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三级跳”跳出新境界

    时间:2020-05-25 07:50:5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打开文本图片集

    黄智敏如今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工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每隔几周或一月,轻车简从地深入县城或乡镇中心幼儿园走走、看看,与园长、老师们促膝长谈,偶尔还与孩子们玩玩游戏。他觉得这是一件很有意义、也很惬意的事情。县城内的18所幼儿园以及各乡镇中心幼儿园,每所的幼儿人数多少、质量如何、特色在哪、短板如何补,作为县教育局长的他心中亮堂得很,口袋里随时揣着一只笔与一本小册子,上面全是他“微服视察”的成果。此时的黄智敏,与6年前走街串巷搞全县幼教大摸查时的心情大不一样,那时他心中充斥的是忧虑与不安,而现在,则满怀信心与憧憬。

    从无园可上到就近入园、从“杂牌军”向“正规军”挺进、从“家庭作坊”到“规范特色”式发展,花垣,这个位于湘黔渝三省接壤处的湘西边陲民族县,蓬勃向上的幼教事业在经历了“三级跳”的腾飞后,城区适龄幼儿入园率达97.5%,农村学前幼儿入园率接近80%,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片花团锦簇的民族幼教大花园。

    从“入园无门”到家门口入园

    “我常年在浙江打工,本乡没有幼儿园,把孩子送去读小学年龄又太小,只有带在身边,在外地寄读幼儿园。贵啊!唉,黄局长,咱们乡啥时才能有自己的幼儿园!”2005年,春节刚过,花垣县长乐乡一位在外地打工的村民麻春生找到了正在该乡搞教育调研的黄智敏,倒豆子似的吐了一肚子苦水。这位村民的一番肺腑之言,让刚担任县教育局长不久的黄智敏内心忐忑不安。回到局里后,黄智敏立马找来了基教股的幼教专干,不问不知道,一问吓一跳:花垣县像这样因“入园难”问题,每年把孩子送往外地就读的家庭达800余户!在200多个自然村落,适龄幼儿正光着屁股玩着泥巴度过本该入园的时光。

    “咱们乡啥时才能有自己的幼儿园!”这话时刻响在黄志敏的耳畔。群众呼声就是行动指南,黄智敏在暗下决心。“幼儿教育是我县教育的薄弱环节,事关千家万户。幼儿教育抓不上去,我们贻害的是自己的子孙后辈!”他如此郑重地对班子成员说道。2005年春,黄智敏亲率调查组深入全县各个乡镇、村落以及学校,历时一个月对全县幼教发展情况进行了全盘摸底。当时,花垣县有人口27.5万,全县却只有5所幼儿园,且都位于县城,可容幼儿不到1000人,入园幼儿也只有区区800余人,仅县城每年就有近1000名幼儿因学位不足无法入园。农村的情况就更糟了。全县18个乡镇,288个行政村,竟然没有一所幼儿园,只在独立小学、九年一贯制学校、片村小附设有学制一年的学前班。幼师也多数是由义务教育小学阶段教师兼任,幼儿游乐玩具和各种功能室更是无从谈起。

    大调查得出的结果,让教育局一班人眉头紧锁。黄智敏连夜与班子成员把调研得来的信息进行分类整理,“把脉”“会诊”后,形成了一份洋洋上万字的调研报告,第一时间呈送给了县委、县政府。县委、县政府在接到报告后,非常重视,立即召开“发展学前教育”专题会议。会上,县“四大家”领导达成了共识: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当时教育的主要工作来抓,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落实,并确定了“政府主导、公民并举、城乡统筹、梯度普及”的学前教育发展策略。这是该县在政府层面第一次关于幼教发展的专题圆桌会议,由此也拉开了这个少数民族县幼教发展新的一页。

    那么,具体的硬措施如何齐头并进?强大的助推力如何找到有效载体与途径?带着疑问,我们如约来到了主抓教育的副县长廖昭俊的办公室。记者还没有坐定,廖昭俊就已经把一叠文件递了过来。“发展幼儿教育,我们在全州有两个‘率先’:率先把幼教的发展列入教育强县的规划之中,率先提出每个乡镇建设一所中心幼儿园的目标。”廖副县长说,花垣是个少数民族县,经济、文化、教育的底子都不是很厚实,发展幼教必须依赖合力,既有政府的,也有市场的;既有教育系统本身的努力,也有全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挥出了系列组合拳,简而言之就是‘投、奖、减、引、联’五个字。投,确保每年的教育经费投入中,幼教发展专项经费只增不减,尤其是单列1800万元新建18所乡镇中心幼儿园;奖,对办学规模在300人以上、投入规模超过200万元以上的民办幼儿园,县财政给予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减,为兴办学前教育开设‘绿色通道’,采取减免税费和租金、简化办事程序等方式,为幼教发展敞开大道;引,在财政有限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和鼓励有办学资质的企业和个人规范办园,为民族县的幼教发展添砖加瓦;联,建立县领导联系幼儿园制度、实行公办园和民办园定向联系的‘一帮一’结对子行动。”“五管”齐下,花垣县幼教发展强劲势头一年胜过一年。

    有了县委、县政府旗帜鲜明的大力倡导与坚强有力的支持,花垣县各个乡镇、行政村以及村民们,都极大地迸发出支持本地幼教发展的火样热情,汇合成了一股全民办幼教的浪潮。2007年,吉卫镇吉卫村村支部书记王玉生,就跑到教育局与黄智敏签了一个“君子协议”:动员全村出资7万元修建一所村办简易幼儿园,教育局负责安排老师上课。为了让孩子们在秋季准时入园,王玉生率领一帮村民吃住都在工地上,争分夺秒建设幼儿园。幼儿园落成了,又黑又瘦的王玉生看起来整整“小”了一圈。开园那天,看到全村30多名幼儿排着队唧唧喳喳跑进教室,这位地地道道的苗家汉子当场流下了热泪。2009年春,龙潭镇中心幼儿园开园的当天,该镇党委书记送上了一个5000元的大红包,当做幼儿园办公经费。其实,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几乎每个乡镇甚至每个行政村,在建设中心幼儿园或简易幼儿园时,捐钱捐物、出工出力的感人故事都在不断上演。

    在激励政策的引导下,星星、群慧、春苗等一批高起点、高标准的幼儿园如雨后春笋般在花垣城乡相继开办,花垣学前教育进入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时期。2005年至2010年,花垣公办幼儿园由1所增加到7所;民办幼儿园由5所增加到30所。其中,县城里民办幼儿园由5所增至16所,增幅325%。乡镇简易民办幼儿园由0所增至14所,村级合理利用学校布局调整后的闲置资源附设的幼儿班117个。幼儿教育资源辐射全县,不仅使幼儿有园可上,还保证了幼儿就近入园。“现在,我的孙子在家门口入园,孩子也比以前容易照看了,我心里塌实!”在城南社区采访时,刘峒老人拉着记者的手颇有感触地说。

    从散兵游勇到专业化的“正规军”

    花垣的幼教师资,几年前还是寥寥数十人、不成气候的“散兵游勇”,处于不被人关注的角落。这批少数民族地区幼教工作的先行者,相当一部分不是幼师毕业,没有受过专业培训,很多是初中毕业生和退休下来的老教师。随着幼儿教育的快速发展,入园幼儿人数急骤增长,幼师缺口越来越大,“幼师军团”如何快速而又高质地组建,成为花垣县发展幼教的“三级跳”中承前启后的第二跳。

    2006年12月的一天,黄智敏收到了龙潭镇吴湘慧女士的一封来信:“以前我家小丽多么活泼可爱啊,怎么进了幼儿园却变得如此没有生气了。那天,她表姐小霞来家里玩,我叫她陪表姐捉迷藏,她不肯,叫她去跳绳,她也不干。我还以为她不舒服呢。可医生检查后说她一切正常呀!于是,我问她为什么不和表姐玩啊?哪知她说:‘老师说了,喜欢玩的小孩是坏孩子,喜欢学习的孩子才是好孩子。’你看,孩子上了你们幼儿园,‘1+1=2’是明白了,但一点童趣都没有了,这怎么保证她以后健康成长啊!”黄智敏看完这封信后心情异常沉重:幼儿园是建了起来,但是幼儿教育还没有真正“立”起来。不把教师队伍抓上去,只是立起一栋栋大楼,民族幼儿教育还是无法给老百姓一份满意的答卷。因地制宜组建“幼师军团”,花垣县开始迈出探索的步伐。

    “农村小学在布局调整后,有部分富余教师,这部分教师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对教育工作也有着极大的热情,转岗培训后成为幼师,目前这部分教师依然是我县幼师队伍最主要的力量。”教育局幼教专干龚清燕告诉记者,在编制有限的前提下,把小学教师转为幼师,看起来无奈,实际上是一举多得。“我们知道,转岗的关键是再培训、再学习、再上岗,为此我们花费了不少心血。”

    “我能当上一名幼儿教师,是经过了‘五关六将’的。凡是转岗教师都要通过报名、审查、培训、取证、实习、上岗等一系列环节。”县幼儿园转岗教师彭小青告诉记者,县教育局在选派转岗教师上是非常慎重的,经过了一整套严格的筛选程序。老师自愿报名后,县教育局基础教育股从报名老师的年龄、性格、艺术特长等方面进行资格审查;审查合格后再由教育局政工人事股组织教师参加幼教理论知识、技能的培训及参加幼儿教师资格认证考试,随后把取得幼教资格证的教师分配到各幼儿园去实习,实习合格后再统一分派各园。政工人事股股长梁承新补充说,为了充实幼教队伍力量,县里每年在教师招聘计划中拿出一定的指标招聘幼儿专任教师,几年来共招聘公办幼师15名。同时,每年还从初中、高中毕业学生中选拔5名优秀学生参加免费幼教师范生定向培养,预储幼教师资力量。从2011年起,花垣县将幼教师范生定向培养指标增加到10名。

    “我们补充幼师队伍的另一个重要举措,就是鼓励‘以园为单位’自主招聘,各个民办幼儿园根据自身的运营情况,在社会上公开招聘幼儿教师。但是在其录用过程与资格审核中,教育局会全程参与、监督。”教育局基教股股长李雪岗透露说,县里每年拿出75万元专项幼师培训经费,对公办、民办学前教育机构教师进行业务培训。此外,这几年还连续选送公办、民办学前幼儿园骨干教师及负责人100多人前往学前教育先进地区幼儿园考察学习,并选派部分幼儿园负责人到省内幼儿园挂职锻炼。这样,该县民办幼儿园的师资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我们园有300名幼儿,8个教学班,共有29名教职员工。16名专任教师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就有12人,还有8名严格挑选进来的保育员。大多数专任教师在州里、省里拿过各类奖项。过硬的师资力量就是我们最好的办园招牌!”记者来到县城内规模较大的民办幼儿园——群慧幼儿园采访时,园长莫志谨的开场白热情洋溢。

    客观上来说,在山区县当幼师工资比不上中小学教师,大部分还是聘任制,那么,如何让已经进了幼儿园的老师们安心从教?花垣县在不断增加幼师福利待遇上,体现出了一个偏远山区县的气魄。2008年以来,花垣就为全县从事幼儿教育的农村教师每月落实240元的补助。同时,积极倡导乡镇和村级组织支持学前教育发展,如民乐镇政府每年从政府办公经费中挤出2万元支持该镇幼师落实生活补贴,边城镇火焰土村、白岩村等自发为学前教育教师加薪,每年为该村幼儿教师解决6000元生活补贴。通过这些措施,花垣县幼儿教师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也吸引着优秀教师来农村幼儿园任教。“我喜欢这里淳朴的民风,喜欢这里天真可爱的孩子,更喜欢这里尊师重教的氛围。我现在每月工资是1200元,吃住学校负责,虽然跟发达地区比差距还很大,但在湘西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已很难得了!”这是记者在麻栗场镇中心幼儿园采访时,来自省城长沙、毕业于吉首大学的陈晓燕老师的真心话。像她这样来自外地的老师,在该园还有孙芳蓉、梁丽,而在花垣县的幼师军团中,像她们这样的年轻幼儿教师正渐渐成长为主力军。

    花垣幼师军团不断扩大“势力范围”的同时,水平与风采也越来越被外界所关注与认可。近两年来,共有49名幼师在全省、全州业务比赛中获得了好名次。如今,全县402名幼师均持教师资格证、身体健康证和毕业证等“三证”,持证上岗率达100%。

    从“家庭作坊”式经营到彰显民族特色的规范办园

    “炒炒炒,炒黄豆,炒好了黄豆翻跟头!”当我们踏进龙潭镇中心幼儿园时,宽敞的塑胶游乐操场上,在园内蓝色调布景的辉映下,三五成群的孩子们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做着“炒黄豆”的民间游戏,操场里荡漾着童真的笑声,我们强烈感受到这些农家娃娃在游戏中快乐成长的喜悦。“这个游戏是我们老师根据苗家农村生活元素开发的,自编自导,连歌词都是我们自己创作的。原汁原味,让孩子们倍感亲切,易记易学,你看,他们玩得多投入!”交谈间,已经在花垣县从事幼教工作多年的龙昌艳园长带着我们登上了幼儿园的三楼,只见整齐有序摆放着几十张床铺的午休室,在窗外阳光的照射下,显得那么干净、明亮。“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让孩子们在游戏与活动中快乐成长,我们农村幼儿园一样可以做得很好。”龙昌艳自豪地说。现在花垣县各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幼教方式,随着全县规范办园工程的逐步推进,逐渐改变着以往家庭作坊式的教育模式,正向着特色办园、保育式办园一步步有序迈进。

    就在几年前,花垣大部分幼儿园还处于“家庭作坊”式管理状态,一方面硬件设施达不到标准,各种功能室和学生活动空间严重不足;另一方面管理不规范,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师资无法得到保证,很多幼儿园聘用的幼师多是自己的家庭成员或亲戚。由于有这层特殊关系,管理难以规范,自然而然保教保育水平低下,老百姓意见很强烈。

    “把孩子放在幼儿园还不如让我自己带,小孩在幼儿园里就像一群没人管的小羊,上午一身干净地去,下午尿得一身回来。”已经80岁的石奶奶曾经这样要求儿子,莫把小孙子送到幼儿园去,她要自己带。“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一来资金有限,各种设施设备跟不上来,教师也聘用不起,只能把自己的亲戚叫来当老师,师资水平很难保证。”这是当时许多民办幼师的回应。

    “急民之所急,想民之所想,我们在民办幼儿园乃至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的过程中,在资金投入、大型娱乐设施、户外活动面积、食堂卫生标准、各种功能室等方面,都作出了相应的规定,加强监管力度,并由县公安、交警、文化、计生、卫生等部门组成学前教育监管体系,对所有民办学前教育机构实行审核年检,对验收不合格的机构,令其限期整改或停办,并将年检结果通报全县,引导幼儿家长规范入园,促进幼儿园改善设施和规范管理。”龚清燕如是介绍。

    花垣县各所幼儿园是如何做到规范化管理的呢?在县幼儿园我们找到了答案。我们发现,该园不仅制订了详细的教师上班制度、课堂教学要求、就餐制度、户外活动准则、艺术教育准则、体能训练准则,还有一目了然的餐具消毒制度、交接班制度、中午幼儿就寝制度等30多项制度。“在促进规范办园过程中,我们还建立了公办、民办幼儿园公平竞争体系。全县各学前教育机构均实行自主招生,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评优、幼儿入学等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积极引导公、民办幼儿园开展良性竞争,促进共同发展。”李雪岗说,花垣在创建公平竞争体系的同时,还实施了公、民办学前教育机构互助发展工程。不断加强公、民办学前教育机构的横向联系,派遣公办幼儿园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到民办幼儿园驻点,指导民办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及日常管理工作,同时选调民办幼儿园教师到公办幼儿园“跟班”学习,进行“一帮一”指导。

    在规范化管理纵深推进的前提下,作为少数民族县,如何紧扣本地特色、打民族特色牌办园,成为花垣县全体幼教工作者共同探索的重要课题。在城南幼儿园采访时,我们恰巧碰见了“星星”老师——台湾幼教专家肉松的弟子童泽星老师正带幼儿进行体能训练,童老师通过爱国律动、有趣的体操、可爱的动物律动,特别是湘西民俗律动、温馨手语等多种形式,借助平衡术、空气棒、木梯、数字垫等皇家专业教具,无时无刻不在开发幼儿的音乐感觉、强健幼儿的体魄,上百名孩子的欢呼声此起彼伏。难怪,湘西州政协主席龙德忠一行来花垣调研学前教育发展情况,看到童老师给幼儿上体能训练课,抑制不住兴奋之情:“幼儿园就需要这样优秀的老师,民族幼儿园就需要这样的特色课程!”本土化、园本化已成为花垣县各所幼儿园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规范化发展,立足本地特色办园,质量是永远的生命线,花垣县发展民族幼教的“第三跳”跳出了好成绩,全县37所幼儿园中,34所达到了县示范性幼儿园标准,城南幼儿园、星星幼儿园等多所幼儿园达到了湘西州示范性幼儿园标准,一批批令老百姓满意的优质幼儿园带着芳香遍地开花。“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无人问津到成长为花垣教育新的名片,花垣县的民族幼儿教育通过有力的‘三级跳’,挥臂腾越,跨出了一条崭新的道路。”站在城北开发区这片机器轰鸣的工地上,廖昭俊信心满怀地指点着告诉我们,投资4500万元、占地40亩、全新的花垣县民族幼儿园将搬迁至此落户,明年即可投入使用,届时,高标准、高起点、面貌全新的县民族幼儿园将拔地而起,花垣县的幼教发展也将迎来新一轮的提质高峰。(本文图片摄影/李旭林)

    相关热词搜索: 跳出 新境界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