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我国教育公平的制度缺失以及安排

    时间:2020-03-12 07:52:23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矛盾和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其中的关注点之一就是教育公平问题,并且由于制度原因造成的教育发展不平衡日益突出。目前我国城乡之间差距、阶层之间差距、区域之间差距越来越大,两极分化现象加剧,还有一些不利群体的受教育状况,比如农民工子女的教育、残疾人的教育等也值得关注。

    【关键词】教育公平 教育制度 制度缺失 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1)21-0077-02

    教育公平已广泛地被大众认为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我国各个方面都快速发展的今天,教育公平已不能仅仅停留在理念的层面上了,而是应该由理论转化为可以切实保障教育公平正常实施的制度。

    于1948年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中的第26条规定,“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初等教育应属义务教育性质。技术和职业教育应普遍设置。高等教育应根据成绩对一切人平等开放。”近几年国家出台了一些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法规,如:从2006年9月开始实施的《义务教育法》中规定“不得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学校不得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条款是我国第一次在法律意义上对教育公平提出的规范性要求。同年10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促进教育公平”,这标志着中国对教育公平问题的重视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2010年5月5日经国务院常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到了“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的基本教育政策”的重要理念。

    还有实施“两补一免”政策、师范生免费政策、调整城乡和东西部地区差异政策等这些政策、法规都体现了国家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变化,为我国教育公平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了方向。但这些政策在某些程度上有如杯水车薪,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教育制度公平的全面实现。

    一 我国教育公平制度缺失的主要现状

    1.区域差别

    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分布很不平衡,同时由于大部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地理环境恶劣、交通不便、历史文化发展不平衡、语言障碍大,使得广大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处于极端落后的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同时我国的贫富差距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东部某些地区的教育水平已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而西部还有很多贫困地区尚未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2.城乡差别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二元结构导致我国城乡差异巨大。我国公共事业投入制度带有严重的城市倾向,致使教育资源的配置也呈典型的二元结构。国家将教育经费首先投向城市教育,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很少。国家的各项政策也大多是优先照顾城市居民的利益,因而导致农村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师资质量低,生均教育经费、生均基建费、生均图书等指标很小。中央财政承担义务教育的比重极低,虽然采取了一些措施,但还是没有从制度上加以解决,因而致使城乡教育差距甚远。

    3.阶层差别

    社会的发展必然会带来社会阶层的分化,我国阶层差别正在加剧,这成为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因素。教育的一项重要功能是提升不利群体的素质,从而改变其社会境遇,但教育不公平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不利群体通过知识来更好地融入社会。

    第一,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不公正待遇。随着农民进城务工就业和工作的日趋稳定,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倾向将子女带到城里居住和上学。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已形成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然而这个庞大的群体却得不到公正的对待,他们的教育仍然面临着公平问题。首先,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机会不均等。由于受户籍制度的影响,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也往往是不均等的。在接受优质教育方面的机会也是不均等的。其次,不合理的收费。多年来,城市公办学校在招收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时都要收取过高的借读费、赞助费。然而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本来就偏低。这种不合理的收费成为影响其子女接受公平教育的阻碍。在不合理的收费面前,他们很难迈入公办学校的大门,只能在民工子弟学校就读,而民工子弟学校与公办学校的差距又很大。

    第二,残疾儿童的教育也是相对落后的。目前我们已经逐渐认识到残疾不是残废,而只是某种意义上的障碍。教育就是克服这种障碍,使残疾人能够和正常人平等地共同生活。我国《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保障法》都提出了要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但目前残疾人的义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问题是对残疾儿童义务教育重视不足以及残疾儿童特殊教育机构发展不足。

    一般而言,残疾儿童家庭的经济状况都是比较贫困的,家长们为了给孩子治病常常会花光家里的积蓄甚至是负载累累,这就使家长们无力负担孩子的教育费用。从整个社会上来讲,人们更多关注残疾儿童的健康状况,往往忽视了对他们的教育,致使残疾人的义务教育状况不容乐观。其次,残疾儿童特殊学校的发展不足,尤其是在经济落后的地区,特殊学校的状况令人担忧。学校的基础设施是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物质保障,但有的学校教学设备还不能完全满足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需求。特殊教育的教师学历不高、专业水平不够,使残疾儿童不能接受公平的教育。另外,残疾儿童教育形式单一,政府对特殊教育的重视不够,特殊学校经费以及资源相对匮乏,都影响了残疾儿童义务教育的发展。

    二 导致教育非公的制度原因及建议

    1.导致教育非公的制度原因

    第一,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且分配失衡。长期以来,我国教育投入严重不足,并且投入到教育的经费的分配又很不平衡。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一直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据教育部2008年数据显示,直至2008年底,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为3.48%,低于世界4.4%的平均水平,教育的投入严重不足且总量太少。同时,在有限的教育经费中,用于发展高等教育的投资又远远高于基础教育,致使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滞后,无论是在教育质量、教育水平以及入学率、升学率上都表现出落后的一面。基础教育发展不足会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水平,同时也会抑制社会的发展。

    第二,户籍制度不合理。我国的教育制度与户籍紧密相连。户籍制度人为地把城乡分开,有差别地对待城市和农村,教育或者其他的资源和政策都是首先倾向于满足城市的需求,这对农村的发展很不利。比如高考录取分数线不统一的政策。现行的高考制度在制定录取分数线时采用分省定额画线的方法,各省市区的录取定额优先照顾城市考生利益,造成各地的录取分数线有很大差异,使考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入学机会不平等。

    第三,教育制度的供需不均。由于存在不同的利益群体,他们出于各自的目的对教育制度的需求也有不同,而国家在制定教育政策时,未考虑到所有群体的利益,往往是根据效率优先的原则首先满足优势群体的制度需求,使一些不利群体的制度需求得不到满足。

    2.促进教育公平的政策性建议

    第一,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合理分配教育资源。教育的发展直接影响国家的发展,教育经费是教育活动正常实施的重要保障。应当加大中央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建立科学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促进不同区域的教育均衡发展。同时加大对基础教育、普通学校、特殊学校的资源投入。

    第二,改革户籍制度,使城乡一体化、地区一体化,这有利于教育的公平发展。在学生入学时不再考虑户籍的限制,能够根据学生的意愿与能力自主的选择学校。

    第三,不同的群体在需求教育制度时的利益出发点不同,但相同的是他们都希望有一个公平的教育制度,因此国家和政府在制定制度时要妥善把握社会成员的利益需求的合理性,制定出能满足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需求的制度。如果国家和政府利益选择与社会成员利益要求一致,那么这将会从本质上消除教育不公平。

    制度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手段,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制度层面的保障。教育制度是关注教育公平的制度化保障问题,满足公民对教育公平的诉求。教育制度的均衡发展需要国家、政府和学校制定出合理的法律、政策、措施来保证每个公民能够公平地接受教育。

    参考文献

    [1]吴德刚.中国义务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2]袁振国.教育政策评论2008[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

    [3]邱红、刘莹.我国残疾儿童现状及其义务教育问题研究[J].医学与社会,2009(8)

    [4]黄亚红.我国教育公平问题现状及对策[J].教育教学研究,2007(6)

    [5]张乐天.城乡教育差别的制度归因与缩小差别的政策建议[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3)

    [6]孙新.教育公平制度供需均衡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1(3)

    [7]范先佐.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的教育公平与制度保障[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9)

    〔责任编辑:李锦雯〕

    相关热词搜索: 缺失 公平 安排 制度 论我国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