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模糊语言在外交辞令中的运用

    时间:2021-01-31 07:57:46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摘 要:外交语言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是外交官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中进行有效的联合和斗争的锐利武器。外交辞令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语言,可以表示礼貌、创造和谐气氛以及达到某种交际目标。恰当运用模糊语言还能维护交际双方的面子需要。本文从模糊语言的定义出发,探索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言并分析其基本功能。

    关键词:模糊语言 外交辞令 运用

    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4(c)-0152-02

    Functions of the Fuzzy Language in Diplomatic

    Xu Kunlin

    (Dept.of Foreign Language,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0507,China)

    Abstract:Foreign language reflects the country"s foreign policy and defend the interests of the country.It is a weapon to ally and struggle.Diplomatic language exist in great quantities in the fuzzy language,can create harmonious atmosphere,and achieve some communication goals.Using fuzzy language properly can still maintain the communicators face needs.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fuzzy language,and explore the diplomatic language of fuzzy language and analyzes its basic functions.

    Key Words:fuzzy language;diplomatic;functions

    1 模糊语言的定义

    模糊集合论(Fuzzy Sets)的创始人,著名的美国数学家查德(L.A.Zadeh)说过“模糊理论的重要性基于这一事实——人类具有的几乎所有的思维,特别是日常思维,本质上来说都是模糊的。”他认为,任何事物发展变化中存在的过渡的、中介的形态是难以绝对精确判定的。同时各个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转化的形态也是无穷的,往往是亦此亦彼的,所以事物只有在它的中心部分是明晰的,它的周缘地带都是模糊的。这一观点被现代语言学家所接受。

    根据语言学家查奈尔博士她在《模糊语言》一书中对模糊语言做出以下定义:“一个单词或短语模糊不清的条件:(1)当它可以和另一个看上去要表达相同命题的单词或短语形成对照时;(2)当它有意含混不清或公然采用模糊表达时;(3)当它的语义产生于其内在不确定性时。”而当今模糊语言更是广泛运用于外交场合。

    2 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言

    国与国之间的交往都以本国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各国在追求本国利益最大化的驱动下展开各种外交。因而,无论是涉外人员的各种交际应酬、答记者问、对外宣传、演讲辩论等还是两国元首访问,运用的外交语言都是极其谨慎。

    1950年,Nicholson早在其著作《外交》[1]就指出,外交语言最普遍的含义是通常所说的那种能够使外交官措辞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谨慎性保留陈述”(Guarded understatement)。《外交英语》[2]中对外交语言提出了“谨慎性保留陈述”的概念,实际上是使用于外交语言中的委婉语的一种形式,而委婉语正是我们所说模糊语言(fuzzy wording)的一种表现形式。恰当地运用模糊语言可以达到沟通的目的又维护国家的利益。模糊语言可以增强语言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更委婉、含蓄、礼貌。为此外交家们在发布公告、公布会谈结果、回答敏感性问题及缓和交际气氛等的活动中常常运用模糊辞令。

    3 外交辞令中的模糊语言的运用

    3.1 对外交活动保全面子的运用

    在外交活动中,谈判双方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他们个人,还有他们的国家和民族,所以在相互交涉中,给对方留足面子显得尤为必要。外交语言体现了这一特点,外交家们一般都不直接使用拒绝否定之类的词。例如下面这个例子:Knowing of President Nixon’s expressed desire to visit the Republic of China,on behalf of the government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has extended an invitation to President Nixon to visit China at an appropriate date before May,1972.President Nixon has accepted this invitation with pleasure.周总理用“knowing of”(获悉)二字,模糊了该信息的来源,避免了谁是主动的问题。但事实上是保全了尼克松要求来访中国,我们才邀请的。所以“knowing of”保全了对方的面子。

    3.2 对外交活动打破僵局的运用

    模糊语言是外交谈判中的润滑剂,恰当地使用它可以使陷入僵局的谈判双方和解。在2001年4月中美撞机事件的谈判过程中,中方不仅要求美方对整个事件负全部责任,还要求对方向全中国人民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并公开正式道歉但美方却强词夺理,迟迟不肯公开正式道歉。在国际舆论的压力下,经过反复谈判,美驻华大使约瑟夫布鲁赫日向我外交部长唐家璇递交了道歉信(very sorry letter)。信中的“very sorry”绝非随意而写,而是经过仔细思考和反复推敲的结果。根据字典的解释“Sorry”表达:full of sorrow or sympathy;also used as an expression of apology or mild regret两种含义。“Sorry”多用于口语中表示对日常发生的小事的歉疚和遗憾。因而用在正式的致歉函中就显得不够庄重。但美方使用了程度副词“very”来补偿不足加强语气。于是“very sorry”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平衡点,打破僵局的作用。事实证明,恰当地使用模糊语对于化解僵持不下的谈判局面确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3.3 对外交活动中指称含糊的运用

    模糊语言能提高表达意思的准确性,而且还能使语言委婉含蓄。例如美国总统乔治.布什在2002年2月的同情咨文中把朝鲜、伊拉克和伊朗称为“邪恶轴心”(an axis of evil)。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在表达对布什这一论断的看法时说:“此种说法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serious consequences are possible if the logic of the wording is followed.)”。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奉行的是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和平外交政策,在语言上表现的委婉含蓄。以上两种不同的语言风格充分地表现出了中美两国外交风格以及外交语言的特色。美国作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超级大国之一,对外政策往往带有强权色彩。在语言上也表现的盛气凌人,咄咄逼人。

    3.4 在外交活动中礼貌含蓄的运用

    在外交语言中,常选用模糊词语造成语义上的虚化,如:“某些国家……”“保留采取相应措施的权利”;采用精确语言组成的模糊修辞如:“结束了两国关系的长期不正常状态”。含糊修辞方式在外交史中最能体现礼貌原则的莫过于周恩来总理的一段话。1972年在欢迎尼克松总统宴上的祝酒词中周总理讲到:“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其中“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指1971年以前的20年间中美两国中间敌对的态度。虽然周总理没有明确表达出来,却又让大家知道了是何种原因。从“礼貌原则”来看,这一委婉的表达显然遵循了模糊语言的运用,从而使双方在和平友好的气氛中会谈。

    3.5 对外交活动中掩饰真相的运用

    某些西方国家外交官在使用模糊语言时,常常是为了涂脂抹粉、掩饰真相,甚至是用好听的话遮掩丑恶的事。例如:1962年10月古巴导弹危机时期,当时的美国总统肯尼迪,下令海军“隔离”古巴,迫使苏联所有运载导弹武器的船只折返。分明是美国海军实行“封锁”古巴,但是美国人宁肯不用“封锁”这个在国际法上有严格意义的字眼,选择了“隔离”这样的委婉语[3]。模糊语言的使用隐藏了西方某些国家进行欺骗宣传和掩盖霸权主义强盗行径的本质。

    外交活动作为一种特殊的、正式的言语交际活动,其中更是大量存在着模糊语言。外交语言的模糊性要求外交官使用巧妙的表达法,对某些敏感问题发出既能被对方接受,不留把柄,又能表达出自己的倾向性的说法。不仅如此,人们在某些场合会出现所说语句与所表达的意义毫不相干的情况,此时需要外交官具备扑捉说话人的言下之意、弦外之音的能力;要明白说话人是直言不讳,还是指桑骂槐,或是声东击西。只有明白了外交语言中的模糊性表达,才能更了解说话人真正的寓意。

    参考文献

    [1] 骆乐.英语模糊语言汉译手法浅析[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1):90.

    [2] Chmmell.J Vageue language[M].O~or~l:O~ord University Press № s.1994

    [3] Nicholson,H.Diplomacy[M].Oxford:OxfordUniversity Press,1950.

    [4] 彭鸿,彭晓东.外交英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9.

    [5] 郭鸿,彭晓东.外交英语[M].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1997.

    [6] China Daily April 12,2001,Vol21,No.6562.

    [7] 陈愿.陈语言学论著.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91.

    相关热词搜索: 外交辞令 模糊 语言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