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人到老年要想得开、放得下

    时间:2020-11-03 08:00: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学会放下,是一种生活的智慧、心灵的学问。有些事情不必在乎,有些东西必须清空,人到老年,想得开、放得下,才能腾出手来,抓住真正属于你的快乐和幸福。

    1.放下过分的爱,不做孩奴,儿孙更独立

    在中国,父母们觉得为儿孙尽心尽力是一种责任和美德,但是,若是一味给孩子当马牛,弄得本该享受晚年的休闲时光,被孙辈限制和负累,甚至将孙辈的养育问题全权承担,彻底成为“孩奴”,就非常得不偿失了。

    68岁的唐先生说:“退休后,我成了历尽苦难,去西天取经的唐长老……”

    女儿工作繁忙,经常会加班、出差,唐先生和爱人到北京帮着女儿照看孩子。前些年他们在南京的大女儿家,辛辛苦苦将大外孙养大卜了学,刚喘口气,可二女儿又需要“后方支援”,只好又漂到北京“报到”。唐大爷无奈地笑称:“从南京到北京,我们一直做保姆。”

    其实不光是女儿的要求,唐先生夫妇也的确放不下,他们觉得女儿女婿太年轻,没有带孩子的经验。等到孩子上了学,更是辛苦,老两口分工:平日里,姥姥在家做饭,姥爷则是一天两个来回乘坐公交车送孩子、接孩子。然而糟糕的是,由于两代人观念不同,女儿和他们总是因为孩子的问题发生分歧,索性女儿不管了,以至于孩子在学校屡屡犯错,女儿婚姻也出现了危机。女婿怒吼:“老人总掺和,家都要散了!”老夫妻俩非常委屈。都甘心做保姆了,有什么错?难道真的是管得太多?

    和他们有着相似境遇的老人不少,赵阿姨退休后整天围着孙子转,只有周日能和老伴团聚,成了牛郎织女,更让她伤心生气的是,儿子失业后也不找工作,整天在家晃荡,儿媳妇经常聚会到半夜才回家,网购一堆没用的衣物。眼看着自己辛辛苦苦,连生活费都全包,养出了一对“啃老族”,赵阿姨苦不堪言。

    退休教师马老师也经历过此状况,好在她只看了半年孙子,就宣布,“你们想办法吧,我要好好享受我的生活。”马老师有自己的道理,她和儿子说,“你若还希望有个健康的妈,就别让我做孩奴。”儿子儿媳自己调整生活,小孙子健康成长,儿子事业有成,人人羡慕。马老师对晚辈的疼爱和“孩奴老人”截然相反,她的观点是,退休该有独立的人生空间,不能把所有精力放在儿孙身上,不学会承担责任的儿女永远也长不大,更无法做称职的父母。事实上,老人管得越多,子女越是不能独立,家庭矛盾越多。

    2.放下名利,捐款助学,收获社会价值感

    杭州八旬老人沈勤明每年捐出5000元助学金,用这笔钱来资助贫困的大学新生。沈勤明年轻时,吃过不识字的苦。解放前,女孩子上不了学,年轻时,她深知自学的艰苦。沈奶奶没离休时,她就参加过单位组织的捐款,帮助有困难的孩子上学。她说,年纪大了,吃得不多,用得不多,4个子女生活条件都不错,钱给他们最多是锦上添花。她把一部分退休金拿出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孩子,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每年能资助一名学生上大学。她还为身边想助学的朋友牵线,捐助是件开心事,她希望更多老年人加入。

    在无锡,有一个名叫“炎黄”的好人,近30年来一直向敬老院、希望小学、困难群体默默奉献爱心,人们多年寻找“炎黄”未果。“炎黄”每年都要向敬老院、社会福利事业以及希望工程汇款,总捐款高达数万元,但汇款地址却一直在变。当地政府、慈善机构曾经多次派人到汇款寄出地点明察暗访,不是地址不存在,就是查无此人。

    《江阴日报》曾刊登出《寻找炎黄、学习炎黄》的文章,人们在感慨、猜测,那个不留名的好心人是谁?一段时间后,“炎黄”用公用电话联系《江阴日报》,希望大家不要再费心寻找他了。他说:“我们都是炎黄后代,位卑未敢忘忧国。”直到去年,大家才得知,这位“好心炎黄”居然是位月收入仅千把元的古稀老人,他一直在默默地捐款资助他人,有时一捐就是数千元,隐姓埋名长达近30年之久。他说:“只为我自己心里舒坦,不需要回报,我身体这么好,生活得这么快乐,就是回报啦。”

    3.放下身段,从另一个角度发现更多快乐

    电视剧《激情燃烧的岁月》中,有这样的场景:退休后的褚琴在家呆不住,到社区老年活动中心,带领许多女同胞一起跳健身舞,每天开朗又开心;但离休后的石光荣却孤身在家种菜、喝闷酒、看电视,脾气很怪,老得很快。生活中,像石光荣这样的老年朋友大有人在。

    李局长刚退休那两年,整天在家里看电视、听收音机,跟自己下棋,儿女劝他多出去活动,始终无效。两年后,孩子们担心的事发生了,老人因心脏病住院,医生提醒,他还有轻微抑郁。

    老李实在放不下局长身份,心里憋闷,竟然病倒住院了。和普通群众在疾病面前“待遇平等”地躺倒在病床上,甚至看着病友离去,他忽然明白了很多大道理:放不下,心情差,是因那些毫无意义的计较太多啊!之后,朋友老秦来看望他,更让他内心发生了改变。

    老秦也曾是领导干部,退休后,却没有一点失落感,整天乐呵呵,做点力所能及的事,与街坊邻里、工人农民聚会聊天,参加街道的活动,去公交车站义务维持秩序……生活充实,精神愉快。

    老秦给他讲了一则名人趣事: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常委、国务院原副总理李岚清白曝,退休后曾到路边小店买年货,试着“砍价”,还到小饮食店“应聘”打工,结果都被店主认出而未果。他还刻两方“砍价失败”、“应聘不果”的印章自娱纪念。这位曾任国务院副总理的达观老人晒出以平民身份开始的新生活、定下的“余生规划”,重拾童年旧趣学篆刻,尽显“放下”的智慧。

    老李受益匪浅:我作为一个曾经的县城地震局局长,辛苦地“端装”,也实在滑稽,累心心累,这不,患上心脏病了不是?出院后,老李换了活法,变得开朗健康起来,他参加老年书法大赛获奖,赢得很多粉丝。

    胡同里两位邻居生活拮据,他便给他们当参谋,建议他们经营烧烤店,还帮着宣传,甚至开业那天,带头放开嗓子吆喝,招呼生意,被居民笑侃“局长亲自端盘子”。那家烧烤店的生意搞得红红火火,邻居感激不尽,其他街坊真心敬重。放下疾病,走向重生;放下身段,智慧绽放,多了几分清醒,带来缘分、机遇,轻松快乐地生活!

    退休后放下架子吧!在家都是祖父祖母,当年曾经都是“英雄好汉”。老朋友们平等友爱,亲密交流,其乐融融。从事书法、唱歌、运动,重新找回人生价值,又锻练了身体。放下,轻装前进,多自在!

    4.老伴走了,放下悲伤,不等于遗忘

    张团玉大爷和老伴携手走过近50年,非常恩爱,老伴细腻体贴,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他们儿孙满堂,是令人羡慕的恩爱老夫妻。可是,一年前,老伴突发脑溢血去世。张大爷形单影只,陷入悲伤孤独,身体也越来越差,甚至总怀疑自己得了绝症,还浑身不舒服。孩子们非常担心,商量轮流值班,接他到各自家里照顾。

    让大家没想到的是,上个月,张大爷突然向子女们宣布:我决定不能沉浸在悲伤里,你们的妈妈在天上也希望我过得好,所以,我要为自己找个新老伴,也省得让你们惦记。张大爷很快就结了婚,儿子儿媳最初很不解,他怎么会这么快就忘掉结发妻子了呢?

    做医生的小女儿却很理解父亲:其实,老人是无法忍受失去老伴后的悲痛,已经共同生活了几十年,骤然间面临巨大改变,同时还有痛彻心扉的空虚与恐惧,这样的情绪会很快摧毁一个人的身心。

    而重建一个家庭,让生活逐渐回归到从前,会让他尽快地从悲伤中走出来。

    儿女们商量,只要老爸自己感到幸福快乐,不再忧郁,就大力支持。老人心情好了,身体也会远离疾病,也为儿女们减少了很多负担。孩子们看到,再婚后,父亲的身体好起来了,老人真的走出了伤痛,开始阳光地生活。

    清明到来,张大爷带着新老伴给亡妻扫墓,他洒泪坟前;随后,他又随着新妻,一起给她的前夫扫墓,儿女们读懂了,为了健康地面对生活,要学会放下,亲爱的人走了,放下悲伤,不等于遗忘。

    相关热词搜索: 要想 人到 放得 老年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