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农林牧渔 > 正文

    新时期高等院校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时间:2021-03-07 07:53:1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高等院校生态学专业是培养“生态文明”建设力量的主力军,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生态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本文通过分析高等学校生态学专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调整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改善不同属性课程间的配置、增加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案例设计与应用研究的课程体系构建策略,为提高高等院校生态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课程体系;高等院校;生态学;创新创业;生态文明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3-0169-02

    一、引言

    人类活动加剧改变了周围的环境,使得人类社会的需求与自然界的供给间发生了错配,引起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及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是指导人类社会解决现有生态环境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学科,在谋求人类福祉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将“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写入党章作为行动纲领,并将绿色发展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理念,彰显了中国政府在生态环境问题上负责任的态度,也增强了社会对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人才的需求。高等院校生态学专业毕业生具备生态学基本理论知识,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着主力军的作用。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求为高等院校生态学专业的教学工作提出了艰巨的挑战,也为生态学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在全国大力开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机遇下,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所需的生态学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开展新时期高等院校生态学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是培养生态学专业创新创业人才的基础,可以为培养优秀的生态学专业毕业生提供土壤,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储备人才队伍,为建设“美丽中国”提供智力支撑。

    二、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的生态学教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7年李继侗先生在清华大学生物系首次讲授“植物生态学”和我国第一部生态学教材——费鸿年先生的《动物生态学纲要》(1923)问世,但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其后的国内战争阻碍了生态学教育的进一步发展。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和支援边疆建设,北京大学李继侗教授率领一批生态学者赴内蒙古大学办学,复旦大学曲仲湘教授带领一批生态学者赴云南大学办学,使得内蒙古大学和云南大学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都成为国内重要的生态学人才培养基地,至今这两所学校的生态学專业在国内享有盛名。目前,据不完全统计,设置生态学本科专业的高等院校有50余所,其中农林院校超过10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近70所,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有接近60所。高等院校生态学专业的设置为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事业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培养了大量人才。然而,随着经济和科技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在培养生态学专业本科生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系列的矛盾,尤其表现为生态学专业学习与社会需求间的不匹配[2,3]、生态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泛与专、深与浅”之间的矛盾、生态学教学的“软”与生态环境建设的“硬”之间的矛盾[4,5]、生态学课程内容的“全而泛”[6]等,具体表现为:(1)学科培养定位不清,培养的学生不对社会需求的胃口。多数高等学校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设置了生态学专业,有着完整的培养目标体系。然而,社会在不断进步,中国高等教育也已经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精英教育迈入了如今的大众教育时代,而多数高校现有的培养目标还是沿用传统精英教育时代的标准,导致培养学生质量的“供”与社会需求的“需”存在明显的不平衡。就生态学专业而言,在高等教育还处于精英教育的范畴时,生态学专业的培养目标是服务于国家可持续发展及计划制定的高级管理人才,而在当前高等教育进入大众教育的新形势下,社会对生态学专业毕业生的要求也在发生明显改变,已从单纯的管理人才向技术人才转变。(2)理论授课与现场实践脱节,毕业生动手实践能力较差。受限于教学实习场地及学科教师配备等多方面的原因,多数高校的生态学实践课程仅停留在到处走马观花式的参观、调研阶段,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也被戏称为“生态旅游”专业的学生,这导致学生亲自动手实践的机会偏少,产生一系列的问题:一方面,学生无法通过实践真正消化理解理论知识,使得学生对理论的掌握不够深入;另一方面,课堂知识无法转化为现实实践,使得学生走出“校门”无法直接迈进“厂门”,动手动力差,表现出眼高手低的问题。(3)授人以鱼而未能授人以渔,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相对薄弱。社会要求高等学校毕业生不仅要掌握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还要求高校毕业生具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国古代道家著作《老子》也提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然而,尽管多种教学模式如双语教学、多媒体授课等,被大量引进生态学专业课的授课体系并占据主导地位,生态学专业的学生也积极参与到各类创新创业活动中,但现有多数高等院校生态学专业的教学工作还停留在知识传授的状态,忽视了对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和锻炼,学生参与到知识创新创造过程中的机会相对较少,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大多数学生的创新意识还相对薄弱。

    三、解决策略

    为了及时解决生态学专业学生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生态学专业毕业生的培养质量,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对生态学专业毕业生的迫切需求,当前亟需对生态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改进。概括起来,可以采取的具体手段包括如下方面:(1)调整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培养目标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是高等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南针”,也是课程体系构建的指导标准。针对现有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过于陈旧的问题,高校管理部门需要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调整,比如将培养目标定位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能在科研机构、中等学校、企事业及行政管理等部门从事生态学科研、教学、管理以及环境(动植物)保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技术人才和创新型拔尖人才”。同时,相应地调整培养方向,满足社会对生态学毕业生的基本需求。(2)改善不同属性课程间的配置。受制于学制,高等教育的时间有限。然而,高等教育要兼顾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等不同属性的课程,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也不能忽视通识教育。因此,应该在公共平台课与专业课、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程间合理配置学时,既能让学生学到必需的理论知识,又要使学生掌握应用的实践技能。理论类课程宜遵循少而精的原则,突出生态学的理论性、前沿性和系统性[7];应用类课程突出实用性原则,彰显地方特色,兼顾学校的研究优势,使学生认识到生态学无处不在,增进对生态学的认识。(3)增加专业创新创业课程案例设计与应用。该措施是顺应当前教育部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及学习能力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该条措施可以从三个方面来实现:首先,在培养方案中设定创新创业学分要求,鼓励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实践,在完成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基础上,其余学分可有效转换,并在考研(免试保送)、奖学金评选、荣誉奖励等方面有所体现;第二,以专业创新创业特征明显的课程为代表,改革课程内容与授课手段,多方筹措增加实践实习基地,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创业意识;第三,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专业教师的科研任务中去,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不断地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并在科研实践中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參考文献:

    [1]李博.生态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陈国华,陈芳清.三峡大学生态学专业培养目标的定位[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9,(6):62-63.

    [3]王建柱,张文丽,陈芳清.我国生态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32(S2):211-212.

    [4]章家恩,骆世明,秦钟,等.我国高校生态学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方向探讨[J].应用生态学报,2009,20(7):1630-1634.

    [5]袁建立,冯虎元.我国高校生态学专业本科生课程设置初探[J].高等理科教育,2014,(6):64-67.

    [6]刘京涛.地方本科院校生态学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初探[J].科教文汇,2015,(5):57-58,61.

    [7]罗云建,杨益众,钟磊.地方院校新建生态学本科专业存在问题及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6,18(1):72-75.

    Researches on Course Framework Construction in Ecology Majority of Agricultural Universities in New Period

    ZHU Xian-jin,ZHAO Tian-hong

    (College of Agronomy,Sheny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Shenyang,Liaoning 110866,China)

    Abstract:Ecology majority in universities is the main force for training people servicing for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Training students having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abilities in ecology majority needed b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critical for China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By analyzing the major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ecology majority in universities,we put forward the strategies in course framework construction,including adjusting the training targets of ecology majority,refining the course distribution among different properties,increasing the case study and practicable research aiming at 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Our study will provide a solid basis for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graduates in ecology majority in universities.

    Key words:course framework;college and university;ecology;innovation and pioneering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