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唐城“花灯秧歌”的文化内涵

    时间:2020-04-19 07:52:09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唐城“花灯秧歌”以花灯、秧歌和威风锣鼓的巧妙融合这一独特魅力跻身山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始于唐尧时期,流传近一千四百年未断。唐城“花灯秧歌”不仅道具独特,节奏铿锵,队形对称,形式丰富,而且特殊的产生背景和生存环境使其蕴含丰富的地域文化、舞蹈文化和民俗文化。本课题通过汇总民间采风所获得的资料,从三个角度系统的分析归纳出唐城“花灯秧歌”的文化内涵,为更好的发扬与传承民间舞蹈文化做一点应尽的义务。

    【关键词】唐城花灯秧歌;地域文化;舞蹈文化;民俗文化

    唐城“花灯秧歌”就是中国民间舞蹈的一个代表性成员,具有综合文化特性,唐城“花灯秧歌”作为大自然的结晶,作为唐城文化积淀的产物,在漫长的流传过程中,凭借着喜闻乐见的形式,独特新颖的道具,大众的智慧以及悠久的历史在百花齐放的汉民族舞苑中绽放出了艳丽的盛大的花朵。既拥有深刻的文化底蕴,又富含了浅显易懂的形式,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娱乐形式。

    一、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

    唐城“花灯秧歌”这种民间舞蹈艺术诞生地在山西省临汾市安泽县唐城镇唐城村。临汾地处晋南平原北端,东依太行,西临黄河,汾水自北向南,纵贯中部,形成临汾盆地。安泽县位于临汾东部,是个只有8万人口的小县,它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荀子的故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省级森林公园,被称为华北的“小江南”,山西的“加拿大”,临汾的“东花园”。即使是冬天,一入安泽,仍然是满眼绿色,山坡上、道路两旁,松柏郁郁葱葱。距安泽县三十公里便是唐城,因为唐城文化底蕴较为深厚,这里有代代相传的民间历史故事。

    山西位于黄河流域,是华夏农业文明的开始,广阔的华北平原提供的丰富的土地。封建社会时期,人民依附于土地,农业是其最主要的生产形式,唐城人民也不例外。百姓的生产生活受到农业节令的制约,符合季节性的农业生产尤为重要,所以人们只能在每年的十月至来年的二三月农闲时期,才有时间进行祭祀神灵和娱乐活动,花灯秧歌正是唐城百姓农闲时最好选择。

    二、丰富的舞蹈文化内容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民的生活劳动方式、历史文化心态、风俗习惯,以及自然环境的差异,因而形成了不同的民族风格和地区特色。唐城“花灯秧歌”这种民间舞蹈就以其舞蹈道具新颖,花灯队形寓意淳朴,表演形式灵活而著名。

    (一)新颖的舞蹈道具

    唐城花灯秧歌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双手举着花灯边唱边舞。最初的花灯样式简单,是由白纸和绿纸制作的白菜灯。而现在百姓们都钟意于寓意好的花灯。目前,都在用预示庄稼丰产的“五谷丰登”。铁丝制作的灯罩,每个面都写着吉祥祝福语。吊着灯罩的是用铁丝制造的树干,用各色彩纸糊好便是“五谷丰登”的外壳。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脚步走进了科技发达的新时代。简单、便宜的现代小型电器手电代替了以往松油灯、素油灯、蜡烛,牢牢地被固定在灯罩里照明。

    (二)寓意淳朴的花灯队形

    唐城“花灯秧歌”的队形编排,及取名都有寓意。因为黄河流域位于山西省西半部分,干旱缺水,农作物不生长,苦恼着唐城百姓。唐城人为了祈盼黄河水流经此地,滋润庄稼生长,来年有个好收成。在农闲时利用百人秧歌队模拟黄河流经该省形成的九十九道湾的流态为灯阵。故取名“九曲黄河灯”。“五龙摆尾”首先要说龙。龙在天能腾云驾雾,下海能追波逐浪,在人间呼风唤雨无比神通。唐城人借着龙这种神异动物,表示一种风调雨顺的美好夙愿。所以花灯秧歌队就模仿五龙摆尾的动感为灯阵。提到“蛇蜕皮”阵型就要说蛇。蛇一年要蛻好几次皮,每次蜕皮都是长粗长状的缘故。唐城百姓心怀着对庄稼快速生长的希寄,模拟着蛇蜕皮的动态来扭花灯。

    (三)灵活的表演形式

    “花灯秧歌”的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多折上百人,少折可一二十人。 “花灯秧歌”表演不拘一格,由表演者尽情发挥。

    白天观“花灯秧歌”,舞蹈的铿锵有力,气势磅礴。正是勤劳的唐城百姓汗流浃背、面朝黄土背朝天、大力挥舞锄头的农耕生活写照。

    夜晚观“花灯秧歌”,舞蹈者们以轻快的十字步为主要舞步,中间夹杂着用来变换队形的前进步,跑花灯步和慢四步。舞者们把每扭出去的步子都踩在了相应的鼓点之上。花灯表演者们手拿花灯,跟随着鼓点跑着前进步、跑花灯步、间或慢四步,在队形的变换中穿插,变化着各种意境,形成“九曲黄河灯”、“五龙摆尾”等。各种不同图案的队形在上百花灯的照耀下,灯火璀璨。

    二、虔诚的民俗文化信仰

    (一)谢唐王 扭秧歌

    “唐城秧歌”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据传是从唐王李世民时流传下来的。相传唐太宗李世民征战南下时在此屯兵,并带领当地农民抗旱求雨,当年获得大丰收,百姓自发组织一支秧歌队来歌颂秦王李世民。后来李世民挥军南下,再没回到此地,当地百姓便从每年正月十三开始,用近一个月时间,舞起欢快祥和的秧歌来纪念他。

    (二)祭关帝 举花灯

    传说玉帝来到唐城巡视,唐城百姓不知是玉帝来了,对他很冷漠。回到天庭玉帝大怒,要治唐城百姓一死方能罢休。命令关云长下凡烧死唐城众生,并说他正月十五在南门亲自观火,关云长到人间一看,见这里民俗醇厚,不忍放火,他遇到一位民妇,便告诉她快去转告唐城百姓,正月十五家家张灯,假装“放火”,以蒙骗玉帝。玉帝从灶君口中得知自己被蒙骗,把关云长贬入人间。唐城百姓为了感谢关云长的救命之恩,就把花灯融入了秧歌。 就有了现在的“唐城花灯秧歌”

    唐城“花灯秧歌”作为大自然的结晶,作为唐城文化积淀的产物,需要更多人关注,保护,传承,在时间的长河中,历史让我们有迹可循。

    参考文献

    [1]安泽县县志编纂委员会主编.安泽县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77.

    [2]临汾研究会.临汾地区民间舞蹈概述[M].临汾地区民间文艺研究会出版社,1986.

    [3]职慧勇.中国民族文化百科[M].中国民族摄影艺术出版社,1998 (12).

    [4]袁禾.中国舞蹈[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

    作者简介:王淼,1993年3月生,女,汉族,山西省吕梁市离石人,主要研究方向:舞蹈编导。

    相关热词搜索: 秧歌 花灯 内涵 文化 唐城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