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论古典音乐赏析需要接受的方式

    时间:2020-06-03 07:52:20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要】小学生因为年龄、阅历和已有知识背景的限制,较难理解西方古典音乐,更难以对其进行赏析。教师可以通过构建学生认知水平与音乐作品之间的桥梁,让学生有效运用感官,引发学生对音乐的共鸣,从而使学生与音乐融合,深度感受音乐,提升音乐素养。

    【关键词】西方古典音乐赏析 提升音乐素养 有效教学设计

    一、案例背景

    为了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提升学生的整体音乐素养,小学的音乐教材中会编排一些西方经典的古典音乐作品赏析,这些西方古典音乐对学生究竟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通过观察发现,学生因为年龄阅历的限制及已有的知识背景的局限,绝大多数同学都认为古典音乐高深莫测,很难听懂听明白,更不用说对音乐产生联想了!因为不了解不理解作品,所以大多数学生觉得这些作品听上去都差不多,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一种无意识排斥古典音乐的心理。

    学生眼中“严肃”的古典音乐到底是什么呢?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指西洋古典音乐,指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年至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二、案例描述

    【片段一】高深莫测,好難听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上我们要欣赏的作品是著名的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交响乐之父”的海顿的作品《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海顿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奠基人,是世界音乐史上影响巨大的重要作曲家。“他是维也纳古典乐派的第一位代表人物,一位颇具创造精神的作曲家。”当我充满激情地介绍着这位伟大的作曲家时,底下的孩子已经不耐烦的嘀咕道:“老师,听交响乐啊?我们听不懂哎,能换个好听的音乐听听吗?”“好听的音乐?交响乐不好听吗?”我问。“不好听”“没意思”“听不懂”学生们你一句我一句地说着。“怎么会呢?”我解释道:这可是大师的作品,我们一起听听这首乐曲描述了一种什么样的情境,表达了作曲家怎样的一种情感吧!

    【学生表现]音乐在播放着,下面的学生有的虽然在听,但从表情看是心不在焉,有的则是在议论着其他的事情,少数几个认真听的同学也是眉头紧锁,如像在思考着老师的问题在音乐中怎样找到答案。

    【片段二】带点故事,细聆听

    “同学们,今天的音乐课上老师要给大家讲一个有趣的故事。”“什么故事?什么故事?”学生们迫不及待地问,用好奇的眼神看着我。“这个故事跟一首音乐作品有关:话说在欧洲中世纪,普通的老百姓是听不到高雅的音乐的,只有那些有身份地位的贵族们才能享受到美妙的音乐,他们经常在宫廷中举办音乐会。著名的交响乐大师海顿,就经常为这些贵族们写音乐会作品。传说当时伦敦的贵妇是音乐会的常客,但是她们经常听不懂海顿的音乐,只是在那里附庸风雅,每每在乐队演奏时打瞌睡。海顿知道后非常生气,于是他就写了一部新作品,新作品演奏那天,音乐厅座无虚席,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这是什么音乐。乐曲的第一乐章速度很快,感觉轻巧流畅。第二乐章速度变慢,开始部分是弱起,非常轻,没有什么变化,听众十分轻视这种催眠似的音乐,觉得和海顿以往的作品没什么区别,贵妇们又在昏昏欲睡。刹那间,乐队用最大的音量演奏,爆发出强烈的声音,定音鼓猛烈地敲击,模仿惊雷的声音,狠狠地将打盹的贵妇吓了一跳。第三乐章是小步舞曲,轻快活泼,音乐诙谐富有活力。第四乐章速度变得更快,好像是人们在欢快地舞蹈。乐曲演奏完了,贵妇们出了丑,海顿很快活。傻了眼的贵妇被惊醒之后,也哈哈大笑。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欣赏的作品《惊愕交响曲》第二乐章,让我们到音乐中去找一找作曲家用音乐砸醒了这些听不懂音乐的贵妇们几次。请同学们来模仿贵妇,当出珊凉恐的音乐时请用一个动作表现自己当时感受,好不好?”

    学生表现:充满好奇的准备听音乐,聆听过程很仔细,能根据教师介绍的故事情节模仿贵妇们优雅地聆听音乐的动作,有的甚至在音乐中做出了打哈欠的动作,自然地融入音乐的情绪中,在音乐出现很强的属七和弦时能做出惊恐夸张的动作,能数出出现了几次奇怪的声响。

    【片段三】有了体验,感悟深

    音乐课上,教师请同学们来当一回指挥家,指挥的是一支特殊的乐队——虫虫乐队,听众们都是一群可爱的小动物。

    课件营造宁静的夜晚,动作设计:站立姿态。A部分:双手置于胸前,掌心向下。一边抬起双手,一边摆动双手三次,第四次向内摆动,画一个圆圈。放下双手的同时摆动双手三次,第四次向内摆动,画一个圆圈。双手握拳,同时有力地掷于面前。B部分:双手一起,举过头顶,通过三次律动将双手置于身侧。重复A部分动作,重复B部分动作。教师提示用指挥动作表现音的长短,在长音处画圈。

    再让学生们讨论:刚才指挥的这段音乐从头至尾都是一样吗?中间有没有发生变化?有没有被中间突然而来的强音给吓到?听众们一定是给吓到了,能给它取个名字吗?让学生们自由说说。教师告知学生,这首作品的诞生还有一个有趣的小故事:传说著名的交响乐大师海顿,经常为贵族们的音乐会写一些音乐作品……此后人们就把这部作品称为《惊愕交响曲》。

    双圈游戏:聆听音乐,教师请一部分同学表演指挥家,一部分同学表演欣赏的听众,表演听众的同学围成外圈,指挥家们围成内圈,一对一,面对面站立。在安静的音乐下,外圈的人表演逐渐瞌睡和被乐队突然发出强音吓一大跳,再瞌睡,再被吓……第三次被吓醒后,内外圈面对面的同学结伴起舞,最后结束时,内外圈相互鞠躬致谢!

    【学生表现】全身心地投入到聆听音乐及表演中,通过几次合作不仅了解到作品的两个主题旋律,同时通过指挥动作的设计,感受了音的长短、旋律走向的高低,且能够在音乐中准确地表现三次惊恐状,对整个作品的情绪、曲式了解得比较清晰,学习兴趣浓厚。动作的设计让学生一听到音乐就知道这是《惊愕交响乐》的第二乐章,旋律非常熟悉,并且能模唱。

    三、案例反思

    西方的古典音乐真的如学生眼中所看的一样那么高深莫测不可理解吗?其实我想这些作品之所以经典,一定有它的独到之处,但并没有那么“可怕”。小学生由于年龄和认知水平的发展局限,短时间内不能准确地体会它的特别,他们所接触的音乐作品都是浅显易懂的,但是并不意味着在小学阶段这些古典音乐作品就要被回避,或者泛泛听听就算了。从小聆听这些经典之作,对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格外的重要。当然我们要用最易于这个年龄段学生接受理解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聆听,让他们对古典音乐作品產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律动的设计、情境的创设、游戏的开发、语言的引导有效地结合从而帮助学生去体会这一类型作品要表达的情感。

    以上三个教学片段,通过实践发现第三个教学片段效果较好,分析如下:

    第一个教学片段,教师用语言引导,简单直白,聆听方式单一,学生对作品不能产生兴趣,因为他们已有的音乐体验对这类作品了解的甚少,不能产生一种音乐经验,在此情况下只注重听觉的刺激,学生不能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更加不能对音乐作品加以想象。

    第二个教学片段,教师用学生喜爱的听故事的方式开始导入到作品的聆听,学生对聆听产生了兴趣,但是仅仅声觉和听觉上的刺激虽然对引导学生对作品表现形象上产生一定的联想,但整个作品的聆听还显得比较浅显,学生只是在音乐场景和情绪上对作品有了一定的了解。

    第三个教学片段,教师通过精心地设计符合作品情绪的律动导入聆听,动作的设计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认知特点,更在设计中融入了很多音乐元素,如:音的长短、强弱,旋律高低的走向,作品结构的分析,动作空间与身体能量的运用。同时通过循序渐进的方法深入作品,从游戏入手,用学生乐于参与的形式,在表演中让学生感受作品的主题与冲突,在表演中开发学生的音乐与运动智能、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智能。把视觉、动觉、声觉、听觉有效地结合,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愿望强烈。在作品的表现中也突出了每个学生主体的感受,使“严肃”的古典音乐融入每一个鲜活的个体。

    通过教学实践也让我认识到要想学生对于古典音乐作品产生浓厚兴趣,并且能听懂听明白,关键在于教师能有效地设计教学:让学生有效运用感官,在学生认知水平与音乐作品之间建立桥梁,运用数理逻辑、空间与能量。这要求我们教师做一个有心人、有智慧的人,与学生一起走入古典音乐的殿堂,共同成长!

    相关热词搜索: 赏析 古典音乐 接受 方式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