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科学施肥对提高产量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时间:2021-01-29 07:55:07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科学施肥就是在一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下,为栽培某种作物或轮作周期中为各种作物所采用的正确施肥措施,包括有机肥与化肥的配合、化肥品种的选择、化肥种类的配比、经济的施肥量、适宜的施肥时期、施肥方法等。科学施肥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高产、优质、高效益为目标。做到科学施肥,就是要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吃饱不浪费”。

    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科学施肥的核心问题,一是如何减少肥料养分的损失,用最少的肥料,获得最高的产量,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二是调节好化肥和农家肥的使用比例,平衡施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水土污染。目前许多农民种田存在施肥不科学、施肥效益差、浪费肥料、污染环境等现状。随着农民务工渠道的增多,收入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多数农民认为积造有机肥费时、费力、又脏、又累,农家肥没有化肥效果明显,不愿再吃苦受累积造有机肥,腾出时间打工挣钱买化肥更合算,因此农作物秸秆被遗弃在田埂、路旁和焚烧的现象很普遍,给环境保护、禁烧秸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这样长此下去将造成土壤有机质下降、土壤团粒结构变差、土壤板结、保持水肥能力下降,使土壤的容重和孔隙度等物理性质向不利于作物生长发育的方向转化,最终导致生产水平的降低。这一现象应当引起各方面的注意。农作物要高产,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基本条件,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的主要方法是增施有机肥。

    另一方面,许多农民施肥不考虑农作物需要的营养元素种类、肥料的养分含量和土壤肥力水平等因素,施肥种类单一。多数以氮肥为主,注重施肥量,不注重施肥效益;氮肥的过量施入,提高了一定的产量,但是由于肥料不平衡,并没有被充分利用,随水土流失进入江河污染环境,氮肥过量还造成作物倒伏、贪青晚熟、品质下降、病虫害发作严重、抗逆性下降等。

    常规施肥主要是农家肥和氮、磷、钾肥料,同样使用作物需要土壤中又缺少的肥料元素增产效果就好,反之,施入过量肥料元素或施入作物不需要或土壤中或空气中含量较多的肥料元素,不仅不能增产,反而会造成旺长减产等。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需肥规律,如甘薯、土豆、花生等作物需钾肥较多,增施钾肥能提高产量和品质,大豆有固氮能力,不宜种在氮肥较多的地块或施用过多的氮肥,以免徒长晚熟减产等。在施用化肥种类方面,农民单施尿素或复合肥的情况非常普遍。尿素只有氮素养分,复合肥种类较多,但不论是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或是氮、磷或氮、钾二元素复合肥单一施用都不科学,都存在养分不平衡现象。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的有效成分常见的是氮、磷、钾三元素含量各15%,这种比例单一使用,存在氮素偏少、磷素较多、钾素偏多的情况;现在有的肥料生产企业把氮、磷、钾三元素复合肥的有效成分调整为氮28%、磷12%、钾8%,这种复合肥的养分含量单一使用相对较合理。

    据有关实验资料,各种化肥在不同条件下的利用率一般是:氮肥当季利用率30%~50%;磷肥当季利用率10%~20%(高的25%~30%);钾肥当季利用率40%~70;有机肥当季利用率20%~25%;一种肥料上一季节施用较多,当季应适当少施或不施。

    此外,目前农民在施肥方法方面存在简单粗放的现状,特别是秋作物生产上最明显。秋作物大多是铁茬播种,没施底肥,追肥时期正处在高温季节,施肥非常辛苦,玉米等植株高大的作物追肥更困难,为了降低劳动强度,许多农民把肥料施在作物根部周围,不覆盖、不中耕,有的到收获季节仍能看到地表的肥料。这样导致肥料养分随雨水流失和挥发损失较多,利用率低,效益差,并因肥料流失随水进入江河,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许多农民还有一个施肥误区,认为尿素、复合肥不像碳酸氢铵那样容易挥发,肥料施在地里就行,当季加大施肥量,下一季就能发挥肥力。许多农民还在使用“一炮轰”的方式施肥。试验研究和生产实践表明,随着生产水平的提高,这种方式已经落后,现在小麦和玉米生产中提出的氮肥后移技术,能提高作物产量、品质、生产效益,有良好的环境效应。

    要提高农民的施肥水平,需要开展广泛的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工作,提高农民科学施肥的意识和环保意识,从根本上解决施肥误区。

    相关热词搜索: 施肥 保护环境 产量 作用 提高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