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结构主义视野下的青春怀旧类影片解读

    时间:2020-04-23 07:59:28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结构主义是一种分析现象的理论方法,结构主义者主张把文化现象简化为符号系统,强调结构的整体性与研究的共时态,试图分析深层次的结构内涵,电影研究也受到了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本文结合结构主义的主要观点,对近些年来的青春怀旧类影片的叙述范围、人物设计、影片符号、主题与结局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结构主义;青春;怀旧;电影

    一、结构主义与电影研究

    结构主义是20世纪60年代自法国兴起,并迅速流行于西欧和北美各国的一股广泛的哲学思潮,索绪尔及以后的结构主义语言学是结构主义产生的直接思想来源。汪火焰(2007)认为结构主义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把人类的社会文化现象简化为类似语言的符号系统;把一切还原为二元对立,深层结构投射在事物上表现出的关系就是二元对立关系;强调结构的整体性,结构成分中的关系决定各成分的性质和作用;强调共时态重于历时态”。结构主义从语言学理论演变为一股社会思潮产生的影响极为广泛,波及到人文、社会科学许多学科,电影研究也受到了结构主义思潮的影响。

    李幼蒸(1987)将三类电影研究归入到结构主义研究中,一类是20世纪6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人文思潮兴盛时,在法国、意大利、英国等电影理论界的有关研究,主要课题是电影语言与电影文本的分析。二类是20世纪70年代,法国结构主义新发展影响下形成的一些电影符号学理论,主要课题有观众的深层心理,电影机构和意识形态论,电影叙事学等。三类泛指那些20世纪60年代起,某种程度上将符号学概念和方法应用于电影理论分析的研究。这些研究都表现出了运用符号学作为电影理论分析方法的倾向。

    从2010年上映的《老男孩》到11年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再到13年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①,14年的《同桌的你》,还有2015年的《我的少女时代》,到今年的《我们的十年》等,青春怀旧类电影一直在电影市场上占据重要的地位。据电影票房看,这些影片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尤其是赵薇导演的《致青春》更是创下了2013年中国电影史上的奇迹,拿下了7亿的票房。结合具体的影片文本,我们可从结构主义理论中的共时与历时、整体与系统、符号以及表层结构与深层结构几个角度对此类电影②进行分析,挖掘影片内部的深层结构与意义。

    二、结构主义视野下的多角度分析

    2.1叙述范围

    索绪尔区别了共时与历时,并选择对语言进行共时的研究。结构主义思潮也主张在共时角度下研究问题,但共时与历时本来就是一个既区别又联系的概念,不能明确分开。从一个相对比较大的时间范围来看,青春怀旧类影片虽然跨越了大概十年的时间,但主要在两个共时层面上进行描述,一个叙述了80、90年代的校园,一个是毕业若干年后现在的社会。重点在前者,后者往往最多占影片的三分之一。80、90年代的校园是一个时代人的青春历程,而这恰恰迎合了如今最主要的观影群体。大部分的中年人忙于工作家庭没有充足时间去影院看电影,而对大部分老年人来说电影已不是它们主要的消遣方式,小朋友观影往往需要家长的陪伴,所以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的年轻人迅速成为了观影的主要人群。

    徐建国(2013)认为“当代青春电影不约而同地把视角对准了校园生活。校园生活作为年轻人走向社会与城市生活的起点,更能真实反映出他们的心态。以年轻人校园生活为背景,是当代青春电影的一大特征”。操场、教室、图书馆、浴室、宿舍、食堂等这些学生时代必然存在着记忆的地方是影片中常见的场景,李绍杰(2015)将其称为本土化叙事策略,影片中环境布置与具体事件的发生场景带有明显的地域特点。比如《致青春》中男女主角发生冲突的食堂,《匆匆那年》中贴着高考倒计时的教室,这些都是校园生活的重要场景,本土叙事化策略通过校园环境展现出来,激发观影者的心灵共鸣,拉近与观影者的距离。

    2.2 人物设计

    人物角色的设计是影片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与其他类型的影片相比,青春怀旧类影片的人物角色多样且构成整体,人物之间有显著的性格区别特征,不同影片中的形象又具有共性,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青春校园。

    胖子形象在影片中被赋予了一技之长与可爱色彩,如《那些年》中思想丰富的阿和,成为高中唯一与沈佳宜谈过恋爱的男生;《同桌的你》中龚兵身材灵活学习优异,最终创立了自己的蜂蜜品牌;《老男孩》中小胖女郝芳最终嫁给了年少时暗恋的王小帅。富二代形象往往帅气,但又缺乏情商,《致青春》中许开阳想尽所有浪漫的方法追求郑薇,却不被接受;《那些年》中曹国胜爱耍帅耍酷求得女生注意,但总是失败。作为青春里最受人注目的女神则往往命运一般,甚至带有一定的悲剧色彩,如《致青春》中的阮莞最后为爱而死,《那些年》中学习优异的沈佳宜并没有考上特别优秀的学校。此外还有《致青春》中来自农村的男主角陈孝正、贫家女黎维娟、假小子朱小北,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他们或者有极强的上进心与自尊心,或者有极强的金钱欲望,经历大都与金钱扯上关系。陈孝正为了前途远渡重洋,成为成功人士;朱小北被开除后,个人努力最终成为有名的记忆训练法大师。黎维娟抛弃农村的男友,最终选择了嫁给有钱人成为俩孩子的后妈,家庭物質环境影响人的选择。多种类型的人物形象使得观众更容易在电影角色中找到熟悉感,这些校园中常见人物的命运,交错成复杂多变的关系与冲突,他们相互之间既差别又对立,凸显不同人生经历下的青春结局。

    在多样人物角色的基础上,此类青春怀旧影片摆脱了我国传统青春电影的叙事模式,既不同于80年代《青春万岁》中着重描述社会的意识形态,也不同于21世纪初《任逍遥》中凸显的空虚与叛逆。以《致青春》为例,陶然(2013)认为“赵薇力图在这部电影中以细致真实的镜头去表现那段青涩的岁月,立足于共同的青春时光体验,去捕捉回忆与进行社会反思”。影片在社会时代背景下书写小人物群像,所以在其中所表现时代下成长的一代人对影片内容有更深刻的感受,他们的怀旧心理恰恰能在电影里得到宣泄。

    2.3 影片符号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能指和所指两个方面,能指是语言的音响形象,所指是事物概念。我们从广义的符号概念看,青春怀旧类影片中也有很多符号或者事件,它们的所指除了代表事物本身的概念以外,还是时代的标识。

    年代特有的符号在影片中尤为突出,《老男孩》中迈克尔杰克逊的摇滚、略带夸张的群架,《致青春》里风靡大江南北的歌曲红日、插卡游戏机、套在皮鞋中的白筒袜。还有年代特有的大事,如《同桌的你》里全国经历的非典,《老男孩》中的《快乐男生》综艺选秀节目,甚至其中的评委都模仿现实选秀,如杨二车娜姆的造型。这些符号与事件是一个时代的标志,汇集了一代人的记忆,使影片更加真切可感。

    男生寝室也是影片中的一个特殊符号,这类影片对男生寝室大都有详细地描写,《致青春》中尤为明显。郑薇初次去陈孝正的寝室,顺着她的目光,一路上看到满地的西瓜皮、装着脏衣服的塑料脸盆、挂在绳上仍在滴水的湿袜子、剩菜碗里的脏衣服以及乱堆在床上的被子、色情杂志和皱巴巴的卫生纸等。李道新(2013)认为“这不仅是脏乱差的男生寝室,也是挥霍青春的象征”。《那些年》里的男生寝室也与此相类似,男生在宿舍里看A片、打牌、打架、甚至尿尿,《同桌的你》的男生寝室相对整洁,但也会改装收音机偷听女生寝室说话。在这些电影中男生寝室成为了一个叙事符号,这个符号充斥着荷尔蒙与雄性激情,虽略有夸张,但往往给影片带来喜剧色彩。

    2.4 主题与结局

    友情与爱情是青春怀旧类影片中经久不衰的主题,此类影片将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影片《老男孩》中的筷子兄弟相别十年,克服种种困难重新组合登台表演。《那些年》中几个少年一起反抗教导主任检查书包,《同桌的你》中非典时周小栀对林一不计后果的援助。爱情元素在影片中更为鲜明,不管是王小帅对校花的懵懂暗恋,还是郑薇对陈孝正的疯狂追求,或者柯景腾对沈佳宜幼稚而执着的喜欢,周小栀与林一的青梅竹马,都被赋予了单纯又勇敢的色彩。如《同桌的你》中周小栀对林一的不顾一切,为其逃课游行,为其放弃去北大读书,为其堕胎,最后带着他逃出隔离病房。除此之外,高考、毕业、英语考试等,这些学生时代必然要经历的事情在电影中也得到了准确又生动地表达,从而使得影片更贴切近生活,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人们能从这些影片中得到感情的安慰,满足了追忆青春的仪式感。

    这样主题下的结局却往往并不是美好的,总是带有或多或少的遗憾。沈佳宜没有嫁给柯景腾、周小栀也没有与林一在一起,当梦想与现实碰撞,现实往往打败梦想。《同桌的你》中,结婚场面是最好的现实表述,周小栀的丈夫对后来成为城管的王尔德与买蜂蜜的龚兵爱答不理,并且还冷热嘲讽嫌弃别人给的礼物,但对周小栀故意夸奖的林一,所谓的美国CEO阿谀奉承。另一个细节是学生时代与现在的比较,当年爱说话的王尔德一声不吭,垂头丧气,但当年总默默坐着的李潇却口若悬河,谈吐不凡,成为了餐桌上的主持者。从爱说话到不爱说话是性格的变化,也是社会身份的确立过程。学生时代的我们没有太大差异,性格决定了行为,但在工作后,是身份决定性格,人与人之间有了身份地位上的差距。

    法国著名人类学家列维斯特劳斯把结构主义的观点运用在他的人类学研究上,他延续了乔姆斯基的观点,认为结构有深层与浅层之分。表层结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经验现象,深层结构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理论框架,我们可以通过表层结构抓取到深层结构。青春校园类影片也有这两层结构,表层结构是学生时代的梦想与长大后的现实之间的矛盾,让人感到遗憾或怅惘。深层结构则是人生的单行性与唯一性,永远也不能重新来过,这才是真正的悲剧所在。

    在结构主义视野下对青春怀旧类影片进行分析,我们可以看到此类影片运用了二元对立的方法,它们都涉及到了在商业社会下,怎样处理梦想与现实之间矛盾这一人类共性话题。以过去的单纯反衬现实的残酷,解开现实的面纱看透人生冷暖,但并不会让观众过于伤感,而能很快的从中恢复过来。人的悲剧来自时间的单行性,但也正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每个阶段的人生都显得更加珍贵,也让人更加珍惜。

    注:

    ①为叙述方便,《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简称为《致青春》,《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简称为《那些年》,下文不再一一标注。

    ②本文研究对象为2010年以后上映的以青春校园为主题的影片。

    参考文献:

    [1]汪火焰.简析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学及其影響[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7(4).

    [2]李幼蒸.结构主义与符号学——电影理论译文集[M].上海:三联书店,1987.

    [3]徐建国.当代青春电影的叙事策略——以电影《致青春》为例[J].四川戏剧,2013(9).

    [4]李绍杰.新世纪以来内地青春校园电影的叙事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5]陶然.《致青春》对中国大陆青春类型片的转折意义[J].电影电视艺术研究,2013(3).

    [6]李道新.《致青春》与赵薇的“我们”[J].电影批评,2013(4).

    相关热词搜索: 结构主义 视野 解读 怀旧 影片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