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那些刻印在2015年《军营大拜年》里的士兵群像

    时间:2020-11-22 07:52: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军营大拜年》创始于2005年,至今已是第11个年头了。从2005年到2015年,《军营大拜年》陪伴了官兵和观众11载。11年间,《军营大拜年》一步一个脚印,从第一个将太阳迎进祖国的东方第一哨,到送走最后一缕阳光的喀喇昆仑山口;从辽阔的南沙群岛,到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从海拔5400多米的唐古拉、神仙湾、阿里地区,到零下40多摄氏度冰天雪地的北极哨所、天池哨所、大兴安岭;从路途险陡的川藏线、墨脱,到风力最大的阿拉山口;从空中的航空兵到海下的核潜艇;从神秘的导弹部队到武警的内卫、水电、森警部队,以及驻香港、澳门部队,革命圣地延安和西柏坡等地,足迹几乎遍布祖国大江南北,行程逾百万公里。节目因“兵味浓、年味足、亲情味重”和“接地气、聚人气、添喜气、鼓士气”的独特风格,被广大电视观众亲切地称为“军营春晚”。

    2015年的《军营大拜年》携手军旅艺术家踏冰雪、冒严寒、顶烈日、战风沙,上雪域高原,下边防海岛,进茫茫林海,出大漠戈壁,把军委、总部首长的关怀与问候送到基层,把全国人民的祝福带给一线官兵,为“强国强军”提供精神文化动力的同时,更时刻感受着基层战友们的忠诚与奉献。

    到“铁军”去

    “铁军”部队的传奇历史就是一部浓缩的人民军队发展史。这支部队是我党掌握的第一支革命武装;有参加过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主力部队;有第一个“支部建在连上”的连队党支部;有第一个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试点单位。90年来,“铁军”走过了艰苦卓绝的战斗历程,创造了辉煌壮烈的英雄业绩,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铁军精神”——铁的信念、铁的意志、铁的团结、铁的纪律、铁的作风。

    2015年《军营大拜年》的首场慰问演出,就是在“铁军”叶挺独立团举办的,为刚刚完成野外驻训凯旋归来的官兵们,送去了新春的祝福和节日的问候。

    既然走进“铁军”, 节目不仅要有年味,兵味,更要有“铁军”的特色。于是,节目组将歌曲《铁军臂章》《铁军铁兵》,曲艺串烧《群英赞》等反映“铁军文化”、“铁军精神”的原创作品经过加工再创作,呈现在了电视荧屏上。

    晚会现场,“强渡乌江模范连”连长、“飞夺泸定桥连”副指导员、“刘老庄连”班长,以及“精武标兵”代表等,与大家一起回顾了“铁军”的辉煌历史和新时期部队官兵取得的丰硕成果,并表示作为“铁军”传人,要发扬“铁军”传统,苦练打赢本领,争当“四有”军人。

    参加慰问演出的不仅有军旅文艺工作者,还有刚刚在2014年《军营大舞台》节目中评选出的“战士之星”,以及来自部队的基层文艺骨干。一首首激昂的战斗歌曲,极大地鼓舞了官兵的士气。

    梦圆朱日和

    在内蒙古大漠深处的朱日和训练基地,担负组织大规模陆空联合演习重要任务的大型综合训练基地。十几年来,几十万部队在这里加钢淬火、经受砥砺。《军营大拜年》走进朱日和为战友们带来丰富精彩的文化活动的同时,还担负着一项特殊的任务——体验训练场上的红蓝模拟对抗。战术协同动作对于从未尝试过的文艺战士们来说,新鲜又陌生,更是极具难度的特殊考验。演员们和战士们一起分为红蓝两方,登上装甲紧急拉动、沿途设障破袭、跑战术、翻战壕、爬地道、打阻击。真实体验演习部队官兵的训练生活,亲身感受朱日和的严酷和磨砺,让文艺工作者对战士们敬佩不已,也让他们在服务基层的过程中收获颇丰。

    在训练基地里,有一对双胞胎兄弟牛强、牛健。哥哥是炮兵连的战士,弟弟是坦克连的驾驶员。他们虽然同在一支部队,但是分在两个不同的连队,繁重的训练演习任务,兄弟俩几乎见不着面。只有在全旅会操时,两个人才能偶尔相视一笑。想了解对方的情况,只能给妈妈打电话,通过妈妈相互传递信息。当节目编导问起兄弟俩有什么新春愿望的时候?兄弟俩笑着说想妈妈。

    兄弟俩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由母亲养育大的,为了让儿子安心学习、在部队工作,妈妈一直做着环卫工作,无论刮风下雨,每天早上5点,妈妈就开始清扫马路。在妈妈的记忆里,两个儿子从小就是军迷,当兵从军是他们打小的心愿。提起当兵的儿子,是妈妈最自豪的事情。但是春节两个儿子都不在身边,也让妈妈有些失落。节目组邀请李妈妈来朱日和探望两个儿子,帮她圆这个“新春团圆”的心愿。慰问现场,当主持人“随机”抽点红蓝队伍里的孪生兄弟牛强、牛健上台,诉说思家之情时,母亲突然出现在身后,现场无不动容。儿子的“从军梦”,妈妈的“团圆梦”。这个年对于朱日和的战友们来说,有了特殊的记忆,多了不一样的年味。

    界江上的“冰哨”

    何为“冰哨”?指的是在中俄界江黑龙江上,每年入冬江面封冻后设立、第二年开江前再撤回的临时哨所。在黑龙江的界江上也只有“黑河好八连”才有这样的“冰哨”。战士们每年要在江面上训练五六个月,这个时期,也是“黑河好八连”执勤任务最重的时期。官兵们时刻以“下江代表祖国、上岸代表军队”的高度责任感,不畏艰苦爱国奉献,忠诚使命严守边关。

    慰问小分队来到黑河,夜探了这个哨位。凌晨4点多钟,零下30多摄氏度,一天当中天气最冷的时候,当地人称为“鬼龇牙”。我们来到界江上,看到哨位旁一名正在执勤的战士,正如雕塑般伫立在那儿。他的老家在河南商丘,6年兵,他也6年没有回家过春节了。当主持人卓林用冻的发抖的声音问他:“怎么能一站就是两三个小时呢?”战士的回答特别地淡定——“冻习惯了。”

    黑河是严寒地区,冬季最冷的时候能达到零下四十七八摄氏度,而在界江冰面上,气温还要低上五六摄氏度。拍摄节目的两台摄像机的电池不到半个小时都被冻得没了电。战士们即使穿着皮衣、皮裤,皮毡靴外面还套着防寒靴,可帽子上、面罩上、眼睫毛上热气呼出瞬间就变成的冰碴和白霜,都在告诉我们这里的冰冷刺骨。

    当剧组到达训练场时,却看到了另一番“火热”的场景——几十名干部战士打着赤膊在冰天雪地里“雪浴”。在一片白茫茫的漫天雪舞中,冰冷的雪在官兵们奋力地挥舞中产生了神奇的效果,白色的雪落在他们的皮肤上留下了红色的印记,仿佛点燃了心中奔涌的热血。

    导演试探着用手掬一捧雪,才发觉严寒中的雪已经是坚硬的颗粒状了,搓在脸上像砂纸一样,没两下,手指头就僵硬得没了知觉,脸也麻木了。

    正如小分队里70多岁的老艺术家杨洪基在歌中唱到的“手握一杆钢枪,身披万道霞光,我守卫在边防线上,如同站在天安门广场……”“身披冰铠甲、笑傲风雪寒”是“黑河好八连”官兵们的响亮口号,面对年轻战友们的乐观和斗志,杨洪基老师感慨万千,提笔挥毫,把这句部队最真实的写照化作真情墨宝,赠送给冰天雪地里的戍边卫士。

    慰问期间,我们又再次来到了黑河界江上的边哨,正赶上八连指导员杨洋和他的爱人孟庆媛在执勤,两口子结婚才两年,这已是她在界江上陪丈夫度过的第二个除夕了,伴随着岸边响个不停的鞭炮声,小分队的演员范雷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我骄傲,因为有我身边手握钢枪的战友和带着红围脖美丽的军嫂。”

    列车上“喊年”

    这里是远离喧嚣都市的大山深处的国防铁道线,每一趟旅行漫长而特殊。没有列车时刻表,不知道何时出发,途经哪里,也不知道何时到达……神秘的列车上,只有几个一身丛林迷彩的特殊乘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导弹押运兵”。

    火车的鸣笛划破沉寂,也开启了押运兵们漫长而枯燥的旅程。《军营大拜年》节目组跟随战友们也踏上了这次旅途。列车上有独立的厨房,类似客运列车的软卧车厢,四个铺位,还有电视。乘坐这样的列车出行,对于春运期间一票难求的人们,是多大的奢望。可对于押运兵来说,乘车出行至少也要十几天,一般几个月,甚至是半年、一年。长途的旅途上,设备监控检修、站岗巡逻,除了车厢与站台的两点一线,最难的是克服单调、乏味、枯燥、寂寞的列车生活和个人长期独处的心理状态。坚守岗位,一人一节车厢或多节车厢,想找个人说话都不能。我们随车的小分队的演员在车厢里与战友们一起包饺子、炒菜、唱歌……简短而朴素的春节联欢,让战士们的脸上绽开了笑容,心里乐开了花。

    对于他们平时怎么排解寂寞?主持人的心里曾设想过无数个答案:看书、听广播、做俯卧撑……却从未想过战士们的答案如此的出乎意料——喊!面对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远山,把压在心头的寂寞全都喊出去!一个小战士,把主持人拉到一边,悄悄地问,能不能和他还有他的班长一起“喊年”。“喊年”?这就是一名押运兵战士心中最简单最朴素的小小心愿。“喊年”!这是我们的主持人在押运列车上和战友们难忘而特殊的情感记忆!

    有一朵花儿叫“马兰”

    “有一种花儿叫马兰,你要寻找她请西出阳关,伴着那骆驼刺啊扎根那戈壁滩……”这是一首老歌,总政歌舞团的著名歌唱家阎维文,为这首老歌重新谱曲,重新演唱,我们和着这歌声,和阎维文、蔡国庆、王宏伟等众多总政歌舞团的文艺工作者们一起走进大漠戈壁寻找一朵叫马兰的“花”。

    2015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50周年纪念。《军营大拜年》走进了诞生了“两弹一星”的摇篮——马兰基地,慰问扎根在大漠深处,奋战在“无形战场”上的科技精英。

    一代又一代的马兰人接力奉献、默默无言,“献了青春献终生、献完终生献子孙”是他们为祖国国防事业的无悔选择。我们来到马兰基地,就找到了这样一家“四代”的马兰人。马明伟生在马兰、长在马兰,大学毕业后又回到马兰,爷爷是创业初期来到马兰的,父亲是上世纪70年代来到马兰的,小女儿也已经在马兰小学读三年级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纪念日,也是马明伟和爱人的结婚纪念日。

    阎维文用他的歌声送去了对他们的歌颂,“一代代追寻者青丝化作西行雪,一辈辈科技人深情铸边关恋,青春无悔生命无怨,莫忘一朵花儿叫马兰……”

    一枚特殊的军功章

    武警新疆总队是一支驻守在祖国西北边陲,纵横天山南北的雄师劲旅。沙漠追击、雪地围剿、伞兵突击、特勤搏击,是他们在特殊地域、恶劣环境中必备的特武战技能。好汉坡铁链攀爬、3000米环湖障碍、雪地翻轮胎、圆木仰卧深蹲,练就了他们超强的身体素质和过硬的战斗作风。

    《军营大拜年》节目组在这里遇到这样一位战士。他叫高凯,中国武警忠诚卫士的一等功荣立者。他的爷爷是一名89岁的抗美援朝的老兵,在家里爷爷时常穿着起整齐的老军装,佩戴起当年战场上的军功章,那是爷爷一辈子的荣光与骄傲。2014年,高凯荣获了中国武警忠诚卫士的荣誉,他希望我们节目组能帮他圆一个心愿,把他的军功章带回家,送给他的爷爷。节目组接受这项光荣的任务,日夜兼程赶往高凯的老家陕西省韩城市郊的一个村子。高凯的家人对于《军营大拜年》节目组的突然到访,有些意外和惊喜。节目组说明来意,带着高凯的委托,要把这枚第十七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的一等功奖章佩戴在他的爷爷的胸前,老人家捧着这枚军功章是摸了又摸,看了又看,一刻也离不开视线。剧组转送到爷爷手中的这枚军功章,联结着爷孙俩的军人精神的传承,诠释着人民卫士保卫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稳定的钢铁誓言。

    到军营找爸爸

    这支部队是我军陆军部队的一支后起之秀,是战场上的低空杀手——陆航部队。《军营大拜年》节目组来到了某部陆航部队,还带去了一批特殊的小嘉宾。

    军人的子女大都是与父亲分居两地的,即使随了军也很难见到爸爸,尤其是飞行员的家属子女。对于普通的孩子们来说,也许放学有爸爸等在幼儿园门口,晚上睡前有爸爸给讲故事,是理所应当、习以为常的事情,可对于陆航官兵的孩子们来说,与孩子短暂的陪伴,都显得有些奢侈。陆航官兵的孩子们年纪虽小,却有着同龄的小伙伴们不能比的懂事。对于相聚、团圆,孩子和父亲一样都这么泰然处之,也令节目组突然有了把孩子们带进部队“找爸爸”的设想和冲动。在部队训练间隙,孩子们和爸爸能有机会放纵一次玩耍,每个孩子脸上都挂着灿烂的童真和笑容。游戏“找爸爸”考验的是孩子和父亲的默契度,除了主持人的提问,孩子们还要蒙着眼睛,凭着印象里父亲的模样和特征,去摸索着从一群飞行员中间找出自己的父亲。意料之中地,几个父子组合都没能为我们给出最默契的答案,也许这是我们军人父亲有时候在孩子童年成长遗憾缺席的缘故吧,但他们深沉如蓝天一般的父爱从未缺席!

    在为兵服务的风雨路上,《军营大拜年》始终将镜头对准基层官兵,以兵为主角,记录兵的故事。在《军营大拜年》的“故事集”里,一张张官兵的笑脸和他们讲述的一个个普通而感人的故事,为我们串联起“强军梦”的道路上的士兵群像。

    责任编辑:方 莉

    相关热词搜索: 群像 刻印 军营 拜年 士兵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