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跳出定式思维在反思中成长

    时间:2020-05-31 07:58:5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众所周知,教学反思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具体教学案例对课后的教学反思和学习完《教学评价与反思》课程之后再次进行教学反思做对比,从反思意识、反思内容和反思方法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在今后的教学中跳出定式思维,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关键词:定式思维;反思;成长

    一、 问题的提出

    《青山处处埋忠骨》是我在2017年12月15日参加县级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时所执教的一篇课文,课前做了很多的准备,课后按惯例也做了相应的教学反思。然而事隔一年多在学习了《教学评价与反思》课程后,反观之前的反思,才察觉存在很多问题、缺陷。而这些问题缺陷的产生,归结于自身对教学反思的狭隘理解和思维的定式,但凡是反思都是找亮点说不足,却未曾进行深入分析,将反思中所解决的问题总结积累,最终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

    二、 之前的教学反思

    (一) 反思的内容

    《青山处处埋忠骨》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略读课文。全文主要以毛泽东的思想感情变化为线索,首先呈现的是彭德怀从朝鲜发回有关毛岸英牺牲的电报内容以及毛泽东收到电报后的巨大悲痛;再写彭德怀司令请求送回岸英遗体,而金日成首相要求把岸英葬在朝鲜的意见分歧,面对两种抉择时毛泽东的矛盾心理,最后他做出了艰难而痛楚的决定,将爱子葬在朝鲜。表现了毛泽东常人的情感,伟人的胸怀。

    教学中我注意抓住主要段落研读,体验毛主席情感变化。新课标提出:强烈的目标意识是导读成功的关键,閱读之前目标明确与否效果大不一样,所以给每一次读书提出一个要求。

    阅读之前我给学生提出一个明确的可操作的要求:“快速浏览课文,划出描写毛泽东表现的句子,圈出感受最深的字词,自己体会体会。”

    在学生充分自学后,我采用培养学生抓重点词的能力,提高表达能力,加强朗读训练,深刻体会人物情感,并渗透指导描写人物方法。“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时,学生先抓住重点字词“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一支又一支”“热了几次”“原封不动”等真切地体会人物在字里行间流露的悲痛感情,然后带着感受朗读,这样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想象、朗读把这种悲痛的感情彻底的融入朗读中,做到以读促悟,读中带悟。在多种形式的阅读中体验毛主席情感的变化和内心的挣扎与矛盾。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不足之处不可避免。在教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原因,处理生成问题的经验欠缺,声音不够响亮,没有把握好节奏,课堂显得前松后紧,对于学生精彩的回答,只是轻描淡写地表扬了一下,自己的语言不够丰富没有评价激情,今后需努力改变。

    (二) 反思存在的不足

    1. 在意识上存在被动反思意识

    有研究认为:只有教师具有反思意识,才有可能自觉地、有意识地产生反思行为,这样的反思行为才不仅仅是被动的、受挫之后的自我检讨、自我反省,或者是为了应付检查需要的一种表面形式,只有具有反思意识的反思行为才真正能够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师的反思意识越强烈,教师的教育意识就越清醒,教师的教育实践就越具有自觉性、主动性。即使本身能清楚地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但是为了完成活动的任务而被动反思,反思流于形式不“走心”。

    2. 反思内容的缺陷,角度狭窄

    从反思内容来看,此次反思仅仅局限于对教学内容、方法、效果方面的反思,忽视了教学技术层面、教学的历史背景、思想教育等更多维度的反思。从反思的角度来看,此次反思只是从我自己的角度反思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缺乏从其他角度上的反思,比如:从学生、同事、专家、理论的角度进行反思。

    3. 反思的水平偏低、途径单一

    此次反思和一般教师的反思相同,集中于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闪光点的记录,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虽有记录,但是对存在的困惑和问题未进行深入的分析,没有理论支撑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此外,受教师定式思维的影响,此次教学反思单以教学后记的形式呈现出来,形式单一,在反思的深度上也不够。

    三、 反思后的反思

    基于之前反思的缺陷与不足,同时认真观看了当时的教学录像,将此课的教学反思做如下补充。

    (一) 备课不能只备课本不备学生

    由于受到当时主题活动的要求:1. 找准切入点;2. 设置阅读问题,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关键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落实语言训练,达成教学目标。选择了一篇我完全陌生的课文来上,因此在课前对课文内容、单元目标甚至是课标相应要求都做了梳理准备。但是,在课程进行时才醒悟疏忽了对学生的了解。因为是借班级上课,所以我对学生情况可以说是完全陌生的,这使得我的其中一个教学环节出现了问题。

    为达到研讨的主题,我在教学设计中设计了让学生使用找关键句,提炼关键词的方法来概括电报的内容,再将三封电报的内容串联起来就梳理出文章的大意。在教学时我着重引导学生概括出第一封电报的内容,接着就放手让学生迅速找出第二、三封电报的内容。可是,在学生操作时,有的学生完全不理解“概括”的意思,把整段电报的内容读出来,甚至有的学生花了3~4分钟的时间都不能从全文中提取出其余两封电报的内容。原本计划在6~8分钟完成的内容花了差不多10分钟,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进度。

    此外,本课主要以学生的读为主,以期以读促悟,读中带悟,在反复读中体验毛主席情感的变化和内心的挣扎与矛盾。学生读文次数在10次以上。但是有好几次我都没有明确读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都是“快速浏览”的指令,导致一部分同学每次都将课本从头到尾读一篇才停下来思考。

    以上问题的出现,都是我在课前没有对学生做出合理的评估与了解导致的。我不知道他们平时学习习惯是什么:平时是否课前有预习、课堂中所运用的概括方法他们是否理解、他们的任课老师是否有过相关训练、他们的读书习惯是什么等等。鉴于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将吸取本次课的教训,课前准备要充分,不仅要备课本还要备学生,课堂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 师生共情,促进课堂效果的生成

    在“感悟主席悲痛心情”的教学环节中,首先让学生小组合作找出文中描写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然后让小组成员朗读汇报,期间做了适时的点拨。接着在PPT上出示了学生画出的所有描写主席悲痛心情的句子。这些句子刻画出一个老年丧子、万分悲痛的父亲形象。在悲情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下,在我的引语下,学生读文,我们师生合作朗读,深入体会主席的这种悲痛心情。

    教学片段:

    我:毛泽东接到电报,犹如遭受晴天霹雳,他悲痛的无以言表,只有沉默不语。

    学生:“从收到这封电报起,毛泽东整整一天没说一句话,只是一支又一支地吸着烟。”

    我:岸英是他最心爱的长子,从小严格教育,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儿子的牺牲让他失去了希望,他一天滴水未进。

    学生:“桌子上的饭菜已经热了几次,还是原封不动地放在那里。”

    我:儿子几次从战场的死人堆里爬出,对于儿子的牺牲感到震惊和无法接受。

    学生:“那一次次的分离,岸英不都平平安安回到自己身边来了吗?这次怎么会……”

    我:他强忍着悲痛,不停地小声呼唤着孩子。

    生:“‘岸英!岸英!’主席用食指按着紧锁的眉头,情不自禁地喃喃着。”

    我:父子平时工作繁忙,难得一见,如今生死相隔,他是多么想念自己的儿子呀!

    生:“主席仰起头望着天花板,强忍着心中的悲痛,目光中流露出无限的眷恋。”

    朗读这部分的时候首先是我自己先融入那种情境中,因此情不自禁地我的眼中就盈满泪水,接着声音也有些哽咽。再看學生,有几个学生也是忍不住在流泪。读完后我停顿了4~5秒调整平复了自己的心情后才接到:“你们眼中的泪花已经告诉老师,不是只有老师体会到了,你们也已经深切地体会到毛主席当时的那种丧子之痛,这是主席作为一个平凡父亲的表现,但是主席又是不平凡的,他的不平凡表现在哪里,请同学们继续快速阅读,划出相应的句子。”

    因为学生都哭了,说明他们有了内心的体验,但是我又有些困惑,语文课上成这样会不会太“煽情”?不过在后来的评课中,工作室的主持人解开了我的困惑。她说:“如今的语文教学,很多时候缺乏的就是体验,在苏老师这堂课中让学生以读促悟做得很到位,特别是师生合作朗读感悟主席悲痛心情的部分,恰恰是师生的共情,促进了学生的感悟,同时促进了课堂师生关系,为后面的教学做了铺垫,学生的学习动机有了提高,朗读的欲望也增强了。”结合主持人老师的评价再认真观看教学视频,在后面的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激情确实被调动起来,朗读时更是声音整齐、响亮、有感情。因此是教学中师生的共情,促进了教学效果的生成。

    四、 跳出定式思维,在反思中成长

    (一) 定式思维的概念

    何谓“定式思维”?“定式思维”又称“习惯性思维”,是指人们按习惯的、固定的思路去考虑问题、分析问题。它阻碍了思维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造成思维的僵化、呆板、萎缩。用三个成语来概括即是墨守成规、循规蹈矩、亦步亦趋,而这自然走不出新天地。

    (二) 在反思中成长的策略

    1. 变被动反思为主动反思

    胡萨认为:“反思行为能增强教师的反思意识,提高教师的意识品质,激发教师对教学意义的敏感性和促成实践智慧的生成。”只有强烈的教学反思意识才是教师教学反思的强大动力。因此,既然明白反思是可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提升自身的专业化水平,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就要变被动反思为主动反思,加强自己的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并在不断的实践中检验,坚持不懈,最终形成一种习惯。

    2. 完善教学反思的内容

    教学反思的内容不能局限于定式思维下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学内容的展示、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效果的达成等。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实施的背景下,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以及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等也应该是反思的内容。

    3. 拓宽教学反思的视角

    在反思的视角上不能只局限于教师自身的反思,还应该加强其他角度视角的反思。比如:从同事、学科带头人的角度进行反思,积极请教同事对自己教学的看法,同时借鉴他们优秀的教学经验,将其整合运用于自己的教学;从学生角度进行反思,课前、课后加强与学生的交流沟通,并听取学生对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方法的意见建议;从学科理论的角度进行反思,加强教学反思理论的学习,只有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才是有意义,才能帮助教师理论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五、 扩展教学反思的途径

    (一) 创建经验交流群

    充分利用网络的便利,在学校内、学校之间建立经验交流微信群,方便教师之间的交流、反思,随时解答疑惑。在群内不仅可以对自身的教学进行深刻的反思,还可以通过其他老师的提点、建议,探寻我们思维中不可避免的疏忽和漏洞。也可以通过其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反思自己的教学。

    (二) 合作教学

    结合本地区的集体备课模式,让同一学科的全体教师来分担教学任务。按学年来算,每人每学年负责1-2单元的教学内容,完成相应的教学设计、习题、作业安排等,然后第二轮交换内容。这样实施下去每个部分都让不同的教师按自己的思路进行过,有利于开拓教师的思维,教师在学习别人的教学设计、习题作业布置的过程中,也会自觉反思对照自己在本课教学中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部分,达到提高教学水平的效果。

    (三) 录像反思

    录像反思就是教师利用课后时间查看自己上课的录像,让教师从旁观者的角度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找出优点和不足,进而找到解决方法,以达到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在查看录像时,不仅自己可以看,还可以请其他未听过本次课的教师看,从不同的角度查漏补缺。在《青山处处埋忠骨》后期的反思中,我就是通过观看录像更加准确的掌握了学生听课时的动态、改变,为以后的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参考文献:

    [1]田皓月.反思对地方高校外语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2]李聪颖.综合思维指导下的高中地理案例教学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8.

    [3]李明军.中小学教师教学反思的现实困境及其解决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8(18):60-63.

    [4]徐敏.以反思为途径的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8(4):86-89.

    [5]孙佳.谈教学反思对提升教师专业化的作用[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4):119-121.

    [6]李世利.打破“思维定式”转变思路才有出路[N].沈阳日报,2018-11-20(001).

    作者简介:

    苏丹,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

    相关热词搜索: 定式 跳出 反思 思维 成长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