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休闲生活
  • 教育教学
  • 经济贸易
  • 政法军事
  • 人文社科
  • 农林牧渔
  • 信息科技
  • 建筑房产
  • 环境安全
  • 当前位置: 达达文档网 > 达达文库 > 人文社科 > 正文

    传统儿歌收集结果的分析研究

    时间:2021-02-24 07:58:41 来源:达达文档网 本文已影响 达达文档网手机站

    2012年度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潍坊地区传统儿歌搜集和整理研究”课题组 (立项号:2012111 )

    摘要: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潍坊地区传统儿歌搜集和整理研究”课题组共收集整理潍坊地区传统儿歌共计312首。课题组对作品进行了整理和初步分析,总结了潍坊传统儿歌分类、句式及儿歌的表现手法等。

    关键词:传统儿歌;分类;句式;表现手法

    中图分类号:TP27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035(2014)06-0384-02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国内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传统文化遭到遗弃甚至在慢慢流失。儿歌是传统文化园林中的奇葩,收集和整理分析传统儿歌,可以继承和发展我国传统文化,借鉴其艺术精华,用于现代儿歌的创作,因此,这项工作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實意义。我们将潍坊地区传统儿歌分类、句式及儿歌的表现手法等做初步研究和总结。

    一、潍坊地区传统儿歌的分类

    课题组共收集整理潍坊地区传统儿歌共计312首。共分11种,分别是:

    1、摇篮曲共计11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6%

    摇篮曲也称摇篮歌、催眠曲。是由母亲或其他长辈吟唱,为哄婴幼儿入睡而低吟哼唱的儿歌。如诸城市的<<摇篮曲>>:“杨树叶儿,哗啦啦,小孩困觉找他妈,搂搂抱抱快困吧,马猴来了我打他”。

    2、游戏歌共计60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19%

    游戏过程中吟唱歌谣,能提高幼儿游戏的兴趣,获得更多的快乐。同时,游戏歌也可协调孩子们游戏的节奏、动作,丰富游戏的内容。

    3、数字歌共计10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3%左右

    这是数学与文学巧妙结合的儿歌。它能帮助低幼儿童对抽象的数字观念的理解,对掌握基本的数序也有一定的帮助。如青州市儿歌“一排头,二班长,三鳖羔子,四和尚,五奶奶,六娘娘,拖拉拖拉大长长”。

    4、问答歌共计5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1.6%

    问答歌能给幼儿一定的知识,适宜于组织游戏,有问有答、使孩子乐在其中。如青州市儿歌《钻门楼》:“谁个门楼高啊?俺那门楼高啊,高几丈?高三丈,三丈几?三丈三,打开门楼钻一钻”。

    5、连锁调共计16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5%

    以“顶真”手法构成,十分符合儿童思维无意性特征。如青州市《买豆腐》:“梆梆梆,卖豆腐;豆腐香,卖大姜;大姜辣,买甜瓜;甜瓜甜,卖黄连;黄连苦,卖豆腐”。

    6、谜语歌共计6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2%

    7、绕口令共计2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0.6%

    它能训练、矫正幼儿读音,并且诙谐有趣。如临朐县《绕口令》:“墙上一面鼓,鼓上画老虎,老虎抓破了鼓,拿块布来补,到底布补虎,还是布补鼓”。

    8、 颠倒歌共计6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2%

    它通过极度的夸张,有意错倒地描绘某种自然景象或生活中的事物,。如青州市《咱就诌》:“说咱诌,咱就诌,大年五更立了秋,正月十五发河水,冲的满坡秫秫头”。

    9、教诲歌共计36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6%

    与其他儿歌种类相比,教诲歌更偏重教育引导。如诸城市《扁豆芽》:“扁豆芽儿,红根根儿,我给姥娘穿针针儿,穿半天,穿不上,姥娘打了我两拐杖,跑到南园哭一场,回来还是亲姥娘”。

    10、谐谑歌共计83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26%

    通常有训诲、劝诫、自我夸奖甚至是嘲讽、挖苦的内容。如临朐县《烙白饼》:“烙白饼,卷蛤蟆,这头咬,那头呱”。

    11、风土人情儿歌共计76首,占全部儿歌总数的24%

    这类儿歌可以使儿童更好地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的特点,有较高地研究价值。如高密市的《聂家庄》:聂家庄,门朝南儿,家家户户捏泥人儿。

    二、潍坊地区传统儿歌的句式

    潍坊地区传统儿歌中“二言”歌谣产生年代相对久远,所搜集到的并不多,如安丘流传的《鸡斗》:“鸡斗,鸡斗,擀饼,熬肉”。

    二言打头的四言、六言、七言等的混合体歌谣比较常见。如坊子区儿歌《拉锯》:“拉锯,拉锯,拉倒槐树,槐树倒了,木匠跑了,跑到山上,掉了干粮,回去找找,叫狗咬咬”。

    传统三言儿歌最常见。四言歌谣在潍坊各地大都是生产类的歌谣,如昌邑市流传的《种啥得啥》:“谷雨前后,种瓜按豆,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五言歌谣富于变化,适于表现丰富的内容。如高密市《栽红苕》“天晴好打沟,落雨好栽苕,幺姑回来了,顿顿吃红苕”。六言歌谣在古代诗歌中并不多见,现在民间流传的也较少。安丘市六言儿歌《小板凳》:“小板凳一歪歪,里边坐着乖乖;乖乖出来买菜,里边坐着奶奶;奶奶出来烧香,里边坐着姑娘”。七言儿歌比五言儿歌多出了一个音步,表现事物的容量和内容大大扩展了,这类儿歌数量很多。

    除却上面,还有多言混合体歌谣,如“一、三三、七、二二”言的歌谣。如青州儿歌《卖锁儿》:“卖,卖锁来,什么锁?黄链锁。怎么开?左手拿着右手开。开不开?上当街。当街有你什么亲?有俺叔伯老丈人。姓什么?姓潘,盘个莲花俺看看。叮当、叮当”。

    三、潍坊地区传统儿歌的表现手法:

    分析收集到的300多首儿歌,总结常见儿歌的表现手法主要有:比喻、拟人、夸张、反复、摹状、设问等。

    1、比喻

    这是儿歌最常用的修辞手法。比喻手法的运用可以帮助儿童了解距离他们生活较远、不易理解的事物。如青州儿歌《小鹿》:“小鹿小鹿,毛衣毛裤,身上开花,头上长树”。

    2、拟人

    拟人手法符合儿童的思维特点和审美情趣,如高密儿歌《干螺獅》:“干螺獅,快出来,有人偷你的青杠柴,我给你逮到,你快出来”。

    3、夸张

    儿歌中的夸张和想象密切关联,而且还常常带点幻想的色彩。寿光的《黑老婆》:“黑老婆子,黑又黑,生个孩子荞麦色,一掉掉在炭包里,灯笼火把找不着”。

    4、反复

    反复是儿歌的重要形式特征。如昌邑市儿歌《潍河长,潍河宽》中“潍河长,潍河宽”这两句,反复了三次,儿童易于吟唱、记忆,表达效果也有所增强。

    5、摹状

    摹状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事物的状态、颜色、声音摹拟出来。如安丘儿歌《小蚂蚱》:“小蚂蚱,草里生,前腿爬,后腿蹬,小翅子一扎煞,扑愣愣,你想抓住它,早已无影踪”。儿歌中恰当地运用摹状手法,会增加儿童的吟唱兴趣。

    6、设问

    该手法能引人注意和深思,同时抒情状物有起有伏,生动别致。如昌乐县儿歌《月老娘》:“月老娘,明晃晃,开开楼门剪衣裳,先剪啥,先剪罗,打发五五去上学”,如果没有设问句式的穿插,就会显得平板。

    参考文献:

    (1)李莹 肖育林学前儿童文学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5年6月

    (2)吴超、郁宁远中华民族童谣 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1年

    (3)周作人童谣研究手稿 福建教育出版社,2004年

    (4)曾爱娥童言童语童心童趣———传统民间儿歌语言探析 [D] 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相关热词搜索: 分析研究 儿歌 收集 传统

    • 生活居家
    • 情感人生
    • 社会财经
    • 文化
    • 职场
    • 教育
    • 电脑上网