握情感。感知形象只是对文本内容形式感知,接着要深入剖析,通过联系背景、捕捉动情点、连接感悟线,整体把握文章主旨及作者情感。例如,引导学生概括《背影》的背景: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学生更能真切体悟到父子挚爱亲情。阅读《藤野先生》懂得作者对藤野严九郎的感激,怀念。了解作者从学医救国到文艺救国的心路历程转变,体会深深的爱国主义情感。

    赏析语言。散文的精妙或体现在其思想情感的含蓄深邃,或体现在其谋篇布局的匠心独运,或体现在表现手法的多姿多彩,或体现在遣词造句的精炼生动。散文复习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就语言表达应用方面细心揣摩咀嚼,说出文章精妙之处,能力会有很大提高。《背影》中父亲送儿子上车过程说的四句话:“不要紧,他们去不好!”“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走了,到那边来信!”“进去吧,里边没人。”这些朴素的言语中饱含深挚的爱;平淡的话语里蕴含不平静的心情。更感人至深的是父亲在浦口车站艰难爬过月台为“我”买橘子的一段细节描写。仔细品读,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春》语言秀雅清新、朴实隽永,更能令人感受到那“味道极正而且醇厚”的情致。对春天喜爱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文学性文章就要张扬学生阅读个性,鼓励批判性阅读。允许学生对作品有不同理解,并作出自己的判断。这些能力是学生主体精神和个性发展的表现。中考散文阅读也时有出现表达阅读个性的试题,如:2011福建三明市中考阅读设计了这样一题,“欠债还钱,本是天经地义。父亲却劝‘我’不必催促,你认同父亲的这种做法吗?说说你的看法。”这类试题,要结合文章谈观点,允许发表不同看法。

    说明性文章阅读近年考查内容的特点体现在:一、淡化文体知识考点。对说明顺序、说明手法、说明语言的考查题目已经融入了词句理解、文意把握等能力中。二、能力测试更加综合化。无论试题形式如何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我们要以典范文为突破口,教会学生理解、运用相关知识的能力。复习《苏州园林》,可用比较法,在与一般运用空间顺序说明文比较中使学生明白景物说明文空间顺序和总分顺序两种结构方式。在划中心句和分段的基础上,掌握《苏州园林》总分顺序结构。本文表达有两大特点。一是构思缜密,脉络清楚。先总括苏州园林特点,然后对景物布置分类剖析;先作鸟瞰式叙述,后作局部景物详细说明和生动勾勒,前后提挈,互相照应,构成严谨整体。二是说明准确,叙述生动。一般,说明文是为了让人了解物景的实形、实态,多是写实的。《苏州园林》却是将虚写和实写巧妙结合,将客观物体和主观感受融为一体。写池沼两岸的石头、花草,写池沼中的睡莲和金鱼,处处实写,又处处入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是实写,接下去的“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则是一笔虚写,使读者展开了想象翅膀。这样的例子俯拾皆是。这都要求学生能依据文本,联系实际,把文本知识活化、拓展、升华。

    阅读议论性文章,核心在于找出中心论点和分析论证方法。其次是理解文章词句,把握文章结构层次和论证思路,围绕观点选择恰当事例进行论证,这要求学生对众多例证有准确的判别和筛选能力,对例证要进行恰当分析和评论。让观点和事实有机融合,增强论证力度。我们要以典范文为范本做好议论文知识点训练的同时,还要做好材料积累和储备。

    学生在阅读中,自我不断完善,树立信心,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不断提升语文能力素养。

    (责任编辑:陈默)

    相关热词搜索: 素养 探究 典范 文教 提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